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一晒大国粮仓“成绩单”科技赋能粮食安全新篇章新闻频道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之际,我国同步迎来粮食安全宣传周。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多年丰收,库存充足,市场供给稳定,粮食安全形势一片向好。据统计,粮食总产量连续九年稳定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高水平,库存量远超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小麦和稻谷的储备足以满足全国一年以上的口粮需求,粮食市场供需平衡,运行平稳。

全国范围内,粮食仓储设施显著改善,标准仓房完好仓容已超过7亿吨,相比2014年增长了36%,且在储粮技术上实现了低温、准低温及气调储粮,有效降低了储藏损失。此外,全国建立了5500多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从清理、干燥到存储的一系列服务,保障粮食质量。

在推动粮食产业升级方面,优质粮食工程得到深入实施,财政与社会投资合计超过770亿元,显著增强了粮食产业链的韧性和现代化水平。目前,已有13个省份的粮食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山东、江苏等省份更是超过了2000亿元,展现了粮食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科技进步成为强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关键力量。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今年的秋收秋种季,高科技农机设备在田间广泛应用,如山东德州的智能播种机,可根据不同条件精确调整播种参数,并采用无人驾驶技术,大幅提高了作业精度。同时,农业大数据的应用通过收集“无人驾驶”机械耕作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智慧决策支持。

在内蒙古通辽,智慧农场利用农业机器人和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控,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和精准度。全国范围内,植保无人机的普及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在重庆等地促进了新兴就业机会的产生,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推广直接促进了粮食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教授指出,随着《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的启动,目标至2030年新增粮食产能千亿斤以上,这将进一步巩固和增强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基石稳固,随时响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THE END
1.粮食仓储需要怎样的天气“守护”?雨季高温如何应对?紧盯天气变幻,采取适宜之策,是守好“粮袋子”的关键。张忠杰表示,从播种到收获,从仓储运输到登上餐桌,粮食仓储都少不了气象部门精准的天气预报和精细的农气服务保驾护航,也少不了粮储部门三年五载风雨中的贴心呵护。 气象提醒 中央气象台8月12日10时 https://www.ntv.cn/zxhArticle.shtml?id=301045
2.来看“大国粮仓”里的科技密码“根据天气预报,雨前抢收会大大提升烘干效率,缩短烘干时间,降低烘干成本。”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粮食储运研究所所长张忠杰告诉记者。烘干是粮食收获后的第一步,也是贯穿整个仓储过程的重中之重。烘干有多重要?“如果新收获的粮食籽粒不及时烘干到安全储存水分的标准,就很容易发芽生虫、发热霉变甚至腐烂。百姓https://www.cfsn.cn/news/detail/88/260746.html
3.夏粮入仓有底气,端好“中国饭碗”!更多优质粮食供给百姓餐桌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罗守全介绍,截至9月末,夏粮旺季收购已顺利收官。整体看,主产区小麦和早籼稻收购价格保持平稳,均高于最低收购价格水平,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没有启动。 秋粮入仓加工忙。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大力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持续强化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建立了涵盖储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hotnews_41880/202410/t20241016_15583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