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一)

汉字有形有音有义,编排时可按形,也可按音或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辞书《尔雅》是按意义编排。如《释诂》:“赉、贡、锡、畀、予、贶,赐也。”“如、适、之、嫁、徂、逝,往也。”这两条,就是把一组近义词编排在一起,但按意义编排查阅起来很不方便,后代很少再使用,而多按形或音来编排。

(1)按形编排主要有按部首和四角号码两种方式

①部首编排法

按部首编排即把所收录的字分属若干部首之中,按笔画多少的先后顺序排行,同一部首的字都归入该部之下,以每字笔画的多少为序。如“亻”为两画,“彳”部必在“亻”部之后;同一部的字也按笔画多少为序,如九画的“待”排在八画的“往”之后。最早创立部首编排法的是许慎,他编写的《说文解字》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其后的字典辞书分部不一样。如《康熙字典》分214部,新《辞海》250部,《汉语大字典》200部,《现代汉语词典》189部。分部不同,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字典辞书里也可能属不同的部首。

②四角号码编排法

按四角号码也是按形编排。这种编排法是根据方块汉字的特点,每个汉字取四个角的形状,分为十种形式,分别用0至9十个阿拉伯字代表。其口诀为:横一竖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意为,这个角如果是一横就取1,竖就取2,交叉就取4,方框就取6等等,如“颃”字为0128。这种编排法曾使用一时,但现在很少有人在使用。

(2)按音序编排

音有古音今音,古音可按声母编排,也可按韵编排,今音有按注音字母编排,也有按拼音字母编排。民国以前按音序排列的字典辞书多是按平上去入四声和平水韵一百零六韵分列,如《佩文韵府》、《经籍纂诂》等。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有的字典辞书按注音字母勹夂冂匚等的顺序排列,如《国语词典》《词诠》等。当代编写的按音序排列的字典辞书则多按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简明古汉语字典》等。以上三种编排法各有利弊,加以汉字新旧形体的不同,有时单独使用某一种检字法,查检比较费劲,因此,现代新版的字典辞书,无论是按部首排列还是按音序排列的,一般在书中都有两种以上的检字法供运用。

2.注音方式

常用的注音方式主要有三种:

(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如《康熙字典》中“尨音茫”,“屯音肫”之类。这类注音方式的局限是很明显的,正如清代学者陈澧在《切韵考》中所指出的:“无同音之字则其法穷,或有同音之字而隐僻难认,则其法又穷。”

(2)*【反切】

反切是中国传统注音法中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这是在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兴起于汉末。有时单称反或切。用反切注音时,被注音字称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反切的基本原则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即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组合在一起就是被切字的读音。例如“缓,胡管切”反切的产生,是为了补救读若、直音注音方法的不足,是汉字注音方法的一个巨大的进步,标志着汉语语音学的开始。但是使用起来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认读反切注释时不知道反切字的读音,那么反切就没有起到注音的效果。如果我们不具借古今语音演变的知识,很多反切就不能拼合出正确的读音来。正因为古今语音有所不同,反切注音也就难以为人们普遍掌握。如“福”在《说文解字注》中标注为“方六(lu)切”,依据现代汉语的读法来拼合为“fu”<去声>,肯定是有误的。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在汉语拼音方案制订以前,1913年由读音统一制订了一套注音字母(后改名为注音符号),即勹夂冂匚等四十个字母。如《辞源》修订本在每个字头下用拼音字母注音的同时,也采用了注音字母注音。

1958年我国公布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使用罗马拼音为汉字注音,从那时以来,新编写的字典辞书即多用这套汉语拼音字母注音。

(二)常用字典辞书介绍

1.特点用途

(1)以字为侧重点

《说文字典》9353字

《康熙字典》47000多字

《汉语大字典》56000多字

《中华大字典》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新华字典》

*【康熙字典】

①《康熙字典》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汉语辞典。由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及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担任主编,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

②该书的体例是先音后义。在到了每个形体之后(有些词有几个形体,即异体字)首先是注音,注音用的是反切法,该书罗列了比较重要、韵书对该字的反切音。如“社”字(教材P70)引《唐韵》《韵会》《正韵》的注音,云是“并常者切”。接着释义,一个字有几个义的就逐个解释(但不像现在那样分①②③义项,本义引申义杂陈)。“社”第一个义是“土地神主”,这是本义,后面引《礼祭义》为证。

③《康熙字典》特点是收字多,资料丰富。全书共收字47035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注音、释义都胜过以前的字书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是古代汉语的学习者必备的工具书。曾流传两百多年,至今仍有参考价值。但是,由于错误较多,反切注音文言释义造成理解的困难,作用已越来越小了。

*【经籍纂诂】

《經籍纂詁》是由清代阮元主编的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它在编排上用的是韵母排列法,按平水韵106韵编次被释的字:以一韵为一卷,全书106卷,每字之下,罗列唐以前的各种古书注解对这个字的解释。这对我们阅读唐以前的古书很有帮助。

【中华大字典】《中华大字典》收字四万八千多个,注音、释义也比《康熙字典》好懂,但它只是在《康熙字典》的基础上整理、增删、修订,取舍也不尽允当。二者可参照使用。*【汉语大字典】

答:《汉语大字典》是由湖北、四川两省出版部门组织两省有关专业工作者写作编写的一部字典。它注重历史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在字形方面,单字条目下收列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在字音方面,除尽可能注出现代读音外,还收列了中古的反切,标注了上古的韵部。《汉语大字典》全书共八卷,一千五百多万字。它共收录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按部首排列,它的部首是以传统的《康熙字典》214部首为基础,删并成200部。单字归部也基本上与《康熙字典》相同。每卷前面都列有该卷的检字表,第八卷列有全书的《笔画检字表》,可供检索。【新华字典】

收字大致以现代汉语用字为限,但也适当收录了古代文献中的词汇以及历史上的外来词,对学习古代汉语也有一些帮助。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这是一部最适合初学古汉语的人使用的工具书。它收字精当,注重词义的概括性、义项之间的内部联系和词义的发展演变,注意分辨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词的反义关系和古今词义的差异,而且解释简明通俗。

(2)以词为侧重点

虚词:《经传释词》《词诠》《助字辨略》

文言词:《辞源》《汉语大词典》

古白话词:《诗词曲语辞汇释》

今白话词《现代汉语词典》

*《辞源》:

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一部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结合书证,重在溯源的大书,1958年组织修订时与《辞海》作了分工,《辞源》不再兼收百科,而改为专收古汉语词汇和文史方面的条目,成为帮助阅读古籍的语文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收词止于鸦片战争(公元1840年)。

*《辞海》:

最初也是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但百科性的内容比《辞源》的比率大,它更注重吸收现代科学上习见的条目,因此,1958年修订时,决定改成一部兼有字典和百科性质的综合性辞书。内容包括成语、典故、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的名词术语等。所收词目,以解决一般读者在学习、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为主,兼顾各学科的固有体系。

*《汉语大词典》:

答:《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全书五千余万字,共收词目三十七万条左右。这部词典收集的复音词语空前丰富,传世古籍中的复音词语基本上都能在这部大词典中找到。他所收词目有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之分,单字条目按部首排列,有200部,多字条目按“以字带词”的原则,列在单字条目之后,多字条目的次序再按字数和笔画的多少排列。辞典另有检索和附录一卷,列有《音序检字表》和《笔画检字表》,可供查检。

《现代汉语词典》:

是一部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的中型现代语文词典。因为它释义比较精确,有助于我们通过现代的精确释义去理解它的古义。

*《经传释词》:清人王引之

在解释虚词的特殊用法上,超越了清代以前的学者。作者在《自序》中说:“自九经、三传及周秦、西汉之书,凡助语之文,遍为搜讨。”要了解西汉以前虚词的特殊用法,可查阅此书。

*《词诠》:近人杨树达

答:《词诠》是近人杨树达著的一部虚词词典。按语法词类来分析各个虛词的意义和用法,包括虛词的通常用法及特殊用法。体例是每解一个虚词,先注音,次辩明其词类,再说明其意义和用法,然后列举书证。结合词类具体指明古汉语中虚词的语法作用,是虚词研究的发展。本书共收字五百以上。通俗易懂。本书是按注音字母音序编排的,并附有《部首目录》。

*《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

答:《诗词曲语辞汇释》是研究唐宋元明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辞的一本典籍。近人张相所著,195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共释单字、词语五三七项,附目六百有余。每条排列的次序,先诗后词再曲,引证相当丰富,对阅读诗词曲等作品很有参考价值。《诗词曲语辞汇释》一般是解释单词或词组的意义,有时还由意义的解释推及于词源(或语源)的探讨和语法的分析。被解释的单词或词组,都是唐宋元明间流行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这部书能帮助读诗词曲的人了解这些特殊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使用这部书时,可利用书末附载的笔画索引进行查阅。

其他:

*【尔雅】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它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此外,《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被列入十三经之中。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共十五卷,这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收字9353个,按形体结构分为540部。每字先篆文,后作说解。说解部分先释字义,次说字形,有些还注明字音。这部书在语言文字学上的贡献是:1.创造了汉字字典的体例:①以单字为阐述对象。②解释每个字的形、音、义。③采用汉字部首分类排检法。以后的字典基本上继承了这种体例。2.完整地保存了秦篆。这就便于从字形上说明汉字本义的由来,而且为识读甲金古文提供了重要依据。3.它是一部系统阐明词的本义的训诂专著,为后人阅读古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4.为上古音的研究提供了多方面的材料。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有些形义说解有错误。

清代是《说文》之学鼎盛的时期,最有名的四大家及其著作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在对许书的校勘、释例、阐发、补充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最值得称道的是它对于许书本义的阐发。

*【经典释文】

《经典释文》是由唐代陆德明所著的一本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书。以考证古音为主,兼辨训义,引用古书《周易》《尚书》《诗经》《春秋三传》《论语》《孝经》《庄子》等。是保存古代音训较早的一部字典,为后世推崇。

2.体例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物质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的繁荣,习俗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随着社会的发展所引起的人们认识的深化,新的概念的产生,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对这一切反映最为迅速。汉语的这种新陈代谢,使古今词汇和古今词义产生了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词的形式和内容上。

l形式上:①一方面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②另一方面,旧词不断消亡,新词不断产生。

l从内容看,词义也不断发展变化,其中有古今词义基本相同的,有古今完全不同的,也有古今有同有异的。古今词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如“天地人马牛,日月风雨雪霜,东西南北左右上下,大小轻重短长,坐退说讲,一二三百千”等。这些词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历史悠久,经过各个语言时代一直流传至今,千百年来意义基本相同,没有发生变化,古今一脉相承,属于基本词汇。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有些词,虽然词形没有变化,但古今词义完全不同,例:

1.走:今义为慢慢散步,古义为跑。

2.去:今为往,古义为离开。

3.慢:今为动作迟缓,古义为懈怠无礼。

4.行李:今义为出行时携带的行装物品,古义为外交使节。

5.牺牲: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古义为祭神的猪、牛、羊。

6.烈士: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生命的人,古义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7.丈夫:今义为女子配偶,古义为男人。

8.厌:今义为厌恶,古义为满足。

9.毙:今义为死,古义为倒下。

10.卑鄙:今义为品质恶劣行为下流,古义为出身卑贱,见识短浅。

(三)古今词义有同有异

此类词数量很多,词义古今有相同之处,又有某些有极微小的差异。例如:

给:今义给予,古义供应,使之满足,ji。

勤:今义指勤快,与惰相对;古义指辛苦,与逸相对。

访:今义采访访问,古义指咨询。

——在异同的问题上,难处不在同,而在异;不在迥异,而在微殊。

古今词义异同是词义演变发展的结果,新义和原义比较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1)秋,从禾从火,本义为谷子成熟,引申为秋季,再引申为年。

(2)江河,古专指长江、黄河,今泛指江河。

(3)睡,古指打瞌睡,今扩大为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睡。

(4)菜,《说文》:“草可食者。”扩大为鱼肉及其他食品。

(5)醒,本文为酒醒,扩大为睡醒。

2.词义缩小

(1)子,本指儿女,不分男女,统称为子,后专指儿子。

(2)臭,从自从犬,本人指气味,包括香气秽气,后专指秽气。

(3)汤,本指热水,开水,后指菜汤肉汤。

(4)瓦,《说文》:“土器已烧之总名。”后专指屋顶的瓦片。

(5)宫,本指住房,后指帝王室,现在指公共活动场所。

3.词义转移

(1)脚,原指小腿,后来指人体接触地面的部分。

(2)闻,本义是听,现代指用鼻子嗅。

(3)庙,原指供奉祖先的地方,后专指供奉神的地方。

(4)坟,本指土堆或河堤,后指坟墓。

4.词义褒贬色彩不同

(1)谤,古指公开议论,今指诽谤毁谤。

(2)贿,古指财物或赠送财物,后指行贿,受贿。

(3)祥,古指征兆,包吉兆凶兆,后代专指吉兆。

5.词义轻重程度不同

(1)疾病疾:小病,病:大病

(2)怨恨怨古重今轻,恨古轻今重。

(3)畏惧都表害怕。畏多作及物动词,带宾语:惧,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如果带宾语往往表示被动。

二、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一)古今汉诗词汇在音节上的差异

1.从音节上看,古今汉语词汇差异的主要表现

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优势,现代汉语中双音词(复音词)占多数,时代越古,这种现象越明显。如《郑伯克段于鄢》中的“缮甲兵,具卒乘”,现代汉语要说成“修理铠甲武器,准备步兵兵车”。这个例子较为典型,因为这几个词在古汉语中都是单音词,而现代汉语却都要译成双音词。其实,古汉语中也有一些双音词,如“遂置姜氏于城颍”的“城颖(郑国邑名)”;现代汉语也有单音词,如上句的“于”译为现代汉语的“在”,古今都是单音词。不过,从总体上说,古代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

2.现代复音词与古代单音词的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

(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如“与”变成“参加”;“师”变成“军队”。

(2)加上词尾词头。如“虎”变成“老虎”,“杯”变成“杯子”,“石”变成“石头”。

(3)将古代汉语中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如古代汉语中的“儿”和“子”,合起来成为现代汉语复音词“儿子”。

三种情况中第一种和第三种出现较多,第二种较少(现代汉语中附加式的词所占的比较不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种情况,许多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来看,是不存在的;但是作为词素来看,它们还是留存在现代汉语里。如《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中“虑”是单音词,但是在现代汉语中,“虑”只作为词素保留在“考虑”“深谋远虑”等词语中,不能作为单音节词自由运用。

(二)古代汉语中几种比较特殊的复音词

1.偏义复词

古代汉语有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两个词素地位作用不一样,其中一个词素负担了整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完全没有意义,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一般称作偏义复词。从两个词素原来所具有的意义关系来看,有两种情况:

(1)两个词素意义相反或相对

①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③无羽毛以御寒暑。《列子·杨朱》

④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录》

⑤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⑥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唐且不辱君命》

上面几个例子中,“作息”只“作”有义,“异同”只“异”有义,“寒暑”只“寒”有义,“死生”只“死”有义,整个词的意义偏在前。而“存亡”是“亡”有义,“休浸”只“浸”有义,整个词的意义偏在后。

①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周易·系辞上》

②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雀东南飞》

③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④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李渔《芙蕖》

⑤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⑥超以壮年竭忠孝于沙漠,疲老则便捐死于旷野。《后汉书·班超传》

上面几个例子,“风雨”“父母”“弟兄”“金鼓”“耳目”“园圃”均只后一个词素有意义(古代战争击鼓进军,鸣金收兵)。“忠孝”只前一个词素有意(忠于君国,孝于父家,忠对外,孝对内)。

偏义复词本来用一个单音词意义已足,之所以会加上一个音节成为双音节词,可能是有时在与其他词搭配成句时可达到节奏均衡平稳,语句整齐和谐的效果。

现代汉语偏义复词数量大为减少,但仍有一些,如“窗户”“人物”“睡觉”只前一词素有义,“干净”是后一词素有义。

2.连绵字

古汉语中连绵字的现象较为常见。古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除了专有名词与连绵字,基本上是单音词。连绵字,是指由两个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的词语。连绵字也称联绵字是复合单纯词的一种,两个字合起来才表示一个词素。连绵字从语音上讲,有如下四种类型。

(1)双声连绵字

双声,是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教材中的“倜傥”“忸怩”“造次”“镞基”(锄头)“抑郁”,又如“蜘蛛”“仿佛”“参差”“流离”“踌躇”等。

(2)叠韵连绵字

叠韵,是指两个字的韵(而不是韵母)相同。如“徘徊”“逍遥”“须臾”“披靡”“辟易”。又如“蹉跎”“仓皇”“窈窕”“莽苍”等。

(3)双声兼叠韵连绵字

即两个字声母相同,韵也相同。这种情况很少,如“辗转”。

(4)非双声叠韵连绵字

即声母不同,韵也不同的。如“芙蓉”“浩荡”“滂沱”等。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连绵字是指古汉语范围内,因而声母相同和韵相同,都是指古声母或古韵。若按现代汉语,则“造次”“镞基”“逡巡”声母不同,“窈窕”韵不同,而古声母和古韵则是相同的。关于古声母和古韵,第二册讲到“诗经”的韵部时再详细介绍。

总之,连绵字中以双声叠韵者为最多,非双声叠韵很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双声叠韵会形成和谐的韵律美。

(三)同义词的辨析

古代汉语中,同义词很多。《说文解字》和《尔雅》等书也多以同义词来解释字义。但是,绝大多数同义词或者含义有差别,或者使用范围有宽有窄,或者使用条件有所不同,不能等同视之。阅读古书时,要注意同义词间这种细微的差别。如《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畏”和“惧”是同义词,都作怕或害怕讲。但是他们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有所不同,意义也不完全相等。他们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畏”字多作及物动词,“惧”字多作不及物动词;“惧”字用作及物动词时,往往是使动用法(使...惧);“畏”字有“敬服”的意思,“惧”字没有这种意义。

特别要注意的是,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不同语境下,分别用于泛指和用于特指时,意义有所差别。如《诗经·豳风·七月》:“十月纳禾稼。”“禾”是泛指谷类,但是在“禾麻菽麦”中,“禾”是专指粟而言。这种情况下,泛指则“禾”与“穀”是同义词,特指则不是同义词。

一般来说,这类同义词连用时是泛指的意义,对举时是特指的意义。如“恭”和“敬”,《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恭”和“敬”用于特指,意义有差别:“恭”着重在外貌,“敬”着重在内心。《左传宣公:二年》:“不忘恭敬,民之主也。”二词连用,不用区别。

①范围大小的不同

②性状、用途的不同

③意思的着眼点不同

④程度轻重的不同

⑤感情色彩的不同

⑥语法功能的不同

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本义

1.本义的概念——名词解释

本义是指词的本来意义,一般是词在文字产生时的意义,即文字形体结构反映的并有史料证明的意义。

2.探求词的本义的原因

(1)古书中不少词用的是本义。如《诗经·豳风·七月》“九月叔苴”“塞向懂户”中的“叔”和“向”。

(2)掌握本义可以以简驭繁,更好地理解并记忆其他引申义项。如“理”:

治玉→纹理→条理,规律→道理。

3.探求本义的方法

主要通过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并结合文献材料来证明。如:

行,象形。如“遵彼微行”(《诗经》)。

本,指事。如“伐木不自其本而复生”(《国语》)。

盥,会意。如“奉匝沃盥”(《左传》)。

造,形声。如“不幸有疾,不能造朝”(《战国策》)。

(二)词的引申义

1.引申义的概念

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称作引申义。如:

(1)向:朝北窗户→朝着、对着

(2)道:道路→途径→正当手段→规律,学说

2.引申义的派生途径

(1)直接引申(辐射式引申)

引申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或者说以本义为中心,辐射状生出多个义项,而这些义项均与本义有直接联系。

如:节(節)

符节

节制木节

节操一竹节一关节

礼节节气

节奏

(2)间接引申(链锁式引申)

从本义引申出引申义,再由引申义引伸出新的引申义,各引申义之间象链环一样一环扣一环,类似链条状,如:

①習:数(shu8)飞→复习;练习→熟悉;通晓→习惯

②过:经过→超过→过分→过错→责备

(3)综合式引申

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义交错在一起的引申。

(三)词的假借义

1.假借义

由音同或音近字的假借而产生的意义,即“本无其义,因声托字”,假借的意义和本义没有关系。它产生的途经有两种:

(1)本无其字的假借

如:

莫(《说文解字注》:“日且冥也。”)→没有人

其(《说文解字注》:“籀文箕”。)→第三人物代词

笑(《说文解字注》:笑,此字本阙。)→动作

(2)本有其字的假借,如“财”通“裁”。

2.引申义和假借义区分

主要看它和本义有无联系,有联系的是引申义,没有联系的是假借义。

THE END
1.给予解释给予意思给予拼音给予造句给予的书写 给 予 字义分解 给 读音:gěi,jǐ [gěi,jǐ] 交付,送与:给以。给予。送给。献给。 ◎ 把动作或态度加到对方:给他一顿批评。 ◎替,为:给大家帮忙。 ◎被,表示遭受:房子给火烧掉了。 ◎把,将:请你随手给门送上。 予 读音:yú,yǔ http://zc.747838.com/%E7%BB%99%E4%BA%88_zuci/
2.给予的拼音专题给予的拼音给予的拼音给予的拼音此栏目是给予的拼音的文章专题。本栏目主要分享对高中学习、学业规划、升学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经验和资料。“给予”的正确读音是什么,给予(ji yu)和给予(gei yu)的区别 2020年5月12日 给予这个词,gěi的读音完全是语文没学好的影视剧配音的以讹传讹!而jǐ才是正确的汉语读音!!!中华汉字文化已https://www.xuezhangbb.com/news/tag/%E7%BB%99%E4%BA%88%E7%9A%84%E6%8B%BC%E9%9F%B3
3.提供的读音1、提供的读音是[tí gōng]。 2、提供的意思是供给。谓提出可供参考或利用的意见、资料、物资、条件等。柯岩 《奇异的书简·船长》:“我要在你的引水单上注明,你是一个不合格的引水员,不能给船舶提供良好的协作。”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 吉斯的谈话虽然提供了不少情况,但对郭祥的下落,仍然没http://m.15tql.com/zixun-826339/
4.汉语形堂ChineseClass风调雨顺,汉语成语,调:配合得均匀合适;顺:适合需要;指风雨适合农时,年景好。 "Feng tiao yu shun" is a Chinese idiom, where "tiao" means well-coordinated and suitable, and "shun" means meeting the needs. It refers to the weather being suitable for agricultu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4MDY3ODc2MA==&mid=2247505032&idx=3&sn=0e72804264669c02e34684290b81b57e&chksm=ce4941ef3cf0011e5002ff5fe0e8778c78cde32834d8c884a67dc06e8aea6682719e88081f03&scene=27
5.给予的解释给予的意思汉典“给予”词语的解释给予 条目给予(給予) 拼音jǐ yǔ 注音ㄐㄧˇㄩˇ 给予词语解释 解释 ◎给予jǐyǔ [give;render]使别人得到;给 给予我美好的往日吧 --- ? 汉典 给予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给予(汉语词语) 【词目】给予 【拼音】jǐ yǔ 【近义词】赐予、予以 【反义词】接受、取得https://www.zdic.net/c/9/31/75356.htm
6.给予(給予)的意思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的含义给予的寓意给予拼音:jǐ yǔ 给予注音:ㄐ一ˇ ㄩˇ 给予繁体:給予 给予五行:木土 给予属性:动词 近义词:予以、赐与 反义词:接受、掠夺 给予的意思 给予含义解释 给予[ jǐ yǔ ] ⒈ 使别人得到;给。 例给予我美好的往日吧。 英give; render; 什么是给予引证解释 https://cidian.yw11.com/ci/%E7%BB%99%E4%BA%88
7.怾的读音怾的拼音怾的注音怾怎么读怾的拼音(gi) 一、怾的注音及拼音音标 1、怾的读音:gi ,注音符号:ㄍㄧ,拼音及音标:gi ; 点击上面的小喇叭,可播放怾读音;怾字共有1种读音,可读作为gi;对应怾的注音是ㄍㄧ;对应的怾的拼音及音标是gi; 怾字的详细解释:https://zidian.98zw.com/603e.html 二、怾的读音、注音说明 汉字是多种方言的共同http://zd.98zw.com/duyin/603e.html
8.燕歌行(唐代·高适)拼音版注音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燕歌行(唐代 高适) 拼音版、注音来源:古诗唐诗三百首拼音版yàn 燕 gē 歌 xíng 行 作者:高适(唐代) hàn 汉 jiā 家 yān 烟 chén 尘 zài 在 dōng 东 běi 北 , hàn 汉 jiàng 将 cí 辞 jiā 家 pò 破 cán 残 zéi 贼 。 nán 男 ér 儿 běn 本 zì 自 zhòng 重 héng 横 xínghttps://www.cssjs.cn/gs/5be2794b46b9334f51de21d23463b8a3.html
9.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的解释是什么拼音:jǐ yǔ 注音:ㄐ一ˇ ㄩˇ 词性:动词 结构:给(左右结构)予(独体结构) 给予的意思 词语解释: 给予jǐyǔ (1) 使别人得到;(hao86.com好工具)给 例 给予我美好的往日吧 英 give;render 引证解释: ⒈见“给与”。 国语词典: 给。 如:「对于这次苗栗造桥的火车灾难事件,社会各界都给予了无限的同情!」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e3c9443ac9e3c94/
10.2023年中考备考:语文字音字形100练字音字形8.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鄙夷(bǐ) 牡蛎(dù)倜傥(tǎnɡ)惴惴不安(zhuì) B.颤栗(chàn)给予(jǐ)雾霾(mái)获益匪浅(fěi) C.休憩(qì)埋怨(mán)臆测(yì)锲而不舍(qiè) D.桑梓(zǐ)作揖(yī)厌恶(wù)强聒不舍(ɡuā) http://www.zhongkao.com/e/20230527/6471fa0f25f31.shtml
11.辞海五、同形异音词目第一字读音不同不注音,分别隶属于该字的不同读音下:第二字读音不同加注拼音,如【长弟】(~dì)、【长弟】(~tì)。 编排和检索 六、本书原则上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辞海》1、字头和词目凡同形异音者皆分立。 2、字头按汉语拼音次序排列。同音字按笔画排列,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https://baike.sogou.com/v128854.htm
12.汉语拼音字母表读音拼音声调的特点笔顺写法练习题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汉语拼音字母表读音_拼音声调的特点笔顺写法练习题_现代汉语拼音历史汉语拼音(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http://yw.ychedu.com/YWJA/SYNJ/600350.html
13.《诗经》颂·丰年原文带拼音解释(5)醴(lǐ):这里指用收割的稻米和小米酿成的甜美的酒。 (6)烝(zhēng)、畀(bì)、祖妣(bǐ):烝是献的意思,畀是给予的意思,祖妣则是指男性和女性的祖先。 (7)洽(qià)配合。百礼:各类祭祀仪式的总称。 (8)孔皆:很、甚。皆:普遍。译文 丰收时节谷物盈,座座粮仓高耸立。亿万新稻储满仓,酿成琼浆甜又https://guoxue.httpcn.com/html/book/TBMEUYPW/UYXVKO.shtml
14.叮!这有一份拼音知识大全~24个韵母,也可按照韵母个数,以及发音部位,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四类。其中,前鼻韵母也叫前鼻音,后鼻韵母也叫后鼻音。如下图: 声调和注音规则 1、声调分类: 汉语拼音的声调分为: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四类,也可以简单的称为: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https://m.xiaohuasheng.cn/blog?id=4d2b442540b3ff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