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养分田主要表现为缺氮、缺有机质,改造方法比较简单。
1、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
在测定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基础上,根据缺乏量和肥料利用率两项进行计算,直接补施预定亩产量的养分缺乏的那部分有机肥和化肥量。方法是:(1)秋播作物播种时,将作物生育期总施肥量的40%(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后)作基施,其余60%的肥料在来年3~4月份冬青稞或冬小麦分蘖时追施。(2)春播作物播种时,将作物生育期总用肥量(有机肥和化肥混和),在播种时一次性作基肥施入。
2、生物培肥
直接利用豆科作物、绿肥作物生物固氮作用,采用粮、绿轮作方式进行。第一年种植高秆油菜与箭舌豌豆混播,第二年种植粮食作物。方法是第一年三月底或四月初播种,每亩油菜0.4公斤、箭舌豌豆10公斤,要先将播种机隔一孔堵一孔,然后将混拌均匀后的种子装入机内进行播种。苗高10厘米时进行灌水,待土壤墒情适宜时拔除杂草,以后按正常田间管理进行,大约在9月份成熟收获。随后按时播种冬小麦或者冬青稞粮食作物,保证正常的田间管理。
二、板结田、粘土田改造
板结田、粘土田以无机促有机方法最有效、投入最少。即在作物分蘖期,进行追肥(追肥量比正常量多施尿素1.5—2.5公斤),促进农作物根系生长,增加生物产量。秋收时,把增加的那部分生物产量留下,收割苗茬高26~30厘米,及时灌水、耕翻,将根茬翻入土中,经过一系列土壤反应后形成有机质层。通过连续三年的重复进行,板结田、粘土田的土壤紧实度将大大降低,土壤孔隙度将大大增加,其水、肥、气、热状况将明显改善,增产幅度一般在30%以上。
三、沙、薄、漏田改造
沙土田、薄土田、漏肥田主要是漏水漏肥,有效的改造方法是采用工程措施。即把田面挖开3~5米宽、50厘米至60厘米深,将0~20厘米表土放到一侧、20~50厘米犁底层土放到另一侧,再将拉来的粘土填放到坑内,厚度约10厘米,并踩实,然后恢复20~50厘米的犁底层土,再恢复0~20厘米的表土。这样将使灌溉和追肥、施肥不再流失,增产幅度一般在80%以上。
四、砾石田改造
砾石田主要特征是田内大于2厘米以上的砾石太多,约占30%以上,严重阻碍作物根系发育和农田作业。改造方法是用大马力拖拉机将砾石田深耕40厘米,再将耕翻过的疏松土层用孔径2厘米的铁筛子筛除0~40厘米土层内大于2厘米的砾石,再增加一些客土将田面整平。这种方法将彻底、永久地将0~40厘米土层内的砾石排除,增产幅度在50%以上。
五、涝洼田改造
涝洼田主要特征是田内多水,土壤通气性不好、低温。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排出多余的水,一是从地势最低处向河流挖明沟排水,沟宽、沟深依具体情况而定。二是挖暗沟排水,这个工程比挖明沟排水工程量大,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六、干旱田改造
干旱田的主要原因是水利设施不完善,作物长期得不到水分而导致禾苗枯死。解决的方法除直接修建水渠,提水灌溉外,还可采取两种有效方法:一是采用地膜覆盖,可以减少灌溉次数,确保作物正常生长成熟。即在早春2~3月灌水、覆膜、播种,大约在4~5月掏苗,6~7月成熟收获,在雨季到来之前可再种一季作物,充分利用雨季的雨水,收获一季作物。实现利用地膜收一季、利用自然降水再收一季的一年收两季的目的;二是错开农时播种,将播期安排在雨季前几天进行干播,并将有机肥、化肥施入田内,播种后几天即进入雨季,出苗一直到秋收,一次水不用浇,利用自然降雨收获一季比较高产的农作物。
七、水土流失田改造
水土流失田的限制因素是水土极易流失。改造方法比较传统,改坡修梯田,测量并画出等高线,以等高线为准,挖高填低,便形成宽窄不同的水平梯田,使水土流失得以阻止。为快速培肥梯田地力,在修梯田时,有意把原坡地的表土集中,通过挖高垫低,再把原来表土层恢复到田面,如果表层土厚度不够,可以从它处运来客土,增厚表土层厚度。
八、高寒无霜期短低产田改造
这一类低产田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半农半牧区,主要限制因子是地势高,气候寒冷,有效生育期在80~90天,限制作物生长。唯一的方法就是选高产、早熟、生育期短的作物品种,按时播种,及时田间管理,以获取较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