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丰收的粮袋、谷满的粮仓,背后连着民生、事关发展。粮食有个好收成,农业基本盘稳得住,就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大国粮仓的根基就能有力夯实、有效稳固。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对于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硬道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从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到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从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到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彰显的是夯实大国粮仓根基的宏阔视野,体现的是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战略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2264亿斤增加到2023年的13908亿斤、增长5.1倍;2023年人均粮食产量493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从5亿人吃不饱到14亿多人吃得好,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万物土中生,有地方有粮。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基本承载,保护耕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只有把土地资源精心呵护好,粮食生产才有保证,粮食供给才会更优。全面加强耕地保护,法规制度是最坚固的篱笆。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专设耕地保护章节,高标准农田建设首次被纳入法律,有力推动耕地保护迈上新台阶。截至2023年底,我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分别保持在18.65亿亩和15.46亿亩以上,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实支撑。要持续健全完善耕地保护的法规制度,织密扎牢依法保护耕地的防护网,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在严格耕地保护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产优率,努力让每一寸耕地都能效益最大化。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要坚持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重中之重,拓展粮食增产新空间,拓宽粮食丰收新途径,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