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也叫交椅、交床,因由少数民族地区传入,故名。及:赶上。
④雕弓:雕画彩纹的弓。
⑤迥(jiǒng):远。羽箭:箭,因尾部缀鸟羽,故称。
⑥欃(chán)枪:彗星的别名。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定有兵乱,这里代指金兵。端:真正。
④笴(gǎn):箭杆,代指箭。
赏析
据《续资治通鉴》载,淳熙四年(1177)正月,宋孝宗下诏:“自今内外诸军,岁一阅试”;“沿江诸军,岁再习水战”。这首诗就描写了成都驻军在万里桥一带江上演练的情景。
第二联紧承“春晴”生发。春天风和日暖,角弓用的胶的粘力受到影响,所以弓的力量也有所减弱。但是,尽管“风和渐减雕弓力”,还是可以听到将士们射出的羽箭带着一声长啸,飞向旷野的远处。这两句诗一退一进,刻画出将士们认真演习,臂力不凡的形象。正因为这样,诗人才感到“天上欃枪端可落”。
颈联是从颔联引出来的议论,意思是如此习武练兵,正可击退金人的侵犯,那些“草间狐兔”大可不必因此而惊慌。有这下一句作陪衬,更加强了上句的力量,更强调出收复失地的宏愿。颔联描写见闻,颈联借以发轮,一实一虚,相得益彰。“端可”、“不须”而语,下得有理,并前后呼应。
尾联宕开一笔,这两句诗实际上是诗人抒怀咏志。男子汉大丈夫只要不死,谁也不能断定无作为。他年有遇,我也能像鲁仲连那样一箭下百城。壮怀激烈,气势磅礴。这一豪壮的结语,使全诗的思想得到升华,精神为之一振,大大增强了诗的感染力,显示了陆诗豪迈雄健的风格。
全诗以写景起,以叙事承,以议论转,以抒怀合。转接自然,愈转愈深,但始终围绕着“射”字来写,这“箭”也就或明或暗、或虚或实地反复提及,不过背景、含义不尽相同,深得七律章法之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