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有多大》教案(通用9篇)

四年级上册第33页综合实践活动《1亿有多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具体事物感受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初步渗透选用小基数类推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参与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信心,有机渗透节约、环保、国情教育等。

〖教学重、难点:

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探讨研究的方法。

②:感受1亿的大小,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①多媒体,10张纸和100张纸。

②活动材料:大米、水、大豆、塑料袋等。

活动工具:天平称、量杯、直尺、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都有好朋友吗?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正在闹矛盾呢,我们一起去劝劝。

播放录像:一个学生随意浪费纸张,好朋友正在劝说。

师:他们因为什么发生争执?因为几张纸,值得吗?

出示信息。

(:出示调查数据)

师:1亿是指多少呢?1亿究竟有多大?

(板题:1亿有多大?)

(二)、自主探究,活动体验。

1、猜想1亿。

师: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一张一张的纸摞起来,1亿张会有多高呢?谁来猜一猜?

师: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有什么好方法进行验证吗?

2、共同研究方法。

(1)、讨论方案:

出示:研究主题:把1亿张纸摞起来会有多高?

小组活动讨论。

汇报:

预设:从1亿张纸里先选出一部分纸,测量出高度,再推算出1亿张纸的高度。

师继续提问:那这&qut;一部分&qut;应该取多少呢?

师:为什么不选98、101这样的数?

师拿出10张,问:这是10张纸,觉得怎么样?和你想的一样吗?

小结:选纸时,为了方便计算和测量,应选取整百、整千的数量。

(2)、测量推算:

测量:师拿出100张白纸,谁来代表大家量一量。(经过测量100张白纸厚约1厘米。)

推算:那接下来怎么办?怎样推算呢?在你的练习本上试试看。

预设:方法一:推算

方法二:计算

100000000÷100=1000000(个)

1000000×1=1000000厘米=10000米

师:如果我们现在的教学楼一层高约4米,1万米就相当于多少层楼那么高?

指名回答并板书。

10000÷4=2500(层)

出示:1亿张纸摞起来约相当于2500层楼高。

师:有什么感受?

(3)、小结研究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不仅体验了1亿这个大数,还懂得了研究大数的方法。想想看,我们刚才是怎样研究的呢?

共同总结:研究方法和步骤:

①先选择部分数量进行测量,要尽量选择整百、整千的数量,这样既容易测量也容易计算。

(出示:1、选部分)

②推算出1亿的数量。

(出示:2、推整体)

③通过与一些事物的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3、对比参照)

师小结:像这样把难的数学问题通过这样的步骤一步步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来解决,就是我们数学上经常说到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

3、小组活动。学生亲自体验。

(1)、确定研究主题。

师:掌握了方法,大家想不想也亲自动手来研究一亿的大小?课前,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材料,请各小组先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研究什么?

(2)、明确活动要求。

师:确定了吗在研究之前,先来看活动要求: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下结论时的参照物,大家在记录研究成果时可以作参考。

出示参照物。

(3)、小组活动。

(4)、汇报交流:

分小组汇报,教师现场填写实验数据表格。

小结:看看大家通过刚才研究得出的结论!现在你想对1亿说什么呢?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1亿真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可是孩子们,我国的人口数可不仅仅只有1亿人。

(三)、感悟体会,上升情感。

出示: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张纸,5000张纸就可以少砍伐一棵树,13亿张纸就可以使26万棵树幸免于难,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连喝上一口干净的水都是一种奢望。

师:看到这一幕幕,你觉得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小结

(四)、课后作业。

《一亿有多大》这节课的教学,我们是从测量硬币的高度开始的。一枚薄薄的、小小的硬币捏在我手里,藏匿在我指缝间是那么的不起眼。让孩子们将一亿枚硬币的高度跟国际大酒店一比高低,这大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课刚开始,孩子们便热情高涨。

学生对1亿的猜想是各种各样,这些猜想大多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我并未扼制他们的想象,而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他们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本节课的主旨,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亿有多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一亿有多大,那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活动小组的结合,研究内容与活动步骤的确定,具体实验的进行,我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组合作完成,切实给学生自主活动的平台和空间。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在宽松的氛围中,经历猜测、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自主完成研究活动,从而充分感知1亿这个数有多大,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在课前的导入和1亿有多大的感悟中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硬币的高度,如小米的重量……帮助学生建立了数学和生活的关系,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讲完从一粒米到一亿粒米的重量计算后,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他们惊叹一亿粒米够一个人吃223年时,教育孩子们不能浪费粮食,感知农民劳动的艰辛。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内在动机。

当我们从1到一亿逐层推想,当我们在计算器的帮助下,得出一串串惊人的数据,孩子们惊讶地叫了,我知道,此刻,坐在教室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沉浸在数学研究的快乐中了。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1亿的大小,培养数感。

2、在探索中学习“猜想、实验、类推和对照”的方法,初步渗透选用小基数类推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1亿的大小。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课件、纸张、电子秤、大米、计算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大数的认识”,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大数,谁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大数。

(学生叙说收集到的有关大数的信息)

师:恩,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老师也收集了几条,请看。

课件出示:

在茫茫宇宙中,银河系约有20__多亿颗恒星,我们用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至少可以看到10亿颗星。地球是宇宙中一个年轻的星球,她的年龄大约是46亿岁。在地球上,生活着近70亿人,而我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13多亿人。其中在校小学生约有1亿人,如果让这1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指名学生朗读)

师:你们发现这些信息有什么共同点了吗?

生:这些信息都是用“亿”作单位。

师:你找的真准,看来“亿”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那,1亿到底有多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问题。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身边熟悉的物品,如果有1亿个会有多高呢?多重呢?多长呢?(课件出示:1亿_____有______)

生1:我想象1亿张纸摞起来有几百层楼高。

师:纸,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你真会选素材!

生:我觉得1亿本书摞起来可能会有一座山那么高吧!

生3:我猜想1亿粒米有10千克重。

生4:我猜想走1亿步有50千米那么远。

生5:我猜1亿颗糖有1吨重。

师:同学们从自己的想象中提出了这么多具体的好问题,非常好。那大家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接下来,我们怎么办?

生:可以进行实验。

师:好的,大家都想到亲手实验,用事实说话。

2、确定方案

(1)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

(2)1亿粒米有多重?

(3)1亿步有多远?

活动要求:

(1)选取一个你们组最想研究的问题。

(2)小组内讨论研究方案和步骤。

师:那组愿意来介绍自己的方案?

生:我们组选择的问题是1亿张纸有多高?我们准备先测量100张纸有多高,然后推算出1亿张纸有多高。

师:大家觉得他们组的方案怎么样?

生:很好。

师:还有研究纸的吗?你们的方案跟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生:我们准备先测量100张纸的高度,再推测出10000张纸的高度,这样慢慢推算到1亿张纸的高度。

师:对他们两组的方案有疑问吗?

生1:你们为什么想到先测量100张或1000张纸的高度呢?

生2:因为1张纸太薄了,我们用直尺测不出来,而我们也不可能找来1亿张纸,所以选择1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比较合适。

师:大家觉得他的分析有道理吗?

生:有。

师:真是有理有据,能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真棒!

师:还有研究别的问题的吗?

生:我们研究的是1亿粒米有多重?我们准备先测量100粒米有多重,因为1亿里面有一百万个100,所以用称出的结果直接乘以一百万就行了。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观察一下(指板书),你发现大家采用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生:我发现大家都是先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测量的。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大家都是用推理的方法,有部分推算到整体,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这里大家想到测量的小数目分别是10、100、1000,为什么会想到这些数字呢?

生:因为这些数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便于计算。

师:看来我们选择的小数目,既要便于测量,也要便于推算。

3、动手操作。实施方案。

师:明确了方案,我们就可以做实验了。请同学们小组分工并完成活动记录单,最后推荐代表,准备汇报。

4、交流评价,获得结论。

师:现在请组的代表上台汇报。

生:大家好,下面由我代表我们组进行汇报。我们组研究的问题是1亿张纸有多高。我们组先测量出了100张纸的高度是1厘米。然后进行推算,1000张纸就是1分米;10000张纸就是1米;照这样推算下去,100000000张纸就是1万米。我们的结论与感受是1亿张纸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啊!

生:我觉得他们组的推算的很清楚,结果进行了转换,一目了然,就是说话声音小了点。

师:你真善于学习,既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又能提出合理化建议,谢谢你!

师:还有哪个组也是研究纸的?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生:我们组先测量的1000张纸是10厘米,最后的结论也是1亿张纸有10000米高。

师:好的,让我们和身边的是我进行对照,一起来感受一下10000米到底有多高?你们看,这是我们学校旁边的儒苑佳园的楼房,同学们觉得他高吗?它的高度是90米,那么1亿张纸的高度相当于几栋这样的大楼叠加起来那么高?

生:有100多个。

师:再来看看,这是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它的海拔高度约是8844米,1亿张纸摞起来竟然比珠穆朗玛峰还有高出1000多米。

师:接下来,我们有请研究1亿粒米的小组,带来它们的研究成果。

生:我们组先测量100粒米有2.4克,1000粒米就有24克,10000粒米就有240克,这样推算下去粒米,就有2400千克。1亿粒米真重啊!

师:通过他们组的汇报,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老师,我们组也是研究1亿粒米有多重,不过我们的结论是20__千克。

师:你们现实测量的多少粒米?

生:我们先测量的1000粒米是20克。

师:为什么这两组都是研究1亿粒米有多重,可他们的结论不一样呢?

生:因为米粒的大小不一样,所以在称的时候不一样。

师:看来小数目的测量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

师:如果1亿粒米是20__千克,把这1亿粒米,每50千克装一袋,这些大米可以装40袋。你们知道这些大米,老师要吃多久才能吃完吗?请看,如果我一天400克,那么大约要14年才能吃完1亿粒大米。看到这,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1亿粒米真多呀!

师:确实,想一想我们国家大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少浪费1粒米,那么会怎样?

生:那会节约13亿粒米。

师:这样节约的米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生:可以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师: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生:我们先测量出10步是500厘米,通过计算得出1亿步是50亿厘米。

师:他们组完成的怎么样?

生:他们组用列式计算的方法很简便,如果把单位进行转换姐更好了。

师:评价很到位。

师:通过对比,我们一起感受一下1亿步到底有多长?(课件出示)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是40000千米,人走1亿步可以绕地球赤道1周多:如果一个人每天徒步行走20千米,那么走完这1亿步大约需要7年。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呀?

生:1亿步真是太长了。

师:确实,1步很短,而1亿步却很长。

师:通过动手实验我们获得了结论,请同学们想想为什么我们的结论与之前的猜想相差这么远?

生:因为我们认为纸很薄,摞起来不可能会有那么高。

师:确实,我们没有想到这薄薄的纸、小小的米、短短的1步,当它们积少成多达到1亿时,竟然如此之高、如此之重、如此之远。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运用部分推算整体的方法,借助具体的事物纸、米、步真切的感受到了1亿有多大。

三、拓展延伸

1、丰富对1亿的认识。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关1亿的信息,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课件出示)

每天早关灯1小时,全国是3亿人可节约1亿度电,可供40万户农村家庭使用1年。

每人节约1滴水,1亿滴水月课汇成3333升水,能供1个人和6年。

师:读了这些信息,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1亿滴水真多啊!我们不能浪费水资源,因为人类课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很少的。

师:是的,节约无小事,希望我们都能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刚才我们都是从宏观上认识1亿,下面我们走进微观世界,看看那里的1亿又是怎样的?

1滴血里面约有1.6亿个红细胞。

人的大脑中有120亿个神经细胞。

师:你看,我们身上也可以找到很多关于亿的信息。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通过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或者感受是什么?

板书设计

1亿有多大

推算

部分整体

设计意图:

数学实践活动课,顾名思义为:数学+实践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际目标的手段。数学实践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考虑日常事务的习惯。为此,要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好动、有较强求知欲的特点,尽可能做到方法要活,组织形式能动。

本节课设计基于两点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通过讨论和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直观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2、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

1、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探究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通过量一量、数一数让学生充分感受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渗透用局部解决整体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活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感知一亿的大小

教学难点:

数感的培养

课件、纸、尺、计算器、电子表、实验记录表。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板书100000000,提问:这个数是多少?应该怎样读?

2、1亿是由()个千万组成的、由()个百万组成的。

师:仅仅知道这些知识还是不够的,今天我们一起去研究一亿有多大。(揭题)

二、合作探究

1、猜一猜。

课件出示研究问题

(1)1亿张纸又叠起来大约有多厚?

(2)数一亿纸,大约要用多久?

(3)一亿粒大米大约有多重?

(4)当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大约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地球赤道全长是40000000米)

1亿有多大是第一单元学习结束后的一节综合应用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有多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我在本节课的教学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创设宽松空间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

让学生感悟、体验,建立数感我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让学生猜想1亿有多大。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同,对1亿的猜想也是各种各样,这些猜想大都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虽有些想法不合实际,但我并未扼制学生的想象,而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使他们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活动,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积累了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加了学习成功的经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重研究方法的训练与研究能力的培养。

以“1亿有多大?”为研究素材,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研究问题能力的培养和研究方法的训练上。“怎样才能知道1亿个物品有多大?”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呢?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是多少。这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这种思想,学生再遇到像“1亿粒米有多重”、“一亿枚硬币摞起来有多高”这样的问题,便可以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引导学生组织探索,合作交流。

新课程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本节课的主旨,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亿有多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一亿有多大。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活动小组的结合,研究内容与活动步骤的确定,具体实验的进行……我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组合作完成,切实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平台和空间。

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学中不仅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更注重让学生领悟教学思想方法。如一亿张纸的高度无法测量,学生想到可选测量一百张或一千张纸的高度,再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一亿本书铺开的面积难以测量,就以测量一本或十本书的面积,再推算一亿本书的面积,这样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有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活动,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积累了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加了学习成功的经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整节课,我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经历猜测、实验、推理等过程,自主实验、发现、探究完成研究活动,从而充分感知1亿这个数有多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我让学生,切实给了学生自主活动的平台和空间。如果再放手一点,让他按自己的方案研究那课应该更精彩,亮点也会更多的吧!

教学内容:第33页~34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活动重点: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

活动难点:

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活动准备:

纸张、书、大米、黄豆等。

活动过程:

包括四个阶段:设计方案──动手实际──获得结论──表达交流

阶段一:确立问题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A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课后随记。

1.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培养对1亿大小的感性认识。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课件、一包打印纸、一把大米、尺子、天平、计算器

一、引入新课

(一)猜想1亿有多大

师:我们学过了许多大数,看,这个数是多少?(课件出示:100000000)对,是1亿,1亿大吗?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想。)

(二)引入

师:从同学们的猜想中可以感觉出,大家都觉得1亿是个很大的数,确实是这样的。1亿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根学生运用自己对数的认识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想象1亿有多大,不同的想象会产生不同的猜想从而使学生对“1亿有多大”充满好奇心,产生去探索、研究的兴趣。】

二、活动范例

(一)确定研究课题

1.师:(拿出一张打印纸)这是一张纸,它很薄,1亿张纸摞在一起呢?猜一猜有多高。

2.师:大家猜的都不一样,1亿张纸摞在一起到底有多厚?我们从1亿张纸有多厚研究起。

(二)确定研究方案局部推算整体

1.师: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算出1亿张纸的厚度。)

2.师:真是个好方法,用部分推算出整体,那“一部分”应当取多少张纸呢?(10张、100张、1000张……)

3.师:有没有想到362张、1510张的?为什么不选择这样的张数?(1亿不是362的整倍数,不好推算)

4.师:再说说我们要怎样研究?(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算出1亿是100的几倍,就用几乘100张纸的厚度,求出的结果就是1亿张纸的高度。)

(三)进行实验:测量、计算

1.师:知道怎么做了吗?那大家就以小组为单位,取100张、5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厚度,推算出1亿张纸的高度。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成A、B、C三组:

A组:测量出100张纸的高度,然后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B组:测量出500张纸的高度,然后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C组:测量出1000张纸的高度,然后推算1张亿纸的高度。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

(四)建立1亿表象

1.师:1亿张纸有多高?说说你们的研究成果。

(1)A组: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

100000000÷100=1000000

1×1000000=1000000(厘米)=10000米

(2)B组:500张纸大约厚5厘米

100000000÷500=20xx00

5×20xx00=1000000(厘米)=10000米

(3)C组:1000张纸大约厚9厘米

100000000÷1000=100000

9×100000=900000(厘米)=9000米

(4)师:为什么推算出的结果却不同?(测量的张数越多,误差就越小。)

2.建立1亿表象

师:1亿张纸大约有1万米高,你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

师:世界上的山峰是什么?(珠穆朗玛峰)它有多高?(8844米)与1亿张纸的高度比比,有什么感觉?(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师:我们站在1亿张纸上就能爬上珠穆朗玛峰了。

3.小结:我们是怎么研究1亿张纸有多高的?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1亿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三、自己设计方案,再次体会

(一)确定主题

2.师:每个小组先确定一个研究课题,设计好研究方案(先测量多少?怎样推算?),然后开展实验研究,得出结论。

(二)学生自主设计方案研究

(三)汇报

1.1亿粒大米有多重

(1)100粒大米约重2克

2×1000000=20xx000(克)=20xx千克=2吨

20xx000÷500=4000(天)

4000÷365≈11(年)

13×11=143(年)

(4)师:全国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就够一个人吃一辈子还多,你有什么想法?

(1)100000000÷60≈1666667(分)

1666667÷60≈27778(时)

27778÷24≈1157(日)

1157÷365≈3(年)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1亿有多大?

1亿确实很大,但它再大,也是从1开始,积少成多。节约应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每一粒米,每一滴水做起。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于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能用倍比法或归一法帮助解答有关1亿的问题,能借助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猜想、讨论、计算等过程,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发展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如何借助小数估计大数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份、天平秤、大米

学生:计算器、书本、尺子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多媒体演示):古时候,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尊敬的陛下,就请您在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放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国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要那么一点米粒?”大臣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陛下,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算了,我只要第28格的米粒就可以了。请允许我把它们带回家。”同学们,你们猜猜看,第28格大约有多少米粒呢?

2、学生猜测

3、验证猜测师:谁说的更接近实际情况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棋盘格数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第5格第6格第7格第8格第9格第10格米粒(单位:粒)1248163264128256512第11格第12格第13格第14格第15格第16格第17格第18格第19格1024204840968192163843276865536131072262124

第20格第21格第22格第23格第24格第25格第26格第27格第28格5242881048576209715241943048388608167772163355443267108864134217728

师:原来第28格的米粒有这么多,你们猜对了吗?

师:我们就把这些米四舍五入到亿位,看成1亿粒。

二、实际操作、初步感知

1、猜测1亿粒米有多少大臣要把1亿粒米带回家。可是1亿粒米到底有多少呢?

(板书:1亿粒米有多少)

学生猜想(可能的情况):一(几)包大米、可以堆满一(几)个教室、可以装一(几)卡车、1万千克……

2、设计方案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1亿粒米究竟相当于多少?你们能证明自己的猜测吗?想一想,可以怎么证明呢?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引导:通常我们都用什么来表示大米的多少?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来计算一下1亿粒米的质量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的情况:把1亿粒大米称一下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系算)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3、教师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

4、学生分组计算

5、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

6、延伸:师:刚才我们知道了1亿粒米重2吨(多媒体出示问题)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个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每天就能节约__________粒米,相当于_________吨。学生口答,师:每人每天只要节约一粒米,全国就能省下那么多米,我们以后可要爱惜粮食啊!

7、小结方法:师:刚才我们研究1亿粒米有多重,谁能说说看我们是怎么研究的?学生说教师小结方法:

三、合作探究、再次体会

1、刚才我们研究了一亿粒米,你们还想研究哪些有关1亿的问题呢?

2、学生大胆想象,提出问题。可能的情况:1亿张纸的厚度、1亿个一元硬币的厚度、1亿个人的质量、1亿秒有多长……教师板书

3、学生活动:4人为一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任意确定一个问题进行探究。

4、各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件欣赏

1亿米有多长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66.449千米,1亿米相当于绕地球两圈半。如果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1亿米要连续行驶1429个小时左右,大约需要2个月。飞机每小时可以飞行800千米,1亿米大约要连续飞行125小时,只要5天多。宇宙飞船每小时可以飞行50000千米,1亿米宇宙飞船仅需要2小时。1亿张贺卡有多少浙江省总人口约5000万,如果平均每年每人消费2张贺卡,就需要1亿张贺卡,相当于砍伐25000棵大树!这些大树所占的森林面积相当于我们10个校园那么大呢!身体里的“1亿”一个正常人平均每分钟心跳75下,1亿次心脏跳动是一个正常人大约926天(2年半左右)心脏跳动的次数。据统计,1个10岁左右的儿童皮肤表面大约有1亿个微生物,尤其以皮肤褶皱处及指尖上为多。一个成年人每毫升血液中平均有500万个红细胞,20毫升血液(约重20克)里就有1亿个红细胞。

五、小结归纳

1、现在在你心目中1亿有多大?

2、谁能给今天这堂课取个题目?(板书课题)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通过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出本节课的所思所感(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以恰当的评价。

六、布置作业三题中任选一题:

(2)收集比1亿还大的数,并设计出自己的方案,与同伴比一比,看看谁的方案更能让人深切感受到这个数有多大。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1)创设情境,发展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学以故事《锡塔应得多少麦粒》引入,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展示出麦粒由少到多的变化,直观反映出学生对数的认识由小到大的过程的变化。开放性问题“你能猜测一下1亿粒麦粒大约有多少吗?”则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的学习活动。

(2)联系生活,培养数感。

(3)小组合作,加强交流,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它与学生的个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同一数学情境中,有的学生反应敏捷,有的学生则不得要领。这些表现都直接指向于个人的数学气质。议一议、做一做、写一写、评一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灵感产生于思维碰撞中”、动作交流、语言交流,合作分工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启发,共同进步。

数学实践活动课,顾名思义为:数学+实践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际目标的手段。数学实践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考虑日常事务的习惯。为此,要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好动、有较强求知欲的特点,尽可能做到方法要“活”,组织形式能“动”。

2、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教师板书“100000000”,提问:这个数是多少?应该怎样读?

(4)当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大约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地球赤道全长是40000000米)学生发挥想象,说说自己想象中1亿的大小。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好奇,不知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有什么好方法进行验证吗?

2、确立研究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课前材料准备情况,合理分组,选择课堂上能进行实验操作的研究问题(1)或(2)。

3、确定研究方案

选择问题(1)的小组说说应如何进行测量?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是否真的要量出1亿张纸叠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呢?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教师继续提问:那“部分”应该取多少呢?

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或1000张纸的厚度。

教师追问:你们为什么不取101张、1021张呢?

教师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选择问题(2)的小组说说如何去数一亿张纸?

师:为了计算方便应取整十秒算。电子表上的秒数从整秒开始计时。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研究方案的过程,初步渗透用局部解决整体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操作

教师提供实验记录表

小组成员

活动名称

10张纸

100张纸

1000张纸

计算过程

结论

各小组数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

5、交流汇报

(1)小组交流活动过程及体会。

启发学生发现:选择基数不同,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得出:基数越大,误差越小。

(2)验证猜想

(3)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我们教学楼的一层约4米高,1万米就相当于2500层楼那么高。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量一量、数一数来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在活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综合应用

1、简要说说问题(3)一亿粒大米有多重?的研究方案

课件显示数据:我国约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那么全国1天大约可节约多少粒?如果每人每天平均吃400克,13亿粒米又够多少人吃1天呢?

师:了解到这种情况,你有何感想?(渗透思想教育)

2、读有关“1亿有多大”的信息。

①1亿张纸叠在一起,比珠穆郞玛峰还要高。

②1亿个点,一刻不停地画,每秒钟画一个点,需要3年2个多月。

③1亿滴水可汇成3333升水,可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④1亿粒米大约重2500000千克,用载重量为10吨的卡车来运,需250辆同时运才能运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来进行研究的?

师:1亿确实很大,浪费的确严重。但它再大,基数还是1。节约应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每一粒米,每一滴水做起。

五、作业布置

课后研究问题(4)当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地球赤道全长是40000000米)

THE END
1.1000克大米有多少粒手抄报手抄报图片大全集我了解到的大米手抄报我的大学梦手抄报 数1000粒大米的手抄报手抄报图片大全集 大米的资料的手抄报 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节约粮食手抄报节约每一粒米净化每一颗心 有关于勤俭节约手抄报的文字内容 珍惜每一粒粮食手抄报 节约粮食手抄报 厘米和米手抄报展 关于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手抄报 手抄报图片大全集 https://www.puchedu.cn/shouchaobao/1025474.html
2.1000粒大米约重25克.照样计算,1亿粒大米大约重多少千克?3条回答:1亿粒米约20000000克,合计20000千克https://wap.zol.com.cn/ask/x_3076136.html
3.一亿粒大米有多少1000粒大米大概20克,10000粒就是200克,,100000粒就是2000克,1000个100000就是一亿粒,那么2000克X1000=2000000克,合2000千克,我们平时100斤的大米袋可以装40包。 一碗米大概500克,也就是25000粒 一碗米可以做三碗饭,够一个人吃一天https://www.meipian.cn/1x5pwi5j
4.500克黄金制1000粒纯金大米扔黄浦江,只为反浪费?网友吵翻,当事人500克黄金制1000粒纯金大米扔黄浦江,只为反浪费?网友吵翻,当事人回应网友跟帖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 理性思考 文明跟帖 登录环球网|社交账号登录: 发表热帖排行 1 受贿1.86亿余元,柳州市委原书记吴炜一审判处死缓!(71人参与) 2 社评:美国芯片为何“不再安全可靠”(809人参与) 3 社评:“脆皮”的美国https://society.huanqiu.com/comment/45ChNJN0Frr
5.这样计算.一亿粒大米重多少克?你能填写下表吗?粒数1001000(3)如果每人每天吃500克大米,根据除法的意义,32500000克大米可供一个人吃32500000÷500=65000天,一年有365天,合65000÷365年. 解答:解:(1)100粒普通大米大约重2.5克,1000÷100=10, 10000÷1000=10,即表中的粒数构成一个倍数为10的等比数列, 由此可得: http://www.1010jiajiao.com/xxsx/shiti_id_36aea1428ff9ff34e8add7b5a21060a2
6.用黄金制1000粒米扔进黄浦江怎么回事?艺术家回应:粮食比黄金珍贵10月15日,艺术家用黄金制1000粒米扔进黄浦江讽刺粮食浪费问题引发关注。 据媒体报道,今年的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艺术家杨烨炘用500克黄金打造了1000粒纯金大米,然后一粒一粒的扔进了黄浦江和上海的各个角落,以这种行为艺术的方式来讽刺浪费粮食的行为,唤醒国民对粮食安全的重视。 http://news.hnr.cn/djn/article/1/1448970759084666882
7.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电子版(优秀7篇)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来计算一下1亿粒米的质量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的情况:把1亿粒大米称一下 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 ,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系算)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48158.html
8.1千粒大米有多重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100粒大米重2.5克。照这样计算,一千粒大米重25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更多答案(5)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小升初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小升初期中试卷汇总 2022年小升初期末试卷汇总 2022年小升初月考试卷汇总 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7f1ed3c1849280da7b334b8f54a27742.html
9.北京长粒香大米价格行情走势东北长粒大米 1000斤起售黑龙江杜尔伯特县 ¥4.50/斤 精品礼盒装长粒香大米 正宗口味 5件起包邮 5件起售黑龙江杜尔伯特县 ¥6.50/件 东北长粒香大米 100斤起售黑龙江杜尔伯特县 ¥4.50/斤 【包邮】东北大米五常大米长粒香大米5千克一件也是批发价 https://www.ymt.com/hangqing/chandi_detail-7361-7266-1
10.1000粒米约重25克,1亿粒米大约有多重解答一 举报 1000:25=100000000:XX=2500000克=2500千克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1000粒米约重25克,一亿粒米大约有多重?我国大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一天节约的大米约多少吨?如果一人一天吃500克大米,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约一人吃多长时间?怎么列式 一千克米约有3600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594611a670c72621ee219ac18b385cd0.html
11.艺术家用500克黄金制1000粒米扔黄浦江:讽刺粮食浪费近日,上海,今年的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艺术家杨烨炘用500克黄金打造了1000粒纯金大米,然后一粒一粒的扔进了黄浦江和上海的各个角落,以这种行为艺术的方式来讽刺浪费粮食的行为,唤醒国民对粮食安全的重视,探讨浪费与节俭,价值与价格,富裕与富强之间的关系。(编辑:滕琪)未经https://www.dutenews.com/shiting/p/5997023.html
12.福临门大米5公斤价格及图片表京东是国内专业的福临门大米5公斤网上购物商城,本频道提供福临门大米5公斤价格及图片表、福临门大米5公斤商品价格多少钱,为您选购福临门大米5公斤提供全方位的价格表图片参考,提供愉悦的网上购物体验!https://www.jd.com/zuozhe/13205ccfa14d213e42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