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温暖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子上,你拿起一本《辞海》,书中那个小小的“鬓”字吸引了你的注意。你不禁想知道这个字的起源、演变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个字与我们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鬓字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交流中也留下了印记。在古代,鬓角的长短、发型的样式,甚至鬓发的染色都成为了文化交流的载体。在《红楼梦》中,对清代贵族女性形象的描写中,鬓角的设计和发型的样式也成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在西方文化中,Bangs发型也成为了流行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元素,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
鬓字的汉字基本结构知识如下:
笔画数:20;部首:髟;笔顺编号:12111543334453212134笔顺:横竖横横横折捺撇撇撇捺捺折撇竖横竖横撇捺笔顺说明:提为横,点为捺,竖勾为竖,横折或竖提都为折。
下方是鬓字的笔画顺序图,跟着示意图写一写、练一练,看看你现在的写法对不对
鬓字的拼音是【bìn】,指的是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比如:鬓角、鬓发。
唐·白居易《卖炭翁》中写到: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句话的意思是:两鬓头发花白,十指布满老茧。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描述了卖炭翁的辛酸生活和劳动状况。其中“两鬓苍苍”形容卖炭翁年事已高,头发花白;“十指黑”则形容卖炭翁劳动强度大,手指被染上黑色。整个句子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年迈体弱、艰苦劳作的老人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敬意。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中写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年少时离乡成人后,发音未改乡音正,叹惜鬓边白发多的增多。写的是青春不再、老之将至的伤感。《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时。第一首诗在抒发诗人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诗人对生活变迁的感慨。这两句诗直抒胸臆,采用白描手法,以洗炼的笔墨、明白如话的语言,写出了久客他乡的诗人回到家乡的亲切感。
下边是鬓字的组词,及含义:
鬓角:指脸两旁的头发,也称鬓发。
鬓饰:指戴在鬓角的装饰品,如耳环、项链等。
鬓影:指鬓角的影子,也指戴在鬓角上的饰品所留下的影子。
鬓角灰白:形容人年龄已大,头发花白,形容老年的外表。
鬓发散乱:形容人情绪激动,鬓发纷乱,不受梳理。
鬓发花白:形容人头发花白,憔悴不堪。
鬓角招风:形容人鬓角耷拉,两颊瘦削,显得精神不振。
鬓发斑白:形容人头发已经斑白,年龄已大。
如果感觉本文帮你解决了困惑,请随时赏个赞、在看,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