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结论,根据唐代的统计数据以及后世专家的考证,史学界一般认为唐中前期的人均粮食产量可以达到800斤。
文献出处如下图,主要参考了经济史学家吴慧先生的《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以及山东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1]李维才.唐代粮食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文中讲,学界认为唐代粮食亩产量为1-2石,江南地区可以达到3-4石。而一唐石为现在的160斤,据此可根据唐代的人口和耕地面积几点出当时的人均粮食产量。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吴慧先生采信的结果为人均一千二百多斤,他采用了亩产2石的数据进行计算。可以看到,就算采用偏保守的数据即亩产1.5石,所计算出来的人均粮食产量也有900多斤。
需要说明一下,我不是什么某个朝代的粉,我只是一个讲逻辑讲证据的人,我搞科研的经历告诉我学术界普遍采信的观点以及专业人士的研究结果比普通人的感觉靠谱多了,所以我选择相信上述的数据。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唐代中前期人均粮食产量800斤不可能?很可能是没考虑到以下几点:
1.800斤平均一天也就2.2斤,考虑到还要拿一部分喂牲口,拿一部分存起来应对突发情况,一个人一天也就2斤不到的粮食。你可以想想自己一天吃的食物有多少斤,古代人普遍进行体力劳动,饭量没有理由比现在的人小,一天2斤的粮食其实也就是刚好够吃而已。
2.古代太平盛世的农民其实过得并没有很惨,因为那时人口少人均耕地多。到了清中期以后,中国人口爆炸式增长,才有了地不够种,农民普遍过得很惨的现象。
3.古代的太平盛世一般都是气温较高的时期,气温高降水量多,农作物产量会比较高。
4.虽然现代相比古代有了爆炸式的科技代差,但这些差距还是会被人口增长给抹平,毕竟现在的人口是唐朝的二十倍。并且现代人也没有比古代人更能吃,种更多的人均粮食完全是浪费。
5.古代盛世能四处开疆拓土,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因为打仗过程中士兵、民夫、战马都会消耗更多的粮食。为了保证战马的质量,喂养战马要消耗很多高粱和豆类,一匹马的食量顶七八个人。没有这些粮食根本支撑不起一个王朝的战争需求。
还是有很多人认为人均800斤这个数字太扯了,有这种想法的原因主要来自古代和现代粮食产量的对比,现在技术这么先进了怎么人均粮食产量才和古代差不多?那么我把这些疑问和解答写在下面。
1.问:为什么现在技术这么发达了,人均粮食产量还和古代一样?
答:现在粮食亩产量比古代高了好几倍,但是人均耕地面积比古代低了好几倍。
2.问:古代人均耕地面积能比现在多多少?
答:古代亩产粮食300斤,现在可以亩产1000斤多,亩产量差了三四倍。但是古代人均耕地面积4亩地轻轻松松,现在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不到1.3亩。可以看出来,粮食亩产量的差距和人均耕地的差距基本持平。
3.问:为什么我觉得现在人吃的比古代要好很多?
答:第一,经过千百年的选育,现在的粮食比古代的能量密度要大。第二,我们能吃到的蔬菜水果比古人多多了,因为我们国家粮食产量统计的是水稻小麦高粱玉米豆类等主粮,蔬菜水果并不计算在内。
4.问:为什么印度人均粮食产量才400多斤?
答:人均400多斤确实不够吃,印度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接近20%(与之对比中国是10%)。
5.问:古代人均耕地面积那么多,在没有机械化设备的情况下是如何耕作过来的?
答:在太平盛世能耕作过来才会开垦这么多地,也就是说有多少人开垦多少地,既然有那么多地那就肯定能耕作过来。并且古代绝大多数的男性劳动力都是农民,能耕作比现在更多的人均耕地也并不奇怪。
6.问:古代的度量衡一直变,会不会研究历史的人把度量衡搞错了?
答:不可能。吴慧先生的书里在头一章就把古代度量衡的事讲清楚了(下图4),历史学和经济史学作为一门成熟得不能再成熟的学科,专家们不会连这点事都搞不清楚。
7.问:对唐代的人口统计得准吗?
答:唐代中前期实行均田制,按人头分土地,没人会隐藏人口。并且后世的专家在研究某个时期人口数量的时候也不会完全采信那个时代官府的统计,他们会考虑到各种情况如流民等来确定当时的真实人口数量。
8.问:专家、专著和论文就不会出错吗?
答:可能性很小,经济史学作为一门发展了上百年的学科,普通人能想到的地方别人都会想到,普通人能想到的不合理之处也早就有人对此质疑和解答过。不过学术界也会有不同的声音,如果觉得别的专家错了,那么可以把其他专家的观点或研究结果放上来一起讨论。
微博
全部回帖
历史学界又怎么样,翻一堆不知道和事实相差多少的故纸堆,就能挑战物理、化学、生物学、人类学的常识了?
你贴的这个材料里能很明显的看出来,这论文里连亩的定义、石的定义都是推测的,推测亩产量最有力的文献也不过说的是某些年景下某个局部的亩产量,且不说这个数字本身就像是在大放卫星,怎么能代表全国平均?更何况,人口的论证呢?
要算人均粮食产量,从度量衡、平均亩产、耕地总量到人口总量全都是准确的,然而事实是每一个数字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像人口、亩产量等上下浮动有几倍之多,算出来的东西,恕我直言,毫无意义,纯粹的学术垃圾。
在历史区讨论这个?这区啥水平不知道吗?哥们要不你去线下找专业人士探讨吧
某个时代的度量衡、人口、耕地面积等都是有基本定论的东西,研究历史讲究孤证不立,数据都是通过多方印证得到的,怎么到你这就成不知道和现实相差多少了。难道你自己研究过?
[图片]
基本定论?可别扯了吧。搁哪儿来的定论?
估算的数字,也就量级问题不大,具体的数字也就图一乐。
尤其像唐朝这么早,人口数据从来都只有官方统计的“户数”,而人口靠平均一户几个人估算的,这能准就怪了。你所谓的多方印证,压根就是多方资料互相根本都合不上,大概居中的取一个估计值而已,还印证呢,搞笑吧。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的时候,第一次人口普查是5.8亿,在此之前,从清朝中后期到建国前100多年,都号称是4亿。清朝、民国离得这么近,人口统计水平远比唐朝好得多,就这都差了50%。
说实话,我是一向不怎么把文史方面的所谓专家当专家看的。就光这一张图,就可以看得出某些专家实在太过缺少知识。
世界卫生组织划定的线,人均400公斤即可满足营养均衡,请问哪朝哪代做到了?
现在中国人的人均粮食占有量483公斤多一点,其中直接给人吃的主食也就四分之一不到,剩下的都变成了肉、蛋、奶、油等等,战国、唐宋明既然人均粮食占有这么高,肉呢?
你怎么知道古代盛世时期的普通人做不到饮食营养均衡?你怎么知道古代人吃不上肉?
谁告你古代一户几个人是估算的?人家会统计一户几个人的,这么基本的东西都不知道,很难让人相信你说的话。随便给你两个唐代的人口统计看看。
主要一点,宋朝亩产还不如唐朝?这点我是质疑的,我看《中国经济通史》,宋朝粮食的亩产量是高于唐朝的,只逊色于明清。毕竟生产力是向前发现的,宋朝的农业技术又比唐朝先进。
这种在网上看营销号还不如看看考古更能反应当时人的生活。越接近现代产粮越高的,人口基数也能说明毕竟粮食跟人口是正比关系。在古代科技也是进步的,没有工业革命并不代表人们不会用其他方法来更加省时省力的发明其他农业工具来提升效率只不过对比机械降维打击而已。
这个质疑很合理,不过表格中数据相差不多,倒也能解释得通。宋相对于唐耕作技术发展的并不多,但是耕地面积翻了一倍,新开垦的土地没有原来的肥沃,水资源没有原来的丰富是很正常的。如果我们说在同一块土地上宋代的粮食产量高于唐朝,但是宋代开垦了很多不如原来肥沃的土地,导致这些土地上的产量不如之前的土地,那么宋代亩产下降也能解释。
三餐吃饱,家有余粮,偶尔能吃肉,差不多就这水平吧,毕竟改革开放前能过上这种日子的家庭也不多,更别说唐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