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化物联化到事联化——储粮信息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从历史上落后的储粮技术,到如今的现代化粮仓和先进的储粮信息化系统,我们见证了储粮科技的巨大进步。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讨储粮信息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以期为未来粮食储备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粮食与能源、金融并列为国家三大安全问题,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储粮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内容之一。历史上因为储粮技术落后,正常年景也不能有效防霉、防虫、防动物而损失惊人,致使“丰收不丰产”。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大力建设现代化粮仓,随高大平房仓、浅圆仓、大型烘干机等先进设施的研究和普及应用,形成了“四合一”储粮新技术,其特征是数字化以及各种数据电子表格,是保障国家储备粮的保管和调拨的辅助手段。

2010-2020年,国家实施“粮安工程”和“优质粮食工程”,推到粮食安全战略由“建好天下粮仓”向“管好天下粮仓”的转变,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物联网,是储粮信息化的V4.0版本,其特征是物联化,仍然以“人管”为主,但出现了以生态多场耦合理论为基础的“云图动态监管”的动态“技管”模式,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化和智慧化。

2021年以来,在储备粮数字监管原理、粮食收储事联管理策略以及机理数据驱动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成熟的基础上,开启了以事联化为特征的是储粮信息化的V5.0版本,是储粮信息化高级阶段,大系统、大数据和大模型一体化运行,把信息系统转变为管理系统,关键是让数据发挥作用,目标是实现对储粮的“穿透式”管控,将具有全面深刻的智能化和智慧化。

空白摸索时期(1949-1989,V1.0)

新中国成立之初,接收了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570.2万吨仓容,正式仅占3%,其余庙宇、祠堂改建仓占50%以上;简易仓容占47%。

1952年国家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新建仓容537.5万吨,部分缓解了仓容紧张,但大量粮食不得不露天存放。

1954年,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以后,学习苏联新建了一批苏式平房,具有低矮占地多,容积小,通风差,抛撒浪费很大等明显缺点,后来不得不进行改造。各地为了解决仓容不足的困难,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建了许多席茓囤、圆仓和砖圆仓,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后,到1983年国务院决定进行三库建设(粮食库、棉花库、水果库),并将粮库列为建设重点,分两批共投资30亿元,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新建仓容2870万吨。同时,还建立了一批简易库。20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务院领导同意用总理基金拨款建设了18个机械化骨干粮库,总投资10亿多元,新建仓容100万吨。这一时期,缺乏基本粮检仪器和粮情监测技术支撑,全靠经验保管粮食,储粮品质缺乏保障、损失极为严重,属于储粮信息化空白摸索期。

学习起步时期(1990-1995,V2.0)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创纪录的4.5亿吨左右,出现了“农民卖粮难、粮库收储难、铁路运粮难”的问题。1993年中国与世行在华盛顿签订4.9亿美元贷款协议,用于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投资82.8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6.28亿元,建成中转库72个、收纳库161个,新建仓容437万吨。

这一时期,属储粮信息化的学习起步期。特点是我国在引进资金进行粮食物流硬件建设的同时,一方面采用了一系列国内首创和国际领先的现代粮食物流先进技术。例如:40万吨斜交式自动化筒仓群,大直径、大容量矮圆仓,全封闭连续自动化散粮进出仓系统,大产量斜皮带提升设备,自动化熏蒸和粮情监测系统,路堤合一的宽肩台式防波堤,10万吨级怀抱式多泊位港池,直立式顺岸排列大型沉箱码头,大产量自动化装卸船系统,进口铁路车皮高速转向架专利,率先为国内铁路客货运输提速和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圆弧式高速L18散粮新型火车皮,高桩梁板式内河装卸船码头等;另一方面配套进行了7个粮食物流软件建设,围绕软件服务项目分别建立中国粮食物流培训中心、中国粮食管理培训中心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以上促进了我国粮食信息化的起步,开始应用粮情检测技术,储粮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不能满足大量的陈化粮治理的要求。

创新突破时期(1996-2009,V3.0)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务院决定利用国债资金建设国家粮食储备库。1998年至2000年连续三年,安排国债资金343亿元,建设了1144个中央储备库,新增仓容5260万吨。到2007年底,全国粮食总仓容为3.2亿吨,其中有效仓容2.87亿吨。

这一时期,属于储粮信息化创新突破时期。特点是加强了科技创新力度,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在强化机械通风、电缆测温、自动扦样、环流熏蒸等安全储粮技术,建设信息联网、远程调度监管以及粮食物流精细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集成创新了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和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新技术体系,系统解决了我国粮食储备特有的仓型大、粮堆高、储期长的技术难题,使我国储备粮库的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了向现代化的整体跨越。”

“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系统解决了我国储备粮防霉保鲜、抗性害虫治理和降耗减排问题。”2009年国务院组织的全国粮食清仓查库结果表明:体现储备粮新鲜程度的宜存率指标从70%提升到99%。意味着“消灭了陈化粮”。另外,该项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集成创新成果的全面转化应用,使得中央储备粮的质量总体达到历史的最好水平,社会和生态效益巨大,显著提升了我国在粮食产后技术领域的国际地位,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后来‘四合一’储粮新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全面升级时期(2010-2020,V4.0)

国家出台《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提出抓紧“粮安工程”建设。在提出全面完成“危仓老库”维修改造,消除95%以上“席茓囤”等露天存粮现象的同时,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建成包括信息采集、警情分析、信息发布的粮情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和完善库存粮食识别代码制度,推进“智慧粮食”建设。2017年又启动优质粮食工程,包括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三个子项,共8900多个项目,中央财政连续四年累计安排补助资金近215亿元,带动地方各级财政和社会投资600多亿元,总投入超过815亿元。到2018年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有效仓容总量比1996年增长31.9%。食用油罐总罐容2800万吨,比1996年增长7倍。

内涵发展时期(2021-未来,V5.0)

从储粮信息化的终极目标是支撑决策和管理,是实现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从“人管”到“技管”的转变,从“管物”、“管人”到“动态管事”的转变。经历了储粮信息化V3.0版本的“数字化”和储粮信息化V4.0版“物联化”之后,储粮信息化必然进入以“事联化”为核心的V5.0版本,超越“一物一码、万物互联”信息系统,构建“一事一码,万事互联”管理系统。前期的版本只是信息化系统,或言管理辅助信息化系统,而V5.0版本是管理系统,或者言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以智能化和智慧化自主自动的进行大系统的管理,所依赖的是大数据和大模型。

前期吉林大学等结合深化国家优质粮食工程打造优质粮食品牌——“吉林大米”和“金龙鱼六步鲜大米”创新5T事联管理方法及信息系统,已取得治理粮食围收储期5%“隐性损失”的良好效果,获得2022年中国粮油科学技术特等奖,这为未来储粮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样板。

(责任编辑:福州粮批)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厚屿村216号TEL:0591-22627298FAX:0591-22613463E-mail:fzgrain@163.com

THE END
1.2024年中国粮食仓储行业发展现状2024年中国粮食仓储行业发展现状 2024年,中国粮食仓储行业在应对全球粮食供应链脆弱性增加、国内耕地资源约束趋紧、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等多重挑战下,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仓储物流效率,确保大国粮食安全根基牢固。 潍柴雷沃等国内农机龙头企业在这一年中继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研发高效低损的农机设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https://www.sgpjbg.com/task/2742428.html
2.2024年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智慧粮食与智慧粮库的深度分析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大背景下,粮食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智慧粮食和智慧粮库作为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两大核心,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也是提升行业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将深入分析2024年粮食行业的市场规模、发展现状和环境,探讨智慧粮食和智慧粮库如何推动行业的现代化进程。 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210a6c46746e8220851c4da5b98.html
3.趋势研判!2024年中国粮食仓储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图谱及发展现状粮食仓储是指将原粮或成品粮放置在仓库或其他储粮设施中,并利用一定的技术措施保证粮食数量和质量水平,以满足未来需求的行为。粮食安全是维持人民健康正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推进粮仓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目前,我国粮食仓储构成包括政府储备、https://m.chyxx.com/industry/1197638.html
4.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的优化与创新1.3 我国粮食配送体系现状 我国粮食配送主要涉及生产、收购、仓储、运输、加工、销售、消费和政府调节等环节,在每个环节都会产生配送行为,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成本和风险因素。我国粮食物流体系中的物流配送环节正在不断优化,通过建设现代化物流设施、提高运输效率等措施,降低了粮食流通成本,保障了市场供应稳定,为保障国家粮http://liuzhou.bangsu56.com/news/12403.html
5.浅谈国家粮仓数字化建设新质力量——“粮食收购智能管理系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力度,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并强调运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在此背景下,国家粮仓作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固防线,其数字化建设在粮食行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http://www.ability-bj.com/h-nd-210.html
6.信息化监管守护“大国粮仓”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钱毅表示,我国初步建成粮食购销和储备数字化监管体系,达到了粮食购销和储备全过程实时动态监管的预期目标,人防与技防相结合迈入了网络化、智能化的新阶段,为强化粮食购销监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https://www.cnxw.com.cn/system/2024/03/13/014988963.shtml
7.信息化监管全覆盖大数据管粮效能强近日,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该局自2022年以来大力推进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初步建成粮食购销和储备数字化监管体系,首次实现了政策性粮食监管信息化全覆盖,达到了从粮食购销和储备全过程实时动态监管的预期目标,粮食监管人防和技防相结合迈入了网络化、智能化的新阶段,为强化粮食购销监管、保障国家https://www.cfsn.cn/news/detail/261/238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