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语文精选教案大全(精选5篇)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庄子的代表作,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的人生观——“无待”之境,这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具备初步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学习文言文时,多数学生懂得借助工具书去疏通文字。但总的来说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及对古代文化的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讨论。

五、教学重点

1、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庄子思想、艺术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难点

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七、教学用时:两课时

八、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诗仙”李白《上李邕》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使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诗人在自由的心态中获得了满足,明显地烙上了战国时期一派名家庄子的印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庄子的一篇奇文——《逍遥游》。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字音识记

鲲(kūn)鹏抟(tuán)齐谐(xié)坳(ào)堂

迁徙(xǐ)北冥(mínɡ)夭阏(è)沮(jǔ)丧

榆枋(fānɡ)斥鴳(yàn)舂(chōnɡ)米晦朔(shuò)

泠(línɡ)然蓬蒿(hāo)翱(áo)翔恶(wū)乎待哉

穷发(fà)之北知(zhì)效一官决(xuè)起而飞

数数(shuò)然飡(cān)蟪(huì)蜩(tiáo)

2、通假现象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飡而反(飡通“餐”,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3、虚词、实词

怒而飞(怒:奋发)志怪者也(志:记载)

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凭借)

则风斯在下矣(斯:则,就)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

之九万里(之:到……去)之二虫(之:这)

众人匹之(匹:相比)彼且奚适(奚:哪里)

是鸟也(是:这)抟扶摇(抟:环旋着往上飞)

置杯焉则胶(置:安放;胶:粘着地)而后乃今陪风(陪:凭)

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打算)适百里(适:往)

以久特闻(特:独)穷发之北(发:毛,指草木)

恶乎待哉(恶:何;待:凭借)

4、词类活用

(1)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

(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

5、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3)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

(5)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6)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7)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

6、古今异义词

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7、固定句式

(1)奚以……为?(表示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2)其……?其……?(表示选择,译为“是……呢?还是……呢?”)

8、文化常识(关于纪日法)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十六为既望。

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1、小组讨论:文中写了几次“笑”?各笑什么?

2、学生找出并回答。

明确:写了三次“笑”:蜩与学鸠笑之、斥鴳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

3、理解三“笑”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明确:前两个“之”所指对象,都是鲲鹏。第三个“之”所指的对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4、朗读第四、六、七自然段,思考并讨论:

(1)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

(2)蜩与学鸠笑鲲鹏,作者赞成还是反对呢?为什么?

(3)斥鴳为什么笑鲲鹏呢?作者对斥鴳的“笑”是什么态度?

(4)宋荣子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呢?作者对宋荣子的态度又怎样?

5、老师小结:蜩与学鸠嘲笑鲲鹏是因为它们不理解鲲鹏的远大志向。对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作者都持否定态度,对被“笑”的一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也都作了否定,并且对文中提及的野马、尘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这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如果我们借用本文中的一个形象的词语,可以说是:笑!本文可以说是:庄子“笑”万物!

6、问: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

明确:因为它(他)们都“有所待”,都没有做到“逍遥游”。

7、问:哪种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为什么?

明确:“至人、神人、圣人”,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四)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色

1、学生课前准备:提示学生从选材、修辞等方面分析,以免学生无从下手)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看法并汇报成果。

(1)看奇特的描写

文中的描写奇妙莫测,运用了生动的寓言故事。如“大鹏徙南冥”的寓言,对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夸张描写,创造出了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象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象了。蜩与学鸠、斥鴳的两则寓言故事,庄子则以拟人手法,寥寥数语,将其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几则寓言故事,善于发挥惊人的想象力,虚构出了神奇莫测、叹为观止的故事,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形象。

(2)探大胆的想象

(3)析隐蔽的情感

(五)总结

教学目标:

1、抓住文眼,理解课文的主旨。

2、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

教学方法:

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提问法、讲解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

参阅书目:

《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0年版)

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登陆了《高中语文课改网》,和123课件站,利用百度收集了图片和课文美读。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

教学要点:介绍背景知识,结合美读,初步感知课文。

(打开课件,播放幻灯片1)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秋实,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的“自清”二字改名“朱自

清”字“佩弦”。他是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初中时,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等。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毛主席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的散文秀丽朴素,我们通过学习《荷塘月色》一起体会一下。

二、背景介绍:(播放幻灯片3)

写于1927年,作者当时29岁,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在这样的社会,作者看不到希望,但又想做一个自由的知识分子,苦闷彷徨是自然而然的。《荷塘月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三、初步感知课文(播放幻灯片4)

2、提问:本文的文眼是哪句?课文分为几部分?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本文的文眼。

全文分三大段:

第一部分(1~3):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及来到荷塘的感受。(点明题旨)

第二部分(4~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主体)

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偏重抒情)(播放幻灯片5)

简要分析: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是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是一个圆形;

从外结构看,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播放幻灯片6)

感情变化是:“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作者在文中体现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是“淡淡的哀愁,淡淡的的喜悦”。这从景物描写中也能看出。(播放幻灯片7)

3、由课题可以知道,本文属于写景散文,所写之景即“荷塘”和“月色”,课文那些段落是描写这两种景物的呢?明确:4、5、6段。

4、布置作业:熟读4、5、6段,试着圈点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美景,

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行踪:出家门——去荷塘——观荷塘——回家门

情绪的变化:不宁静——淡淡的喜悦——超脱——不宁静

第二课时

一、导入:鉴赏、分析课文4、5、6段的景物描写部分

(一)阅读鉴赏第四段

1、指名一个学生朗读

2、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什么方面来写的?

明确: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

3、提问:作者是怎样从这五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请找出这些句子,展开想象,阅读品味它的妙处。

明确:(第1组)荷叶:“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用田田写出了叶子之多;“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播放幻灯片8)

(第2组)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接着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播放幻灯片9)

(第3组)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提示学生参看“练习二”)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

(第4组)荷波:“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播放幻灯片10)

(第5组)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播放幻灯片11)

4、师生共同小结本段写景重点。

本段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这些手法令人浮想联翩。更绝的是全段不着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请同学们朗读品味。

5、齐声朗读课文第4段,品味其写景特点。

(二)诵读鉴赏第5段(仿照第4段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1、学生朗读。

2、提问:本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难写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写出荷塘上月色的特点?

明确:叶、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飘渺的特点。

3、提问:月色本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如:“泻”“浮”“洗”“画”等),描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动词的特点。

明确: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

浮——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描绘雾的轻飘状态。

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

画——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4、小结:本段虽着意写月色,但又处处不忘荷塘,用几个传神的动词,从不同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形成的朦胧景象,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请同学们看着幻灯片展开想象,进入情景,朗读课文。(播放幻灯片12)

5、齐声朗读第5段,体味作者写景的高明手法。

明确:除传神的动词运用外,还用了正反结合、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三)诵读、鉴赏第6段

1、齐声朗读。

2、提问:本段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与课文第2段照应,试比较两段写景的异同。(阅读比较后回答)

明确:

相同:都写了荷塘四周景物,都写了树、小路。

不同:第2段重点写了小煤屑路的寂静、阴森,写得简略。而本段则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了树色、烟雾、远山、灯光,再由静到动,写到蝉声、蛙声,显然,抒情效果跟第二段不一样。本段用反衬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寂寞。

3、提问:本段写月下荷塘的景色,作者选用了一些叠字叠词(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等),试结合语境,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

明确: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用语平实自然。重重、阴阴、隐隐约约——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叶色的浓重气氛。

4、小结

叠字叠词的运用,不仅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而且照应了第2段中“蓊蓊郁郁”的树,“阴森森”的小路。读起来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请大家再次齐声朗读第6段,体会其特点。(播放幻灯片13)

二、熟读,品味4~6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4~6段。

2、阅读全文,进一步了解全文的结构及作者的感情基调。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总结4、5、6段,讨论第三部分的作用,概括主题。

一、导入,检查背诵(抽查1~2名同学)

二、总结4、5、6段,理解文中的情与景

明确:作者夜游荷塘是为了摆脱“心里颇不宁静”,追求刹那间的安宁。作者笔下的荷塘是一派幽静安宁的景象,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在作者眼中,荷塘景色“恰是到了好处”,不浓不淡,不明不暗,一切都是那样的调和适中安逸。追求刹那间的安宁正是为了暂时忘却,分明曲折地反映了他对当时现实的不满。荷塘景色越宁静、安逸,越反衬心里“颇不宁静”。作者把这种情感很自然地融入这月下荷塘的美景中。

三、学生朗读第三部分,提问:月下荷塘的美景使作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但蝉声和蛙声又打破了他内心的宁静,作者的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似乎可以收尾,为什么还要写一段描写古人采莲和记起《西洲曲》情景的文字?试结合语境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从全文看,这是在游完荷塘往回走的路上想起的,刚游完荷塘,由荷花想到采莲,这顺理成章。游荷塘没有使作者摆脱“不宁静”,于是作者又回忆历史,描绘出了一幅热闹欢快的景象,这不仅反衬出此时的静,更表现了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可是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历史只能想想而已。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西洲曲》是以谐音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犹如两幅画图,形成了“冷”与“热”、“静”与“动”的强烈对比,写出了一个知识分子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是因回忆而勾起了乡思,也含蓄地揭示了“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作者想摆脱这种不宁静而又摆脱不掉的万分苦恼的心情。

四、把握全文,结合背景,讨论作者“这几天心里”为什么“颇不宁静”?

明确:(1)对现实不满的愤激;(2)对政局和个人前途的忧虑;(3)表现了一种我行我素的闲适心情;(4)表现了作者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五、结合课后练习三,认真体会朱自清散文的特点,谈谈你对他的散文有什么看法。

第三课时板书: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

(1)对现实不满的愤激;

(2)对政局和个人前途的忧虑;

(3)表现了一种我行我素的闲适心情;

(4)表现了作者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教学目标

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顺序,知道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

西门豹破除“为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的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距今20xx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注意“豹”字的写法),西门豹,姓“西门”是个复姓,名“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师:请同学们自由课文,读完后仔细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三、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

1、小声读1-9自然段

(1)画一画:西门豹几次问话的内容。

(2)读一读:老大爷是怎样回答的。

2、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师:西门豹已经知道了原因,但是他却故意说——(生读:“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西门豹到底有何打算呢那么他此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看一看西门豹是如何设计破除迷信的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四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A、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巧妙之一:安排周密。西门豹先是以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为由,救出了新娘,同时又派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这样做既保护了新娘,又惩办了巫婆。(板书:救出新娘、惩治巫婆)

B、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巧妙之二:不动声色。西门豹假装客气,“麻烦”那些恶人去跟河伯“说一声”,在不动声色中坚决地将他们扔进漳河。(板书:惩治官绅)

C、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D、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人的。

总结:西门豹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设想一下,如果不用这种办法,按照常理下禁令,抓巫婆,对官绅头子治罪,相比较哪种方法更好、更有效

(这个故事发生在20xx多年前,当时的科学不发达,许多人都非常迷信,使人们自然而然地破除了迷信,比劝说、命令不知好多少倍!)

5、指名分角色读这部分。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送走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解决了主要问题,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要想彻底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还有一个什么问题没解决他还做了什么

引读……“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每年的收成都很好。”从这里,你觉得西门豹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化专题,体验情感:

1、小结提升:西门豹用什么计策来惩治他们的在三十六计中叫什么计(将计就计)还可以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1)以迷信治迷信破迷信;

(2)以巫婆、官绅的河伯娶媳妇办法来惩治他们。

2、补充题目:()的西门豹

总结: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县官——西门豹。

五、作业布置:

知识性作业:摘录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

教学建议

一、科普说明文的教学,不仅要注意说明文文体的特点,还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点。

二、学习科普文,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当然是教学内容之一,但不要成为科学知识课,重点是语文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科普文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正确引导。同时提倡学生多阅读科普书籍,观看科普方面的影视,培养学生科学意识。

四、沣煮熔科学与学牛的牛活联系起来,增加科普文学习的乐趣,避免枯燥的知识讲解。

一、整体把握

1.结构

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文就遵循了这样的思路安排结构。课文的结构形式是“总一分一总”,先总结归纳,然后分项述说,最后再总结归纳;在内容上,先提出动物的各种游戏行为,引发读者的思考: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然后分述各种假说,提供给读者对比思考,最后总结。

科学思维过程: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形式:总→分→总

内容:

演习说

自娱说

动物为什么游戏还有待更深入研究

学习说

锻炼说

2.语言

3.人文内涵

傲慢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曾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有智慧的生命体,而其他动物不过是受制于条件反射、具有生理反应的简单生命。只有人类才—会思考、才会有超出生理反应以外的各种行为。现在动物学家注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潜能、创造性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生命伦理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

二、问题探究

1,作者说“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超出估计的“智力潜能、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像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例证吗

智力潜能:动物们的游戏,“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这说明动物在游戏中蕴含着智慧。具体如给黑猩猩棍子,它会用棍子做各种游戏,等等。

自我克制能力:战斗游戏,“看似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创造性和想像力:北极熊玩棍子或石头;野象“踢”草球等。

狡猾、计谋:叶猴在树上互相推搡,攻守嬉闹。

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动物群体的游戏活动,必定有各种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证游戏的组织、进行。如北极渡鸦排队滑雪,没有沟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

动物游戏中必然包含以上所说的各种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并不是说一种游戏只包含一种能力。

2.课文为什么没有确定的结论

第一,动物游戏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不同动物的游戏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人类对动物了解得还不多,现在提出的各种假说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必须深入研究,才能解开动物游戏之谜。

第二、科学注重求实,即使作者倾向于某种假说,也要经过实验的证明,不能贸然卜结论。

第三、包容性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作者列举各种假说,其本意就有这方面的含义。讣各种观点在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中自由碰撞、融合,最终才能辨伪存真,求得真理。

关于练习

一动物为什么游戏,着实令人迷惑。课文里提供了几种假说,请你总结一下。你对各种假说的认同度如何,请用“*”号表示(为五星),并说明理由。

设题意图: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能得出自己的认识。

参考答案:

假说根据结论你的认同度

演习说黑猩猩掌中戏水的游戏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游戏是生活的演习。此项根据学生自主认识

自娱说河马玩浮叶,渡鸦滑雪梯

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自我保护。

学习说黑猩猩玩棍子、动物“捉迷藏”和追逐游戏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锻炼说羊奔跑跳跃、北极熊夏季进行的各种游戏动物通过游戏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生存能力。

设题意图: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归纳能力,以及扩展学习的意识。

单独游戏:无需伙伴,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黑猩猩掌中戏水;河马玩浮叶……

战斗游戏: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参加,是一种社会行为。叶猴在树上互相推挤;北极熊掉跤……

操纵事物游戏:表现动物支配环境的能力。北极熊玩棍或石头;野象“踢”草球……(各种类并不是并列的,而是有交叉,比如此项中的动物游戏行为也可以看作“单独游戏”)

自己补充的资料或事例部分:略。,

三关于人类从事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的目的,现在有种种理论,莫衷一是。请搜集资料,看看专家们是怎么说的。

设题意图:人类的体育活动、艺术活动,有学者认为就是起源于“游戏”,由动物游戏行为联系扩展到人类的体育艺术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动物和人类都是有智慧的生命体;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

不必要求深入,能有一些了解即可。

【教学目标】

1、了解贾平凹及其代表作。

【教学重点难点】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家

1、作家:贾平凹(其中凹读wā),原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其作品《月迹》已经收入鄂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苏教版七年级下,北师大版四年级下。

贾平凹出生于并不富裕的农村,并非书香门第,家中世代是农民。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秦腔》获20xx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贾平凹的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有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自然。另外,《我不是个好儿子》收入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本,他的《延川城》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被选入北京景山学校《语文》第9册课本内。

贾平凹作品所描写的场景是他所熟悉的农村,例如《秦腔》:

他写的是农村的现实生活。长期以来,农村是最落后的地方,农民是最贫困的人群。现在中国的“三农”概念,农业、农村、农民,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原来说的是我们是农业国家,土地供养了我们一切,农民离不开土地。现在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却剥离开了。农民离开了土地,有些是主动离开的,有些是被迫离开了,留在农村的多是老弱病残。我的老家棣花村,没有矿藏,没有工业,有限的土地在极度地发挥了它的潜力后,粮食产量不再提高,而化肥、农药、种子以及各种各样的税费迅速上涨,农村又成了一切社会压力的泻洪池。旧的东西稀哩哗啦地没了,像泼出去的水,新的东西迟迟没再来,来了也抓不住,四面八方的风方向不定地吹,农民是一群鸡,羽毛翻皱,脚步趔趄,无所适从,他们无法再守住土地,他们一步一步地从土地上出走,虽然他们是土命,把树和草拔起来又抖净了根须上的土,栽在哪里都是难活。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秦腔》授奖辞:

贾平凹的写作,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他的《秦腔》,以精微的叙事,绵密的细节,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情怀的技术和解读。他笔下的喧嚣,藏着哀伤,热闹的背后,是一片寂寥,或许,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之后,我们所面对的只能是巨大的沉默。《秦腔》这声喂叹,是当代小说写作的一记重音,也是这个大时代的生动写照。

《秦腔》是一部“反史诗的乡土史诗”,有史诗般庞大的规模和厚重的质地。贾平凹用文字还原和营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是对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作的“挽歌”。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的双重姿态”。

贾平凹说:“如果你慢慢去读,能理解我的迷茫和辛酸。”

3、作品之《废都》:讲述了在中国社会转型期中西京城里的故事,西京原是中国十几个王朝的故都,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荒废成了一座普通的独处中国西部一隅的都市。作品通过潼关青年周敏携唐琬儿私奔至西京遇见作家庄之蝶。从而开始了四个文化人命运沉浮的故事,开始了四个女人寻找自我迷失自我的故事。最后故事中的所有人物均落下了可悲的下场,唯有那一座孤独的古城在世纪末慢慢的荒废,慢慢的荒废……

要看清大社会背景下的芸芸众生,先得着重阐述这个废都,也就是这个我居住的城市,废都的原型是西安。西安市中国的古都,故都,而现在在岁月的流逝中荒废了,成为了一座废都;而中国又可以说是地球格局中的一个废都;地球又可能是宇宙中的一个废都。作品就这样渲染了一个膨胀了的废都,使它成为一个大历史的包容,而全无这个特定西京城的局限。从表面来看,这个废都是百废待兴,市场兴旺,经济快速发展,而在这个城市的骨质里,城市的文化心理深层则弥漫着历史堕性的腐味。一个“废”字有多少历史沧桑,这其中能体现昔日都城人物的别样感觉,这里面的人有过去的辉煌和辉煌带来的文化重负,自然就有如今“废”字下的失落、尴尬、不服气而又无奈的情绪,也就是世纪末情绪。这是一个艰难的生存状况。但我们还要合理看待世纪末情绪,不能完全把它看成是颓废的,不思上进的情绪,世纪末是另一个新纪元的开始,颓废只是为了在废都中获得新生。

二、关于本文

《画人记》是近年来贾平凹人物小品的代表作,作者通过简约的笔触刻画了几个生动的“画人”形象,使读者对于生活于基层,默默无闻又对书画艺术孜孜以求的书画艺人们滋生起几分同情和敬佩。原文共写了五则短文,刻画了五位“画人”,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三则。

“画人”是作者独创的一个名词,所谓“画人”,就是有志于书画艺术但暂未成家的书画艺人或热心于书画收藏的爱好者。

三、学习《友谊》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邢庆仁)

2、本文共分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简介邢庆仁的身份及外貌。

第二部分(4-9)通过写“我”与邢庆仁的交往来透露主人公的人品与性格。

3、第四节采用了何种写法

明确:作者似乎无一字在写邢庆仁,其实无一字不在写邢庆仁,这种明贬此而实褒彼的手法实在高明。

4、如何理解“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这句话(略)

5、你认为邢庆仁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是一位虽其貌不扬但忠厚老实、善待他人、注重友谊、精神富有的画家。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贾平凹的生平及其两部代表作品。探讨了《友谊》片段,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

五、作业布置

1、预习下两则,弄清两篇各写了谁各有什么特点

2、思考三则短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一、学习《藏者》

1、本文正面写了谭宗林几件事

明确:机智拜访憨厚可爱两种换字方式

2、文中提及了谭宗林那几种换字的方式

明确:以明前茶换字以拓片换字

3、从换字中我们能看出谭宗林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机智、幽默、风趣

4、作者是如何表现谭宗林的慷慨乐施的

明确:借谭宗林妻子的抱怨,侧面描写,寓褒于贬。

5、仔细体会“有一日与一帮书画家闲聊,说起了他,大家竟与他熟,都如此地被他打劫了许多书画,骂道:这贼东西!却又说:他几时来啊,有一月半不见!”这段文字蕴藏的感情。

明确:谭宗林虽然“打劫”了书画家们的书画,但由于他真诚、有趣,也被人们深爱。

6、从文未作者的议论,可以看出谭宗林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是一位藏物于眼中的,真正的字画爱好者和收藏者。

二、学习《推荐马河声》

1、《推荐马河声》可分为三层,试概括各层内容。

明确:第一层次(第1小节):推荐马河声之因。

第二层次(2——4小节):具体介绍马河声其人其事。

第三层次(5——6小节):再次推荐马河声。

2、作者为何要如此极力推荐呢

明确:一是因为马河声不是自己的亲戚,也不是同乡、同学。

二是因为“如果再不向您推荐,马河声的问题在这个城市里可能永远得不到解决”,作者推荐马河声实在是不能不且不得不之举。

3、概括作者主要从哪三个方面具体介绍马河声其人其事

明确:一、有才气。“他初学楷书,秀美温润有江南习气,一出道就在行当内声誉鹊起”,“又开始习画,悟性颇高,所临明清小品,几乎与真迹难以分辨”。

二、有追求。作者说,如果马河声以他的手艺“应酬各种社会活动”,“马河声绝对可以做个囊中有物、出入有车,一头长发满脸清高之士了”,“但马河声却突然在一个夜里撕毁了旧时所有作品”。他怕自己“在一片赞扬中单一发展下去”,“难以成就大作品”。马河声“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说明他是一个有追求的人,因此,作者对他“从此多了一份敬畏”。

三、有活力。马河声虽不是作家、学者和教授,却长期与作家、学者、教授在一起。他“凭着他的年轻和热情,每次活动都是积极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他还是“出色的鼓动家”,大家创作时,他就在旁“极力煽情”,使“现场气氛轻松活跃”,“使创作者自信心大增”,以至“大家在写字画画时总叫喊:河声,河声,你快来!”

在浓墨重彩地对马河声作了富有激情的介绍后,作者笔锋一转,又惋惜起他的遭遇来:一是无人欣赏,二是无人包装。

4、课文结尾说“若半月内亦无消息,我就摆饭局请您了”有何含义

明确:寓庄于谐,实际想说如果半月内不给答复,就要当面质询了。

三、整体研讨

1、三个人都是作者的好朋友,作者在行文中充溢着激情,他对这三个人各持什么感情

明确:对忠厚老实的邢庆林是欣赏;

对真诚有趣的谭宗林是喜欢;

对德艺双馨,而又遭遇不幸的马河声的是同情。

2、这三位“画人”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明确:一人一式,变化多姿。

本文是一束人物小品,原文共有五个人物,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三个。因为都是写人,如果用同一种模式写,读来必然令人生厌。作者深谙此理,他采用一人一式的方法。写邢庆仁,以侧面描写为主,人物隐藏到幕后。作者看似在漫不经心地谈自己处朋友的原则和自己朋友圈子的变换,实际上每一句都是在写邢庆仁。写谭宗林,正面浓墨重彩,细节生动典型,然后再以侧面描写和精当议论略加衬托和升华。写马河声,则以书信格式,以第二人称,追溯历史,描摹现状,不厌其繁,周到细腻。正因为三个人物用了三种不同的范式,读来毫无雷同之感,反有灵动变化之妙。

3、贾平凹散文语言有何特点

明确: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这节课我们一起深入学习了《藏者》与《推荐马河声》两则。研究了本文的艺术特色。解决了本文的重点难点问题。语言朴实无华,清新自然的优点值得我们借鉴。

完成《活页》

六、板书设计

《藏者》机智、幽默、风趣藏物于眼中的,真正的字画爱好者和收藏者。

THE END
1.农民大丰收图片大全高清大丰收图片绘画作品大全粮食农作物大米水稻插画元素 117910 麦穗图片 9678 手绘卡通农民丰收麦子免抠元素 3930 手绘卡通农民丰收插画免抠元素 5314 手绘插画大丰收免抠元素 1602 手绘南瓜免抠元素 2213 手绘卡通农民捧着一筐果蔬免抠素材 2022 手绘农民丰收粮仓免抠元素 2133 手绘卡通农民丰收免抠素材 https://www.tukuppt.com/speciall/fengshou1634.html
2.金秋好时光,研学促成长——莘县东鲁学校赴嘉年华研学活动鲜艳的队旗随风飘扬,400多名少先队员排着整齐的队伍,听从老师的指挥,陆陆续续出发莘县农业嘉年华。此次研学活动安排水培扦插、植物拓染、粮食画贴、基质栽培、安神香囊、劳动实践、谷物研磨、草药香包八个课程。 水培扦插课,队员们了解什么是水培扦插,以及水培的方法。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共同合作动手修剪枝条,清洗消毒https://sxjyy.lcedu.cn/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954397&cid=871209
3.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陶粮食画馆陶粮食画是利用各种粮食、豆类、种子和芝麻及其他辅料粘贴而成的山水、人物、花卉、禽鸟等形象的画面,它是吸取了国画、浮雕、装饰等艺术的一门悠久的传统工艺。2019年,馆陶粮食画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粮食画创作始于2005年,创始人张海增,自幼喜爱美术,1998年毕业于山东省菏泽美院,毕业后一直从事绘画创作。http://www.guantao.gov.cn/zjgt/gtdfz/202412/t20241226_2090099.html
4.卡通水稻丰收图片卡通水稻丰收设计素材卡通水稻丰收图片 红动中国素材网提供114个卡通水稻丰收图片、卡通水稻丰收素材、卡通水稻丰收背景、卡通水稻丰收模板、卡通水稻丰收海报等PS素材下载,包含PSD、AI、PNG、JPG、CDR等格式源文件素材,更多精品卡通水稻丰收设计素材下载,就来红动中国,最后更新于2024-12-28 22:02:27。 卡通水稻丰收图片相关推荐: 水稻卡https://so.redocn.com/katong/bfa8cda8cbaeb5beb7e1cad5.htm
5.丰稻谷手抄报专题模板丰稻谷手抄报图片素材下载去提交需求 我图网丰稻谷手抄报专题为您整理了46个原创高质量丰稻谷手抄报图片素材供您在线下载,有JPG/PNG/PSD分层/TIF不分层/AI/CDR等格式,红色/黄色/蓝色/绿色/黑色/白色等颜色丰稻谷手抄报供您筛选。 热门搜索 最新素材 推荐专题 龙年台历设计手抄报文化墙图片素材礼盒设计背景墙模板装饰画图片贺卡党建文化墙https://so.ooopic.com/sousuo/59545307/
6.粮食画图片粮食画图片大全粮食画背景图片觅知网提供粮食画图片大全:粮食画素材、粮食画高清图片、粮食画背景图片等下载服务。涵盖粮食画广告设计、摄影图片、banner背景、插画元素等各种应用场景供您使用。https://www.51miz.com/collections/257651/
7.世界粮食日简笔画一等奖简笔画图片大全世界粮食日儿童绘画珍惜粮食画画图片 - 毛毛简笔画 世界粮食日少儿绘画粮食日儿童画画 - 毛毛简笔画 简笔画画粮食手抄报爱惜粮食手抄报 世界粮食日手抄报粮食日手抄报模板 - 毛毛简笔画 粮食日简笔画手抄报 世界粮食日手抄报 世界粮食日儿童绘画珍惜粮食画画图片 - 毛毛简笔画 世界粮食日儿童绘画珍惜粮食画画图片https://www.puchedu.cn/jianbihua/9e93bebf44e47a42.html
8.粮食图片粮食图片怎么画?粮食图片频道涵盖各种粮食图片图片及粮食图片素材供您参考,同时提供粮食图片步骤分解图,让儿童轻松学习如何画粮食图片.https://www.jianbihua.com/phototag/35330
9.节约粮食主题绘画4张节约粮食主题绘画4张是关于节约粮食儿童画的画画图片,适合需要画节约粮食儿童画儿童画的小朋友学习参考。https://www.ktjbh.com/tupian/2024110615633.html
10.goodhigh.net/virus/87237人民网评:耕地保护显成效,粮食安全添保障 「活动」首次登录送67元红包 74.64MB 版本V3.36.14 下载把腿张开被舔得死去活来动态图片 英语课代表让我揉了一节课 流氓软件下载app大全免费下载隐私2023邪恶画acg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樱亚 英语老师没戴罩子捏了一节课作文 中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http://goodhigh.net/virus/87237
11.麦穗宣传图麦烫画努力工作粮食系列作品nipic.com相关搜索 稻穗壁画 麦穗油画 小麦挂画 铁艺麦穗 粮画 稻穗挂画 稻穗艺术画 红米装饰画 稻穗油画 麦田艺术画 稻穗抽象画 小麦艺术 麦穗宣传图 麦烫画 努力工作粮食系列作品 相关图片 更多> 他的图片 商用正版 更多> 关于昵图 昵图简介 网站声明 网站公约 汇图网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注册 / 登录 关于https://www.nipic.com/show/49498288.html
12.教育关注喊你的孩子画出心愿!“六一”特别策划来了画出自己的心愿, 留守住这份天真与快乐吧! 孩子们的来稿可能是这样的: 我想 zao一个大楼 送给所有穷苦的人 我想 当画家 因为我想为祖国创造美 我想 吃奶奶包的饺子 做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小孩 绘画人:聂飞孟阳 (5岁) 我想 变成花仙子 和小精灵一起 https://www.0730news.com/detail?infoid=116677
13.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宣传画小辑(全12张)年画/宣传画产地图片商店【智博古旧书店】“年画/宣传画”目录下其他商品:更多>>> ?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宣传画小辑(全12张)_年画/宣传画 8.5品 ¥400 ?小宣传画_年画/宣传画 8.5品 ¥120 ?1976年年历画(雪地熊猫)_年画/宣传画 8品 ¥120 ?1963年年历画(在毛主席身边)52+25.5_年画/宣传画 8品 ¥400 https://7788mx.997788.com/s152/104492597/
14.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专业教师占剑华,副教授,江西省人保厅占剑华五谷粮食画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江西省教育厅传统工艺美术占剑华大师工作室建设者,江西省2019-2021年稻作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建设负责人,江西省教育工会占剑华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江西南昌市洪城工匠,首届洪城技师,南昌市技术能手,江西省教育厅职业教育素养专家获得者。 https://xxgcx.jxgmxy.com/news-show-4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