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水稻刚出苗就白化,究竟咋回事?

刚长出的玉米苗子,莫名奇妙的大面积发白、水稻田插秧没多久,地里就出现了零星的白苗子,怎么回事?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苗子出现了白化?又该如何避免呢?我们来看一下。

植物叶色白化主要就是指作物体内的叶绿素缺失突变,叶绿体不能正常发育,从而导致作物出现白化。

大部分白化苗都缺乏叶绿素,不能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幼苗只能依靠种子中的胚乳提供的营养进行生长,当胚乳耗尽时植株就会死亡,导致苗期出现白苗、死苗。

在多种作物如水稻、烟草、小麦和玉米等上都出现过。

有研究表明,它与自然环境中的温度、光照、激素、矿质营养等都有关系。

水稻田白化表现:播种育苗期和移栽秧苗后都可能会出现白化现象。

1.苗床育苗时,若地膜(二层膜)揭膜过晚,会出现高温烤苗现象导致幼苗发白。

建议有80%见绿时就及时撤膜。播种后到第一完全叶露尖期间,大棚温度不要超过32℃,控制在25-28℃。

出现这种情况,要结合温度及时通风炼苗,2-3天后秧苗会逐渐返绿。

2.连续低温、阴雨天、没有光照,光合作用受阻,不能正常合成叶绿素,也会造成白化现象。

3.苗床封闭药害造成白苗。

原因可能是:

(1)打了封闭药后,苗床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出现药害;

(2)苗床覆土过薄,封闭药下渗;

(3)封闭后、出苗前浇水;封闭药用量过大造成出现白苗。

4.育苗土残留药害

在施用过长残效的除草剂(如咪唑乙烟酸、氯嘧磺隆、异噁草松或莠去津等)的地块上取土育苗,会造成水稻幼苗出现干枯、黄化、白化、萎缩、畸形、僵苗、死苗等药害症状。

旱田使用氯磺隆、氯嘧磺隆、咪唑乙烟酸等除草剂三年内,或使用莠去津两年内,取其土壤做水稻育苗土仍可发生药害。

为安全起见,不能用三年内曾施用过长残留除草剂地块的土壤作为水稻的育苗床土。

所以在育苗取土过程当中,如果是客土育苗,采用的是旱田地的土,一定要提高警惕,必须了解近三年旱田地除草剂用药及用量情况,选择没有长残留除草剂的土做育苗用土,以免对秧苗造成不利影响,产生药害。

若条件不允许,只能使用含有长残留除草剂的土育苗,一定要做好相应的“解药害”措施。及时使用解药害产品:芸苔素、碧护、生物菌剂等等,同时要加强温湿度管理。

秧苗移栽后出现白化主要是营养元素缺乏、除草剂药害或肥害引起。

1.植物体内缺少锌等微量元素

缺乏营养元素时,不能正常合成叶绿素,就会出现白化苗,这种苗子经过后期积极防治后,对后期产量影响不大。

如受低温、病害(如立枯病)等影响,水稻秧苗根系活力差,不能从土壤中吸收锌等营养元素会引起秧苗白化。

2.除草剂残留

某些除草剂如异噁草松等在土壤中残留量大,插入秧苗后,也有可能引起秧苗白化。

3.缩二脲毒害

水稻施用含缩二脲含量高的尿素后会出现受害症状。

长出的秧苗在第二叶长出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白化现象,第三片叶及叶鞘的全部或局部发白,最后叶枯失水,纵向卷缩枯死。

白化苗呈零星斑驳或条状分布。

防治措施:

(1)对白化秧苗喷施含锌元素微肥,能通过秧苗叶片快速补充营养、减轻症状。

有条件的可以加复硝酚钠(能促进作物营养生长),促进秧苗恢复。

(2)如果秧苗发生立枯病,根系腐烂,可以考虑用代森猛锌、恶霉灵、嘧菌酯等药灌根或喷淋防治。

(3)对于水稻受缩二脲引起毒害时,需立即换水勤排勤灌,排灌2~3次后基本能消除毒害,然后再根据苗情追施复混肥,以促进秧苗生长。

白化苗是玉米上常见的一种苗期病害,生产中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1.一种是小苗一出土就表现为白苗

遗传因素影响导致玉米品种耐低温能力差,根系吸收的养分不能满足合成叶绿素的需要,造成植株因缺乏叶绿素而不能自营生活,玉米刚一出苗就表现白化,不久便死去,这种叫做致死基因白化苗。

由遗传因素导致的玉米白化,是不能够通过药物进行控制的。这种基因型白化一般一块地很少,屈指可数。

2.另一种主要是土壤缺锌导致的

玉米缺锌,一般在出苗后十天左右就有叶片失绿现象,即“白芽”病。3-6片叶时更为明显。

新生幼叶脉间失绿,呈淡黄色或黄白色,叶片基部发白,俗称“白苗”病。

以后可以观察到老龄叶片脉间失绿条纹,在主脉和叶缘之间形成较宽的黄色至黄白色带状失绿区,严重时以棕褐色大条斑状枯死,生长受阻,节间变短,植株矮小,结实少,秃尖缺粒,严重减产。

缺锌的玉米田,发现零星发生时及时补充营养,也能恢复过来。

所以作物出现白化苗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

(1)遗传基因

(2)温度、光照不适宜

(3)除草剂持效期长,对后期作物幼苗产生为害

(4)肥害等

在现实遇到白化情况时要先搞清楚是哪种原因导致的,再针对性的做出一些补救措施。

另外,还有哪些原因可能会导致出现白化苗,文中没有涉及到的,还望大家多补充哦!

THE END
1.玉米要想高产,前提是必须吃饱!吃饱!吃饱!尿素肥效速效玉米,是一个在生产量巨大的作物,而且,其生理特点是,前期用肥少,中后期是用肥高峰。 而且,玉米的肥料需求是多氮稳磷中钾! 但是,很多肥料厂家只是将表面文章做足!比如市场大多数的玉米专用肥普遍配方是:30-5-5 或者30-6-6! 字面去看,氮肥30个,磷钾各是五六个,配方完全没问题。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3HT93V05566RSQ.html
2.叶面肥与农药混配,要留意下列好多个要点,要不然白打了(10)篇1、玉米喷施叶面肥与水的多少有关系,一般喷施适宜浓度为尿素0.5%-2%、硫酸铵0.2%-9.3%、磷酸二氢钾0.3%-0.5%、钼酸铵0.01%、硼砂0.1%-0.2%、硫酸锌0.1%-0.4%。 2、一般在根外喷肥时,需要加入10%的草木灰水、10%的鸡粪液、10%-20%的兔粪液或腐熟人尿液等,会有比较明显的增产效果。 https://www.nygq.net/sites/post/3xb5aVXbEg
3.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案6篇(全文)粗缩病多在玉米5-6叶时出现,病株叶色浓绿,叶片宽、短、硬、脆,且密集丛生,植株生长缓慢、矮化,是由带毒灰飞虱传毒使其发病。灰飞虱一般生活在杂草多的地方,因此,在小麦一喷三防时,要将田埂、地头、路边的杂草统一喷洒,以杀伤虫源。也可用1.5%的1605粉3-3.5公斤,加10-15公斤土,在玉米出苗前,撒到点种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3sjzrk5w.html
4.叶面喷施6BA对玉米生殖期光合产物运转分配及产量的影响6-BA 叶面喷施 玉米 光合产物分配 籽粒产量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712-1019810372.htm
5.水杨酸(精选14篇)待幼苗长至3叶1心期时进行诱导处理,分别用1.0、2.0、3.0、4.0 mmol/L SA均匀喷洒叶片,每处理50株,喷蒸馏水作为对照。隔2 d再喷1次,5 d 后置于光照培养箱内进行抗冷鉴定。15 ℃/10 ℃下预处理2 d,再于光照度为 62.5 μmol/(m2·s)、光照时间为12 h/d、昼夜温度为 10 ℃/6 ℃ 下胁迫4 d,每天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awech1f.html
6.玉米叶发紫是什么原因,玉米叶子发紫用什么药防治方法:适时播种,避开低温冷害期;低洼冷凉的地块,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有效防治紫红叶的发生。 3、缺素型玉米紫红叶 起因:如果玉米幼苗缺磷,根系吸收能力就会下降,叶绿素合成受阻,造成玉米植株紫红叶。 主要症状:主要发生在苗期,病株叶尖、尖缘以及叶鞘呈紫紫红色,表现为生长缓慢,矮缩,根系发育差,叶片不舒展,茎http://m.1988.tv/news/128533.html
7.玉米苗期病害图片大全与防治农技学堂防治方法:及早拔除病株及杂草,玉米矮花叶病是病毒病,宜选用抗病毒剂,并抓紧在发病初期施药,每隔7天喷1次。 以上就是关于玉米苗期病害图片大全与防治介绍了,这些都是玉米苗期常发生的病害,为了玉米的生长,务必要做好防治工作。https://www.cnhnb.com/xt/article-125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