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粮食入仓操作规程一、准备工作1、做好生产操作人员和检化验人员的组织和定岗工作。2、根据接收粮食的运输方式、品种和数量,制定接收方案。不同品种、不同等级、不同品质的粮食应分仓储存。3、制定接收方案时,还应考虑立筒仓群和砖圆仓群荷载的均衡,避免仓群长期偏载。4、根据接收粮食的品种和数量,制定检化验方案5、检查粮食仓库:a)仓底和仓壁未经干燥或受潮、仓顶防水及隔热失效均不得装粮;b)通风口、门、窗、进人口、进出粮口等应能良好密闭,打开自然通风口;c)壁挂式爬梯应牢固可靠。6、检查生产作业线上的设备,应使其处于正常状态。其中:a)清理筛筛孔的大小应适合接收粮食的品种,并
2、保证筛孔畅通;b)计量设备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c)设备的进口、出口及溜管、灰杂管、风网管道等应畅通;d)仓下设有闸门的,闸门应处于关闭状态。7、检查通风系统,该系统应符合LS/T1202的有关要求;通风盖板或地上笼安装应牢固,应确保装粮后通风道内不漏人粮食。8、检查粮情测控系统,该系统应符合LS/T1203的有关要求,并确保测温传感器的有效性。9、检查磷化氢环流熏蒸系统,该系统应符合工_S/T1201-2002的有关要求。10、装粮前的清扫工作:a)清除仓内和设备的灰尘、杂物、残留粮粒;b)卸粮坑及其周围的场地应清扫干净;c)应清扫仓外移动设备作业场地;d)应清扫
3、附着在地面、墙体、坑道等表面上的粉尘。11、应将移动式设备安全移动到工作点。设备移动过程中应保持平稳,操作人员必须时刻注意自身、四周人员和设施的安全。放置移动式设备时,场地应平整结实,就位后应将设备固定,防止移动、倾倒。12、检查灰仓、灰箱、灰房内的堆积情况,如影响生产应立即清除。13、准备好生产需用的备品及工具。14、新仓初始装粮压仓应按中央直属储备粮库新仓初始装粮压仓的暂行规定)(国粮仓储199920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立筒仓和砖圆仓还应按Ss10的有关规定执行。二、操作和管理1、库区内铁路、道路运输应按GB4387的有关规定执行2、站台上包粮应在安全线外按要求
4、码放整齐、稳固。平房仓内包粮垛应码放整齐、稳固,表面平整无凹陷,并避免围柱或靠墙码垛。3、检化验人员按粮食接收检化验方案进行质量检验,人仓粮食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a)人仓粮食的水分应严格控制在储粮安全水分范围内;b)人仓粮食杂质含量应镇1%;c)发热粮、霉变粮、虫粮或不符合粮食卫生指标的粮食不得人仓;d)长期储存的小麦、大豆品质应符合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国粮发2000143号)中“宜存”指标的规定;长期储存的稻谷、玉米品质应符合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国粮发200443号)中“宜存”指标的规定4、应严格按照程序启动和停止设备,设备开、停车应遵循以下规定
6、时,初始流量宜控制在额定产量的50%左右,待粮流到达作业线的终点,并且作业线运转正常后,再逐渐加大流量,达到额定产量。8、对于立筒仓和砖圆仓,粮食人仓时,严禁人员进人仓内;且仓内空气应能顺利排出,避免仓内形成过大的正压。9、随时清除卸粮坑格栅和蔽尘活页上的杂物;及时清除设备进出口和管道内的杂物。10、生产作业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a)经常检查作业线上的设备有无“跑、冒、滴、漏”等现象。如有,应进行处理;b)应保证移动式设备平稳,防止倾倒;c)应随时检查设备轴承。如发现有高温、漏油及松动等异常情况,应进行处理;d)应随时检查传动装置。如发现有跳动、晃动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车进
7、行处理;e)应随时监测各设备的负荷情况,不得超负荷运转。11、运转中如听到风管或集尘器内有粮粒的撞击声时,应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12、风管或集尘器堵塞时,禁止用棍棒或其他工具敲打,应打开补风门或检修门进行疏通13、应调节好各吸风点的风量,既要防止灰尘外溢,又要防止吸走粮粒。14、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需停车处理的,应立即停止进粮。故障点以前的设备应紧急停车。故障点以后的设备宜根据故障的性质和排除难度确定是否停车。故障的排除方法按单机操作的有关规定执行15、巧根据生产情况,及时组织换仓操作16、应定时清除设备清理出的杂质。17、进行通风口的开关和设备维护等仓顶作业时,若无爬梯和护栏,应系好安全带,并有专人保护。雨雪天气应注意防滑。18、设备运转时,严禁接触机械设备的任何转动或传动部位。严禁在运转设备上行走。19、交接班前应做好清洁工作,并认真填写生产记录和交接班记录。20、装粮高度不得超过安全装粮线。粮食人仓结束后,必要时可平整粮面,做好覆盖密封工作。21、生产作业完成后,应做好以下工作:a)对所有设备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应按规定进行维修;b)将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