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教案
参赛作品名称
小班健康活动《节约粮食我在行》
参赛作者
彭晶
省市+单位名称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学领域
健康领域
年龄段/班
小班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中,幼儿对于节约粮食方面没有明确的认识,对爱惜粮食没有概念,正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针对这个情况,我设计了“爱惜粮食我最棒”的活动,来正确引导幼儿从小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
2.技能目标:在进餐时做到不剩饭
3.情感目标:感受到农民伯伯的辛苦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
难点:在进餐时做到不剩饭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水稻、农民伯伯种田的图片。
2.米饭、馒头、汤圆、面包等食品的图片。
经验准备:提前让家长带领幼儿认识一些食物。如米饭、汤圆等食物,并简要说明是由什么做成的。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我在行
(1)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伙伴,大家想不想见他呀
(2)师:那就让我们欢迎这位小伙伴(拿出水稻图片),现在我们请这位小伙伴自我介绍一下。
水稻:嗨,小朋友好,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一粒粒白米饭就是我做成的!
(3)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位小伙伴吗他不仅叫水稻,他还可以叫做粮食,小朋友们觉得这个名字好不好听呀
(4)现在有请水稻带领我们去一个神奇的世界,那是制造粮食的起源地,小朋友们,和水稻一起出发吧!
(二)知粮食来之不易
(1)师:粮食带我们去这个神奇世界的路上,有许多心里话想和小朋友们说,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a.水稻:"小朋友们,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
c.在农民伯伯细心照料下,禾苗长高了,为了使粮食长得更好,农民伯伯要做很多工作。而且并不是一成熟就可以成为白米饭哦,农民伯伯还要再把稻子割下来,运到地头,经过脱粒,才能加工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d.师:小朋友们,制造粮食是不是很辛苦呀,农民伯伯们厉不厉害呀。小朋友们想不想农民伯伯们不那么辛苦呢
e.让幼儿讨论,看了农民伯伯种田的场景、制造粮食的过程后有什么感受,我们在生活中要怎么做
(2)认识粮食最在行
a.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吗(出示米饭、馒头、汤圆、面包等的食物照片)先让小朋友们说,再依次展示
(三)领悟爱惜靠大家
小朋友们,我们要明白农民伯伯为每一粒粮食的辛苦劳作,为了粮食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所以,小朋友们,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我们爱惜粮食,农民伯伯才会很开心,为我们节约粮食的小朋友竖大拇指哦!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吧!从我做起!
(四)共同节约促美好
开展“小小监督长"活动,邀请班上的小朋友依次当“小小监督员",每餐之后检查幼儿餐具中是否有剩饭剩菜,督促幼儿爱惜粮食
活动反思
以图片的方式导入,能够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再通过扮演的方式,以水稻角色来让幼儿对粮食有进一步的认识。再用农民伯伯种田的场景、形成粮食的简单过程,让幼儿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让幼儿对爱惜粮食有一定的认识,初步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第十七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教案
节约粮食的乖宝宝
高楠
北京市延庆区第三幼儿园
社会领域
进餐是孩子们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班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每天都要倒掉一些剩菜剩饭。3-4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针对我班幼儿目前的现象,进行此次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粮食来之不易,有珍惜粮食的意识,懂得要珍惜粮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1.通过故事对节约粮食有初步的认识。
2.知道小米粒是怎么长大的。
3.不浪费粮食,能爱惜每一粒粮食。
重点:不浪费粮食,能爱惜每一粒粮食。
难点:对节约粮食有初步的认识。
经验准备:
幼儿会独立吃饭,认识米粒。
物质准备:
1.节约粮食的图片以及故事视频片段。
2.一次性碗,若干纸片团的米粒,勺子。
一、播放故事视频,情景导入:
1.播放《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引导幼儿认真看。
2.提问:
(1)小弟弟怎么了
(2)为什么会非常害怕?
(3)我们应该怎么来帮助小弟弟?
3.小结:小弟弟掉米饭是因为吃饭时东张西望,掉了好多饭粒,大公鸡来啄小弟弟。
二、了解小米粒的生长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图片,了解香喷喷的米饭是怎么来的?
(1)小米粒是怎么长大的
(2)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应该怎样做才会不浪费小米粒呢
3.小结: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所以用餐时我们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浪费粮食,吃多少盛多少。
三、用儿歌形式学习正确吃饭的方法:
1.教师出示图片,带领幼儿一起观察,并请幼儿自主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
2.教师完整说儿歌,带领幼儿认真听。
3.边看图片边带领幼儿说儿歌。
儿歌:扶住碗,拿起勺;看小碗,不说话;身体、下巴靠靠好;吃得干净,不浪费。4.引导幼儿知道爱惜每一粒米。
四、游戏体验《保护小米粒》。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捡米粒的游戏:幼儿把盘子里的米粒用勺子舀到碗里,在此过程中做到不掉在桌子和地上,老师扮演大公鸡,如果小朋友掉在地上或桌子上,大公鸡就会啄他,如果米饭一点没掉大公鸡就亲亲他,奖励一个小贴贴。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说一说除了我们要爱惜小米粒,我们生活中还要爱惜什么?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共设计了四个环节,首先用看故事视频的方式导入,幼儿可以直观地发现掉饭的浪费现象,通过提问使幼儿对浪费粮食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通过了解小米粒的生长过程,让幼儿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然后幼儿通过图片学说儿歌进一步学习吃饭的方法,最后在游戏体验环节,大部分幼儿都能认真的舀米粒,努力不让自己的米粒掉到地上,但是个别幼儿仍有困难,通过大公鸡的互动,能减少掉“米粒”的现象,游戏内容需要分不同的层次提高难度,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让幼儿有所挑战,又能照顾到个体差异。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幼儿积极性非常高,都能大胆地学说儿歌、游戏实践,知道保护粮食、节约粮食,整个环节设计完成了目标,突破了重难点。《纲要》中提到“社会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所以还需要家庭配合,做到家园一致,幼儿在家也能做到正确地进餐,不掉饭,为目标更好地达成服务。
第十九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绘画
作品名称
节约粮食
毛林
四川省乐山市育才实验幼儿园
绘画种类
水彩
作品简介
袁隆平爷爷说过有一个梦叫“禾下乘凉梦”,我们的水稻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我看着好高兴,坐到穗下乘凉。勤俭节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粮食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渗透在每一餐里。让我们共同携手,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的端在自己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