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餐饮浪费“舌尖上的浪费”珍惜粮食的倡议书5篇

杜绝餐饮浪费“舌尖上的浪费”珍惜粮食一

人们都被分配到生产队,除去上缴的粮食外,每个人所得的仅有几袋子粮食,根本不够一个家庭吃,再加上那个年代没有施行计划生育,家庭负担可想而知。爷爷说,当初他就是在饥饿中长大的。饿的时候,就把榆树皮剥下来,吃里面的汁液,那时候不管那树汁液有多么难吃,有多么的涩口,他都强忍着塞进嘴里往肚里咽。那时候能吃上一个黑面馍馍,都是一种荣耀。一粒米,一粒麦子,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宝,他不会浪费。爷爷说,那时候地里的一颗土豆,一粒花生豆不允许去偷,若是一旦发现,生产队就不会给那户人家发粮。唉,那时候真是粒粒值千金!

观现今社会,人们是多么的浪费啊!还是李绅说得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现在我们盘中的食物,那是父母用汗水为我们换取的,我们有何理由来浪费呢趁还来得及,从现在起珍惜粮食吧!珍惜粮食,就是珍惜未来。

杜绝餐饮浪费“舌尖上的浪费”珍惜粮食二

纵观泱泱华夏五千年历史,历朝历代都有平民无以饱食而被残忍的饿死,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便是缺粮。近代,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已基本解决饥饿。面对资源充足的今天,人们却忘记了粮食的宝贵,随意浪费粮食。

在今天,有许许多多的浪费行为每天都在上演,就拿我们学校的食堂来说吧!每天提着碗,大步大步地冲进食堂,坐下吃饭时,周围总会有人吧那一粒粒麦子做成的白面馍馍因吃不完而随意丢在饭桌上,总会有人把那一粒粒大米做成的醇香米饭因吃不完而往那剩饭菜处一倒。说实话,看到这一幕便会想到在家干活的父母;想到他们用一滴滴汗水在烈阳的烘烤下滴灌庄稼;想到父母那双被锄头磨成厚茧的粗糙大手。便觉得现在的人太不懂得珍惜粮食了。

杜绝餐饮浪费“舌尖上的浪费”珍惜粮食三

同学们,行动起来,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不乱倒剩饭做起,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自觉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杜绝餐饮浪费“舌尖上的浪费”珍惜粮食四

同学们,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身上有沉甸甸的责任。人们把我们比作雏鹰,是希望我们能舒展理想的翅膀;人们把我们比作乳虎,是希望我们能睥睨四方。不能让“馋”压住我们稚嫩的羽翼,不能让“奢”迷失我们奋斗的方向,我们脚下的路,还很长很长……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珍惜每一粒粮食,珍惜每一寸光阴,用满腔的热情去拥抱生活。在这里,我祝大家在人生的途上一路顺风!

杜绝餐饮浪费“舌尖上的浪费”珍惜粮食五

还有,我们许多同学都爱吃零食的坏习惯。课余饭后,在小卖部里总是人流涌动,热闹的场面蔚为壮观。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出手大方,抱着一堆花花绿绿的零食令伙伴们眼馋不已;钱不多的也不甘落后,不怕打肿脸充胖子,宁可用掉生活费也要过过瘾。这样一来,一则影响了学习,上课时老挂着零食,身在曹营心在汉,又怎能搞好学习二则容易养成好吃懒做的坏习惯。

THE END
1.“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倡议书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推动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金盾护卫公司党支部向全体员工发起“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倡议: 一、争做爱粮节粮的倡导者 在日常生活中,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反对讲排场、摆阔气、搞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https://www.meipian.cn/33pc40fu
2.“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倡议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新时代公民应尽的义务,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我们向全体干部职工发出倡议: http://www.yangjiang.gov.cn/yjzjj/gkmlpt/content/0/480/mpost_480865.html
3.“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倡议书范文大全(精选10篇)在我们打算开展一项重要的活动,我们会首先将倡议书给写好,倡议书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倡议书的撰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倡议书范文大全(精选10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倡议书范文大全(精选10篇)(篇一) ?https://www.liuxue86.com/a/4380716.html
4.节约粮食拒绝浪费倡议书一、勤俭节约,杜绝粮食浪费。粮食充裕是老百姓最大的幸福感,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始终惦记的重大问题。要深刻认识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餐饮浪费的严重危害性,自觉把爱粮节粮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常思来之不易,恒念物力维艰,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牢固树立以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的思想观念http://www.hlbrmhc.com/portal/article/index/id/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