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农业院校大学生粮食安全教育农业产业论文

摘要:该文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视角,探讨农业院校大学生粮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实践路径。首先,通过阐述总体国家安全观与粮食安全的理念与框架,探究两者的价值内涵,突显紧密的关联。其次,通过粮食安全课堂实践和基地实践的具体案例,详细分析课程系统不完善、学生兴趣不高、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最后,提出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推动农业院校大学生粮食安全教育的新路径,包括全员共筑、知行合一、创新融合等,以期为构建全面推动粮食安全教育的新模式提供有益的启示。

1、总体国家安全观与粮食安全的理念与框架

1.1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一个国家在国家安全领域所持有的一种全面、系统的安全理念和战略思想,其强调国家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不仅包括传统安全(如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还包括社会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多个领域。

现如今,我国所面临的威胁不再体现为显性的坚船利炮、直接的军事侵略,而是演变为一种潜在的、难以察觉的、“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威胁。这种潜在威胁所具备的不可见性使其呈现更为隐蔽且更为可怖的特质。在国内外严峻的安全形势下,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已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各个层面的社会成员保持高度警惕,将国家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国家安全建设中。通过提高全体国民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构筑一个紧密相连的社会网络,形成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石,实现国家安全观念在全社会的深入根植。

1.2粮食安全问题的本质与挑战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全球粮食治理机制的建立,粮食危机的潜在风险显著减少,但仍然面临着粮食短缺和粮食价格大幅波动等多方面的复杂挑战。中国当前面临的粮食安全风险,根本原因在于人口结构、数量、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的矛盾上升。粮食安全要保障人类在数量、质量、安全等多个层面上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以满足其正常的生活和健康需求。这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问题,还涉及全球资源分配、环境可持续性、社会经济发展等多个维度[3]。

首先,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逐年上升,而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热浪等,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影响。不稳定的气候条件使得粮食产量的可预测性下降,增加了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其次,农业需要大量的耕地资源,但耕地的有限性限制了粮食产量的增长。土地的过度利用、退化和城市化等问题使得农业面临了更大的挑战。再次,粮食生产和分配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国际市场波动、贸易政策、金融风险等因素也对粮食安全构成挑战。

2、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农业院校大学生粮食安全教育的价值内涵

自2022年以来,包括叙利亚、索马里等非洲多国陷入了俄乌冲突、气候变化和新冠感染疫情交织的困境,这一连串的国家不安全状况导致了严峻的粮食不安全局势。从历史上来看,不同时期的粮食危机也能反映当时国家安全理念和手段是否适当和有效[4]。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要将国家安全责任置于全社会,为高校创造了更广泛、全面的安全教育框架。高校通过粮食安全教育不仅培养学生个体的安全意识,同时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安全环境共建。总体国家安全观促使高校强调培养学生对粮食安全的责任感,使他们在未来成为粮食安全的积极参与者。此外,推动高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具备多领域的知识和综合素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将粮食安全问题纳入国家安全战略,要求高校培养能够为国家安全战略服务的专业人才,促使高校粮食安全教育更好地对接国家战略。

3、农业院校大学生粮食安全意识培养的实践案例

作为一所农业类高职院校,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十分注重粮食安全教育,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具备深厚粮食产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以及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

3.1课堂实践———粮食安全课程的教学实施

“粮安天下食全十美”是围绕国家安全主题的粮食安全主题课,遵循“理论为基、实践取向、层层递进”的建构逻辑,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

3.2基地实践———江南农耕文化博物馆

我校主办的江南农耕文化博物馆于2022年建成,是全国首家以“太湖流域地区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是粮食安全宣传教育中探索出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基地。

该基地的首层设有综合馆,以太湖流域农业历史为主线,重点展示技术文化。展览内容涵盖了生态体系、模式技术、思想典籍、节气农俗以及农民艺术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示了江南地区农耕文化。而二楼则专门设有专题馆,通过江南园艺、蚕桑、水稻、水产和昆虫五大特色专题展区,全面呈现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全貌。馆内收藏了丰富的展品,包括中国古代传统农具、珍贵农书、种子标本和现代农业设备等近千种不同的展品。展览形式多样,通过实物、图文、视频等手段,利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示了江南地区特色农耕文化。该基地还定期举办主题科普讲座,包括中华农耕文明起源、中国古代传统农具漫谈、带你走近二十四节气等,紧密围绕农耕文明传扬。此外,已成功连续举办了五届“农耕文化节”特色品牌活动,引起了师生和大众对农耕文化以及粮食安全理念的浓厚兴趣,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3.3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虽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推广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首先,课程系统不够完善,未能建立起系统全面的粮食安全教育体系,导致课程内容零散,缺乏连贯性和深度,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全面理解粮食安全问题。因为课时有限,课堂上提出的实践,更多依赖学生课下的自觉才能有所成效。同时,由于粮食安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何有效整合农业、科技、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是长期而复杂的课题,对教师知识的专业性和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次,部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存在“事不关己”的心态。由于缺乏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充分理解,一些学生可能无法意识到粮食安全问题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从而未能培养起相应的责任感[6]。

4、新路径探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全面推动农业院校大学生粮食安全教育

中国粮食安全意识蕴含了民本、重农、贵粟等人文精神,反映出粮食事业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命运的维护与关切。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全面推动粮食安全教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7]。

4.1全员共筑

粮食安全作为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阐释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总体性、人民性[8]。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框架下,全面推动农业院校大学生粮食安全教育的新路径呼唤全员共筑。

4.2知行合一

粮食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要站在更广泛的国际视野,了解全球农业和粮食安全的挑战与机遇,有目的地采取行动。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全面推动农业院校大学生粮食安全教育的新路径需要践行知行合一。这一理念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的有机结合,意味着通过深刻理解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国家安全的紧密联系,将这种认识贯彻于实际行动中。知行合一要求个体不仅要具备对粮食安全问题深刻的认识,更需要在生活中贯彻可持续的粮食生产和消费方式,实现理念与实践的无缝衔接。

知行合一的理念在粮食安全教育中的应用将培养农业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使其在粮食产业中能够真正发挥专业知识并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为我国粮食安全事业培养更多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人才。

4.3创新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粮食生产、供应链管理等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接触面广,具有较高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全面推动农业院校大学生粮食安全教育的新路径需要深刻理解创新融合。

通过独特而前瞻的方法,将各方面的资源、理念、技术等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创新性的教育模式。通过创新融合,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提高粮食安全意识的普及率和深度,从而全面推动粮食安全教育。

5、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推进粮食安全教育是恰当处理国家目标与主体期望的体现。农业院校作为培养农业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其使命不仅在于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粮食安全的深刻认识和责任心,引导他们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的长远目标紧密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也为未来建设更为繁荣、健康的社会奠定了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各司其职,共同努力,为粮食安全的实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粮食安全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也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通过共同努力,有望创造一个更为安全、稳定和繁荣的粮食安全局面。

参考文献:

[1]毛绿萱,李鑫.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中国粮食安全的定位实践与影响[J].粮油食品科技,2023,31(4):1-9.

[2]徐学睿,薛红.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J].武汉商学院学报,2023,37(6):92-96.

[3]牛胜强,朱普.粮食安全中国化的使命任务现实挑战及政策建议[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1-9.

[4]刘艳峰.国家粮食安全治理论析———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J].国家安全研究,2023(4):91-111.

[5]沙丹阳,刘晨晖.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的路径探索[J].新西部,2023(5):34-36.

[7]刘跃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民心基础与理论溯源[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16):22-2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安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9]赵洹铎.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J].文教资料,2023(12):97-100.

[10]崔志远.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实践研究———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为例[J].黑龙江粮食,2023(7):143-145.

基金资助:2023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23SZB-026);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3SJSZ0855);

期刊人气:2123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农(林)业科学院及青海新疆畜牧(兽医)科学院及新疆农垦科学院

THE END
1.大学生的粮食安全观.pptx演讲人:日期:大学生的粮食安全观引言粮食安全现状分析大学生对粮食安全的认知与态度粮食安全观教育与实践活动校园粮食安全文化建设社会责任与未来展望contents目录PART01引言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对于大学生而言,了解国际粮食安全形势,有助于增强全球视野和责任感。国际粮食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70790292.html
2.大学生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复制14. 您认为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粮食安全? 加强粮食储备建设加强对农民的扶持政策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粮食进口关税减少粮食浪费 15. 你认为哪些措施能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 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惩罚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宣传教育建立举报机制 16. 你认为哪些途径能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粮食安全意识https://www.wjx.cn/xz/236125264.aspx
3.山东省第三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暨2020年度(第十四届39.保障粮食安全视角的土地托管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 项目负责人:孙小燕(山东财经大学)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2018年8月 40.资源权益金融初探 作者:张伟(济南大学) 侯延爽(济南大学) 学海,2018年第4期 41.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https://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200924/Articel07002MT.htm
4.四川三农新闻网通过深化“村集体+企业+农户”合作模式,创新企业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让“五金”同生,企业发展红利惠及全村所有农户,不落一户、不丢一人。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10-17 2024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活动举行 (记者 刘泰山) 2024年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本周也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http://sc3n.com/index/news/topics/id/1.html?page=65
5.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关于粮食问:大学生形势与政策为何我们强调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答:新形势下将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者局粮食足 民富足:端稳饭碗,保卫人民幸福的底线。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对个人而言,吃饭问题是日常生活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对国家而言,一国之民的粮食安全同样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牢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18cf719399dac7eb6a63c891.html
6.政府对楼市要有危机感及应对预案昨天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作大会发言。围绕经济融资、楼市危机、粮食安全、创新就业等领域建言献策。 经济融资 政府要从参与转到服务 面对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如何看如何办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建议,要留给市场和企业内生调整和发展的空间https://m.loupan.com/jn/news/201006/164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