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课本第4—5页中的例3及相应的“算一算”,“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情境,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z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购物情境,掌握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例3的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前题诊测

1、提问: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24+480÷6205÷5×8

432-23+5525×18-400

先指名口答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3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意。

问:从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用分步式独立解决“儿童衣服多少元一件”这个问题,组织全班交流,说说分步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组织讨论“213-78÷3”这个算式是否符合解决此题的顺序,进而探讨出用小括号“()”来帮忙。

③引导归纳出: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中的“算一算”。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三、巩固深化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7页第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这些运动还是平移现象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现象。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3,观察这些游乐项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它们都是围着中心转动。

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扇叶的'转动是旋转现象。

旋转门是旋转现象。

请伸出你的手,模仿一下这些旋转现象。

三、知识应用

1.下面的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2.用教材第121页中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陀螺上的每个点转出来是什么形状呢想象一下,再转一转。

和你想的一样吗你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不同的陀螺,看看能转出什么美丽的图案。

4.我们冬天看到的美丽雪花,也和今天认识的旋转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3.你能利用这一片花瓣,通过旋转,制作出一朵美丽的花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34页练习七,第8题。

第35页练习七,第9题。

一、课前调节

今天巢老师来跟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你们开心吗?在这节课上,巢老师希望你们能做到:“眼睛仔细看,耳朵仔细听,开动小脑筋。”相信自己能做到吗?

二、讲授新课

1、圆片出角

师:我们先来活动活动手指,做个小手工吧!(出示圆片)老师这儿有个大圆片,看,老师将要干什么呢?

师:(圆片对折两次)你能像老师这样折一折吗?试试看。

师:请你像巢老师这样拿着,找到这儿(顶点位置),戳戳你的掌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请你说。为什么会有痛的感觉呢?

生:它是尖尖的。

师:接下来,从这个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再从这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说说这又是什么感觉呢?请你说。

师:对的,这是直直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纸片轻轻夹到书中。

师:现在,老师要把刚才我们摸的那部分描在黑板上,小朋友们,请看。想想,当老师把纸片移开后,留在黑板上的是什么图形呢?

师:他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伙伴——角。(板书课题:角)

2、图形出角

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闹钟

师:像角这种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大屏幕,小剪刀、三角形、小闹钟都跑出来了,它们都说自己身上藏着角,巢老师就是找不出来,你能帮巢老师找到它们身上的角吗?学生口答或是直接指出角,课件逐一显示物体面上的角(剪刀开口处有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了角)

师:老师把它们身上的角画下来了,就是这样的。(课件出示)

3、各部分名称

师:小朋友,谁有发现的?请你说,还有什么?

师:是的,每个角都有一个点,这个点,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顶点。(齐读:顶点、角的.顶点)角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直直的线我们把它叫做边,(齐读:边)这一条直直的线我们也把它叫做边。(同时在相应的位置板书顶点、边、边)我们通常用小圆弧作为角的标记。看一看,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儿呢?请你说,这是(顶点)?这是?(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这个角,谁来说?很好,谁来指一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你来。说的真好。

4、画角

师:想知道巢老师是怎样画出这些角的吗?好的,小朋友们,要看仔细哦。先画。(顶点)再画?(对,两条直直的线)这是顶点,这就是边。你能学着老师的样画出一个角吗?拿出作业纸,试试看。

画完了吗?画完了就坐正。谁能将黑板上的这句话补充完整?问:角有()个顶点()条边。(板书这句话,多指名几位学生回答)

5、辨角

过渡:今天,还有位小伙伴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是谁?(小蜗牛)它也画了一些角,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角画的对不对?

师:(课件出示)下列图形是角的在()里画笑脸,不是角的在()画哭脸。第一个……(重点讲述第二题)

师:第二个图形为什么给它哭脸?(因为它有一条线是弯的)第二个……有人说笑脸,有人说哭脸,怎么回事?觉得是笑脸的举手,你的意思是它就是角了,请你说说你的理由。同意吗?又有人觉得它不是角,说说你的理由。听清楚了吗?谁能把话说的清楚些?谁能再说一遍,让大家都能明白?(反复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是的,角有一个角和两条边,而且这条边必须是什么样的?直直的第三个……第四个……为什么是哭脸呢?第五个……等等,它不是有两条直直的边吗?怎么不是角呢?

师:你们的速度真快,老师必须送个你们个大拇指。

总结: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一定要注意看是不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还要看这条边是不是直直的。

6、数角

过渡:为了感谢小朋友的帮忙,小蜗牛特地带来了礼物盒要送给大家,可是,它把密码忘了,盒子打不开了。你愿意帮它找回密码吗?小蜗牛说啊,只要你们能数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就能找到密码了,有信心吗?拿出作业纸,自己完成第二题。

师:这个可不容易哦,我们要先判断它是不是角再来数一数,做完了还要记得再检查检查。重点讲述第一题。

师:第一个图形有几个角?1个,同意吗?你上来指一指。还有吗?还有呢,你来指一指,一共3个。有谁反对?请你说。你说的真清楚,你来指给大家看看,哪条不是直的?有几个角?正确答案只有1个。

总结:我们在找角的时候,也要记住了,角有尖尖的,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师:密码是什么?盒子打开了。

7、找出身边的角

过渡:小蜗牛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五角星,你喜欢吗?老师在这个面上找到了许多的角,你能找到吗?别着急,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下面仔细听,听巢老师是如何介绍这个角的。我找到的是这个角,这是角的顶点,这是它的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你学会了吗?你能像巢老师这样介绍你所找到的角吗?好的,你来介绍。说的真不错。谁还找到了不同的角?你来介绍。声音真响亮啊。

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能很快地找到图形中的角,其实,我们的身边处处存在着角,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找一找:和你的同桌找一找,我们的课桌上和教室内哪些物体的面上藏着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同桌互相帮忙。小朋友,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请你上来指一指。(纠正学生指角方法)学生若指出课桌的面、铅笔盒的面、黑板的面上有角就指出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上的角是有区别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生活中如果做出尖尖的角就可能伤害到别人,所以工人叔叔就想办法将它磨圆了。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课本第5页例2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板书:(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五、课堂作业。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经过这节课的教学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其他特点以及研究其他平面图形的特点打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材一开始就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然后,教材创设两个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接着,安排课堂活动巩固学生对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建构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空间观念。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对主体学习过程的体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观察力、探索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动手探索的能力,可以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判断直角、锐角、钝角,也可以借助尺子来度量图形各条边的长度,这些能力都为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外,二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喜好动手操作,对于色彩鲜艳、动感强烈的事物易感兴趣。本节课设计了拼一拼、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其中既有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又有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手脑并用,既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又体验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所以本节课我设计学法为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多观察、多讨论、多探究、多协作、多操作,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索协作学习法和操作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观察图形、总结归纳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拉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体验、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所学额统计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描述、分析能力

重点:会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根据统计数据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还有谁和你一天过生日吗你想知道那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统计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情况。

2、实践操作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知识,不仅知道了怎样收集数据,还学习了很多统计的方法,下面请你在的小组讨论交流,怎样统计同学们的生日情况。

(1)小组交流

先收集同学们的生日数据,(同学们可以用写字条的方式,由小组长收集交给老师,也可以组长举手统计……)

再整理数据(举手统计,画正字统计,画其他符号统计等等)‘

最后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方便大家共同整理,老是把12个月的表格贴到黑板上。

全班同学生日情况统计表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2)贴一贴

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到组长处取彩色小圆片,并贴到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3)整理数据

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4)说一说

根据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小熊文具店(书96页1题)

2、汽车的快慢(书96页第2题),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喜欢的动物。(书96页第3题)能够准确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4、下面是丁丁小组14名同学喜欢看的漫画书统计情况

西游记熊出没喜洋洋和灰太狼

3人5人()人

(1)补充完表格

(2)看了上面的表格,你知道喜欢看()的人最多,喜欢看()的人最少

(3)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买6本需要()元。

(4)买一本《西游记》要18元,买一本《喜洋洋和灰太狼》要9元,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丁丁带了40元去买这三本漫画书各一本,他的钱够吗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在观察、验证、交流等活动中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

2、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3、在用已有数学活动经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良好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难点:经历在观察、验证、交流等活动中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并获得成功的良好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

实物展示发,课件演示发,游戏等。

四、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几种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分别说说几种图形的特征:(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是重点引导长方形的认识)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1、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形。

(1)仔细观察你手中的长方形,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直观的观察,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前提,孩子会从感知上发现长方形的一些特征。很有可能学生会说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四条中有两条长边,有两条短边……)

(2)长方形的边,角有什么特点?(教师这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各抒己见。很有可能学生说出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激发学生自己猜测自己说的话是否正确。(学生通过各种实验小游戏验证。)预设:

(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找到验证的结论小组讨论全班进行交流。)

2、课件展示:总结。

汇报后演示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课件。在演示的过程中向学生讲清两条长边叫做对边,两条短边也叫做对边。在交流,展示验证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试着用一句话总结长方形的特征。

(这时候演示课件,不仅肯定了开始的猜测,还能够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长方形的特征。让孩子总结长方形的特点,不仅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孩子对知识在头脑中又加深巩固了一次)

3、认识长和宽(1)出示长方形纸,师指说:长方形的边不一样长,我们把长边的`长叫长,短边的长叫宽。

(2)师指另外两条边问:这条边叫什么?有几个长?几个宽?

(3)让学生找出身边“长方形”同桌活动,指一指长、宽、对边。

(三)、练习1、游戏一:我会“辨”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个是长方形,哪个不是长方形(学生说一说判断的理由,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形的特征。

老师小结:不管怎么放,只要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它就是长方形;反过来只要是长方形,它的对边就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游戏二:量一量同桌合作:指出上一题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测量一下它们的长和宽,并记录下来。

3、游戏三:画一画出示课件:学生帮助自己设计像框,并画在方格纸上长方形4、游戏四:拼一拼老师建议用不同的长方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送给你的朋友。

教材解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根据除法算式想出合适的口诀)。

教学过程:

一、读儿歌,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出示儿歌“小矮人儿歌”

小矮人儿歌

1个小矮人1张床,7个小矮人(7)张床。

1个小矮人2只耳,7个小矮人()只耳。

1个小矮人3双鞋,7个小矮人()双鞋。

1个小矮人4件衣,7个小矮人()件衣。

1个小矮人5条裤,7个小矮人()条裤。

1个小矮人6本书,7个小矮人()本书。

1个小矮人7支笔,7个小矮人()支笔。

教师读唱儿歌第一句(边拍手边读唱)。

学生开火车形式边填边读唱。

2、教师课件出示儿歌“螃蟹之歌”

螃蟹之歌

1只螃蟹8条腿,

2只螃蟹(16)条腿;

3只螃蟹()条腿,

()只螃蟹32条腿;

()只螃蟹40条腿,

6只螃蟹()条腿;

7只螃蟹()条腿,

()只螃蟹56条腿。

学生齐唱“螃蟹之歌”。

教师提问:小矮人儿歌和螃蟹之歌所用几的乘法口诀?

学生回答:小矮人儿歌所用的是7的乘法口诀,螃蟹之歌所用的8的乘法口诀。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板题课题: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求商方法:

1、教师谈话:自己喜欢的节日,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节日,并说明理由。

师:同学们,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

生:“六一”儿童节。

师:瞧,二(1)班的同学为准备这个节日正忙着呢?(课件出示P48情境图)教师播放“庆祝六一”之歌。

2、探究体验:

师::请你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在干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几个小组,看他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3、教学例1:课件出示:做彩旗

(1)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平均每行挂几面?)

(3)读题,谁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独立解答)(引导学生列式并板书:56÷8=7

(4)商7,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7)你为什么会想到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它的商呢?引导得出:要知道56÷8等于几,就要想到几乘8等于56,所以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商。那八是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五十六呢?七呢?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七。

小结:当你选择了正确的乘法口诀后,观察除法算式中缺几,那么商就是几。

齐说算理。

(5)如果挂成7行呢?该怎么计算?(指名解答)

交流:56÷7=8

你是怎样想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8)

(6)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被除数相同,但除数和商的位置交换了。并且它们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求商。)

4、尝试练习: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三组小朋友完成的情况

从第二组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小朋友做了49颗星星,分给了7个小组)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①平均每组做了几颗?)

(2)从第三组中,你又能知道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第三组小朋友带来了28个汽球,每7个摆成一行)(②可以摆成几行)

选择你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生练习)

(4)交流汇报:你解决了几号问题?

生:(49÷7=7)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再(男生齐说算理)

生:(28÷7=4)怎么算的?再(女生齐说算理)

归纳小结求商的方法:在计算除法时,可用什么方法求商?(“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你有信心能又快又对的求商了吗?

三、实践应用

1、算一算:

48÷8想:()八四十八

42÷7

想:

35÷7

40÷8

学生上练习本独立完成后订正。

2、做一做:

反馈:

a、指名汇报答案,全班订正。

b、观察每组式题,你有什么发现?(乘法里的积是除法算式的被除数;乘法里的两个因数,一个是除法里的商,另一个是除法里的除数。)

c、小结发现:所以根据一个乘法算式,能求出两个除法算式的商,除法和乘法关系密切,它是乘法的逆运算。

其实,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们也喜欢过六一呢,现在就有几只动物宝宝正积极准备呢,不过遇到了一些困难,想请大家帮帮忙?行吗?

3、“小鸟回家”的游戏

师:瞧,小鸟正在练习回家的节目呢,你算对了,就能让小鸟高高兴兴地回家哟!

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最后一题全班用手势选择后再订正。

4、“小白兔采蘑菇”的游戏

师:大家齐了协力让小鸟高高兴兴地回家,小白兔可急坏了:原来小白兔想采蘑菇过节,可是河太宽了,需要踩着树叶过河,可是树叶上有除法算式,算对了才能过,小白兔却没学过除法,你愿意帮他吗?(P50页第1题)

让学生扮演小白兔说答案,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订正。

5、“拔河比赛”的比赛。

师:看到同学们如此厉害,让我们一起参加拔河比赛吧!

四、全课总结:

师:谈谈今天我们收获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步混合式题的计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概括能力。

2、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我们学习了两步式题,你能把学过的两步式题分成两类吗?怎样分?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总结分为含小括号和不含小括号的两类,进而归纳两步式题的计算顺序。

(二)课堂练习

1、学生比赛完成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第3题。

先说一说,这些是什么样的.两步式题?应按什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独立完成计算。

小组订正。

3、趣味练习:小猴过河。(激发兴趣)

分析小猴过河遇到了哪些算式?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计时,集体比赛。

找出获胜者给予鼓励。

4、练习二第4、9题。

学生解答问题。

引导学生去掉中间问题变成一道完整的两步式题,并列式解答。

5、完成练习二第5、6、7题

正确读出算式。

独立计算。

集体订正。

6、(带x的第8题)

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8=715-8=75×3=15

2、8+7=155×3=15

7、思维训练题(对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根据他们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引导)

(三)总结

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总结。

旋转

重点难点:

一、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全课总结

同样注重口语的表达,有的学生说电扇是旋转现象,还有的学生说水龙头是旋转现象,必须纠正:电扇扇叶转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或关闭水龙头时是旋转现象。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找到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再通过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的积相等。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迫切欲望,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习一些数学中的规律,激发对数学的喜爱,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寻找算式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总结出规律,并会举例。

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1.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2.34543239676932

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读都一样。

具有这个特点的句子叫回文句,具有这个特点的数字叫回文数。

二、探索规律

1.读读下面的几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个算式中的数字都一样。

不同点:两个因数的位置交换了,每个因数首尾上的数字也交换了位置。

只读左右两个算式中的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类算式的规律。

先计算下面每题中的左、右两个小题,再在()里填上“〉”、“

(1)12×42=24×21=

12×42()24×21

(2)34×86=68×43=

34×86()68×43

(3)36×21=12×63=

36×21()12×63

2.独立计算思考,引导发现规律。

(1)通过以上的计算与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2)这3组算式为什么分别相等,

①左边算式的第一个因数与右边算式的第一个因数的.关系怎样?左右两个算式的第二个因数的关系又是怎样?(12扩大2倍是24,42缩小相同的2倍是21)

②再看竖式你有什么发现?(每层的乘积相等,比较为什么?)

③你从每个算式中的4个数字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吗?(第1个数字乘第3个数字的积等于第2个数字乘第4个数字的积)

3.验证:

我们把每个因数都变成小数,这个规律是否成立?不计算你怎样验证?(验算a×c是否等于b×d)

(1)3.6×4.2()2.4×6.3

(2)3.2×4.6()6.4×2.3

(3)1.3×2.6()6.2×3.1

4.这类题和表内乘法的哪些口诀有关?

这类题和表内乘法中积相等的两句不同口诀有关。

追问想想:两句乘积相等的口诀有哪几组?

(1×42×2;1×62×3;1×82×4;1×93×3;2×63×4;2×84×4;2×93×6;4×63×8;4×96×6)

追问:这类题和表内乘法的这几组口诀有什么关系?

追问:根据这几组口诀你能编出具有这种规律的题吗?计算并检验。

例如:1×6=62×3=6

12×63=36×21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

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天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1)思考并回答:对比同一个动物园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提出数学问题。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口算数线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

3.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愿意告诉它吗?

4.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6..趣味练习,评选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天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知识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米尺、软尺。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厘米

100厘米=()米

5米=()厘米

200厘米=()米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THE END
1.四个又念什么?四个又的意思四个又的意思 叕是多音字,有四个读音,分别是:zhuó、yǐ、lì、jué。 1、叕 读音:[ zhuó ] 释义: 1)连缀。 2)短,不足。 2、叕 读音:[ yǐ ] 释义:张网的样子。 3、叕 读音:[ lì ] 释义: 1)止。 2)系。 4、叕 读音:[ jué ]https://henan.china.com/m/news/yaowen/2023/0106/2530336644.html
2.四个又字怎么念(四个又念什么)1、三个“又”是“义”的意思,读作若。2、四个“有”就是“有”的意思,是一个多音字,有四个读音,分别是:zhu、y、Li、ju。3、读作zhu,意为连词、缺点,如“圣人之思,愚人之思”;读y,意为一张https://edu.iask.sina.com.cn/jy/hcSOlG9FrP.html
3.四个又字念什么多音字,分别读作:zhu、yǐ、l、ju。释义:读作zhu,本意是连缀,短处,如圣人之思修,愚人之思叕;读作yǐ,本意是张网的样子;读作l,本意是系;读作ju,本意是速。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 ,也被借用于书写日语、朝鲜语、越南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44394057467179707.html
4.四个又字念什么四个又字是什么字四个又字是叕,多音字,分别读作:zhuó、yǐ、lì、jué。释义:读作zhuó,本意是连缀,短处,如“圣人之思修,愚人之思叕”;读作yǐ,本意是张网的样子;读作lì,本意是系;读作jué,本意是速。 康熙字典 【子集下】【又字部】叕·康熙笔画:8·部外笔画:6 https://www.tianqi.com/toutiao/read/141134.html
5.两个又三个又四个又怎么读2024-08-09 [两个又]两个幼童去砍柴,没有力气砍不来,回家又怕人笑话,躲在山中不出来。 (打一字) 谜底:幽谜语大全 [阅读本文] 2024-07-23 【两个又】两个幼童去爬山,没有力气上山巅,只好躲在山谷里,直到天黑还不回。 (打一字) 谜底:幽谜语大全 [阅读本文] 2024-10-30 领导推荐理由锦集四篇 https://www.oubohk.cn/k/lianggeyousangeyousigeyouzenmedu/
6.四个”又”是什么字?怎么读?四个”又”是什么字?怎么读?全部回复 小亲 一级宝宝 2楼 叕zhuó (1) ㄓㄨㄛˊ(2) 连缀。(3) 短,不足:“圣人之思修,愚人之思~。”(4) 郑码:XSXX,U:53D5,GBK:85AC(5) 笔画数:8,部首:又,笔顺编号:54545454基本词义---叕yǐ (1) ㄧˇ(2) 张网的样子。(3) 郑码:XSXX,U:53D5,GBK:https://m.bozhong.com/mip/39/722290
7.四个又字怎么读叕字解释高中知识⑴动词:《说文解字.叕部》:「叕,缀联也。」 ⑵形容词:短浅。《淮南子.人间》:「圣人之思修,愚人之思叕。」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四个又字怎么读 叕字解释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四个又字怎么读 叕字解释》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https://m.027art.com/gaokao/html/13097844.html
8.叕的拼音叕怎么读,四个又(又又又又)念什么四个又(又又又又)念什么? 汉字“叕”字是一个多音字,“叕”的拼音是:zhuó、yǐ、lì、jué。本文包含了张“叕”的拼音、读音、注音、国际音标、中古音、上古音、韵典集成、等叕的字音信息 叕的拼音与读音 “叕”的拼音 “叕”读音 zhuó yǐ lì jué 叕字注音:ㄓㄨㄛˊ/ㄧˇ/ㄌㄧˋ/ㄐhttp://hanchacha.com/pinyin/zhuo2-mtgtjn2p.html
9.四个又念什么,四个又叫什么,四个又怎么读碱性。大部分新鲜水果全是偏碱的,食材的酸碱度并不是由它们的口感所决策的,只是由它们在人体内溶解后获得的东西所决策的,菠萝密也是偏碱的新鲜水果,碱性水果消化吸收后,做为体细胞有害物质的溶解剂,促进身体加快身体排毒。 菠萝蜜可能原产于印度西https://m.renrenshipu.com/ask/detail_15975.html
10.识叠字,涨知识,四个又,四个鱼,四个月,四个工,四个乂你知道怎么读识叠字,涨知识,四个又,四个鱼,四个月,四个工,四个乂你知道怎么读嘛?字意思? +追 超清画质 评论 收藏 下载 分享 选集 01:32 在”处落鸟知晓花少多眠“中,选字组一句古诗,一般的人看眼就有答案,此题超级简单,你会了没有? 2020-10-25 01:32 九宫格里九个汉字,识字找一句古诗句,思维不要混淆了,您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Q4OTg2MjI5Mg==
11.西泽博尔的个人主页它应该怎么读呢,又有什么意思呢? 亖 1、拼音:sì 2、部首:《康熙字典》"二",部外笔画数2;《汉语大字典》"一",部外笔画数3,总笔画4。 3、同"四"。 4、古姓氏,源于鲜卑族。 0 1 分享到: 西泽博尔 2021年10月11日 填哪个字能让图中的字变为成语? 填哪个字能让图中的字变为成语呢? A.分https://story.hao.360.cn/user/KdekFRi5MnW5PT
12.四个又念什么叕的读音及释义1、四个“又”即叕,叕是多音字,有四个读音,分别是:zhuó、yǐ、lì、jué 。2、叕,读作zhuó,本意是连缀,短处,如“圣人之思脩,愚人之思叕”3、读作yǐ本意是张网的样子;4、读作lì,本意是系;5、读作juéhttp://m.yxlady.com/jingyan/432049.shtml
13.《新月小诗(1)》专辑我被推荐入学读高中 你仍在生产队劳动 再后来 我入伍当兵四个年头 你还是老样子 继续在田间干农活 当我回乡的时候 互相见面四目凝视 似曾相识又感觉陌生 你的容颜 变的些许黝黑 我自不用说 身子骨瘦了一壳 不再青春年少 天啊 这就是命吗 以后又是三四年 https://www.meipian.cn/24xlc91i
14.《社恐小脸盲认错四个学长又怎样》卷了个毛晋江文学城◇下本《渴肤小脸盲认错四个室友又怎样》◇本月开《社恐保姆在顶级修罗场焦头烂额》[本文文案,插画已上新,点击上方即可领取]==郁纯性格好,又好学,长了一张乖脸,唯一的困扰就是特、别、脸、盲!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会与人过多来往,可最近老师布置的题也太难了!做不出题来,就会被父亲狠心扣掉零花钱!郁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742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