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粒稻米,经过青葱秧苗,再经历漫长养护,最后到金秋时节风吹稻浪,每场劳作的延续,都是一个生命的循环。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来临之际,青岛立新小学五(7)中队进行了“禾下乘凉梦,我们接棒!”的国旗下宣讲活动,倡导队员们丰年不忘饥苦,富岁当思节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我们端起一碗香喷喷的米饭时,可曾想起那位为了让天下人都能吃饱饭而奉献一生的老人——袁隆平。在庄严的国旗下,五(7)中队的少先队员们怀着崇敬之情,缅怀袁隆平院士,为大家带来精彩展示《禾下乘凉梦,我们接棒!》
袁隆平院士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不畏艰难,勇于创新。他顶着烈日、冒着风雨,亲自下田劳作,观察水稻生长情况。袁爷爷用一生的奔忙,换来了满地芬芳,换来了天下富足,换来了禾下乘凉!乘着悠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铿锵的朗诵,让我们一起将勤俭节约的美德铭记心中。
种子撒向大地,中华稻香飘遍;种子种在心里,信念生生不息!同学们,珍惜粮食,也是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致敬。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要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从点滴做起,比如适量点餐、光盘行动、倡导节约等。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袁隆平院士的精神,让珍惜粮食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社会风尚。
食堂管理员宫老师告诉大家,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在当今世界,仍有许多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足的国家,但也不能忘记粮食的珍贵。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农民的辛勤汗水,从播种、施肥、浇水到收割,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他们的付出。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口食物,不浪费、不挑食,以实际行动践行节约粮食的美德。
国旗下,我们庄严承诺: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向袁隆平院士致敬,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让我们怀揣着对袁隆平院士的敬仰之情,珍惜每一粒粮食,让节约粮食的美德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在全社会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我们曾有幸与您相遇,
在饭桌,
在中国!
我们会永远记得
那个让所有人
远离饥饿的
中华拓荒人,
希望天堂满满都是稻花香!
爷爷,您放心,
我们永不忘记,
这稻田里的中国梦!”
我思我想
少先队员说——
郑一然
在我们的校园里,仍存在浪费粮食的现象:在午餐时,有的同学比较挑食,将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原封不动地倒进垃圾桶里;饭菜不合胃口,有的同学只吃了几口就倒掉了;午餐过后,常常能看到食堂的回收桶被剩饭、剩菜塞得满满的……当我们肆意将盘中餐变成残渣时,有谁还记得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耕种的辛苦呢?当我们随意将不喜欢吃的饭菜当作垃圾一样倒掉时,有谁想过食堂师傅们每天为我们的营养搭配而付出了多少心血呢?同学们请记住“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通过今天国旗下讲话,我们要形成“光盘”意识,面对浪费粮食的现象要积极指出,不仅自己做到节约粮食,也要提醒同学、家人一起做到。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责任。一粒米折射的是一个人的素养,让我们把珍惜粮食,厉行节俭作为学校的新时尚风气,从现在开始,文明就餐,力争光盘,从我做起!
王逸宸
李奕萱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朝诗人李绅的这首诗从小就响彻在我们耳边。节约是美德,珍惜是品质。从现在开始,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在校园蔚然成风,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珍惜每一粒粮食,珍惜农民伯伯的血汗。将传统美德植于心,将珍惜粮食践于行。
从我做起,拒绝剩餐,争当“光盘行动”的示范者。请食堂阿姨根据自己食量打饭,吃饱为宜,以“光盘”为荣、“剩宴”为耻,珍惜每一粒粮食,自觉维护节俭用餐的良好风气。
高可忻
杨可馨
如今的世界依旧面临着粮食问题,全球每年依旧有很多人处于饥饿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校园还是家里,无论是食堂还是餐馆,我们都应该自觉地节约粮食,不浪费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节约粮食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应该落实的行动。珍惜粮食,节约粮食,从小事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今天国旗下讲话,我明白了节约不需要做多么伟大的事情,从最简单的小事做起即可。比如:去餐馆吃饭,不要因为要面子就多点,其实够吃就行,不要太奢侈。在餐馆就餐后,如果还有剩菜,可以打包,千万不要觉得丢人,这其实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在家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吃完了可以再盛。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才是节约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