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基地,农耕博物馆,这所小学竟然都有!

白色的栅栏,整齐的菜畦,每班一块田地,标着班级名字。豆角刚出芽,小葱正绿,香菜正开花,油菜已结籽……黄色的长廊上挂着几个字:“枫趣园。”这是枫叶路小学的研学基地。

耧、耙、纺车、风箱、马轭、石磨……上百件耕作、纺织、生活等方面的用具整齐地摆在展室内。这是枫叶路小学的农耕“博物馆”。

枫叶路小学是伊滨区按照城市学校标准规划建设的小学,占地面积约28000平方米。近年来,李村镇申明、杨湾、西李、李东、李南等社区群众搬迁,先后入住吉庆嘉苑和兰台嘉苑。在安置小区建设之初,考虑到搬迁群众子女入学,配套建设了这所高标准的小学。2018年9月,学校正式投入使用。现有41个教学班,90多名教师,1800余名学生,是伊滨区学生人数最多的一所小学。

4月26日,我们来到了枫叶路小学。学校的栅栏围墙上,蔷薇正迎风开放。走进校园,假山喷泉花池,精心地布置成一处处景观。沿着绿荫路走向学校的南边,研学基地就出现在眼前。

这是一片长方形的田地,东西约40多米,南北20多米,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温室大棚,田地,长廊,甬道,各种色彩在蓝天的映衬下,赏心悦目。

校长智俊娟介绍说,当初这是片空地,堆着建筑废料,影响美观,闲置着也可惜,于是清理出来一片建了温室大棚,供学校的鱼、莲及花草过冬。后来接触到研学方面的知识以后,就想利用这片空地方,建个小小的研学基地,不用外出,就可以引导学生走近农耕文明,学习田间知识。

有了这个想法,他们说干就干。去年假期期间,把空地上建筑废料运走,换上了附近建筑工地的营养土,分到各班,学生和老师共同经营自己的责任田,种什么,由各班说了算。种菜的种菜,种花生的种花生,种油菜的种油菜。有的班级种的是瓜果,收获的时候,还可以把果实当成奖品,分发于学生。

这里是菜园,也是花园,果园。孩子们在菜园栅栏外种了向日葵,波斯菊,要不了多久,就会织成花的篱笆。菜园外种了杏树,桃棵,枣树,石榴树等多种果树,次第花开,又是一处风景,一个研学课程。

“长廊是专业人员建成的,其余,都是学校员工自己动手,没花什么钱。”智俊娟介绍说。花种,是师生们自己带的;果树,是搬迁群众从老家移来的;石槽,瓦缸,水缸,都是从搬迁村捡来的;瓦缸上绘的画,是学校美术老师画的。甬道上的碎石片,是从寇店石料厂拉回来的碎料,员工自己铺成的。撒下草籽,要不了多久,一条青草与石板组成的不规则图案就出现在眼前,那废物利用的碎石板反而是一种独特的美了。

几个小学生在研学基地看他们种的蔬菜。“这片是我们班的。第三行第一棵是我种的,比前天多长了一片叶子。”他们嘻嘻地笑着,辨认着各种菜的名字。“香菜会开白花,菠菜还会结籽呢。我要写到观察日记上。”

长廊边种了紫藤与凌霄,还有蛇瓜和葡萄。等把长廊和拱形门爬满了,开花了,这里就是师生一个休憩场所了。劳动、休闲或者读书,在这里,都能体验到美的享受。

“建长廊的时候,有个学生问我,校长,是不是我们学校要建成花园啊。我说对啊,你们都是这里的花朵。我总觉得,用环境育人,五育并举,一定要落到实处,空喊口号是没有用的。”智俊娟说。

留住乡愁,建起了“农具+纺织+用具”的农耕文化展览室

在研学基地对面的“枫趣楼”下,有一间大教室。教室旁有个标牌:“农耕文化展览室。”

在这间小小的博物馆里,风箱、藤笼、筛子、筐箩等生活用具,犁、锄、耧、耙、木锨、桑叉等农具围着墙依次摆放。中间的大门板上,摆着几辆纺车与织布机的构件。它们静静地讲述着农耕时期的文明与艰辛。

这间小博物馆的物品虽说不上特别丰富和精美,设计却别具匠心。墙上挂着蓑衣与牛铃,春耕秋收图,灯罩是斗笠的模样,窗帘与桌上的印花布,也极具和谐与美感。

智俊娟一一介绍每件物品的来历:

这辆纺车,是学校保洁工师傅帮助收集的;这张老式八仙桌,是哪个老师送来的;这些木锨,耧,是哪个老师送来的;哪个老师家涉及搬迁,她把娘家、婆家、外婆家的农具全部贡献了出来;郭老师的舅舅听到我们收集农具后,不但出车出力运来了这张大耙,还帮助我们收集瓦罐、瓦当等物件……“这些都是大家收集来的物品,正因为群策群力,我们才布置成了这间小小的博物馆。

说起建农耕博物馆的因缘,智俊娟说,伊洛平原是华夏传统农耕文化的起源地,而现在,一些珍贵的农耕文化资源及遗迹正在逐渐消逝。近年附近村庄搬迁,很多老物件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学校就想收集起来,成立一个小小的博物馆,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记得住乡愁”落实到实处。一来传承农耕文化,二来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之快,开展爱家乡、爱祖国教育。

于是,在教职员工会上一提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在展览室内,一群小学生对着这些老用具眼睛里写满了好奇。看到风箱,一个孩子问:“是不是箱子啊。”“是啊,是盛满了风的箱子,一拉就出来了。”智俊娟笑着说。了解真正的用途后,孩子们非常地惊奇,都要试着拉着风来。

目前,研学基地和小小博物馆,还处于起始阶段。下一步,学校还要进一步完善,比如继续收集展品,把每一样用具的用法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上劳动课时,教师可以带大家来这里参加学习,近距离地触摸渐渐远去的农耕文化。

“学校还想把它打造成了一个革命精神传承的阵地,给大家讲述劳动在延安时期发挥的巨大作用,讲述周总理与纺车的故事,讲作家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等,学习先辈的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智俊娟说。

THE END
1.农具图片大全农具高清图片下载白色背景下的园艺工具铲子叉子和耙子 给农田里的植物浇水农具水壶 白色背景上手拿浇水壶农具 日落时分的农田与拖拉机 在平场干燥晒着农作物 园林工具挂在车库墙 锄锹的人使用的疏浚工具被用来挖掘土壤 园林工具在肥沃的土壤背景上植物 工具草地上砧板上的旧斧头 白色背景上的老式犁耙圆盘耙,四行 https://www.51miz.com/so-tupian/239594.html
2.隆鼎小锄头带把家用锄头老式农具多功能种菜除草神器挖地锰钢小锄头隆鼎小锄头带把家用锄头老式农具多功能种菜除草神器挖地锰钢小锄头 57cm老式小锄头图片、价格、品牌样样齐全!【京东正品行货,全国配送,心动不如行动,立即购买享受更多优惠哦!】https://item.jd.com/10068753227647.html
3.民俗老物件收藏怀旧老式水车木质龙骨水车灌溉旧农具农家院摆件民俗老物件收藏怀旧老式水车木质龙骨水车灌溉旧农具农家院摆件,尺寸2.5米到3.5左右,,其他木制用品,se57801095,其他木制用品,其他木制用品,,60-66年,,其他木质,,,价格:850,7788收藏__收藏热线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1545_57801095.html
4.破旧的老式马拉收割机图片商业图片正版原创图片下载购买VEER图片库提供破旧的老式马拉收割机图片购买下载服务,2亿+高清商业图片,正版图片购买下载一站服务,另提供失去光泽的图片,生锈的图片,古典式图片,机件图片,弗林德斯山脉图片,南澳大利亚图片,古董图片,控制杆图片,农业机器图片,腐烂图片,农业图片,远古的图片,设备用品图片https://www.veer.com/illustration/326160953
5.老式爬犁图片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化时代,我们常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农机设备,如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等。然而,在过去的农业时代,农民们所使用的农具却是非常原始的,其中一种就是老式爬犁。老式爬犁是一种用来耕地的农具,它的结构相当简单,主要由一个犁刀和一个http://www.shmjcm.com/view-109670-1.html
6.打谷机图片素材打谷机图片素材大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古村的老式农具扬谷机 打谷机,鲨鱼 打谷机,工作,地点 普通,打谷机,游动,上方,珊瑚礁,濒危,兄弟群岛,红海,埃及,非洲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古村的老式农具扬谷机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打谷机,主要指粮食作物的收获工具 打谷机,工作,地点 普通,打谷机,游动,上方,珊瑚https://www.quanjing.com/images/daguji.html
7.老农具,老家俱,久远的民生记忆。时代在前进,历史总会留下它郑重的一页。老式的农具、家具承载了多少人的生活点滴,也让我们的情怀从古延续至今…… 早先农家房屋摆设。 过去的的农家灶屋。 南方人常用的竹箅子,放大锅内蒸饭菜等。现在或叫蒸架。 舀水用的葫芦瓢。 舀水用的竹端筒。 https://www.meipian.cn/2dz4tr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