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是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对我国节粮减损和反食品浪费工作作出新的系统部署。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推广《餐饮业减少食物浪费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等行业规范,将其作为强化行业自律的一个重要抓手。
该《指南》是由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提出并牵头起草,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与中国饭店协会批准立项并归口,于今年5月正式发布。2023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积极响应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其中,制定《指南》是此次专项行动的重点工作之一。
各方高度评价
《指南》发布的意义
《餐饮业减少食物浪费实施指南》团体标准发布宣贯会现场。
在今年5月《指南》团体标准发布宣贯会上,与会专家对《指南》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推进《指南》的贯彻实施提出一系列指导建议。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陈萌山表示,标准的发布在推动减少食物浪费和碳排放行为、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形象、促进餐饮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针对标准进一步落实落细,推动形成社会行动,提出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社团组织功能、加大媒体宣传力度、积极组织餐饮行业交流活动等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专家组组长任发政表示,食物浪费不仅仅意味着食物本身的浪费,更意味着生产食物过程中所投入的水、土地、能源等其他生产资料的无效浪费。他建议依托标准,在餐饮业以及消费者层面开展培训宣传,保证标准切实落地,真正推动餐饮业减少食物浪费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标准牵头起草单位,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成升魁介绍,我国在创造“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奇迹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减少餐饮业食物浪费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城市餐饮业的高质量发展应锚定更加营养健康、绿色安全、文明节俭方向,注重内部监督管控,实现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全国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原司长马纯良提出,要充分发挥媒体力量与专业优势,把标准解读好,指导餐饮单位详细了解标准、落实减量举措;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消费者合力,把标准执行好,共同推动餐饮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卫国指出,要通过食育的宣传教育与培训,推广普及《指南》团体标准。并表示,基金会将携手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以该标准为重点培训内容,深度推进食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食育传播活动,拓展创新食育公益平台,守护下一代的茁壮成长,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贡献。
发挥党建作用
推进《指南》贯彻落实
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指南》发布后,《中国食品安全报》根据标准内容并参考各方建议持续进行宣贯,结合典型案例深入解读,以召开经验交流会和组织培训等多种形式,确保团体标准的落地落实落细,持续提升餐饮企业食物浪费减量成果成效。
其中,党建引领是推进《指南》执行、凝聚制止餐饮浪费合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餐饮业减少食物浪费实施指南》宣贯活动现场。
《餐饮业减少食物浪费实施指南》系列宣贯活动走进北京市丰台区刘孟家园社区。
《餐饮业减少食物浪费实施指南》宣贯活动走进北京市丰台区芳菲路社区。
活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得到了商务部门、街道社区、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公益组织等多家主体的联合参与,充分发挥了党建工作在社区治理中的核心作用,让“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巩固。
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资源利用与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晓洁全程参与主题宣贯活动的宣讲。她表示,依托基层党建力量,发挥社区、学校、企业等多方协同潜能,自下而上推进《指南》宣贯和深入落地实施,可有效提升民众的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节约粮食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明表示,餐饮浪费不仅关乎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关乎社会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丰台区市场监管局自成立以来,致力于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在餐饮领域,积极推动节约粮食、绿色消费的理念。未来,丰台区市场监管局在强化监管的同时,将继续支持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区域食品质量、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让百姓吃得安全放心。
据悉,这样的主题宣贯活动,今年仅在北京市丰台区新村街道,就举办了10场左右,活动旨在深入指导基层单位节粮减损工作,助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全面深化并取得实效。
完善激励机制
提升反浪费创新动力
制止餐饮浪费,推动反食品浪费法律法规和《指南》等标准的执行,也离不开激励机制的完善。
为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氛围,交流制止餐饮浪费工作经验,今年7月以来,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协调司、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先后发布了五批次的制止餐饮浪费典型经验做法。
如北京市强化联动执法普法。健全完善联动机制,市、区、所综合执法部门加强制止餐饮浪费执法情况即时通报,强化协调配合,形成上下高效联动机制。着力强化执法力度,将打击食品浪费违法行为纳入“食品领域治乱除害五大战役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发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优势,全市共办理制止餐饮浪费行政处罚案件900余件。
湖南省创新校园反食品浪费管理模式。将反食品浪费纳入课堂教育,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做爱粮节粮、文明用餐的推广者。学校组织开展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食品浪费”为主题的“四个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即开展一次主题队会活动、签署一份“文明餐饮、爱惜粮食、反对浪费”承诺书、创作一幅主题宣传画报、节约每一粒米进行“光盘打卡”活动。从思想、行为、成效3个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形成校园反食品浪费管理新模式。
以党建引领,凝聚制止餐饮浪费合力,也得到更多地方的响应。今年9月发布的第三批制止餐饮浪费典型经验做法中,就包括这样的案例:
海南省海口市建设制止餐饮浪费示范商圈。以“党建阵地共用、资源共享、难题共解、发展共赢”理念,推进7个商圈建设制止餐饮浪费示范商圈。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成立7个党支部,吸纳“党建指导员”7名、“党员志愿者”28名,设立“文明志愿监督员”216名,探索“党建+食安监管”进商圈模式,采取“执法检查+宣传”的方式联合开展反餐饮浪费检查56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36个,开展制止餐饮浪费等主题宣讲21轮次,促进反食品浪费法和《指南》等法律法规与标准的深入人心。此外,市场监管总局还对外公布了多批制止食品浪费行政处罚典型案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制止餐饮浪费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作。既需要法律法规、标准、规则的完善,也需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在党建引领、街区建设、机制创新等方面久久为功、打好“组合拳”,一定能促进社会反浪费意识和行动效果的整体提升,为保障《行动方案》落地见效,共筑制止餐饮浪费新风尚,凝聚更强大合力。
《指南》是持续推进
反食品浪费的成果之一
作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国家级专业新闻媒体,做好反食品浪费宣传,把中华民族传统的“黜奢崇俭”思想发扬光大,一直是中国食品安全报社长期努力的方向之一。
2022年开始,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中国食品安全报社连续三年承办了中国食育大会。培育反食品浪费意识,推动反食品浪费行动,正是食育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为了取得这些成果,中国食品安全报社进行了大量不懈的努力与实践。
中国食品安全网“制止餐饮浪费提振消费信心”专题页面。
同时,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营造人人参与良好氛围。依托食品安全联盟丰富的行业资源和企业号召力,组织龙头企业参与录制“制止餐饮浪费我承诺”视频,为全国食品行业企业做好示范和表率,在全行业、全社会积极营造科学饮食、杜绝浪费、诚信经营、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深入全聚德、烤肉宛、麻六记、松鹤楼、海底捞、外婆家、西贝莜面村、旺顺阁、龙人居、黑松白鹿10家中华老字号餐饮及新派知名餐企,实地采访拍摄,挖掘餐饮主体制止餐饮浪费亮点举措,剪辑成片并发布在专题网页进行展示,多形式展示各经营主体在制止餐饮浪费方面所采取的突出举措和坚决制止食品浪费的决心,切实提振消费信心。
依托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已辐射全国的记者站,安排记者深入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经营企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学校食堂一线,组织行业、企业及学校开展“我承诺”活动,通过签署承诺书、录制承诺视频,推动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走深、走实、走细。
这些行动都为《指南》的科学制定和顺利发布奠定了基础、凝聚了共识。并且又相互配合,共同形成了助力制止餐饮浪费的“组合拳”效果。
以《行动方案》发布为契机,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将更加积极发挥国家级专业新闻媒体的作用,凝聚政府、业界、学界等各方合力,以党建凝聚合力为主题,深入宣贯《指南》,进一步弘扬“反对浪费、崇尚节约”的社会风气。(李涛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