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1942,共产党在做什么?言兼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黄河在该省北部横贯而过,因其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这里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在宋朝以前是中国经济的重心所在。

20世纪以后,全球大气环流大调整引发的多变气候,使得我国在20世纪初年频发自然灾害,加上河南显著的季风性气候特征,民国时期的河南是我国中北部水旱灾害严重而集中的地区。据历史学家统计,20世纪20年代以后,河南每年有10万以上人口因自然灾害受灾。抗战后,为阻止日军西进,国民政府下令在河南花园口炸开黄河河堤,虽然部分起到了迟滞日军的作用,但也使河南民众蒙受了极大灾难,并且进一步恶化了河南的自然环境和抗灾能力。

1940年开始,世界气候进入一个温暖期,我国也出现了极端干旱灾情。1940年便有灾害的迹象出现,而大旱灾在1941年开始,作为核心灾区的河南受灾极为严重。由于灾荒存在累积性的特点,因此1942年的灾害后果更为惊人。以唐河县为例,据《唐河县志》记载:1941年夏天该县南部黑黄豆绝收,红薯亩产仅有100余斤;到了第二年夏天该县庄稼大部枯死,民众只能靠吃草根、树皮、卖儿卖女为生;南召、桐柏等县情况也与之类似,而黄泛区灾情更为严重。

在这次灾荒中,直接导致河南省约有300万人的人口损失,200—300万人流离失所。面对严重的灾情,国民党政府确实进行了救灾工作,但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收效甚微;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较大的抗日根据地,1942年时辖太行、太岳、冀南、晋豫四个行政区,其中太行行政区辖境中第五、第六专区不少县位于当时的河南省境内。虽然晋冀鲁豫根据地在河南所占的面积不大,但他们同样也进行了一系列生产救灾活动。

1940年百团大战后,侵华日军加紧了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边区形势日趋严峻,根据地的防灾设施也随之荒废,进而严重削弱了根据地的抗灾能力。这使得边区人民需要同时与日伪和天灾对抗。据《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简史》记载,整个边区需要救济的灾民达150万人之众,加上根据地经济落后,缺乏外来援助,根据地军民只能依靠自力更生和精神力量与灾害作斗争,而且还面临着救济敌占区和国统区跑来的难民。

面对严重的局面,中共中央北方局下达了关于救灾工作的指示。在指示要求救灾过程中,要充分依靠党支部在群众中的核心作用,在思想上打消群众的悲观情绪,反对“听天由命”的宿命论,打破依赖政府和军队的思想。抗日政府替民众想办法出主意,鼓励群众动手自救,同时动员灾民同敌伪做斗争。

在进行灾民救济的同时,太行分局对于生产救灾也格外重视,认为救灾工作一定要与生产结合进行,使得民众充实物质基础,有了活动资本,从而渡过长期灾荒。边区下令实行以工代赈政策,吸收灾民参与灌溉渠和大堤修建;由于1942夏旱严重,未能种上麦子。为解决食物问题,太行区又提前组织春耕工作。由于严重旱灾,不少灾民在春耕时已将农具、种子变卖或吃完,而且灾民的身体素质也因灾情受到严重影响。为缓解这些问题,太行区为灾民提供了贷款用来购买种子、农具、牲畜,贷款在秋收后还给。贷款事项一般由当地农会负责办理,以保证落在灾民手中。

与此同时,妇女纺织运动也蓬勃开展。1942年10月,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亲自到武安县灾区,鼓励群众要搞好纺织运动,战胜灾荒。1942年秋后开始,经过半年的努力,纺织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成绩。到1943年6月底,第五专区参加纺织的妇女即有23000余人,纺织了166090斤棉花,换得小米386255斤;第六专区仅武安一县,纺织妇女所获工资达到268652斤粮食,解救了将近8000人的生命,妇女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高。

持续旱灾导致了蝗灾的爆发。当时部分群众认为蝗虫是“神虫”,不敢打。边区政府对这一迷信思想进行了驳斥,并发起了大规模的打蝗运动,并提倡使用科学手段。由于农药缺乏,边区主要还是用扑打办法,并总结了一整套的扑打经验。此外,领导干部带头吃蝗虫,部分地区还实行了定价购买。在边区军民的努力下,部分地区蝗灾得到了控制。

灾荒发生后,边区大批民众参与了进一步节衣缩食运动。节约方式多种多样,有冷食一天以节省柴火救灾者、有以野菜充饥以挪出粮食救灾者,等等。在节约粮食之外,还发动了一系列捐款运动,所有政府、军队剧团都参与了救灾公演,而磁武县的灾区互济工作更是成绩斐然,据记载磁武县募得细粮23000余斤,粗粮5000余斤。

在根据地,陕甘宁边区也参与了对豫灾的救济,陕甘宁边区在1940年就出台了《陕甘宁边区政府优待外来难民和贫民之决定》,给予难民众多优惠条件。1942年秋后,陕甘宁边区也是河南灾民逃难的地区之一。对于逃来边区的难民,边区各级政府都积极进行了安置,并采取鼓励垦荒、调剂粮食等一系列手段,来帮助难民解决生产困难。

THE END
1.1942年,河南大饥荒期间,一小伙把几个馍馍小心翼翼放在铁笼中央历00:34 1942年,被德军占领的乌克兰,一对将被处决的母子在人间最后影像 00:31 70年代公审现场,杀人犯马某被五花大绑,即将踏上前往刑场的末路 00:29 1950年,几名将被处决的贵州土匪,画面中的两人在镜头前神色黯淡 00:30 1990年,将被处决的重犯魏振海,照片中的他故作镇定,仰天大笑 网易https://www.163.com/v/video/VUIM9R3OV.html
2.『转』1942:河南百姓冒死给日本侵略军送粮军队征走了农民的所有粮食,仓库里堆满了吃空额剩余的粮食,军官们便通过黑市倒卖这些粮食中饱私囊。教会和清廉的官员,却要花高价从黑市上买来粮食用于赈灾。当1942年秋收税粮征齐之后,政府才伪善地宣布免除河南1943年征税。 1943年3月22日,白修德的报道《等待收成》刊发在美国《时代》周刊。https://www.douban.com/note/246321847/
3.1942~河南大饥荒《偃师县志》记载:“民国三十一年(1942)春夏,大旱,二麦歉收。 7月,蝗灾、风灾,粮食收获仅一至二成,人多以树皮、草根、观音土、雁屎充饥。 灾民19万,外逃及死者难以数计。这次灾荒为60年间所罕见。” 河南《巩县县志》也有这样的记载:“民国三十一年,大旱,几近绝收,加之日军侵略酿成大灾,农民多以树皮、雁屎https://www.meipian.cn/23wp4j9w
4.1942第三,及时拨款赈济,救助灾民。 太行区在1942年秋收季节一次即给五、六专区减免公粮4.5万石,随后两年又减免公粮14万石,总计1943年全区公粮负担比上年减少1/5,太岳区于1943年秋对岳北、岳南受灾区减免公粮1.5万石。1943年及1944年春荒期间,政府对太岳二专区士敏县所发各种贷款及救济粮款折合粮食总计5103石,比该县https://www.jcszgdsxh.com/h-nd-4410.html
5.日军离间计:发放救济粮农民揍国军美国驻重庆领事馆秘书、后来成为“中国通”的谢伟思,也在一份发回华盛顿的报告中写道:“在少数地方,(当局)显然使用了军队对付人民。吃着榆树皮和干树干的灾民,被迫把他们最后一点粮食种子交给税务机关。身体虚弱得几乎走不动路的农民,还必须给军队交纳军马饲料。这些饲料比起他塞进自己嘴里的东西,其营养价值要高得多”https://weibo.com/p/1001603855548083797335
6.1942年日军发放军粮解救灾民了吗“水” 是指国民党炸开黄河造成的水灾, 进而导致1942年夏到1943年春严重的旱灾和蝗灾,夏秋两季粮食大https://iask.sina.com.cn/jx/sh/sLeJc4CWNxF.html
7.电影《一九四二》中的教会历史和人物信德文化学会影片以本来是家境富裕的老东家范殿元、长工栓柱、佃户瞎鹿与媳妇花枝一家等灾民的逃荒之路为主线,以蒋介石国民政府在乱世之秋的不力表现、神父梅甘(Fr.Megan)、安西满及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TheodoreWhite)等人四处斡旋为辅线,重现了1942年发生在河南的饥荒和灾民逃难史。其中涉及到天主教会的场景和情节有以下https://www.xinde.org/show/24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