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加强粮食质量监管,保障粮食安全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新闻社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做好节粮减损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开展粮食节约行动”。请问粮食和储备部门在节粮减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孟军答:感谢您的提问。节粮减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我们始终高度重视。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粮食产后服务能力,指导农户科学储粮,改善仓储设施条件,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推动节粮减损。
一是节粮减损制度不断健全。自2017年起,省里将安全储粮纳入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对地方储备粮油储存发生较大、重大、特大事故的市予以扣分。指导各市县执法机构对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和政策性粮食销售等环节中的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造成粮食重大损失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现在正积极推进《山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立法进程,下一步将把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内容纳入条例。
二是粮食产后损失不断降低。在84个县建成280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有效缓解农户粮食收获后“晒粮难、储粮难、销售难”等问题。全省新增粮食烘干能力3.3万吨/天,产后损失降低4个百分点。据统计,2019年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共筛选除杂粮食713万吨、烘干降水粮食221万吨。今年入汛以来,受阴雨天气影响,我省粮食产后烘干需求迅速增长,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汛期共筛选除杂粮食385万吨,烘干降水粮食219万吨,有效减少粮食损失,保障了农户利益。
三是农户储粮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大力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建设,累计发放科学储粮示范仓98.8万个。储粮示范仓上不漏、下不潮、密闭严,防虫、防鼠、防火、防霉变,能够在3—5年内保持粮食品质基本不变,比传统方式储粮损失降低5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粮食产后损失近5万吨,按市场价格测算,助农减损增收1.2亿元。
四是地方储备粮存储条件不断改善。全省粮食企业完好仓容达到4170万吨,“危仓老库”基本消除。全省应用环流熏蒸技术仓容2350万吨、粮情测控系统仓容2678万吨、机械通风仓容2997万吨,仓储设施条件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我们按照“规模适当、布局合理、仓房完好、设施配套”的原则,不断完善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制定实施《山东省国有粮油仓储物流设施保护实施细则》,累计投入资金10.8亿元,维修改造仓容729万吨,功能提升仓容590万吨,有效提升仓储设施水平。积极推广应用绿色环保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绿色储粮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是爱粮节粮氛围不断浓厚。全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结合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要节点,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活动。10月16日,省发展改革委、省粮食和储备局、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妇联和烟台市人民政府在烟台联合开展2020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山东主会场活动。活动现场向全社会发出《爱粮节粮保障粮食安全倡议书》,公布了“山东省第二批省级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名单,目前省级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已达35家。活动周期间,我省组织开展粮食安全系列宣传100多场次,布置展板600多块,发放主题宣传册、倡议书等宣传资料60000余份,发放特色宣传品14000余份。各市活动同步广泛开展,组织了公众开放日、知识竞赛、“进学校、进社区、进镇街、进企业、进家庭”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了强大声势,营造了爱粮节粮的良好氛围。
中国网记者: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山东省开展了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在全国会上作典型发言。请问,山东省的大清查工作是如何开展的?现在有什么新进展?
二是聚焦“找短板”,严格依规清查。企业自查阶段,全省组成144个工作组,全方位、全覆盖督导。市级普查阶段,按照“统一抽调、本地回避”原则,全省组成55个普查组,全面检查所有政策性粮食,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不留“死角”。省级抽查阶段,组成3个联合工作组,随机选点抽查,验证普查质量。压茬开展质量清查,全省组织73个扦样组和15家质检机构,扦样近5000份,形成检验数据5.4万个,应扦尽扦、应检尽检。
三是聚焦“堵漏洞”,全面抓好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大清查全过程,对各阶段发现的892个日常管理问题,全省统一建立问题清单,细化分工、责任到人,边查边改、限期整改。对重点问题挂牌督办,省市抽查巡查,加强层级监督,持续传导压力,确保发现问题全面整改、逐步清零。
全国大清查总结会之后,也就是今年5月份,根据省领导批示精神,开展了大清查问题整改“回头看”专项行动。主要任务有两项:
一是复核问题整改成效。对完成整改的,全面复核有关资料和现场,验证整改质量。对短期内难以整改的问题,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发现问题真改实改、改必彻底。截至目前,大清查发现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二是巩固大清查成果。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内控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压实行政监管责任,修订地方储备粮法规,加快储备粮动态监管系统建设步伐,全面推行“互联网+监管”,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监管体系,切实守住管好“齐鲁粮仓”。
大众日报记者:为进一步提升粮食质量安全,我省开展了粮食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请介绍一下,山东是如何部署粮食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的?进展如何?
孟军答:省粮食和储备局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把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纳入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制定《全省粮食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不断提升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一是开展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行动。按照“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目前,65个县级粮食质检机构项目已建设完成;1个省级站+15个市级站+1个高校培训基地功能提升项目正有序推进,仪器设备安装到位355台(套)。全省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实现省市县三级工作联动机制。
二是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根据全省粮食产业发展布局和粮油品种资源优势,确定13个示范县、78家示范企业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近三年来,省粮食和储备局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增加绿色粮油产品供给,累计发展优质粮食订单种植621万亩,助农增收30亿元以上。全省粮油加工行业年研发投入超过20亿元,现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51家。小麦、玉米、大豆三大产业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滨州,金胜集团被评为国家粮食产业(高油酸花生油加工)技术创新中心。
三是开展强化质量监管行动。为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预警,统筹安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按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科学精准制定监测方案,组织开展2020年新收获粮食和库存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以及新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等工作。全省新收获小麦和玉米质量安全监测范围覆盖78个粮食主产县,监测样品达到1800个以上。研究制定《山东省地方储备粮出入库必检项目清单》,从源头上保障地方储备粮质量安全。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答记者问丨山东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初步实现省市县三级工作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