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区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群-烘烤安装图
密集烘烤加工烟叶的专用设备,由装烟室和加热室构成,主要设备包括供热设备、通风排湿设备、温湿度控制设备.基本特征是装烟密度为普通烤房的2倍以上,强制通风,热风循环,温湿度自动控制.烤房结构类型按气流方向分为气流上升式和气流下降式.
装烟室
挂(放)置烟叶的空间,设有装烟架等装置.与加热室相连接的墙体称为隔热墙,开设装烟室门的墙体称为端墙,在隔热墙上部和下部开设通风口与加热室连通.
加热室
安装供热设备、产生热空气的空间,在适当的位置安装循环风机.循环风机运行时,通过装烟室隔热墙上开设的通风口,向装烟室输送热空气.与装烟室隔热墙平行的加热室墙体称为前墙;面向前墙时,左手边的墙体称为左侧墙,右手边的墙体称为右侧墙.
气流上升式
装烟室内空气由下向上运动与烟叶进行湿热交换.
气流下降式
装烟室内空气由上向下运动与烟叶进行湿热交换.
供热设备
热空气发生装置,包括炉体和换热器,按烟叶烘烤工艺要求加热空气.
基本结构
适应连体集群建设,优化装烟室、加热室结构及通风排湿系统设置,统一土建结构、统一供热设备、统一风机电机、统一温湿度控制设备,整体浇筑循环风机台板,固定风机安装位置.以并排五连体烤房为例,加热室正面结构及单座烤房剖面结构如图4—2、4—3所示.
图4—2并排五连体密集烤房加热室正面结构示意图(气流上升式)
图4—3并排连体建设单座密集烤房剖面结构示意图(气流上升式)
集中供热与集中控制
鼓励在30座以上的烤房群配备集中供热和中央集制系统.中央集制系统网络拓扑采用终端匹配的总线型结构,用一条数据总线实现全部设备通讯,其监视器显示内容与温湿度控制设备液晶显示器显示的信息内容一致,显示方式可在记录式显示、曲线式显示、图表式显示3种方式间切换.显示界面可在单个温湿度控制设备运行状态参数显示和多个温湿度控制设备运行状态参数显示间切换.具备远程监控功能,在具备互联网通讯条件的地方,可随时察看每个温湿度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并可对运行状态参数进行读取、记录和修改.
5土建结构与技术参数
内室长8000mm、宽2700mm、高3500mm,满足鲜烟装烟量4500kg以上,烘烤干烟500kg以上.主要包含地面、墙体、屋顶、挂(装)烟架、导流板、装烟室门、观察窗、热风进(回)风口、排湿口及排湿窗、辅助排湿口及辅助排湿门等结构.装烟室剖面结构如图5—1所示.
图5—1装烟室剖面结构示意图(气流上升式)
地面
找水平,不设坡度,地面加设防水塑料布或其它防水措施.
墙体
砖混结构或其它保温材料结构墙体.砖混结构墙体砖缝要满浆砌筑,厚度240mm,墙体须内外粉刷.
屋顶
与地面平行,不设坡度.预制板覆盖,厚度≥180mm;或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厚度≥100mm.加设防水薄膜或采取其它防水措施.
挂(装)烟架
采用直木(100mm方木)、矩管(≥50mm×30mm,壁厚3mm)或角铁材料(50mm×50mm×5mm),能承受装烟重量.采用直木或-易燃材料时,严禁伸入加热室,防止引起火灾.
挂(装)烟架底棚高1300mm(散叶装烟方式底棚高500mm),顶棚距离屋顶高度600mm,其它棚距依据棚数平均分配.
采用挂杆、烟夹、编烟机、散叶等编烟装烟方式,鼓励使用烟夹、编烟机、散叶、叠层等编烟、装烟方式.
导流板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地面(气流上升式)或屋顶(气流下降式)适当位置设置导流板.
装烟室门
在端墙上装设装烟室门,门的厚度≥50mm,采用彩钢复合保温板门,彩钢板厚度≥,聚苯乙烯内衬密度≥13kg/m3.采用两扇对开大门,保证装烟室全开,适应各种装烟方式(如装烟车方便推进推出),规格如图5—2所示.
图5—2两扇对开大门平面结构示意图
观察窗
在装烟室门和隔热墙上各设置一个竖向观察窗.门上的观察窗设置在左门、距下沿900mm中间位置,规格800mm×300mm,如图5—2所示.隔热墙上的观察窗设置在左侧距边墙320mm、距地面700mm位置,规格1800mm×300mm,如图5—3位置A所示.观察窗采用中空保温玻璃或内层玻璃外层保温板结构.
气流上升式气流下降式
(A观察窗,B热风进风口,C热风回风口,D排湿口,E温湿度控制设备)
图5—3装烟室隔热墙开口示意图
热风进(回)风口
热风进风口开设在隔热墙底端(气流上升式)或顶端(气流下降式),规格2700mm×400mm,如图5—3位置B所示.热风回风口开设在隔热墙顶端(气流上升式)或底端(气流下降式),规格1400mm×400mm,如图5—3位置C所示.气流下降式回风口应加设铁丝网(网孔小于30mm×30mm),防止掉落在地面上的烟叶吸入加热室后被引燃,引起火灾.
排湿口及排湿窗
在隔热墙顶端(气流上升式)或底端(气流下降式)两侧对称位置紧贴装烟室边墙各开设一个排湿口,规格400mm×400mm,如图5—3位置D所示.在排湿口安装排湿窗,排湿窗采用铝合金百叶窗结构,规格如图5—4所示.气流下降式的排湿口可以根据需要向上引出屋顶,以防排出的湿热空气对现场人员造成伤害.
图5—4铝合金百叶排湿窗结构示意图
辅助排湿口及辅助排湿门
气流上升式在装烟室端墙上方对称位置开设两个辅助排湿口,规格400mm×250mm,如图5—2所示.在辅助排湿口安装辅助排湿门,以备人为调控.
余热共享通道
推荐使用余热共享设计.气流下降式在距离隔热墙2800mm~3000mm处的装烟室中线上,预留400mm×300mm开口为余热共享通风口,在该开口位置横向下挖深500mm,宽400mm砖砌沟槽与隔壁烤房相同位置的开口连通,作为余热共享通道.气流上升式余热共享通道设置在屋顶,规格位置与气流下降式对应.
主要包含墙体、房顶、循环风机台板、循环风机维修口、清灰口、炉门口、灰坑口、助燃风口、烟囱出口、冷风进风口和热风风道等结构.内室长1400mm、宽1400mm、高3500mm,屋顶用预制板覆盖,厚度≥180mm;或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厚度≥100mm,加设防水薄膜或采取其它防水措施.墙体为砖混或其它保温材料结构.砖混结构墙体厚度240mm,砖缝要满浆砌筑.如图5—5、5—6、5—7、5—8、5—9所示.
图5—5气流上升式加热室地面及喇叭状热风风道俯视图
图5—6气流上升式加热室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7气流下降式加热室地面俯视图
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符合国烟办综〔2009〕418号文件《密集烤房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版》要求,适合全国烟区新建或改建,还可进行并排5连体集群建设。
1.装烟室
本烤房为气流上升式、卧式三层。墙体厚为270㎜,装烟室内宽2700㎜、长8000㎜、高3500㎜,烘烤能力为20~25亩。装烟室门为对开彩钢复合保温板门,配有2个400㎜×400㎜排湿口,及2个400㎜×250㎜辅助排湿口,排湿效果明显。
2.加热室
加热室墙体厚240㎜,长1400㎜×宽1400㎜×高3500㎜,设循环风机维修门、冷风进风门各一个,在左右两侧各设有清灰口。配有循环风机台板,遮雨防晒,方便烟农使用。
3.加热设备
(1)适用范围:适用于装烟室长8米以上的密集烤房。(2)整体炉膛:直径760mm,高1165mm,炉壁采用4mm厚BNS耐酸钢,炉顶采用5mm的耐候钢冲压制作,表面均匀焊接弧型散热片。(3)换热器:三层横向平行排列,换热管使用4mm厚BNS耐酸钢管直径133mm,其中下部7根翅片管,上部3根光管,左右两端火箱设有清灰门。(4)维护:烘烤结束后,立即从清灰口清灰。
4.循环风机
采用7号轴流风机,配4/6极变速三相电机,符合国家GB/T3235-1999等标准要求,风量
16000/21800m3/h,风压:170Pa/250Pa,轴承润滑油滴点温度200℃,电压允许波动范围±20%,绝缘等级国际F级。
5.温湿度自控设备
采用XCL-Ⅵ烤房温湿度自控仪,采用液晶屏显示,直观清晰,易学易用。配备300×800mm进风门,配备助燃鼓风机单相150W。电压允许波动范围±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