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季度粮油市场回顾及后市预测进口价格

3季度,国际粮食价格回落,波动减弱;国内秋粮种植面积稳定,粮食进口量下降,粮食价格偏弱运行,食用油价格波动大;省内晚稻种植面积小幅增加,粮食调入量下降,成品粮零售价格平稳,饲料用粮价格持续上涨。后市,预计国际粮食供需基本平稳,但粮食流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国内和省内仍将延续粮食稳产保供有关政策措施,粮食价格将总体平稳。

一、3季度粮油市场回顾

(一)国际市场方面,粮食价格回落,波动减弱,国际大宗商品运价进一步下行。

1.部分粮食品种价格大幅回落,波动减弱。在国际疫情形势缓和、“黑海粮食协议”实施、主要经济体加息抑制通胀以及全球经济陷入衰退预期增强等因素影响下,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大幅回落,部分时段小麦和大豆价格甚至低于乌克兰危机前水平。9月末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玉米、大豆价格分别较2季度高位回落24%、17.6%、19.4%,而与6月末相比则分别上涨0.8%、7.4%和下降2.7%。大米价格走势相对较为平缓。9月末泰国和越南大米价格与6月末相比分别上涨4.69%和下降2.38%。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食品价格指数显示,3季度该指数呈现逐月下行走势,但仍比往年高出5.5%。

2.大宗商品运价进一步下降。反映谷物等大宗物资运输的波罗的海巴拿马指数(BPI)较2季度进一步下降,8月31日降至年内最低位(1217点),比2季度的最高点(3382)低2165点。大宗商品运价的下降直接受益粮食贸易成本的下降,有利于促进粮食流通。

(二)国内市场方面,秋粮播种面积增加,粮油进口均价“一升一降”,进口量进一步回落,食用油价格波动较大。

1.秋粮播种面积增加,稳产有基础。在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的基础上,全国秋粮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主要秋粮作物长势和去年基本持平。据国家统计局发布信息,全国各地挖掘粮食面积潜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

2.粮食和食用油进口价格“一升一降”,进口量进一步回落。一是粮油进口均价有升有降。3季度,粮食进口均价比上半年上升6.2%。各粮食品种进口均价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玉米进口均价上升5.7%,大豆进口均价上升5.6%。食用植物油进口均价比上半年下降1.6%,其中棕榈油进口均价下降2.4%。二是进口量回落。前3季度全国进口粮食11474万吨,同比下降10.5%。分品种进口情况:大米505万吨,增长41.1%;小麦662万吨,下降12.8%;玉米1846万吨,下降25.9%;大麦441万吨,下降48.8%;高粱893万吨,增长21.4%;大豆6904万吨,下降6.6%。

3.粮食价格偏弱运行,食用油价格波动大。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数据,9月末国内主产区普通早稻、小麦、玉米批发价分别比6月末下降0.7%、0.5%和0.8%,而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和豆粕批发价则分别比6月末上涨4.3%、下降8.2%和下降38.5%和上涨26.6%。主要特点是进口量大的粮油品种价格与国际走势联动性较强,波动相对较大。政策性粮食成交不活跃。第3季度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共投放政策性稻谷789万吨,成交20万吨,成交率仅为2.5%,成交率与上半年水平相当。第3季度没有投放政策性小麦。

(三)省内市场方面,省内晚稻播种面积小幅增加,粮食调入量下降,成品粮零售价格平稳,饲料粮价格涨幅较大。

1.省内晚稻播种面积小幅增加。为做好抗灾夺丰收工作,推动“以晚补早”措施落地,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我省印发《广东省支持晚造粮食生产12条措施》。统计部门测算晚稻种植面积同比增长0.2%,为晚稻产量稳定奠定基础。

2.粮食调入量下降,商品粮库存下降,储备库存稳定。受美元持续升值、消费疲软以及上年基数较大等方面因素影响,前3季度我省粮食净调入量(含外省来粮及进口)同比下降约9.1%,而上半年同比增长约1.7%。我局监测全省主要港口来粮约2837万吨,进口和外省调入粮食“一降一增”,其中进口量降幅较上半年扩大,进口减量由外省调入粮食补充。9月末,入统企业商品粮库存比年初下降6.9%;省、市、县储备粮持续保持稳定,可满足全省常住人口约半年的消费量。

3.成品粮零售价格平稳,饲料用粮价格上涨。一是成品粮零售价格走势温和。9月末,我局监测的籼米、面粉、大豆油和调和油零售价格比6月末分别下降0.92%、上涨0.71%、上涨1.18%和1.73%。二是主要原粮价格延续2季度涨势。我局监测的玉米和小麦进厂价比6月末分别上涨2.37%和2.56%,较年初上涨8.04%和7.09%。省内自产稻谷收购价较去年上涨2.54%。三是豆粕价格持续上涨,涨幅较大。9月末省内豆粕价格5170元/吨,涨至年内高位,比6月末上涨28%。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数据,7月、8月和9月我省粮食价格指数环比分别为上涨0.1%、下降0.4%和上涨0.8%,食用油价格指数分别上涨0.7%、0.1%、和0.7%。总体而言,3季度,我省成品粮价格平稳,食用植物油和饲料用粮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联动性较强,延续了2季度的涨势。

二、后市预测

(一)全球粮食产量、消费和库存预计下降,库存消费比仍维持较高水平。国际粮食流通存不确定性因素。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0月发布的全球谷物供需简报显示,预测2022/23年全球谷物产量为27.68亿吨,同比下降1.7%,除小麦增产外,玉米和大米不同程度减产;全球谷物消费量为27.84亿吨,同比下降0.5%;谷物期末库存为8.48亿吨,下降1.6%;全球谷物库存消费比为30.5%,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仍高于国际公认的17%的安全线。此外,美国农业部和国际谷物理事会等机构对全球大豆产量作出了大幅增产的预测。美国农业部10月预测2022/2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3.91亿吨,同比增产达9.92%。

从粮食贸易来看,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22/23年度全球谷物贸易量为4.67亿吨,同比下降2.4%。尽管全球新冠疫情缓解,国际运价下降等因素促进全球粮食贸易,但需要注意的是国际通胀仍处于较高水平,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加息导致发展中经济体货币贬值,进而推高粮食进口价格,不利于粮食流向发展中经济体。此外,乌克兰危机的走向仍将对国际粮食贸易产生影响。近来,受冲突影响,“黑海粮食协议”能否持续执行出现挑战。如俄乌中断协议将导致两国粮食和化肥出口受阻,进而导致全球粮食贸易和价格波动。

(二)秋粮丰收在望,政策层面释放粮食安全预期。

根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全国多个粮食主产区已经进入秋收尾声,收获进展顺利,全国粮食丰收在望。我省晚稻亦收获过半。全国全年粮食产量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夯实我国及我省立足国产粮食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此外,国家政策层面也进一步释放来年稳粮食生产保粮食安全的预期。例如,近期,国家公布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为117元/百斤。连续第3年调高小麦最低收购价,预计将有利于提高种粮积极性,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

(三)分品种供应和价格走势。

供应方面。尽管国产粮食在粮食消费的占比略有提高,但粮油供应格局基本稳定,口粮立足国产,油料仍将以进口为主。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以及国内粮食需求疲软因素导致前3季度全国粮食进口总量以及主要粮食品种进口量不同程度下降。这个过程中,除上年进口基数较高因素外,国产和进口粮食价差是直接原因。从统计数据看,部分粮食品种进口价格已高于国产价格。

THE END
1.俄乌局势与极端天气多空因素交织,国际农产品后市如何演绎?徐亚光对记者称,从谷物层面看,推动国际粮价上涨的动能也已明显减弱,俄乌粮食回归国际市场。乌克兰粮食安全运输协议达成后,预计乌克兰粮食出口将恢复到冲突前的九成以上,俄罗斯粮食出口将超过冲突前水平。从供需层面考虑,全球主要谷物和豆类油脂产量恢复,供需层面边际逐步宽松。另外,全球食品价格与经济形势和国际油价走势高度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8/08/c6769407.html
2.粮价是2022年物价的黑天鹅吗?华创证券从粮食通胀风险的角度出发,对全球和我国粮食产需贸的基本盘、全球粮价大涨的主要原因及对可能推动粮价上涨的风险点进行了细致分析。 一、摸清全球粮食产需贸基本盘 首先来了解下全球粮食生产、需求、贸易基本盘,以便理解粮价走势。 1. 稻米 全球稻米产量相对稳定,但近十年来产量增速明显趋缓,2012年以来年均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5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