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七:和稻草人玩游戏(综合活动)
活动八:小小一粒米(音乐活动)
活动九:起米(科学活动)
活动一
活动名称:米粒大集合(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米粒”的多样性,培养观察能力。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观察结果,大胆表达内心的感受。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米粒,小盘子、米粒头饰、摄像机等。
活动过程
一、老师扮演角色,导入活动。
(老师带米粒头饰,神秘地):孩子们,看,我是快乐的米粒。小朋友,你们谁能做一个造型,把自己变成调皮的米粒。(幼儿自由用身体动作表现)
二、观察感知米粒,大胆表达。
1.观察前提问回忆。
教师:米粒你们熟悉吗?你看到的米粒和我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2.小组自由观察,自由交流观察发现。
教师:你们带来了各种米粒,现在就请你到小组操作桌边,和伙伴一起,看一看、比一比、聊一聊。
(幼儿自由观察,教师及时拍摄小视频)
3.讲述自己的观察发现。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
4.借助材料观察。
教师:瞧,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放大镜,你们可以请放大镜帮忙,看看小小的米粒里还藏着什么秘密。
(幼儿用放大镜帮忙,观察、讨论)
教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米粒有大有小,颜色有多种,形状也不一样,。很多米粒上都有小点儿,有的还有一条细细的线。
三、画一画、猜一猜。
教师:米粒这么可爱,你们来试着画画看。画完了我们再猜一猜,你画的里面有哪些米粒?
(幼儿自由绘画)
四、玩一玩,跳一跳。
教师:听,音乐响起来了,现在你们就是快乐的小米粒,跟着音乐跳个欢快的米粒舞吧。
活动二
活动名称:五色饭(科学活动)
1.亲身体验,尝试参与淘洗米、蒸煮、品尝“五色饭”的活动。
2.尝一尝、聊一聊,理解不挑食是个好习惯。
3.通过参与生活活动,感知家人平日的辛劳,萌发关爱身边人的情感。
1.预先录制家庭煮饭过程视频;
2.过去人们煮饭的视频。
3.米粒、小碗、电饭锅等。
一、回忆感知,启发经验讲述。
教师:你们看见过爸爸妈妈是怎么煮饭的吗?米粒是怎么变成香喷喷的饭的?
(幼儿自由讲述)
二、观看视频,经验提升。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一段XX小朋友奶奶在家煮饭的视频,看看,她做了什么,米粒有什么变化?
(播放视频,幼儿自由讲述)
三、亲身体验,感受生活。
1.幼儿选择一种米,轮流到水池边淘洗。
2.依次倒进电饭锅里,感受各种米粒慢慢集合。
3.请幼儿代表放水进去,老师把锅子插上电。
4.等待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电饭锅的变化、看一看、闻一闻、聊一聊。
5.等待的过程中,观看视频,了解以前的人们怎么煮饭,感知人类进步的力量。
四、品尝五色饭,感受生活中的奇妙变化。
1.猜一猜:打开锅盖,会发生什么?
2.看一看:锅里的饭是什么样的?
3.说一说:你吃过什么样的饭?五色饭吃过吗?
4.尝一尝:五色饭的味道。
5.说一说:这样的五色饭你喜欢吗?
五、拓展延伸,做不挑食的宝宝。
教师:米粒多种多样,每种米粒都是对我们的健康有益处的,所以说,我们要做不挑食的宝宝,和米粒做好朋友。
活动三
活动名称:稻草人(语言活动)
1.阅读绘本,熟悉理解稻草人的故事。
2.感知体验稻草人的热心与孤独,萌发关心稻草人、帮助稻草人的情感。
3.乐于参与表演,体验合作玩表演游戏的乐趣。
1.绘本人手一本。
2.伴奏音乐。
3.表演用的简单装饰:头饰、胸饰等。
一、游戏:猜猜谁是木头人,导入活动。
教师: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
教师:我们玩游戏觉得木头人不可以跑来跑去,挺好玩的。如果,木头人一直不好动不好动,你觉得他会开心吗?
二、阅读绘本前半部分,体验稻草人的情感历程。
1.引出绘本。
教师:有一个木头人的好朋友,他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他是谁?猜猜看,他遇到了什么困难?
2.讲述故事。
(配乐,教师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3.分段理解故事前半部分。
教师:稻草人一直在守护谁?他有什么愿望?
小田鼠听到他的愿望,有什么反应?
小兔子来干什么的,稻草人有没有帮到他?他怎么说的?
谁提着行李箱来到稻草人身边?熊遇到了什么问题?稻草人有没有帮到他?
现在谁来做熊,谁来做稻草人,你会怎么对它说?
庄稼丰收了,田地里空空的,稻草人有了什么想法?
4.自由猜测故事的发展,稻草人的故事会怎么演变?
教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你来猜猜看,也许稻草人会干什么?会遇到什么样的旅行经历?
(幼儿自由想象、交流、讲述)
小结:你们真是能干的宝宝,帮助稻草人想出了很多办法。
三、讲述故事后半部分,完整理解故事。
教师:在原来的故事中,稻草人又会有怎样的旅行经历,我们来看一看?
(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它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故事?
你会给大家讲一讲吗?
四、选择片段,自由组合表演。
教师:稻草人的故事很精彩,现在我们来找好朋友,几个人一组,选取故事中的一小段,来分角色表演。你们可以先排练一下。
(幼儿分组表演,相互间点评鼓励。)
五、主题深华,移情思考,帮助稻草人。
教师:如果你遇到这样的稻草人,你会怎么帮他?你可以画下来,把你的爱心故事讲给我们听。
(幼儿自由创作,并交流欣赏。)
活动四
活动名称:悯农(古诗欣赏)
1.吟、唱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
图片、米粒头饰等,卷轴、画、音乐磁带(咏鹅、唐诗联唱、古筝配乐)、屏风、竹简、扇子、线装书等
一、听音乐《悯农》,自由嬉戏。
老师带领大家听音乐自由结伴用身体动作体会音乐,感受歌词。
二、从音乐入手导入古诗。
1.吟诵古诗。
教师:音乐好听吗?歌里唱了些什么?谁能完整地把歌词说出来。
2.诗图匹配,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师:歌里唱的是我们熟悉的古诗《悯农》。老师这儿有一幅画,画也是古诗悯农。(出示卷轴)诗歌有四句,这儿有四幅图,你们能看出每一幅图分别说的是哪一句古诗吗?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的老爷爷在干什么?天气怎么样?(集体配图朗诵古诗《悯农》)
教师:中午太阳红红照在地上,农民伯伯在松土除草,汗水一点一点滴到禾苗下面的土地里,谁知道碗里的饭呀,颗颗粒粒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三、表演体验,进一步理解古诗。
教师:现在,你们可以自由分组,选择角色,表演这首古诗。
(幼儿自由分组,讨论并尝试表演。)
教师:每一小组来试试看,我们其他人都做观众,看看小伙伴们表演的怎么样!
四、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
教师:古诗的名字里有一个字“悯”,你们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教师:粒粒皆辛苦,为什么这么说?你觉得辛苦吗?
听了这首古诗后你有什么想对农民伯伯说的?
我们在家里、在幼儿园进餐的时候,该注意什么?
小结:大家吃的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出力、流汗种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的工作。
五、游戏:捡米粒。
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别把它看不起,农民伯伯早出晚归,忙着种田地,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
活动五
活动名称:鼓上的米粒(音乐活动)
目标:
1.体会米粒在鼓上因震动而弹跳的韵律变化。
2.熟悉歌曲的旋律与内容,感知音乐中强弱、快慢的变化并用肢体表现。
3.乐于参与音乐游戏,体验合作玩游戏的乐趣。
准备:
彩色小米粒,音乐碟片,大鼓,鼓槌若干。
过程:
一、出示鼓和米粒,引出歌曲。
播放音乐《小鼓响咚咚》入场。
(出示小鼓)用小鼓表演一段节奏:∣×××∣×××∣××××∣×—∣
教师:是谁在唱歌?(小鼓在唱歌)
教师:小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用鼓槌一敲,鼓就会振动起来,发出“咚咚”的声音。)
教师:我们一起跟着小鼓来唱歌吧,小鼓怎么敲,我们就怎么唱。
2.幼儿模仿小鼓唱歌,边唱边拍出小鼓的节奏:
A:∣×××∣×××∣××××∣×—∣;
B:∣××××∣×××∣××××∣×—∣;
C:∣×·×∣×××∣××××∣×—∣;
3.小鼓还能怎么唱?(启发鼓励:敲出不同的节奏,其他幼儿学唱、学拍。)
二、理解歌词,学习演唱。
1.米粒和鼓的游戏。
看,小米粒来和大家做游戏了,请你仔细听、认真看。
2.交代要求,感受鼓上的米粒的韵律变化。
教师:我们把米粒放在鼓面上,分别用轻、重不同的力度击鼓,小朋友看看米粒有什么变化?”
(幼儿探索,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探索发现。)
教师:小鼓唱得怎么样?米粒跳得怎么样?(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
3.幼儿模仿米粒,听辩老师击鼓的轻弱,尝试用身体动作表演。
4.熟悉歌词、歌曲旋律,试唱歌曲。
教师:这个有趣的游戏还可以唱出来呢。(老师边击鼓边范唱歌曲。)
教师:你对其中的哪一句或者哪几句感兴趣,可以试着唱出来吗?(幼儿试唱一句或者几句,大家跟着琴声唱和。)
5.尝试表演:试着自己听音乐边唱边表演,表现出米粒跳跃的不同力度。
三、游戏:《我是鼓,你是小米粒》
1.地板上划圈代表鼓,幼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扮演敲鼓的人,或者扮演米粒等等,边唱边游戏。敲鼓者用手敲地板,或快或慢,或轻或重,扮演米粒的幼儿相应地变化跳跃动作。(游戏角色可以轮换,反复游戏。)
2.引导给歌曲取名。
教师:请你给这首好听的歌儿取个喜欢的名字。
四、活动延伸。
教师:小米粒还可以在很多地方跳舞,你们觉得还可以在哪里跳呢?(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我们跟着音乐扮演小米粒找个地方继续跳舞。
活动六
活动目标:
1.会跳双圈扇子舞,能用肢体语言表现稻草人的动作。
活动准备:
1.人手2把扇子;
2.人手一朵手花;
活动过程:
一、在《秋天多么美》的音乐中,自由倾听表现,导入活动。
二、谈话,引出话题。
教师:秋天到了,稻谷成熟了,农民伯伯很开心,可是有一天来了好多的小鸟,叽叽喳喳吃谷子,农民伯伯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农民伯伯赶走小鸟,保护粮食呢?
教师:说得真好,可以请稻草人帮忙。
你印象里稻草人是什么样子的?
三、创编舞蹈动作。
1.根据小故事情节,自由创编动作。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变变变”的游戏,我说变变变,你们就要做出不同的稻草人的造型,看谁的花样多。
教师:许多小鸟飞来了,米粒转眼进了小鸟的肚子,稻草人赶紧来敢小鸟,让它离开。
(引导创编稻草人赶小鸟的动作。)
(鼓励大家跟着伙伴一起学一学,鼓励小伙伴的创意。)
三、完整舞蹈,尝试交换舞伴。
小结:今天你们帮了农民伯伯的忙,农民伯伯可高兴了,要给你们奖励呢,放好扇子和我一起去拿礼物吧?)
活动七:
活动名称:和稻草人玩游戏(综合活动)
1.认识稻草,了解稻草的用途。
2.初步学习用稻草进行一些小制作活动。
3.体验利用稻草进行游戏的乐趣。
1.视频(稻草的利用)。
2.稻草绳、草鞋、草包、稻草锅垫、稻草门帘等编织品。
一、引入稻草,观察感知。
1.带幼儿看看晒干的稻草,说说稻草是怎么样的,稻草是从哪里来的。
2.请幼儿比较晒干的稻草与未晒干的稻草有什么不同。
二、利用稻草做游戏。
1.启发谈话:稻草可以用来玩游戏吗?你有什么想法?
2.观看视频:看看大家用稻草玩了什么游戏。
三、发散思考:稻草还有什么用。
1.启发思考稻草可以用来做什么。(做草绳、草鞋等。)
2.出示一些稻草手工编织品,请幼儿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用处。(如装饭锅的草编容器可以保暖,草鞋既透气又防滑等。)
3.启发幼儿想想自己家里还用稻草做什么。(如当燃料烧饭,当饲料喂牛马,当建筑材料搭猪棚或茅草屋,当造纸原料等。)
教师小结:稻草的用处真多。
四、利用稻草进行小制作活动
1.启发说说可以利用稻草进行哪些制作活动。(如做成草裙、草环、用两根稻草搓成绳子做“小尾巴”,用三根稻草编“辫子”,将稻草剪成小段拼搭“轮船”、“电视机”、“房子”、“树”等。)
2.幼儿分组,合作制作。
3.幼儿交流小制作活动的感受。
活动八
活动名称:小小一粒米(音乐活动)
1.学习歌曲《小小一粒米》,感受旋律的活泼有趣。
2.了解大米的生长过程,知道米来得不容易,懂得爱惜粮食。
自制图片、大米、乐器等。
一、变换节奏的拍手游戏导入。
二、倾听歌曲,图片排序。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曲:小小一粒米。老师清唱一遍,请你来听一听。
2.黑板上有几幅图,画的就是这首歌曲,可是图片一不小心排乱了,你能试试看吗?
3.幼儿分组。
4.老师配伴奏连唱歌曲三遍,幼儿合作排图。
5.老师再次演唱,幼儿小组间相互检查,并及时更正错误。
三、给歌曲配节奏,用乐器表示。
1.教师:乐器听到米粒的歌曲,也来凑热闹了,你能用这些乐器把这首歌曲配节奏吗?
2.认识乐器,并试着打击,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质、特色等。
3.试着给歌曲配伴奏,讨论配伴奏方案。
4.边歌唱,边演奏。
四、谈话活动。
我们的一粒米来得容易吗?(不容易)那我们以后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啊?(不浪费,爱惜粮食,饭要吃完,掉在地上的饭粒捡起来。)
附歌曲:小小一粒米
1=F2/413|115|33236|5—|6655|31|小小一粒米,别把它看不起。一粒一粒米呀,小小一粒米,别把它看不起。一粒一粒米呀,2.321|2—|1133|1155|3.234|5—|来得不容易。农民伯伯早起晚睡,每天种田地。才能做成饭。小朋友呀要爱惜呀吃饭要注意。21236|553|5.632|1—||一粒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一粒一粒米呀,我们要爱惜。
活动九
活动名称:起米(科学活动)
1.了解米的生产过程,尝试运用多种材料,采用不同方法起米。
2.乐于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一些收割程序和工具;
2.物质准备:PPT,谷子若干,幼儿、教师准备工具若干:如磨子,碾子,剪刀,筷子,瓶子等。
一、回忆米的种植、生产过程,引起兴趣。
1.回忆已有经验。
教师:还记得我们的米从稻子到米要经过哪些过程吗?
(幼儿边讲述,教师边出示图片。)
教师小结:从稻子到白米有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把稻子的壳去掉,在图片中我们看到现在的人是直接把稻子放进机器出来就是白米了,可是以前的人没有这么发达的机器又是怎么把稻子的壳去掉的呢?
幼儿小组猜想并讨论。
师幼一起观察PPT,讲述观看经验。
师小结:在以前稻子变米的过程叫“起米”,人们都是用的很古老的工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着“起米”呢?
二、幼儿尝试“起米”,探索最有效的“起米”方式。
1.选择工具,自由分组。(拿相同工具的幼儿为一组。)
2.分工合作,进行“起米”。
3.纪录各组“起米”情况,互换工具再次尝试。
4.比较、讲述工具起米的效果,幼儿检验工具,再次进行起米探究。
三、各组展示成果。
请各组幼儿代表讲述自己的操作方法,并展示成果。
活动十
活动名称:田野上的车(社会)
1.阅读情境绘本,观察了解田野上的各种车。
2.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3.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萌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1.绘本《你认识他们?》,以及相配套的PPT。
2.找寻常见农用车的工作视频,有条件的可以现场录制。
一、阅读封面,带入情境。
教师:小朋友,请你闭上眼睛,一二三,看,这位朋友叫约翰,他来带我们到车的王国去旅行了。今天他会带我们去哪儿呢?
二、逐页阅读,认识田野上的车。
(播放一段音乐。)
教师:约翰导游骑着车,一路唱,一路看风景,咦,他带我们来到哪里?(PPT展示:田野)
教师:约翰带我们来到美丽的田野,田野好大啊,有哪些车在忙忙碌碌工作呢?(割草机、拖拉机、铲车、翻土机、播种机、收割机等)
教师:这些车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请你到前面来,用笔圈一圈。(幼儿个别在PPT上操作,圈出每种车身上特别的地方)
教师:这些车最特别的地方有什么用呢?请你找旁边的伙伴,一起讨论讨论。
(引导幼儿结伴合作,讲述讨论结果,小听众可以做必要的补充。)
三、观看视频,在情境中进一步了解。
教师:田野里的车到底在忙些什么呢,看了视频也许你就知道了。
(播放视频,幼儿观看,自由讨论。)
教师: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田野上的车工作时,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车有什么不一样?
四、绘画创作,表现特别。
教师:下面我们来画一画田野上的车,看看谁能画出田野上的车最特别的地方。(幼儿自由创作)
教师:画完了,我们来玩个“猜一猜、讲一讲”的游戏,我们来猜猜你画的什么车,你再揭晓答案,讲一讲这辆车到底哪儿最特别。
教师:老师把你们的作品装订起来,这就是一本我们自己创作的画册“田野上的车”,我们可以给爸爸妈妈讲一讲,也可以让邻班的好朋友猜一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