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粮食前端损失终端浪费健康·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近期,中办国办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对粮食机收、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的节约减损和反食品浪费工作作出部署,旨在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落实粮食安全保障法和反食品浪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安全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人均粮食占有量500公斤/人,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人的标准线。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为确保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也要看到,我国耕地资源稀缺、可再生水资源不足,分别仅占全球的8.62%和5.19%,需要养活的人口则占全球的19.14%。这就意味着,我国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

从国际上看,粮食安全是全球重大课题。

一方面,全球粮食生产和供给能力脆弱。据联合国《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2023年全球仍有8.9%至9.4%的人口面临饥饿,23.3亿人经历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9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是生产和有效供给,而全球粮食生产和供给能力脆弱,遭受的风险和不利因素冲击频繁且难以避免,主要表现在:耕地和水等农业资源相对不足;不少国家粮食生产技术落后;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战争和地区冲突加剧粮食危机;疫病流行和经济危机等冲击粮食安全。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增长,全球粮食需求不断上涨。过去50年,全球人口平均每12年增加10亿人,2023年首次登上80亿人的台阶,达到80.45亿人。若按照我国目前人均粮食占有量计算(500公斤/人),全球粮食需求量为39.88亿吨,与目前全球粮食实际产量相比,缺口达9.28亿吨。特别是非洲、中东和南亚一些国家,人均占有量更低。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13年至2022年全球人均粮食占有量一直在385公斤/人左右徘徊,长期低于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标准线。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有一对数据发人深省。全球近1/3人口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与营养。同时,在生产、储存、运输、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却有近1/3的粮食被损失或浪费。可见,完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到2030年零售和消费端全球人均食物浪费量减少一半”的任务十分艰巨。

国际上通常将粮食零售前各环节(即粮食链前端)的损耗称为“粮食损失”,将零售和餐饮消费环节(即粮食链末端)的粮食损耗称为“粮食浪费”。为减少前端损失和末端浪费,各国采取了不少有效措施,具有借鉴意义。

在包装环节,推广使用经济适用的储粮袋。例如针对小规模农户,美国普渡大学在非洲大规模推广复合密封储粮袋,储存量约0.1吨。这种储粮袋由两层高密度聚乙烯内袋和一层聚乙烯编织外袋组成,具有防虫、防鼠、低氧储粮的特点。

在流通环节,研制标准化运输装具,实行全链条“四散化”(散储、散运、散装、散卸)运输。日本研发的稻谷专用运输装具,单体可容纳稻谷1.25吨,实现装卸运输机械化作业,具有通风干燥功能,可直接进入自动化货架式烘干仓烘干,最大限度减少稻谷损伤和粉尘污染,从收获到储存、加工,全程实现集装化运送。

在储存环节,采用先进储粮技术。在澳大利亚,从港口到基层收购站均采用标准化金属仓库,严格封闭,其中港口中转房式仓的仓门采用双门密封,在挡粮的厚重仓门外专门用压紧式气密门密封。澳大利亚西澳州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全程应用充氮储粮技术。

在加工环节,适度加工正成为各国积极倡导的理念。一些发达国家不使用抛光机设备,大米糙米加工白米的出米率(即糙出白率)达92%,比我国高出约6个百分点。菲律宾研制的糙米专用脱壳机,与磨制白米相比,可减少72.5%的损失。

总体来看,粮食链前端的损失主要受技术水平限制,末端的浪费则更多是由节约意识淡薄导致的。为解决末端浪费问题,一些国家通过建立“食品银行”,较好地遏制了浪费现象。

粮食安全是全球重大课题。确保粮食安全,需要全球合作。2021年,我国成功举办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来自5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企业、非政府组织的300多名代表围绕“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促进世界粮食安全”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取得了行动减损、机制减损、平台减损、生产减损等共识成果。未来,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发挥国际粮食减损研发交流平台作用,鼓励支持多双边节粮减损联合研究、技术示范、人员培训等合作交流,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餐饮浪费减半目标。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领军教授、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THE END
1.节粮减损,要找准“突破口”只有把粮食安全的事情做好了,其他事情才能稳得住。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损失率控制在国际平均水平以下,餐饮行业、机关食堂、学校食堂、企业食堂等人均每餐食品浪费量明显下降,餐饮浪费得到有效遏制。 https://www.cfsn.cn/news/detail/88/280957.html
2.现代农业内涵范文12篇(全文)粮食农业难以进城。城镇农业因其较高的区位地租而存在高收益压力, 在国家粮食限价情况下, 粮食生产比较收入较低, 粮食农业难以跨越城镇门槛, 更适合在农村发展。国家粮食安全是一条红线, “现代农业进城”的前提是农村农业能够基本保障粮食安全。目前,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十年实现增产, 国家粮食安全已得到基本保障, 这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a4smc4kj.html
3.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有关情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5月11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卢景波、黄炜介绍“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https://sousuo.lswz.gov.cn/html/xinwen/2023-05/11/content_274670.shtml
4.光盘行动从我做起,世界粮食日倡导勤俭节约!南方plus节约用粮从小做起 粮食安全从我做起,光盘行动从小做起。广州市荔湾区鸿图苑小学把“俭以养德”主题教育作为教学的日常教育,学校让每个班组织同学自己制定《光盘行动公约》,每个同学轮流当“光盘行动监督员”、“节约粮食宣传员”。在监督员的监督下,光盘成为每人的标配。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10/16/c4166327.html
5.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2篇)1.进一步提高学生“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让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虽然生活好了,但还是要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2.明确勤俭节约,关键是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爱惜物品、自觉节约用水、用电的好习惯,树立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意识。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hmt3rv35.html
6.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30期(总期129期)在线培训课程同时,财政部将积极会同教育部等部门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地方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支持课后服务设施建设和设备维护,提升教师能力素质,提高课后服务教育教学水平,为学校开展优质课后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财政部在上述答复函中还提到了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积极探索通过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确保相关https://www.zzqyj.net/?list_89/1352.html
7.身边不容忽视的若干土地理念问题(1997年~2019年)故此本人这些年来结合土地利用“政策”的实施,甚感“土地”作为所谓自然、经济社会综合体,必须从其“自身”的不容忽视的“自然”、“社会”双重属性出发,在其价值“标准”及其利益“取向”层面,按照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应有规范,通过理应拥有的公平、公正的社会规范,才能使“民生”层面频频发生的土地“问题”http://www.wyzxwk.com/Article/jingji/2020/06/420291.html
8.山东省第三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暨2020年度(第十四届8.多主体协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研究 项目负责人:苏昕(山东财经大学)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2018年12月 9.全球城市区域的空间生产与跨界治理研究 作者:马学广(中国海洋大学) 科学出版社,2016年1月 政治学 10.国外共产党和左翼学者对当前世界社会主义的认识 https://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200924/Articel07002MT.htm
9.《从农业1.0到农业4.0:生态转型与农业可持续》笔记–安徽农金网如果有意识地从高校的学生社团吸引一些愿意下乡支农的学生到村里来,让他们使用“互联网+”来聚人气,那就要关心这些能下乡的年轻人,让他们扎得下来,把他们的优势跟农村资源环境结合,形成多样化的社会活动,构成聚人气的条件。那就要继续社会化创新,搞“社会参与式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什么食品安全体系都不可能达到社会http://www.ahncjr.com/archives/745
10.校园环境调查报告(精选17篇)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和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之时,更应养成勤俭的习惯,更应倡导节约的风尚,更应承担起节约资源、杜绝浪费的责任。在营造全民参与厉行节约良好社会风尚的大环境下,大学https://3g.yjbys.com/diaochabaogao/2580400.html
11.保护环境珍爱生命27.认绿色食品标志——保障自身健康 目前,全国有绿色食品生产企业300多家,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开发生 产的绿色食品达700多种,产品涉及饮料、洒类、果品、乳制品、谷类、 养殖类等各个食品门类。其它一些绿色食品,如全麦面包、新鲜的五谷 杂粮、豆类、菇类等也是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的。 https://www.360doc.cn/mip/57709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