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现农业全国发展目标、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新时代的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并且通过各项政策新的举措,妥善解决好了“三农”问题,但是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粮食产量的逐年提升,社会粮食浪费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2012年中央电视台做了一部纪录片叫《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之后火了。2013年他们又做了一个节目叫《舌尖上的浪费》。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00万吨粮食被浪费掉,够2亿人口吃一年。这些粮食价值2000亿元人民币,数字非常惊人。要知道,就在今时今日,全球仍然有数千万的人口每日被饥饿问题所困扰,甚至有不少人因为吃不饱饭而丢掉了生命。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解决了国民的口粮问题,虽然守住了粮食安全的底线,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要能够从历史发展脉络当中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以前,我国粮食自给率能达到95%,现在是90%,下降了5%。这5个百分点意味什么?如果按一个人一年消耗400千克粮食(包括工业用粮)计算,就相当于进口粮食养活着1.9亿中国人。
虽然说我国当前人口正增长率达到了历史的新低,但是国家人口基数仍然位居全球首位,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国民总量每年还都会不断增长。因此来说,节约粮食不仅仅是保障本国人民的口粮问题,同时也能够为世界性的饥饿问题解决做出相应的重要贡献。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这样大量进口粮食在很大程度上抬高了国际市场粮价,也殃及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民生,他们领导人为此尖锐批评我们。如果粮食进口再这样增加下去,必定要损害中国在世界上的道义形象,会让我们失去更多朋友。因此来说,节约粮食不仅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开展人道主义救援方面,我们更是不甘于人后,但是在这一过程当中,国家形象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经过漫长的发展和重复的尝试,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粮食的稀缺性和重要性。我们应该尊重自然和环境,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资源,消减浪费和污染,从而保护粮食资源,让它们能够持续地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美味和营养。如果我们任由民众是以浪费践踏粮食的话,那么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而这也会导致我国在今后开展一系列国际事务合作过程当中受到不公平地对待。
从古至今,勤俭节约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够因为到了今天多吃了几年饱饭就忘记了传统美德,甚至还将浪费粮食当成一种光荣的事情来看待,这种价值观的违背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我们应该更加尊重,保护和合理利用粮食资源,不断优化生活方式和品质,营造和谐、繁荣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