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的《悯农》千古流传,幼时吟诵,只觉朗朗上口;如今再读,诗中字字,皆是农民的血与汗,粮食的珍与贵。
犹记儿时,随长辈踏入田间。春日暖阳下,长辈们躬身插秧,泥水溅湿裤脚,嫩绿的秧苗在指尖轻舞,落入水田,似是种下一片希望。夏日炎炎,除草除虫,汗水湿透衣背,他们在密不透风的稻田间穿梭,不敢有丝毫懈怠,只为那稻穗能饱满丰硕。待到金秋,谷穗低垂,沉甸甸地向大地致谢。收割、脱粒、晾晒,每一步都饱含艰辛,我第一次知道,原来餐桌上的每一粒米,都走过了如此漫长的旅程。
然而,如今在繁华都市,浪费粮食的现象却令人痛心。餐厅里,大盘未动几口的饭菜被倒入泔水桶,婚宴、寿宴上,珍馐佳肴层层堆叠,食客们推杯换盏后,剩余食物堆积如山。学校食堂,咬了几口的馒头、半碗白米饭,随意丢弃在餐盘回收处。这些被浪费的粮食,若运往饥荒之地,足以拯救无数生命;若储存起来,能备不时之需。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粮食,需从点滴做起。家庭用餐,依食量烹饪,吃多少盛多少,不盲目囤菜囤粮。在外就餐,适量点菜,不够再添,剩余打包。学校、单位推行“光盘行动”,设立监督岗,鼓励师生、员工珍惜每一口食物。餐馆提供“小份菜”“半份菜”,满足不同食量需求,减少浪费源头。
从宏观层面看,国家倡导科技兴农,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海水稻”试种推广,超级稻屡创高产奇迹,让有限土地产出更多粮食。各地兴建高标准粮仓,运用智能通风、控温、除湿技术,降低储粮损耗。出台政策法规,制止餐饮浪费,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关乎社会稳定。爱惜粮食,是对劳动的尊重,是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更是我们每个人应担的责任。让我们从每一餐做起,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守护大国粮仓,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筑牢根基,让“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盛景世代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