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大全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2.艺术表现:学习线描绘画的方法表现值日的环境、工具、动作。

3.创意实践: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值日中的人的动作和姿态,创作一幅表现值日的场景。

4.文化理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作能力,养成爱劳动、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绘画主题对人物动态、场景等进行积极的绘画创作。

难点:结合所学知识,能够较好地把握人物的动态并处理好场景、画面等,作品活泼生动。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之前询问同学们今天谁值日,并针对教室的`卫生情况进行点评和表扬。顺势引入课题《今天我值日》。

(二)传授新知

1.初步感知

(1)教室值日场景

引导学生回忆学校、班级的值日情景,提出问题:你做过值日吗值日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答案——有擦黑板,扫地,排桌椅等情景,且在值日过程中文明休息,不奔跑,见到老师主动招呼有礼貌。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尽心尽力去完成,要有责任心。

(2)其他的值日场景

请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画《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站岗》和《小小交通协管员》,提出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值日的场景根据提问,进行回答。学生回答:在生活中警察叔叔站岗,交通协管员指挥交通都是值日的场景。

2.分析体验

教师活动:请几位学生来前面演示值日时的各种动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动态,并提出问题:“同学们有什么样的形态与动作,有什么变化”“能否用基本形概括出每个动作的特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练习用基本型概括形体。

教师小结:通过对同学动作的欣赏,得出:“值日过程中有站、蹲,擦等动作,可以用一些基本型概括形体,形体的准确可以更好地突出主题传达值日的情景”。

出示几张同龄人的优秀作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欣赏,并提出问题:“画面的构图是如何安排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构思自己作品。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组织画面,画面中的人物不用很多,动作不宜复杂,主要表现值日时的一个情景,抓住人物的动作特征即可。大胆用色,表现手法多样,例如线描、绘图、剪贴等。

3.教师示范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用指纹作画的方法。

2、发挥想象力,用指纹配合简单的线条塑造各种造型。

3、喜欢指纹作画,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画纸(A4纸一半大小)、彩色印泥或水粉颜料、记号笔、油画棒、半湿的抹布。

2、挂图《趣味指纹画》。

3、《美工》第三页。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学挂图《趣味指纹画》,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教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幅漂亮的指纹画,你们想看看吗?你们看到了什么?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二、仔细观察每一幅作品,引导幼儿大胆猜测判断作画的方式及过程

1、第一幅指纹画(小人)。

师:这是什么?你知道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吗?(用我们手指上的指纹印了头和身体,用记号笔添画五官、四肢及帽子等。)

2、第二幅指纹画(大狮子)。

这幅画上有什么?你知道大狮子是用哪个手指头印出来的吗?(食指)这三只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颜色不一样)

3、第三幅画(许多小人及动物)。

师:这张画上有什么?看一看这边的小人和小动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头小牛的头是怎么印的啊?(手指横过来印一下,再竖过来印一下)

4、第四幅画(蝴蝶和小花)。

师:哇!你们觉得这幅画看起来怎么样?你都看见什么了?小花是怎么印的?(用食指印一圈花瓣。)

5、第五幅画(太阳、小花、火车、毛毛虫。)

师:在这幅画里,你有看见了什么?这个太阳是怎么画的?

三、引导幼儿掌握绘画的方法

1、认识绘画材料。

师:看到这么漂亮的画,你们想动手试试吗?我们要用什么材料来画呢?(手指头、印泥)

2、讲解印制方法。

师:手指有一个好朋友,它就是印泥,每次要印画时候,手指宝宝就会很用劲的去亲印泥,然后再稳稳的亲亲白纸,不要晃哦。看,可爱的指纹宝宝印出来啦!如果要换颜色怎么办呢?(先把手檫干净。)

四、幼儿创作指纹画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状的指纹画,使画面丰富有趣。

师:你们想印制自己的指纹宝宝吗?印好后用记号笔、油画棒给指纹宝宝变变身吧!看谁最厉害,能够变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2、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评价作品。

师: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鼓励幼儿集体创作主题指纹印画,如“小人国”、“动物联欢会”“美丽的大自然”等。

活动提示:在幼儿创作指纹画的过程中,教师应在设计图形以及物象整体效果的处理上给幼儿更多的指导。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是学生对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粮食画”起源、历史、传承、发展的了解。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画”的制作工序,对色彩搭配的掌握与运用,图案的设计及制作。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耐心,以及体验作品完成后的成就感。

学情分析

五谷粮食画在流传过程中名称众多,依据民间传统,应叫“五谷粮食画”,简称“五谷画”或“粮食画”,也可美其名曰“五谷艺术”。我国西北部分山区称之为“粮艺”、“谷艺”、“豆塑画”、“百米图”、“米画”等五谷粮食画是古老的中华绝技,一门传统民间工艺,艺术风格与剪纸、国画、年画等画种不同。该画立体感强,视觉冲击效果明显,给人一种震撼、亲切的感觉。重庆五谷粮食画色彩自然,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混然天成,颜色绚丽而生动,可谓是中华五谷艺术的最高境界。经过数千年的洗礼,五谷粮食画具有了形的质朴、神的生动、意的深邃、法的'自然等特征,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教学重点

如何熟练地掌握五谷粮食画的创新与制作。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们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并经过加入创意设计用手工制作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

教具准备

奥松板镊子尺子铅笔橡皮万能胶2号油画排笔美工刀五谷杂粮(黑豆、红豆、绿豆、黄豆、黑米、白米、高粱、玉米等)

教学过程

1、导入:加入小故事引出五谷画的起源。

五谷粮食画起源于盛唐,当时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五谷”在佛教和道教规仪中,地位极高,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间则将“五谷”作为辟邪之宝,故用之作画。在清代十分兴盛,全国各地形成了很多流派。其他各朝因战乱不休,国不宁日,故五谷粮食画不能兴盛。当代五谷粮食画的兴起,反映现代社会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民族统一、欣欣向荣。五谷艺术是和谐社会的真实写照。五谷粮食画得见君面是在乾隆朝初年。当时全国大旱,一半以上省份缺粮,粮食生产和国粮储备之“第一紧要大事”全面失控。上至皇家粮仓,下到州县官仓,都几乎无粮可用。下级官员中饱私囊,朝廷大员、州县衙门与地方势力勾结,欺压百姓、克扣国粮,全国上下粮食紧缺,乾隆皇帝十分愤怒,派钦差大臣前去调查。

四川历朝历代是产粮之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素有大清国“粮仓”之称。钦差大臣路过四川重庆府。老百姓得知钦差到此,便向钦差申诉官员如何克扣官粮、欺压百姓。钦差听后大怒,便想出一法,叫老百姓写万言书由他转呈乾隆皇帝。为了更加体现粮食的金贵和引起皇帝对粮食的深度重视,钦差让民间艺人用五谷杂粮做成万言书。这份特殊的万言书转呈皇帝后,乾隆皇帝十分重视这份表文,将其存放。到乾隆执政六十载时,那已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社会繁荣昌盛。这时重庆府别出心裁地用五谷杂粮做成另一副表文,叙述了乾隆执政六十年的功绩和当时的繁荣景象。以五谷述说着五谷丰登,映射国泰民安。这份特别的贺礼让看烦了奇珍异宝的乾隆大帝喜爱不已。因为这份万言书,重庆的五谷文化由此更加厚重,五谷粮食画也成为重庆五谷文化的核心被世代传承。

2、幻灯片结合作品实物的展示,制作方法的讲解。

(1)学生构思、起草。教师可以参与,给学生启发指导。

(3)学生作品展示,与作者本人对自己作品的讲解。

(4)学生互评,教师给与总结。

教学反思

(1)西洋画中主要的画种有素描、油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等。

(2)素描就是单色画,是研究和表现事物最简捷的画种,主要的表观手段是点线面c

(3)油画是用特制的油调和颜料画出来的画,称为油画。这是西洋画中最主要的一种,油画发展中主要流派有古典主义、写实派、立体派、印象派、野兽派、学院派等。

(4)水彩画是西洋画一种它是用胶水和颜料凋制而成。

(5)油画有丰富的色彩效果,厚重,有很强的.表观力,水彩画具有轻快、湿润和透明感。

(6)水墨画主要工具有:毛笔、墨汁、宣纸等,主要用笔中锋、侧锋、逆锋、等。

(7)清代大画家石涛说过“笔默当随时代”并具体谈其中意思.

(8)书的装帧设计主要包括封面,封底、书脊设计和内页设计,封面设计一般必须有书名、作者和出版社等文字内容。内页设计主要包括书的文字和插图的版式编排等。

(9)木版画俗称木刻,源于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书籍中的插图是版画家族中最古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支。

(10)木刻主要分单色油印和油印套色木刻和水印套色木刻。

(11)欣赏版画应注意它们的黑、白、灰和点、线、面的分布。

(12)从原始人的图腾柱开始,柱形雕刻就是各民族常见的装饰艺术。

(13)雕塑主要种类有圆雕和浮雕两种。

(14)风景写生中应注意分一分疏密,分一分主次,分一分近景、中景、远景。

(15)用水彩颜料画一幅风景写生,注意画面的气氛和色彩相协调。

(16)凡高,荷兰画家,代表作品《白杨道》、《向日葵》印象派画家。

(17)徐悲鸿,中国近代画家,代表作品《马》。

(18)齐白石,中国近代画家,代表作品《虾》。

1、知识与技能:学习“会飞”玩具的原理和制作技巧,促进学生对科学的了解和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制作,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带来的快乐,并在合作中掌握交往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

创造性地制作会飞玩具。

设计意图

借助“鸟类翅膀”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飞”的原理,并在创意设计翅膀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实录

1、谈话导入

通过情境创设和生动形象的课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学习铺垫。

(出示课题:会飞的玩具)

2、探究学习

A、提升体验

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会飞”玩具,引导学生自由欣赏和交流,以提升学生的视野和感官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玩具的翅膀形状、颜色等进行讨论,使学生了解翅膀对于“飞”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制作会飞玩具的好奇心。

B、创造设计

1、欣赏

通过展示实物和播放多媒体素材,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各种精美绝伦的会飞玩具,并引导学生进行玩具制作的思考。

2、制作步骤

教师详细讲解制作流程和技术要点,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剪纸、组装等操作,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实践和创新。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和自信心。

3、总结回顾

教师带领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玩具,共同欣赏和交流学习成果,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回顾。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让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如果你要制作这些作品,你会采取怎样的步骤来进行创作呢?(板书:选材—构思—制作—组合—调整—试飞)

教师:刚才我们不仅欣赏了很多美丽的作品,还学到了制作方法。现在你们是否想要自己创作一件好作品呢?

接下来,同学们将会以老师提供的材料为基础,在小组内根据作业提示板上的要求进行制作。小组的作品能否获得最佳评选,将会取决于同学们的有序分工、默契合作,以及创新和独特的作品表现。这也是预示着哪些同学将成为未来的艺术家或科学家的机会。

三、评价作品

1、自我评价

小组内的学生互相介绍自己制作的作品。

每个小组选出一件最好的作品,由代表向全班介绍。

2、生生互评

学生们可以说出自己最喜欢哪个作品,以及原因。

3、教师评价

结合学生的意见和观点,评选出最佳作品。

四、展示学生作品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随时根据当时的情况,调整和改变原本的教学计划,以全面地展示每一个学生的作品。这彰显了教师的教学灵活性,也反映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提高自我。

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也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展示。让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欣赏和自我满足的`过程。因此,给每个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也是给他们一个成功的机会。

五、教学拓展

同学们,你们制作的美妙飞行玩具充斥着奇形怪状、绚丽多彩的视觉体验和“旋转飞行”的神奇效果,博得了你们的自豪和同学们的羡慕。这些细致雕琢的精品作品,彰显着你们的聪明才智和巧手技艺,将带来更多新颖、独特的创意作品。只要你们愿意开启眼界、勤于思考、娴于创作,那么成为未来的艺术创作家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学生之间因相互影响、相互感染,创造了一种充满艺术创作气息的浓厚氛围。音乐作为情感烘托,教师的协助和鼓励更是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创作信心。这样的积极氛围将会推动学生们在艺术创作领域中发挥出更好的潜力和天赋。

知识与技能:了解剪纸阴刻、阳刻的特点及其不同,掌握阴刻、阳刻的制作方法并尝试制作一幅生动的剪纸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剪纸作品的观察、分析,了解阴刻、阳刻的特点,动手尝试运用阴刻、阳刻的方法剪刻作品,提高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传统剪纸的艺术魅力,激发对剪纸的热爱之情,传承并弘扬剪纸艺术。

重点:阴刻、阳刻的特点以及剪刻技法。

难点:刻纸的连接方法。

活动一:激趣导入

播放动画片《葫芦兄弟》,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这部动画片与现在我们看到的动画有什么不同葫芦兄弟的形象与哪种艺术形式类似

学生积极的回答,教师总结:这部动画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动画的经典,不仅因为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可如今,很多剪纸艺术包括剪纸动画正在濒临消亡,需要有人能继承并发扬它们。从而引出课题《刻纸》。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刻纸

多媒体展示《划龙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

(1)画面描绘了怎样的场景他们在做什么(兴高采烈地舞着巨龙;两边还有人敲锣打鼓,非常热闹)

(2)画面中的人物众多,你认为艺术家是剪出来的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划龙灯》是手工刻制的,刻纸是剪纸的一种制作方法,其技艺独树一帜,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的民间美术之一。

2、《划龙灯》的艺术特色

继续引导学生欣赏《划龙灯》,提出问题:

(1)作品中一共有多少个人物他们的动作有什么特点

(2)艺术家是如何安排人物来突出热闹场景的(人物依次排开,疏密有致)

学生回答,教师在总结:《划龙灯》构图朴实饱满,人物造型生动。

3、阴刻、阳刻的特点

(1)引导学生欣赏《划龙灯》的局部(灯笼、中间右侧舞龙的人物),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并讨论:灯笼和人物的'线条有什么不同(灯笼的轮廓线突出,线条细密,而人物线条少,无轮廓线)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得出作品运用了阴刻、阳刻的手法,并讲授阴刻是以挖空的线条纹样表现形象,阳刻是先把纹样勾画在纸上,刻去线条纹样以外的部分。

(2)引导学生找一找作品中哪些地方运用了阴刻,哪些地方运用了阳刻阴刻、阳刻的线条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阴刻-粗重;阳刻-细腻)

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教师总结:阴刻线条坚实稳重;阳刻线条纤细秀丽。

(3)设置尝试的小活动:以灯笼为例,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尝试运用阴刻与阳刻的方法剪刻,并思考阴刻、阳刻线与线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大胆尝试并探究线条特点,教师总结:阴刻线条线线相断、阳刻线条线线相连。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阴刻、阳刻的技法,并讲解步骤:

1、设计稿子;

2、确定刻制方式,并将需要刻掉的部位画上阴影;

3、刻掉阴影部分;

4、粘贴在底板上。

活动四:实践展评

1、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尝试用阴刻、阳刻的方法剪刻。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阴刻、阳刻的不同连接方法。

3、完成作品后举办“非遗文化交流展”,学生选出最喜爱的作品。

4、从造型、线条、刻制方法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内容:一个小男孩在投篮球;造型:生动、简洁;线条:细腻,规整;技法:以阳刻为主)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刻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同学们将其传承、发扬下去,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的剪纸,感受剪纸的魅力。

2、课后将作品完善后贴在学校的传统文化展示墙上,完成一幅关于刻纸的主题板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

2、激发学生的想象,并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

3、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后重新组合成新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大胆想象,并描绘出新颖的蛋糕。

2、能否采用与众不同的构图。

教具学具: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爸爸妈妈,亲戚朋友都会来帮你过生日,那么小朋友们,你们都见过和吃过什么样造型的蛋糕呢?

心型的、圆形的,三角形的……

2、新授:

师:那么你觉的.为什么会有这些形状的蛋糕呢?它代表了人们美好的祝愿。你吃蛋糕时,带着怎样的心情?

3、教师出示各种造型的蛋糕范画,介绍蛋糕的种类和作用。你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吗?请你来为他们设计一块蛋糕,你想怎样来设计?蛋糕上可以画些什么?(小动物、花、还可以写上给爸爸妈妈祝福的话……)

4、师:小朋友刚才说的真是太棒了,老师也忍不住想来画一画了,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呢?可以用水彩笔、油画棒,可以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形状可以你自己来设计。现在请同学们开始设计吧!

5、切蛋糕比赛

将自己设计的蛋糕分给小组的成员,要求每人分到一块大小基本一样的蛋糕。利用切开的蛋糕重新排列画面,形成新的构图形式。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生日的小主人,可别性急,要吃蛋糕时,先得考考你,大胆切开它,还能变个啥?

四、讲评

五、

六、课后拓展:启发学生利用废旧纸盒设计制作立体的蛋糕。

1、培养创造能力

2、学习标志的一般知识

3、掌握标志的设计知识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标志的意义和用途,标志的表现形式和设计过程

2、怎样设计简明、传递信息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标志范画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案范画数幅,简单归纳图案设计的方法和表现形式,使学生加深对图案设计方法的`印象。

二、观察比较

出示三幅范画:静物素描、色彩风景、标志,比较三幅图后,:标志和图案一样是平面的,它不但有优美的艺术形象,完整的构图,还能起到传递信息和识别形象的作用。

三、观察、欣赏解释

(1)出示投影片,观察、欣赏标志范画。

(2)通过观察和欣赏后归纳

标志:是人类社会中识别和传递信息的视觉符号。

用途:识别示意、传递信息,用一个符号代表一个事物。

种类:交通标志、生活标志、体育标志、商业标志。

要求:设计意念新颖,主题表达明确;形象简练、概括、美观、易识别,有一定的寓意性。

四、教师演示设计和绘制过程

1、构思

2、起稿

3、着色

五、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六、作业

(一)通过感知活动,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共性;

(二)在游戏中教会学生观察和会提出问题,能用绘画工具大胆地表现滚动现象,创作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地有趣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二)难点: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三、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各种各样能滚动的物体,水彩笔、油画棒;

(二)教师课前准备:电脑课件、实物等。

四、教学设计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长组,两两相对,组成两大编队。教学活动教学意图教师学生

让学生看到滚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自主探索,自己总结知识点。制造神秘气氛,增强学生好奇心。共同游戏、共同感知、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感受圆球体的特征。启发思维、引导联想,为创作打基础。锻炼学生对他人作品的评议能力

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让学生再次感受滚动乐趣。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一)导入新课

课件:画面上滚动出西红柿、大苹果、小足球并配以卡通声音。

师:它们是从滚动乐园来的.小使者,接你们

到滚动乐园去做客的,你们想去么?

板书课题:《滚动乐园》

(二)联想观察

师:滚动乐园里都有什么呢?

课件展示:滚动乐园里圆形的物体。

师:什么物体可以滚动呢?

(三)对比感受

师:方形或其他形状的物体可以滚动么?

实验:方形物和圆形物的滚动。

小结:只有圆溜溜的物体才好滚动。

请同学闭上眼睛,把手伸进桌斗里摸一摸:那些物体能滚动?那些物体不能滚动?

(四)感知体验组织游戏

(五)观察联想

在刚才的滚动游戏中,那些物体滚动的最快?为什么?

(六)欣赏作品

课件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七)愉快表现提出作业要求。

教师巡视辅导,参与解决绘画中存在问题。

(八)讲述评价

(九)课后拓展

看画面,初步感受滚动。

学生回忆生活中可以滚动的物体。学生设想

学生观察试验,并总结会滚动物体的特征。学生用手摸很多形状的物体,找出能滚动的。

做游戏:把所有能滚动的东西传到每组的最前面,师生共同游戏,体会滚动不同形式。

学生回忆、分析问题。

将刚才的滚动游戏编成小故事。学生分析作品

每组用一条长长的纸共同完成作业,教师从每组最前方把纸滚到最后一个人面前。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作品来表现滚动乐园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指导适合纹样的概念,了解适合纹样外形和骨架的变化。

2、学习绘制纹样图案,设计新颖的适合纹样。

3、运用适合纹样装饰美化生活用品。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几何图形的彩纸等。

2、学生准备印有纹样的生活用品。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分组欣赏和交流学生课前准备的生活用品,了解纹样的形状、作用和美感。

2、发展阶段

学生自学,找一找适合纹样的'种类和变化规律。

选择一种几何形状的彩纸绘制纹样图案。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明确绘制的方法。在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掌握纹样排列和变化规律。

学生设计新颖的适合纹样,并装饰生活用品。

(三)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尝试用蜡染的方法来表现适合纹样。

1、通过不同物品印纹尝试实验,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2、利用敲印的表现手法,使学生对由于底面不平而产生印纹的美观从而感受形式美感。

3、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是否能简单地运用敲印的方法组织画面。

教具学具:收集自然界中表面粗糙、有凹凸的.物件

1、引导阶段:用自然界中有dash;—物体上凹凸不平的表面造成了神奇的效果。

2、发展阶段:

(1)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蘸上颜料后敲印以及用各类拥有纹理的物品敲印,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探究,从而找出产生纹理的原因。

(2)利用印纹制作画面时要注意色彩的协调、疏密的安排(可以是没有具体物象的)。

(3)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图章时,先剪出图形的外轮廓,再剪出图形中所需的小部件,随后粘贴,要注意纸片厚薄的变化(厚薄明显的地方线条光滑而清晰),最后注意图案在图章中要构图饱满,从而产生丰富的图案形象。

三、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四、学生评价作品,小结。

五、课后拓展:

1、用印纹和彩纸剪贴来组织画面,譬如:用叶脉敲印出草丛,配上彩纸剪贴的蝴蝶,可以产生另一种作品的效果。

2、对印出的纹理进行联想,看看能成为什么……然后再通过简单的添加,完成作品的创作。

1、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3、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4、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教学准备:

各种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

1.教师提问:一天.我校篮球队到苗苗学校体育馆进行比赛,如果你是篮球队员,进入校门后,你会用什么办法快速找到该校的体育馆呢

2.学生回答。师生说说平面示意图在生活中的作用。

3.出示“校园平面示意图”,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一般由基本形、文字组成,大部分以箭头标明方向。

4.出示课题,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三、分组考察、讨论,用基本形画校园示意图。

1.提出活动要求:分组考察校园。根据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讨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方位布局。

2.师生实地考察校园,展开小组讨论。

3.回教室,阅读教材小训练,提出练习要求: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基本形和位置。

4.教师反馈指导。

四、指导学生用线描淡彩的看法画校园示意图

1.以建筑为例指导线描淡彩的基本画法

(1)、用钢笔在基本形上简约地勾吾建筑的立体形态,注意适当表现门窗、楼梯、人物等细节。

(2)、画上淡淡的水彩。

(3)、颜色干后适当加勾线条。

2.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3.提出作业要求:用线描淡彩的画法画一幅校园示意图,注意用箭头标明方向。

4.放音乐,学生开始画。

五、欣赏学生作业,进行学习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相互评价。

2.学生自由交流课堂收获。

1、学习用一次性纸杯制作挂表,培养幼儿剪、涂、固定的动手能力。

2、认识表上数字的意义及认识区分时针和分针。

3、通过用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来进行创作变废为宝,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数个、剪刀数把、水彩笔数套、绳子数根、胶带一卷、大挂表一只、图钉一盒、卡纸做的分针时针数套。

一、开始部分出示大挂表,请幼儿观察,提问:它的作用是什么表上面都有什么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幼儿讨论回答。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纸杯,这是一只废旧的纸杯要丢掉的,为了减少对地球的.污染,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可以将它变废为宝,你们想想可以做些什么呢发挥幼儿的想像进行讨论,教师加以引导。现在,我要把纸杯做一只小挂表来装饰我们的活动室,你们觉得如何

2、介绍示范制作过程

(1)用剪刀从杯口向下至杯底随意剪成数条。

(2)把剪好的条条从杯底向外压成象一盛开的太阳花状,把条条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花纹进行装饰。

(3)用胶带在其中一片花瓣上粘上绳子,用黑水笔在杯底粘绳子的花瓣正下方写上数字12,其余1-11的数字如挂表数字一样填写一周。

(4)将分针时针用图钉固定在杯底中心位置,针头用胶泥堵上防止扎伤,就这样一只漂亮的纸杯挂表就做好了。

3、交待注意事项

(1)使用剪刀时,不要把剪刀头对准别人或自己,防止扎伤。

(2)把纸杯剪成条条时,尽量剪匀称,以免影响视观效果。

(3)在填写数字12时,先拎起绳子找准正上方。

(4)在固定时针分针时注意保护自己,防止扎伤。

4、分发制作材料,请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适时协助个别幼儿,鼓励幼儿坚持独立完成作品。

三、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并评价同伴的作品,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幼儿作品。

认识目标: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

能力目标:利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表现有情节的“我和昆虫”。

本课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表现向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

课前准备:彩笔、油画棒、彩色纸。

教学程序:

一、表演,回忆。

1、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如图片、书籍或者网上昆虫的资料。

2、每人了解一种昆虫。

3、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二、观察、赏析、感受。

1、引导学重观察昆虫的变化过程。

2、组织小组计论--说一说昆虫变化的过程。

3、看书分析昆虫的形态、颜色、花纹。

三、思考、探索、创作。

1、昆虫的身体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昆虫的'动态有什么不同?

3、自然界的昆虫与人类有关系吗?

4、自然界昆虫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你能想象你和昆虫之间发生什么故事吗?

5、欣赏优秀作品。

四、展示、评价、延伸。

1、布置作品展示。

老师选择优秀作品展示;

学生互评。

2、拓展:

了解昆虫的特征,用语言描述昆虫的特征。

了解动物的危机,从而产生喜欢小动物的感情。

1、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绘画的工具材料不拘束。

3、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教学准备:常规美术用具(学生)

1、检察学具。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教师讲述自编故事:小鸟随鸟妈妈搬迁到一个美丽而陌生的地方。好奇心驱使它告别妈妈,和其他的小动物一起玩耍。不知不觉,天渐渐黑了,朋友们都回家去了,可它却迷了路,怎么也找不到家。

2、出示教科书第十页的放大挂图。要求学生看图思考,互相讨论:“说说小鸟是怎样找家的。”

3、请一些同学表演小鸟是怎样找家的。

4、抓住这种有利气氛,顺势引入新课:小鸟找不到家,谁能想办法帮小鸟找到家呢?学生又带着疑问开始思索。

6、教师:小鸟找不到家是因为天黑了,要帮小鸟找家,首先要有光、有灯,因此在画的过程中一定要想到这一点。

7、将一些作品挂在黑板上启发学生,将构图注意事项编成顺口溜。即:“树儿稍微画大些,鸟窝画在树杈间,星星月亮不可少,这才体现是夜间。打着电筒和灯笼,照着小鸟回家中。”并作简单的'示范。

8、布置作业:谁能想办法帮小鸟找到家呢?把你的想法画下来。

9、巡视辅导。发现有新意的作品拿给同学们看

10、让同学间交换作品,欣赏作品,交流评议。

11、:抽一些作品挂在黑板上分析、讲评。并亲手将画得好的贴在班上学习园地中。B、本课的学习的内容。

THE END
1.艺术学院组织开展“五谷画韵,四海传情”五谷画主题创作活动本网讯为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大学生艺术创意相融合,以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诠释劳动的价值、丰收的喜悦以及对国家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展现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创新运用能力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艺术学院开展以“五谷画韵,四海传情”为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 https://www.ahjzu.edu.cn/ysxy/2024/1230/c14264a247607/page.htm
2.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陶粮食画2011—2012年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栏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该公司研发的粮食画进行专题报道;《农家之友》刊登该公司产品。粮食画作品先后被河北、河南、山东省粮食局作为礼品送给国际友人,被义乌第一届旅游博览会指定为最佳旅游装饰品。http://www.guantao.gov.cn/zjgt/gtdfz/202412/t20241226_2090099.html
3.五谷画作品图片智能精选五谷画作品图片,为您提供丰富的五谷画作品,五谷画作品图片,五谷画作品图片素材,五谷画作品图片大全,五谷画作品素材大全等。助力您创意设计五谷画作品图片灵感,充实饱满五谷画作品素材图片作品。欢迎您下载正版图片素材,授权图片有版权、商用无压力!https://699pic.com/image/wuguhuazuopin.html
4.五谷画作品简笔画简笔画图片大全向日葵五谷画简笔画 儿童五谷画简单好看简笔画看过该简笔画的同学还看了: ●简笔画作品 ●简笔画作品集 ●大班简笔画作品 ●幼儿简笔画作品 ●简笔画作品彩色 ●教师简笔画作品 ●优秀简笔画作品 ●人物简笔画作品 ●陶瓷简笔画作品 ●简笔画作品全图 ●儿童简笔画作品 ●幼师简笔画作品最新简笔画●https://www.puchedu.cn/jianbihua/998eba0030c915c1.html
5.「星海奖」2021大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公示指导教师:刘毅 学校:辽宁传媒学院 图片图片 扫一扫观看动态 奖项:优秀奖 姓名:徐中文 作品名称:金州五谷画 指导教师:王炜丽 学校:鲁迅美术学院 温馨提示:如以上获奖作品抄袭异议,请联系组委会http://xingxiancn.com/article/18696
6.培养美术兴趣范文12篇(全文)种子画、手指点画也是幼儿十分喜欢的美术活动之一。幼儿利用种子的不同形状, 不同颜色去拼摆出各种画面。自由的手指也能创作出美术作品,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无疑是新鲜有趣的活动。 丰富材料的提供, 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 而不同材质的运用也使幼儿掌握了折、剪、拼、贴等多种美术技巧。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其想https://www.99xueshu.com/w/ikeycgt0ud57.html
7.“小小五谷”传承源远文化~长河小学四年级“五谷画”作品展“小小五谷”传承源远文化~长河小学四年级“五谷画”作品展 清欢 上周,我们的线上美术教学进行到了第四课《五谷作画》,同学们认真学习微课,积极完成作业,利用身边的五谷杂粮创造出了一幅幅令人惊艳的作品,今天老师就把每个班的优秀作业展评一下,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动物类的作品,以下同学https://www.meipian.cn/2suir84t
8.五谷为墨,巧手绘梦——亳州工业学校五谷画作品展伴随着夏季脚步的悄然而至,为了让亳州工业学校学生感受丰收喜悦,强化劳动技能,培育劳动精神。近日,一场充满创意和惊喜的学生五谷画手工作品活动在亳州工业学校成功举办。这次活动展示了学生们用五谷制作的精美画作,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观赏。 五谷粮食画,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各类植物种子和五谷杂粮为本体,通过粘、贴https://www.bangboer.net/news/show598628.html
9.偶有才·手工丨五谷杂粮绘童心五谷杂粮画起源于唐代,盛于清,是中国五谷文化的艺术写照。丽水市缙云县乡村小学的孩子们收集大米、小米、小麦、红豆、绿豆、黑豆等五谷杂粮,利用粘、贴、拼、雕等手工技巧,运用构图、线条、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法,创作出了一幅幅精美别致的粮食贴画。 丁俊豪作品 《五谷丰登》 何乐凡作品 《秋》 洪嘉婧作品 《丰收http://jyjy.zjlsedu.org/index.php?r=portal/content/view&sid=331122&id=39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