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认知域作战之脉解放军报

认知域作战是以人的意志、信念、思维、心理等为直接作战对象,通过改变对手认知,进而影响其决策和行动。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时代,认知域作战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样式,各方都力图以相对可控的方式达成政治目的。洞察把握认知域作战特点及发展趋势,对于打赢未来战争,具有紧迫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认知域已经作为独立一域登上战争舞台,日益成为大国博弈的常斗之域、必争之地、胜战砝码。分析认知域作战特点及发展趋势,至少体现为以下八个方面。

认知域是军事优势转化为政治胜势的关键域

军事对抗,表面上看是双方硬实力的对抗,深层次看不管战争是什么性质、出于何种目的,终归是人的意志的较量。胜利的关键是将己方意志强加给受众的能力。只要剥夺、击溃了敌人的战争意志,就意味着赢得了战争。认知域作战,以人的意志、精神、心理等为对抗目标,增强己方意志的同时削弱敌方的意志,进而达成攻心夺志的政治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认知域是军事优势转化为政治胜势的关键域。随着战争形态加速向智能化演进,认知质量优势带来决策行动优势,不仅可在道义、法理上占据制高点,塑造正义合法的有利态势,还可通过混合战争、综合博弈手段,实现小战甚至不战而胜的目的。尤其是大国竞争背景下战争成本高昂,各方都希望通过加大认知域争夺力度,以“人道”且“经济”的形式,迫使对手知难而退。

通过改变对手认知,可改变其决策和行动

实施认知攻击的目的,就是用一只“看不见的手”操控对手意志,让对手感到“我不能”“我不敢”,继而达到“我不想”的效果。外军实践表明,对人的意志、信念、思维、心理实施认知攻击,可以是长期的文化植入,可以是“信息海洋+捂嘴封声”式的信息压制,可以是先入为主、抢先发声的主动塑造,也可以利用历史积怨挑动矛盾爆发。当前,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媒体技术强化了对认知域的直接作用,利用智能生成软件,可制造大量认知“弹药”,精准作用于作战目标的认知层,直接将“意志强加于对手”,快速改变战略态势。展望信息化智能化战场,态势感知力量和平台广泛分布于陆海空天网等作战域,筹划、决策、控制等认知行为主导各作战域行动,尤其是未来智能化战争中人机混合的认知优势将主导战场,可以通过认知干扰、认知混淆、认知阻断等手段,制造战争认知“迷雾”,诱使对手误判态势,做出错误决策和行动。

认知域作战是全时攻防、全员覆盖、全程使用、全域塑造、全政府行动

认知域作战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超时空、跨领域等特点,模糊了战时和平时、前方和后方的界限,跨越了战场和国界,超出了单纯的军事领域,广泛渗透于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社会领域,表现为“五全”特征。全时攻防,没有平时战时之分,没有前方后方之别,表现为全时在线、全时在战。全员覆盖,任何人甚至包括智能机器人,都可能成为认知域作战的目标对象。全程使用,贯穿联合作战的战前战中战后,联合军事行动未展开,认知塑势行动已开始,并且伴随军事行动而行,不随军事行动停而停。全域塑造,认知塑造贯穿战略、战役、战术各层,作用范围覆盖陆海空天网各域,跨域赋能,对全域行动都有影响。全政府行动,认知塑造天然具有战略性,需要跨部门、跨领域、跨军地、跨层级一致协调行动,以求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关键是夺控行动或活动的性质定义权、过程主导权、结局评判权

认知博弈斗争,涉及多个对抗方,看似纷繁复杂,关键是围绕认知域的“三权”展开争夺。其一,争夺事件性质定义权。即这个事件该怎么看,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通常采取先发制人抢先定义、建群结盟强行定义、信息压制单方定义、设置议题套用定义等,引导塑造民众形成定性认知。其二,争夺事件过程主导权。即这事该怎么干、不该怎么干,谁做的是对的、谁做的是错的,通常采取设局布阱等方式,试图按照己方所期望出现的状态,主导目标事件发展方向、快慢、暂停、继续与终结。其三,争夺事件结局评判权。即对这事该怎么评,谁是获利方、谁是受损方,谁是眼前的失利者、谁是长远的受损者,等等。各方都力图通过掌控事件结局的评判权,放大于己有利之处、放大于敌不利之处,目的是利用事件延伸效应,持续伤敌利己。

道义和法理是各方争夺的焦点

军事行动历来讲究“师出有名”。虽然战争形态加速演变,但是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属性不会改变;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仍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认知域战场上,占据了政治、道义、法理的制高点,就能够赢得民心、道义支持,营造得道多助的舆论氛围,进而掌握制敌先机。每次战争或者冲突,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无论是进攻方防守方还是第三方,各方都会全力抢占认知主导权、舆论主动权,千方百计用道义包装自己、注重宣示正义立场,设法为战争定性、为行动正名,以消除阻力、增加助力,塑造以“有道”伐“无道”的有利态势。战争双方实力对比不同,瞄准占据道义法理制高点进行的认知对抗方式也会不同。近几场战争表明,当一方软硬实力均很强大时,即军事实力强、盟友伙伴众多、国际话语权占有率大,常常高调宣战;当军事行动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时,则常常模糊处理“战”的提法。

信息是认知攻防的基本“弹药”

网络信息时代,人类交流方式持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现场交互交往逐渐让位于网络在线连线,一些大型社交平台成为认知博弈斗争的主阵地、影响民众认知的主渠道,以信息为弹药进行国际网络封锁权、话语控制权争夺成为当今认知对抗的主要行动之一。在这些平台上,各种短视频成为公众了解战况的“第一现场”,信息比炮弹跑得快。围绕平台的使用与封锁、主导与规制成为认知域作战争夺的焦点,各方努力通过操控社交平台来传播、放大己方宣传,声讨、压制对方宣传,形成“我说的多、你说的少”“我说的对、你说的错”“只能我说、不让你说”的局面。民众作为大型社交平台的使用者,在“听”与“说”甚至“做”的过程中,受别人影响,也影响别人,不知不觉地成为幕后推手的代理人和攻击道具。

军事行动对认知塑造具有关键支撑作用

人类战争史表明,兵战永远是政治较量的基础支撑,心战则是兵战的效能倍增器。战场上拿不回来的东西,不能指望在谈判桌上拿回来,更不能指望在舆论场上拿回来。现代战争中,认知传播行动总是与联合军事行动如影随形,心战与兵战互相影响、互为支撑,兵战心战化和心战兵战化趋势更为明显。从战争实践看,没有军事实力是万万不能的,但仅有军事行动又不是万能的。战场上的多次胜利,并不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充分条件。越南战争中,美虽“赢得了每次战斗,却输掉了整个战争”。21世纪初,美国连续打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赢得了战场胜利,也没有赢得政治胜势。同样的道理,军事上的胜势不等于赢得舆论上的强势,赢得战场胜利也不意味着赢得战略的胜利。现代战争中,两类人员的作用越来越大,一类人员通过编写成千上万行代码谋胜,一类人员通过编写成千上万条信息谋胜。这两类人员数质量都占优的一方,取胜的概率往往就大。

认知对抗技术越来越直接运用于战争

以往战争中,对认知域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是通过物理域的大量毁伤行动,逐级逐层传递到认知域。随着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生物交叉、脑科学等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新的认知战工具和技术直接瞄准军事人员。认知对抗不仅使用传统的信息战武器,而且还使用以大脑为作战目标的神经武器库。届时,机器将可以读懂人脑,人脑也将能够直接控制机器,智能指控系统可以直接提供战场态势和决策辅助,逼真的认知弹药和精准的受众投放将极大增强社会影响效果。认知对抗技术越来越直接运用于战争,原来信息化所隐含的间接认知,正逐步转变为直接对人的认知进行影响和控制。可以说,先进科技的支撑,使认知域作战通过构建现代网络架构、开发数据可视化平台,快速了解信息环境并有效影响目标人群,可以更加直接高效地达成政治目的。

THE END
1.塑造未来2020年9月1日,Prada集团于Prada基金会威尼斯总部Ca’ Corner della Regina举办了第四场“塑造未来”系列会议——“塑造可持续的多边合作关系”。上午的辩论是Soft Power Club为期两天活动的一部分。活动通过重新定义“软实力”的概念,以及新形式的合作和多边主义入手,探讨了这些因素对实现疫情后的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等https://www.pradagroup.com/zh/sustainability/cultural-csr/shaping-future.html
2.小说人物塑造:构建人物的内心世界接上一期“如何塑造有魅力的人物”,我们知道人物塑造最重要的是真实可信,然后给他赋予魅力。不过百家号审核认为该内容不适合平台收录,我也不明白哪里不适合,总之不能放在百家号上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文末找到阅读渠道。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质是由言行举止表现出来,而指导言行举止的深层原因,就是他的内心世界。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0348699276785853&wfr=spider&for=pc
3.每个人成功背后的能力,都是由他所经历的失败塑造和定义的CEIBS在他看来,多数人的职业都是被他人定义的,但创业者是少数能够唤醒自己,并且具备唤醒他人能力的人。面对疫情危机,创业者需要快速反应以控制风险,积极解读外部信号,检验和复盘组织能力,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他还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失败是创业的常态;每个人成功背后的能力,都是由他所经历的失败塑造和定义的。一个人成长https://cn.ceibs.edu/mba/alumni-stories/18485
4.天津日报数字报刊平台面对铺天盖地的恶评,海瑟薇却在拼命地冲破自己的舒适圈,塑造一个又一个不被定义的角色。那时候她主演的新片《蕾切尔的婚礼》上映,这个深受精神困扰几乎不施脂粉的角色,让她迎来了角逐奥斯卡的机会。随后她又迅速转换身份,出演了《结婚大作战》里甜美乖巧的准新娘。安妮·海瑟薇的身上永远有无法被定义的颜色。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2-09/09/content_162_6706249.htm
5.重新塑造现代家庭关系的定义那么该如何重新定义现代家庭关系呢? 我觉得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应该是一个全员奋斗的家庭关系,各家庭成员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类去做着自己应有的贡献。 年轻的群体要及早地独立出来,并为这个家庭承担自己的责任。而对于老年群体而言,从理论上是应该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但基于自家孩子的实际收入能力情况,该帮忖的https://www.jianshu.com/p/83b515a8f56f
6.医学生期末复习资料生理学名词解释1.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2.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 3. 【神经调节】:有神经元直接参与的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4. 【体液调节】:当机体环境发生改变时,引起某些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https://zhuanlan.zhihu.com/p/164441061
7.英特尔塑造未来出行:AI增强型软件定义汽车英特尔塑造未来出行:AI增强型软件定义汽车 近日,英特尔正引领一场汽车行业的革命,通过其创新技术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车载体验。基于英特尔第一代AI增强型软件定义车载SoC(系统级芯片)和全新英特尔锐炫?车载独立显卡,英特尔已经大幅提升了用户的车载体验,将未来出行变为现实。https://www.elecfans.com/d/6435663.html
8.全品类——风格塑造的全面系统化与消费端『自定义』相融共生我们预判随着当下消费潮涌的推动,一方面源自于生产端的“品类”会不断“精细化”、“系统化”发展,同时来自于消费端的“自定义品类”也会传导至生产端引发重视,进而形成“内生品类”与“外生品类”相融共生、同步发展的局面。概括来说,围绕风格塑造这一核心命题的品类构建,将会呈现出比及过往更为多元化的市场表现。http://www.etmoc.com/look/Looklist?Id=44857
9.阳光心态是什么如何塑造阳光心态→MAIGOO知识一、阳光心态的定义 阳光心态是什么?阳光心态是积极、知足、感恩、达观的一种心智模式。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灿烂的人生,但真正能够活得精彩无限,有滋有味儿,却是那些始终以积极的方式回应生活的人。生活就是一种态度,你能驾驭自己的心态,其实就开始了你的精彩人生。阳光是世界上最光明、最美好的东西,它能驱赶黑暗https://www.maigoo.com/goomai/217017.html
10.戴德梁行(Cushman&Wakefield):重新定义未来的办公嘲戴德梁行(Cushman&Wakefield):重新定义未来的办公场景-塑造混合工作场所战略的三个新现实(英文原版+译版)(22页).pdf,点击即可下载。包含的报告内容,文档格式为PDF,大小1.09MB,页数22页,字数约0字,欢迎会员下载https://www.sgpjbg.com/baogao/74272.html
11.服务器文章评论塑造未来出行:英特尔打造AI增强型软件定义汽车在中关村在线评论里你可畅所欲言,你现在参看的评论是:塑造未来出行:英特尔打造AI增强型软件定义汽车https://comment.zol.com.cn/8/9369461_0_1_1.html
12.《摇滚狂花》姚晨塑造的“母女CP”,能否重新定义“大女主”?针尖对麦芒、姐妹式相处、母女关系互换等等都成了近年流行的新型“代际相处模式”。 ? 文| 娱乐独角兽,作者 | 无花果,编辑 | 明明 不知从何时开始,有关父母的题材,煽情似乎已成为一种必选项。2022年了,有多少人早就期待看到国产剧中出现另一种母亲形象? https://www.tmtpost.com/6288815.html
13.探索艺术教育的深度从创造力培养到审美情操塑造探索艺术教育的深度:从创造力培养到审美情操塑造 定义艺术教育的含义 在现代社会中,艺术教育不仅仅是教授技巧和形式,它更是一种全面的发展机制。它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推动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以及培养他们成为有着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的人。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艺术教育https://www.04z95bmt.cn/yi-shu-jiao-yu/480689.html
14.科学网—大自然如何在地球上“雕琢”出数百万个物种?他们根据鸟类的迁徙状态(留鸟或候鸟)和季节(夏季或冬季分布)定义了4种类型,夏季的留鸟(SR)、夏季的候鸟(SV)、冬季的留鸟(WR)和冬季的候鸟(WV)。除了夏季的候鸟外,鸟类物种多样性与夏季温度之间呈现出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即留鸟与冬季候鸟与夏季温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图13)。也就是说夏季温度总体上来看明显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475614-81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