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从此有法可依深1°

核心提示: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防止食品浪费从此有法可依。

反食品浪费法来了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浪费粮食就是浪费自然资源和能源,无论从经济、环境还是从缓解饥饿角度考虑,这种行为都是低效、不道德的。作为自然对人类最珍贵的馈赠,粮食是生命繁衍的基础,始终在国人的心中居于神圣地位。“馈赠”的背后,凝聚的是劳动者的心血和汗水,寄托着人们对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期许。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早已家喻户晓。但在现实生活中,食品浪费却成了许多人不经意间的行为举动。

国家统计局于2020年12月10日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0年,中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2020年,我市坚持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毫不松懈抓实粮食生产,装足“米袋子”,丰富“菜篮子”,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统筹抓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我市坚持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夏粮再获丰收,总产194.2万吨,比上年增加3.3万吨,粮食生产喜获“十六连丰”。

虽然我国连年丰收,但是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约束食品浪费行为就是必然举措。而中科院公布的一项从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餐饮食物浪费量每年在1700万吨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人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如此体量的食物浪费触目惊心。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无可避免地对全球粮食市场产生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心怀危机意识、时刻绷紧粮食安全之弦十分必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意味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再只是倡导和号召,已经成为生效的法律条文。

有人也许会疑惑,节约粮食是传统美德,属于个人道德修养范畴,为何要动用法律这一治国重器加以规定?

所谓“成由勤俭,败由奢”。“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2014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对反对浪费工作作了重要部署。十八大以来,各地更是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大为改观。但也应看到,即便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粮食浪费的现象依然存在。这说明,即便是在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也未必能激发一些人的节约意识。

此次立法聚焦食品浪费,切口小、意义大,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以法律的形式建立强制约束,就成了一种必要的手段。

记者查询后了解到,该法共32条,分别对定义、反食品浪费的原则和要求、政府及部门职责、各类主体责任、激励和约束措施、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根据该法,公务活动用餐不得超过规定标准、可奖励“光盘行动”消费者、点餐浪费可收厨余垃圾处理费、商家诱导误导超量点餐最高罚1万元、食品生产经营者严重浪费最高罚5万元、制作发布传播暴饮暴食视频节目最高罚10万元。

少量的浪费,会因国家人口数量而被放大;每个人都主动节约、杜绝浪费,则会有积水成渊的效果。当前,食品浪费现象仍然突出,对此不能仅靠个人自觉,而应形成长效机制,方能遏制餐饮浪费。

亮出法律利剑反对“舌尖上的浪费”

“五一”假期,大量游客涌入开封,很多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在我市各大景区和大小餐饮饭店出现了人潮爆满的情景。今年“五一”假期,是反食品浪费法施行的第一个假期,我市餐饮行业和市民践行节约的情况如何?记者进行了走访。

5月1日,我市出现了“扎堆”办婚宴的景象,下午2点,位于宋城路的一家酒店内,客人们陆续走出宴会厅,不少人手中拎着打包好的剩菜。酒店总经理张梅告诉记者,以前,碍于面子,客人不好意思打包,喜宴浪费的现象严重。现在,消费者的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喜宴结束后,客人也都很自觉地找服务员索要打包袋。“反食品浪费法的出台,我们餐饮经营者非常高兴,也很支持。”张梅解释说,去年,酒店就调整了菜品分量,也推出了小份菜,同时要求工作人员主动提醒顾客吃多少点多少,适量点餐的结果就是剩菜少了,打包的也就相应少了。

5月3日,在新街口附近的一家自助餐厅内,顾客都能按照适量少取的方式点餐取餐。记者在这家餐厅的餐桌上看到,餐厅放置了提示牌,浪费食物超过100克要加收20元。门店负责人李女士表示,他们一般会把提醒工作做在前头,这几天还没有出现收费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再仅仅是倡导和号召,已经成为生效的法律条文。马上施行,也足见立法者反食品浪费的急迫心情。”市民陈建松在一家民营企业担任法务。他告诉记者,出台反食品浪费法意义重大。该法实施后,商家和顾客可以互相监督。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虽然反食品浪费法规定,点餐浪费可收厨余垃圾处理费,但目前厨余垃圾处理费的具体收取标准并不明确。业内人士建议,餐饮企业可先从奖励“光盘行动”消费者方面入手。如对于光盘的客人,可赠送小礼品或是就餐优惠券,让顾客体会到节约食品的光荣和成就感。此外,对于较晚上桌的蔬菜,服务员可以在厨房烹饪前,根据客人用餐情况友情提醒是否需要减量。至于快餐店,也可以效仿推出单人份及多人份菜品。

建立遏制食品浪费长效机制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完善的法律法规是遏制食品浪费行为的有力保障。因此,要从制度层面加强立法,以法规的硬约束监督制约铺张浪费行为。

“这样屡禁不止的浪费现象,只有通过立法才能解决,像治酒驾一样来治浪费现象。”5月3日,市民孙玉梅建议,应加快地方立法,为餐饮粮食浪费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保障。采访中,不少市民建议,在加强制止食品浪费行为立法问题上要认真研究、深入论证,对制止食品浪费行为作出具体明确规定,在粮食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各个环节强化管理,有效减少损失浪费;特别是在餐饮消费环节,积极倡导合理、健康的饮食文化,建立制止食品浪费行为长效机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我市,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食品浪费行为,让勤俭节约的理念在生活中得以践行。市纪委监委于去年9月出台了《关于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八条举措》,从压实主体责任、强化监管责任、严明纪律规矩、强化监督检查、畅通举报渠道、从严查处问责、推动制度规范、坚持示范引领八个方面督促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市还出台了《开封市文化和旅游行业单位制止餐饮浪费的指导意见》,对开封市文化和旅游行业单位制止餐饮浪费作出具体部署。市商务部门在全市广泛开展文明餐桌活动,营造和谐文明的用餐文化,倡导文明就餐、节约粮食,不断增强大家的节约意识,并创建文明餐桌示范店、文明餐桌示范街,取得良好效果。我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则对全市餐饮店、餐厅进行检查,对不文明的餐桌行为及时曝光,并建立健全餐饮服务单位诚信档案体系。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将制止餐饮服务环节浪费行为贯穿于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全过程。我市还充分发挥市餐饮协会作用,加强指导服务,促进行业自律,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为餐饮业常态化工作任务。

近年来,国内不少地方围绕制止食品浪费已开始先行探索。通过制定政策、出台法律法规,一些地方进行了各种遏制食品浪费的有益尝试,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2013年以来,广东珠海、湖北武汉等地先后出台餐饮浪费处罚办法,不少餐饮协会和店家也主动推行“半份菜”“小盆菜”“N-1点餐制”等约束餐饮浪费行为的措施,“光盘行动”、剩菜打包的习惯蔚然成风,“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理念也已深入人心。2020年11月1日起,《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规定》开始实施。这部规定于当年9月24日在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全票通过,是全国首部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重要指示精神,专门规范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省级地方性法规,为破解餐饮浪费焦点难点问题提供了重要法治方案。

2020年11月27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制止餐饮浪费的决定》,该决定明确餐饮经营者制止餐饮浪费八个方面的义务性规范。2020年11月9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发布了《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条例〉的决定》,此次修法重点是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一方面鼓励文明健康饮食,倡导注重膳食平衡、按需按量搭配食物、使用公筷公勺等;另一方面反对餐饮浪费,倡导合理点餐、适量取餐、剩余食物打包、办理婚丧嫁娶和其他礼仪活动从简用餐,不制作和传播宣扬暴饮暴食的作品和信息等。

而立法约束食品浪费行为,也是很多国家早已进行的一项工作。2016年,法国成为全球首个专门制定法律来禁止食物浪费的国家。法国制定的《食物浪费法案》明确规定,禁止超市扔掉或销毁未售出的食物。假如超市有剩余,须将其捐赠给慈善机构或食物银行。超市和慈善机构签订协议后,能获得捐赠60%产品价值的税收减免。鉴于法国在这方面的成功实践,意大利、日本、挪威和澳大利亚也先后实施了新的废物法,墨西哥和南非也随之响应。意大利的《减少食物浪费推进法》获得181名参议员的支持,政府的目标是每年减少500万吨的食物浪费,要求从生产、制造、销售、消费等各环节减少食物浪费。新法律还鼓励食客从餐馆把未吃完的食物带回家,同时利于通过方便的形式记录捐赠,令超市、农场获得更多的废物税减免。

遏制食品浪费任重道远,厉行节约是一场持久战,要形成长效机制,法治则是治本之策。

THE END
1.发挥专业媒体作用助力打好“制止餐饮浪费”组合拳——《餐饮业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成立7个党支部,吸纳“党建指导员”7名、“党员志愿者”28名,设立“文明志愿监督员”216名,探索“党建+食安监管”进商圈模式,采取“执法检查+宣传”的方式联合开展反餐饮浪费检查56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36个,开展制止餐饮浪费等主题宣讲21轮次,促进反食品浪费法和《指南》等法律法规与https://www.cfsn.cn/news/detail/35/280460.html
2.反食品浪费法落地,如何筑牢节约之堤?反食品浪费的背景3、最后,我们还需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反食品浪费行动。通过政府、企业、公众等多方合力,共同推动节约行动的深入开展,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反食品浪费法的出台和实施,对于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风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从自身做起,努力减少食品浪费现象的发生。同时,我们还需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https://blog.csdn.net/JiYan_green/article/details/138999780
3.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心得体会3篇范文(6页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心得体会3篇范文.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法(草案)》心得体会3 篇 范文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法(草案)》心得体会 篇1 12 月 22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初次审议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201/6232053215004103.shtm
4.反食品浪费法施行两年“舌尖上的浪费”还有多少?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下简称反食品浪费法)正式施行满两周年。这部法律是我国首次针对食品浪费出台的专项立法,自此,浪费食物不仅仅是道德问题,还会涉嫌违法。 连日来,记者探访锡城餐饮市场发现,一些商家通过把制止餐饮浪费纳入内部管理、“光盘”奖励等举措,避免餐饮浪费。但不容忽视的是,受多种https://www.wxrb.com/doc/2023/05/01/272294.shtml
5.反食品浪费法施行近三个月舌尖上的挥霍还存在吗7月20日,四川省印发《四川省公共机构厉行节约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暂行办法》,首次为公共机构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立标尺”。 受访专家认为,减少食品损失和浪费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一人一部门之事,需要各利益相关方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反食品浪费法出台后,在如何保障实施、落实方面还需进一步细化,并https://m.gmw.cn/2021-07/22/content_35015808.htm
6.反食品浪费法表决通过能否管住舌尖上的挥霍《反食品浪费法》经过四个月起草、两次审议后表决通过。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道德倡议上升为法律规范,可操作性问题始终受到关注 【财新网】(记者 黄雨馨 单玉晓)剑指餐饮浪费行为的法律出台。4月29日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https://china.caixin.com/m/2021-04-30/101704125.html
7.年终回顾丨推动绿色食品发展2023年度食品行业政策盘点6月份,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网络餐饮平台引领带动作用有效防范外卖食品浪费的指导意见》,落实《反食品浪费法》等法律规定,充分发挥平台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增强平台内商户和消费者的文明消费意识,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促进网络餐饮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https://www.chem17.com/news/detail/151402.html
8.2021中国餐饮业十大事件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2021年4月29日表决通过了《反食品浪费法》,该法共32条,分别对定义、反食品浪费的原则和要求、政府及部门职责、各类主体责任、激励和约束措施、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该法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县级以上http://www.6eat.com/industry/detail?id=1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