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发布,指出全球危机层出不穷日益加剧,饥饿人数连续第三年居高不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农发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基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今天在巴西二十国集团全球反饥饿与贫困联盟工作组部长级会议期间发布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约有7.33亿人面临饥饿,相当于全球每11人中就有1人食不果腹,非洲每5人中就有1人面临吃饭难问题。

这份年度报告警告称,各国进展严重不足,难以到2030年如期实现零饥饿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SDG2)。报告表明,全球消除饥饿的步伐不进反退,食物不足水平倒退15年,相当于2008-2009年间水平。

尽管在发育迟缓和纯母乳喂养等特定领域有所进展,但令人无法释怀的是,仍有大量人口处于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状况,全球饥饿水平连续第三年居高不下,2023年有7.13亿至7.57亿人食物不足,中位数高达7.33亿,较2019年新增约1.52亿。

区域趋势差异悬殊:就饥饿人口比例而言,非洲持续攀升(20.4%),亚洲虽然保持平稳(8.1%),但因区域内饥饿人口占全球半数以上,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同时拉丁美洲取得一定进展(6.2%)。2022至2023年间,西亚、加勒比和非洲大多数次区域饥饿形势呈现加剧趋势。

上述五家联合国专门机构警告称,如果放任当前态势发展,到2030年将有约5.82亿人处于长期食物不足状况,半数身处非洲区域。这一预测接近可持续发展目标于2015年获得各国通过时的世界饥饿水平,可见进展停滞不前,前景不容乐观。

饥饿之外,形势堪忧

报告强调,仍有数十亿人难以获取充足的食物。2023年,全球约有23.3亿人面临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这一数字在2020年因新冠疫情而骤增,此后并未发生显著改观。其中,8.64多亿人处于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有时整日甚至多日忍饥挨饿。从2020年起,这一数字始终居高不下,虽然拉丁美洲有所向好,但各地仍普遍面临广泛挑战,非洲的形势尤其严峻,58%的人口处于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

因经济拮据而无力负担健康膳食,是全球三分之一以上人口面临的严峻问题。本年度报告运用全新的食品价格数据,并对评估方法加以改进,发现2022年共有超过28亿人无力负担健康膳食。这种差异在低收入国家中极为显著,无力负担健康膳食的人口比例高达71.5%,相比之下,高收入国家的这一比例仅为6.3%。值得注意的是,亚洲和北美及欧洲的这一数字已降至疫情前水平以下,而非洲的这一数字则大幅增加。

虽然在提高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方面有所进展(48%),但就实现全球营养目标而言,仍然挑战重重。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徘徊在15%左右,5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率虽已降至22.3%,但仍未达标。此外,儿童消瘦发生率没有显著改善,15至49岁女性贫血发生率则出现上升。

同样,最新估算表明,在过去十年中,成人肥胖率稳步攀升,已从2012年的12.1%升至2022年的15.8%。预测表明,到2030年,全世界将有超过12亿成人面临肥胖问题。此外,营养不良的双重负担,即营养不足与超重和肥胖并存的现象,在全球所有年龄组中急剧增加。在过去20年中,瘦弱和体重不足人数有所减少,但肥胖人数却急剧增加。

五家机构表示,这些趋势突显出各种形式的营养不良构成了错综复杂的挑战,亟需采用“精准滴灌”策略,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确保各国重回正轨,到2030年如期落实七项全球营养目标。

在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全球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状况持续恶化,包括食品价格出现上涨,不断侵蚀许多国家普罗大众的经济利益。主要不利因素日益频发、不断加剧,例如冲突、气候变化和经济衰退等。这些问题连同深层因素,例如健康膳食成本高昂、食物环境不利于健康和不平等现象持续存在,正在交织叠加,形成相互加剧的恶性循环。

发挥融资拉动效应,助力消除饥饿

今年的报告选定“为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提供资金”作为主题,强调实现SDG2(零饥饿)需要多方联动、多点发力,积极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加强农业粮食体系建设,消除不平等,以及确保所有人负担得起并便捷获得健康膳食。报告呼吁加大融资力度,提升融资成本效益,并明确对粮食安全和营养领域融资进行标准化定义。

在报告前言中,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农发基金总裁阿尔瓦罗·拉里奥、儿基会执行主任凯瑟琳·拉塞尔、粮食署执行干事辛迪·麦凯恩和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出:“准确估算粮食安全和营养供资缺口,并探索创新融资途径来弥补缺口,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要消除饥饿、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取安全、营养且充足的食物(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2.1),彻底消除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2.2),必须出台并落实政策、法规和干预措施,为此需要筹措大量资源。这不仅是对未来的投资,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坚定致力于保障当代及子孙后代享有充足食物和营养的权利。”

正如近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高级别政治论坛活动所强调,报告着重指出,融资缺口日益凸显,各国亟需创新思维,寻求兼顾公平的解决方案,国内饥饿和营养不良状况在气候影响下愈演愈烈的国家更应如此。

最亟需扩大融资的国家往往面临突出的融资难问题。在报告分析的119个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国家中,约有63%的国家掌握的融资渠道有限或尚可。此外,大多数国家(74%)受到一项乃至多项加剧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困扰。各方协调配合,努力调和数据、提高风险容忍度、加强透明度,可为填补资金缺口以及加强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框架奠定重要基础。

五家机构负责人表态

儿基会执行主任凯瑟琳·拉塞尔指出:“营养不良威胁儿童生存、体格成长和大脑发育。在过去20年中,全球儿童发育迟缓率下降了三分之一,5500万儿童从中受益,妇幼营养投资的成效彰显无疑。然而,全世界每4个5岁以下儿童中就有1人营养不足,今后可能面临长期损害。我们必须加紧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力消除儿童营养不良。世界各国能够而且必须确保融资落实到位。这不仅是义不容辞的道义之举,还是对未来的投资,回报可期。”

粮食署执行干事辛迪·麦凯恩指出:“只有统筹各方资源,凝聚政治意愿,紧扣发展需求,推行经过实践检验的长效对策,才能创建没有饥饿的未来。我谨此呼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学习巴西的先进经验,大力采取雄心勃勃的全球行动,努力消除饥饿和贫困。我们不缺技术、不缺才干,有能力、有把握消除粮食不安全,但唯独急缺资金,难以全面运用技术、发挥才干。粮食署愿与各国政府和各方伙伴加深合作,从根源上消除饥饿,健全社会安全体系,助推可持续发展,确保每一个家庭都能生活得有尊严。”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出:“我们在减少发育迟缓和推广纯母乳喂养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可见我们面临的种种挑战并非不可战胜。我们必须以巩固提升这些成果为动力,帮助全球亿万民众脱离每天在饥饿、粮食不安全、不健康膳食和营养不良中艰难度日的困境。以可持续方式生产健康安全的食物,固然需要大量投资,但比起因任其发展而对经济和社会造成的冲击,根本不值一提。”

编辑说明:《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

《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每年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农发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基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联合编写。

1999年创刊以来,报告持续监测和分析世界各国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和改善营养的进展。报告还深入分析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背景下实现这些目标面临的关键挑战。报告广泛面向有关各方,包括政策制定者、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和公众。

今年报告的主题可谓恰逢其时,对于下半年未来峰会和2025年第四次发展筹资问题国际会议的筹备工作极具参考意义。

主要术语解释

膳食质量(或健康膳食):包含四个重要方面:多样性(食物类别内部及之间)、充足性(富含各种必要的基本营养素)、适度性(食物和营养素不至引发不良健康状况)和平衡性(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应确保食用的食品安全。

食物环境:消费者参与农业粮食体系活动,从而就获取、制备和食用食物进行决策的物质、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背景。

饥饿:由膳食能量摄入不足引起的一种不舒适或痛苦的身体感觉。本报告中,饥饿一词与长期食物不足为同义词,以食物不足发生率来衡量。

营养不良:由宏量营养素和/或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不均衡或过量,并/或由导致体重下降的疾病引起的异常生理状况。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儿童发育迟缓和消瘦)、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又称微量营养素缺乏)以及超重和肥胖。

中度粮食不安全:粮食不安全严重程度,处于该级别时,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并且在一年中某些时候由于缺乏资金或其他资源,被迫降低摄入食物的质量和/或减少数量。这表示人们无法持续获取食物,导致膳食质量降低,干扰正常的膳食习惯。按照粮食不安全体验分级表衡量,用于监测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2.1(指标2.1.2)实现进展。

重度粮食不安全:粮食不安全严重程度,处于该级别时,人们在一年中某些时候可能没有食物,挨饿,甚至一日或多日未能进食。按照粮食不安全体验分级表衡量,用于监测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2.1(指标2.1.2)实现进展。

食物不足:个体的惯常食物消费量不足以提供维持正常、积极、健康生活所需的膳食能量。食物不足发生率用于衡量饥饿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2.1(指标2.1.1)实现进展。

THE END
1.中国有惊无险度过2024年国际粮价冲击从12月13日发布的《国家统计局关于2024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来看,中国已经有惊无险度过了2024年的国际粮价冲击。在2023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国际市场大米价格攀上历史性高峰、叠加稻谷主产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冲击、早稻同比减产16.3万吨的情况下,由于此前2022~2023年我国稻谷产量已经连续两年减产,我国原本很有可能遭遇https://www.fzgrain.com/index-article-details-doc-12829541.html
2.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敲响警钟中国提出方案贡献积极力量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今年4月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3年极端天气让18个国家的7200万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 前不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视频讲话说:“全球粮食危机需要全球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他呼吁各国政府增加资金以消除饥饿,实https://www.cfsn.cn/news/detail/22/259945.html
3.2024开始,粮食越来越稀缺,不管你有富有,来自青宣悟道2024开始,粮食越来越稀缺,不管你有富有,都不要浪费一粒米,同时不要浪费任何,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富从勤俭来。所有的一切用你的福报兑换出来的,一定得惜福,为自己攒福报,年轻无所畏惧,老了有福才是真的有福,晚年福运是最大的福运。 ?收藏 42 26 ?402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https://weibo.com/7564850326/NDm9KhQ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