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安村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从翻耕拖拉机、无人植保机、大型收割机到水稻烘干机,农业机械化正在向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不仅解放了劳动者的双手、提升了粮食生产效率,也确保了粮食生产稳产增产、节本增效。
机械化烘干破解村民“晒谷难”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走进永安村的水稻烘干房,工人们开着铲车来来回回地将刚收割上来的稻谷往烘干机里投放,只见湿谷被倒进烘干机的仓口,经过多级的提升机提升处理后,稻谷里的灰尘、杂质会被自动处理出来。随着烘干机作业的“轰轰”声,烘干房内飘荡着一阵阵的稻谷清香。
一直以来,秋季晒谷都是种粮农户的烦恼。农户抢收回来的稻谷只能在马路、空地上翻晒,不仅需要看天“吃饭”,还存在各种安全隐患。“这是今年第一批收割的稻子,其它陆续也在抢抓时机赶紧收割,以前这个时候我们得四处找地方晒稻子,还得看天气。自从村里建了这个水稻烘干房,我再也不用为晒稻谷问题发愁了。”种粮大户余杨深有感触地说道,稻谷烘干后,通过传输带直接就可以打包入库,不仅保住了稻谷的品质,也减少了物流和仓储成本。
“传统人工晾晒不仅效率低而且不卫生,经机器烘干后的水稻,品质好、清洁度高、易于储存,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而且还带动了周边的村民就业。现在我们这个厂房的烘干服务已经辐射到周边村社的农户,改变了农户靠天晒谷的现状。”永安村党委书记张洪磊介绍,水稻烘干机有效的解决了晒粮难的问题,从而推动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的进程。
建设水稻加工基地护航粮食丰收
“我们购置了水稻烘干机及辅助材料和水稻成套碾米设备,水稻从地里收割后运输到这里经过烘干、放置、精米加工、包装后可以直接到老百姓家中。”张洪磊介绍,永安村将依托水稻烘干房打造集体经济组织水稻加工基地,增加2台水稻烘干机。目前已完成烘房旁的土地整理工作,修建后的加工基地占地2000平方米,依托永安村供销合作社、四川赫贞农业有限公司等供应链服务公司和拟建的水稻加工基地,围绕农业全产业链探索建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提供集农资供应、技术集成、仓储物流和农产品营销等服务于一体的农业生产经营综合解决方案。
“项目建成后,可通过种植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相互衔接,发展壮大本村集体经济,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增值融合发展,增加本村就业岗位约10个,带动村民共同致富,预计全年水稻烘干、精米加工等农产品创收约40万。”张洪磊表示,永安村将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持续为农民保驾护航,奋力抒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原标题:《唐昌镇永安村:村里建起烘干房颗粒归仓心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