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贮藏技术简介

1、粮食贮藏技术简介粮食贮藏技术简介Grainstoragetechnologyintroduction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罗罗鹏鹏粮食贮藏的构件粮食贮藏的构件o一、贮粮技术o二、粮食贮藏的设备o(一)检验设备o(二)加工设备o(三)熏蒸设备o(四)机械通风设备o(五)运输设备o(六)计算机设备一、影响粮食贮藏安全的因素分析一、影响粮食贮藏安全的因素分析(一)发热霉变(二)贮粮害虫(三)鼠害(一)发热霉变1贮粮微生物o在所有的贮粮微生物中,霉菌对贮粮安全和贮粮品质影响最大,特别是其中低温干生性种类,能在较低的温度和干燥条件下分解粮食有机质,引起粮食

2、发热霉变。o粮食上常见的霉菌有曲霉、青霉、毛霉和根霉,其中曲霉和青霉对贮粮安全影响最大。曲霉菌对有机质的分解能力极强,广泛存在于各种粮食中。低水分粮食的变质,几乎都是曲霉活动造成的。2.粮食发热o粮食在贮藏期间,粮温出现反常上升,或粮温该降而不降的现象称为粮食发热。发热的原因是粮食中的生物成分如粮食本身、微生物、虫、螨等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3发热霉变的预防(1)提高粮食的入库质量入库贮藏的粮食,质量要达到干、饱、净,以增强抗霉能力。入库时,要做到贮粮“五分开”(即种类分开、等级分开、干湿分开、新陈分开和有虫无虫分开)。(2)改善仓贮环境条件仓库及外围设施应具有良好的防潮隔热性能。粮食

3、入库前要做好仓内清洁消毒及铺垫防潮工作,做好仓外清杂排污工作,争取达到“仓内面面光,仓外三不留(不留杂草、污水、污物)”。(3)加强管理,适时通风与密闭根据季节的变化,结合仓内外温湿度的具体情况,适时通风和密闭,其目的是为了及时散发粮堆内的湿热及减少外界湿热空气渗入粮堆。(4)采用先进的贮藏技术目前普遍采用的机械通风干燥贮粮、“双低”贮粮(低氧、低药剂量)、“三低”贮粮(低温、低氧、低药剂量)等方法,都能有效地防止发热霉变。(5)做好发热霉变的预测工作经常检测粮食水分、温度的变化和粮质情况,分析虫、霉的活动趋势,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发热霉变控制在萌芽状态。(二)贮粮害虫(二)贮粮害虫

4、1主要贮粮害虫主要贮粮害虫是指分布广泛,对贮粮安全危害极大的害虫。一共有10种,它们是玉米象、米象、谷蠢、大谷盗、绿豆象、豌豆象、蚕豆象、咖啡豆象、麦蛾和印度谷螟。除以上10种主要的贮粮害虫外,还有数十种常见的贮粮害虫及贮粮螨类。2贮粮害虫防治技术(1)仓贮管理防治清洁卫生工作要做到“仓内面面光,仓外三不留(不留垃圾、污水、杂草)”,使害虫得不到栖息场所。空仓消毒杀虫:敌敌畏、敌百虫和辛硫磷。三隔离”(器材库与贮粮库隔离,加工厂与贮粮库隔离,宿舍、办公室、实验室与贮粮库隔离)(2)物理、机械防治o物理防治主要有温控防治和气控防治;o机械防治主要有风扬与风车除虫和筛子除虫。(3)生物

6、(一)稻谷的贮藏特性(一)稻谷的贮藏特性1.不耐高温,易陈化稻谷的胶体组织较为疏松,对高温的抵抗力很弱,在烈日暴晒或高温下烘干,均会增加爆腰率和变色,降低食用品质与工艺品质,高温还可导致稻谷脂肪酸值增加、品质下降。原因: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黏性下降,发芽率降低盐溶性氮含量降低,酸度增高,口感和口味变差等。%2.易发热o新收获的稻谷生理活性强,入库后,积热难散,出新收获的稻谷生理活性强,入库后,积热难散,出现粮堆发热的现象。现粮堆发热的现象。o原因:原因:含水量高、带菌量大、空隙度小含水量高、带菌量大、空隙度小3.易发黄o稻谷在收获期遇阴雨天气,未能及时干燥,使粮堆发热产

8、低,可达到安全水分,易于贮藏入库时的水分低,可达到安全水分,易于贮藏晚粳稻收获是低温季节,干燥不易,入库时的水分一般偏晚粳稻收获是低温季节,干燥不易,入库时的水分一般偏高,应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干燥降低水分。高,应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干燥降低水分。o水分应降至安全标准以下。水分应降至安全标准以下。o稻谷的安全标准应随种类、季节与气候条件来确定。稻谷的安全标准应随种类、季节与气候条件来确定。o种类:种类:粳稻高,籼稻低粳稻高,籼稻低晚稻高,早稻低晚稻高,早稻低o季节:季节:冬季高,夏季低冬季高,夏季低o地区:地区:北方高,南方低。北方高,南方低。粳稻粳稻籼稻籼稻(22)清除杂质)清除杂质

9、杂质含水量高、吸湿性强、带菌量大、呼吸强度高,贮藏稳定性差。杂质杂质含水量高、吸湿性强、带菌量大、呼吸强度高,贮藏稳定性差。杂质含量降至含量降至0.5%0.5%以下。贮藏时做到以下。贮藏时做到“四分开四分开”。(33)通风降温)通风降温可用排风扇、低压轴流式风机负压通风、地槽通风,间歇通风等。可用排风扇、低压轴流式风机负压通风、地槽通风,间歇通风等。(44)害虫防治)害虫防治害虫:米象和玉米象、谷蠹、麦蛾等害虫:米象和玉米象、谷蠹、麦蛾等防护剂和熏蒸剂:溴甲烷、磷化氢、敌敌畏、氯化苦等。防护剂和熏蒸剂:溴甲烷、磷化氢、敌敌畏、氯化苦等。麦蛾麦蛾玉米象玉米象2.2.气调贮藏气调贮藏

11、麦的贮藏特性1.1.小麦的贮藏稳定性小麦的贮藏稳定性(11)后熟期长,稳定好)后熟期长,稳定好一般发芽率达一般发芽率达80%80%为完成后熟的标志,后熟期一般为为完成后熟的标志,后熟期一般为22个月个月左右,少数左右,少数80d80d以上,白皮小麦后熟期短。以上,白皮小麦后熟期短。(22)耐高温)耐高温含水量在含水量在17%17%的小麦干燥时粮温不超过的小麦干燥时粮温不超过4646,含水量在,含水量在17%17%的小麦干燥时粮温不超过的小麦干燥时粮温不超过5454,酶的活性不降低,不丧,酶的活性不降低,不丧失发芽率,也不降低面粉品质。失发芽率,也不降低面粉品质。(33)吸湿

12、性强)吸湿性强o贮藏中易受外界湿度的影响,而使含水量增加。贮藏中易受外界湿度的影响,而使含水量增加。o吸湿性吸湿性:白皮小麦红皮小麦白皮小麦红皮小麦软质小麦硬质小麦软质小麦硬质小麦瘪粒与虫粒瘪粒与虫粒完整饱满粒完整饱满粒2.小麦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糖:非还原糖和总糖减少,还原糖增加糖:非还原糖和总糖减少,还原糖增加脂肪: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使脂肪酸值脂肪: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使脂肪酸值((小麦品质劣变指小麦品质劣变指标)升高,正常值标)升高,正常值10-20mgKOH/100g10-20mgKOH/100g,不正常的,不正常的贮藏条件下,会升高。贮藏条件下,会升高。

13、氧化:形成不稳定的过氧化物氧化:形成不稳定的过氧化物形成有异味的醛、形成有异味的醛、酮、酸类物质,使产品变辣、变苦,这一过程叫脂酮、酸类物质,使产品变辣、变苦,这一过程叫脂肪酸败。肪酸败。蛋白质:水解:蛋白质:水解:变性:高温烘干,易引起蛋白质凝固,溶解度和吸水变性:高温烘干,易引起蛋白质凝固,溶解度和吸水能力降低,面筋的弹性和延伸性变差,能力降低,面筋的弹性和延伸性变差,55-6055-60可发可发生变性。生变性。胚:形成褐胚(含水量高,感染霉菌)胚:形成褐胚(含水量高,感染霉菌)(二)小麦的贮藏技术1.1.常温贮藏:控制水分,清除杂质,提高入库质量,常温贮藏:控制水分,清

14、除杂质,提高入库质量,做到做到“四分开四分开”。2.2.小麦热密闭贮藏法小麦热密闭贮藏法高温暴晒,使麦温达到高温暴晒,使麦温达到4242以上,最好为以上,最好为50-50-5252,保温,保温2h2h后,水分降到后,水分降到12.5%12.5%入仓,入仓,入仓温度入仓温度4646左右,密闭左右,密闭2-32-3周,达到杀虫的目的。周,达到杀虫的目的。3.3.低温贮藏(长期贮藏的基本途径):一般要求水分低温贮藏(长期贮藏的基本途径):一般要求水分低于低于12.5%12.5%,含水大的小麦,冷冻温度最好不低于,含水大的小麦,冷冻温度最好不低于--4-64-64.4.气调贮藏气调贮

15、藏氧浓度氧浓度1.8%-3.5%1.8%-3.5%..四、玉米贮藏四、玉米贮藏皮层皮层胚胚胚乳胚乳玉米的结构玉米的结构(一)玉米的贮藏特性1.1.原始含水量高:一般原始含水量高:一般20%20%,最高,最高30%30%,顶部不成熟的,顶部不成熟的籽粒较多。籽粒较多。2.2.胚部大,生理活性强:胚占整个籽粒体积的胚部大,生理活性强:胚占整个籽粒体积的1/3,1/3,含含较多的蛋白质、可溶性糖、脂肪。较多的蛋白质、可溶性糖、脂肪。3.3.胚的吸湿性强:组织疏松胚的吸湿性强:组织疏松4.4.胚部脂肪含水量高,易酸败:脂肪含量胚部脂肪含水量高,易酸败:脂肪含量77%-89%77%-89%,酸败,酸败从胚部开始,脂肪酸值随水分增高而增大。从胚部开始,脂肪酸值随水分增高而增大。5.5.胚部带菌量大,易霉变:玉米胚部营养丰富,带菌量胚部带菌量大,易霉变:玉米胚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