最新研究揭示水稻十万年连续演化史驯化起源

原标题:最新研究揭示水稻十万年连续演化史

由中国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专家学者强强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利用植硅体微体化石分析等方法对浙江上山文化区水稻起源进行深入研究,最新揭示出水稻从野生到驯化连续跨越10万年的演化史。这不仅为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农业文明起源提供了新的证据,也进一步实证中国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并确认上山文化在世界农业起源中的重要地位。

为何开展水稻起源研究

合作团队介绍说,农业起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人类从渔猎采集性经济过渡到农业生产性经济的时代,开启了人类文明诞生的历程。水稻不仅是目前世界半数人口的主食,而且其栽培和驯化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水稻起源一直是充满争议的话题,先后有包括东南亚、云南等在内的多地起源说。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河姆渡遗址、上山遗址以及长江中下游许多遗址水稻考古证据的发现,国际学术界开始认同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是世界水稻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不过,能否在长江流域末次盛冰期(距今约2.65万-1.9万年)以来找到可以长期保存且能够区分野生-驯化水稻的鉴定指标,能否揭示人类从采集到驯化野生稻的过程和可能的机制,是实证水稻起源地研究取得突破的关键。

水稻起源研究如何开展

随后,合作团队进一步利用植硅体分析方法,结合孢粉、炭屑、土壤微形态、粒度、磁化率、地貌调查、考古遗址碳十四人口概率密度分析和考古发掘等手段,对浙江浦江县上山遗址和龙游县荷花山遗址的考古地层-自然剖面开展系统研究。

基于这两个遗址高精度光释光年龄和植硅体碳十四年龄的贝叶斯模型,此次研究建立了距今约10万年以来连续的年代地层序列,并通过对地层序列样品的系统分析,揭示出上山文化遗址区地层中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连续轨迹及其与人类活动、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

研究有哪些重要成果

合作团队指出,浙江上山文化遗址10万年以来从野生稻分布到最终驯化的连续证据,揭示了水稻与气候、人类活动和文化发展之间复杂的关系及漫长的水稻驯化过程。研究成果论文评审专家认为,这一创新性发现是对人类与水稻协同演化研究的重要贡献,对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文明的起源以及上山文化的重要性有着深远影响。

THE END
1.秋收冬藏,新米上市15步了解水稻的一生14、脱壳:谷粒碾成白米和米糠,分离得到白米。15、大米:储藏起来,方便日常饮食生活。水稻的生长过程包括幼苗期、分蘖期、孕穗期、成熟期4个阶段。有趣的是,分蘖期、孕穗期、成熟期都有各自的生长特征。不妨一起康康1?分蘖期:返青期、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秧苗分蘖期就是秧苗移栽返青到拔节的期间。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45488594?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2.中国科学家揭秘“10万年水稻演化史”据新华社电 (记者冯源、张泉)水稻是世界三大主粮之一。人类最早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开始种稻子、吃稻谷,发展出稻作农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吕厚远研究员科研团队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沂大学、浙江省浦江县上山遗址管理中心等全国13家单位的专家紧密合作,在上山文化的多个遗址联合开展水稻起源研究,揭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06/03/content_26061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