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李清照有多少?李清照的生平简介

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早年生活安定,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李清照·家人?弟子

夫:赵明诚,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十八日,年四十九岁。

赵挺之幼子,字德父(夫、甫),性急,为金石考据家,官至江宁(今南京)知府兼江南东路经制使。

公:赵挺之,字正夫,谥号清宪,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丞相),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人,移居青州,有三子一女。

表姐:王氏,宋奸臣秦桧之妻,但李清照一直耻其夫妇为人,无往来。

女弟子:韩玉真(玉父),小时曾向李清照学诗,身世也很坎坷,曾全力资助夫婿林自建赴京赶考,考中后却被抛弃,韩四方奔波万里寻夫,留有感怀诗《题漠口铺并序》一首传世。据陆游文中所记,她晚年欲将所学传孙氏女,孙氏以文非女子所应学予以拒绝。

李清照·雅称美誉

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居青州时,因仰慕陶渊明,取其《归去来兮辞》一文中的“审容膝之易安”而号,故人又称李易安,自题易安室。

藕神:李清照曾被尊为藕花之神。

正宗第一:正宗易安第一,旁宗幼安第一(明人徐士俊)

博家之祖:李清照精于棋类、打马等各类智力游戏。曾发表《打马图经》等作品。

古今才妇第一: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明人陈宏绪)

闺秀词惟清照最优(明人周济)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清人沈谦)

她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民国胡云翼《中国词史略》)

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在意境一方面,在风格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民国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词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

宋代四大女词家:李清照、朱淑真、张玉娘、吴淑姬

济南二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皆济南人

李三瘦: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生平

1102年(崇宁元年)夏五月,将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等,籍为“元奸党”。

1104年(崇宁三年)诏御书所书写之奸党,不得在汴梁居住,凡亲属,无论亲疏,遣返原籍。

仍在开封的李清照,日子是不怎么好过的。第一,她不能不挂念谪放远方的老爹;第二,她不能不犯愁自己要被遣送的命运。株连一说,虽然出自秦朝,但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无不奉为圭臬。

幸好,李清照的先生赵明诚很爱她,是那不堪屈辱的日子里,唯一的精神支柱。这位在太学读研或者考博的丈夫,既没有跟她真离婚或假离婚以划清界限,也没有立时三刻大义灭亲让她扫地出门,而是四处求情,辗转托人,送礼请客,以求宽容,挨一天算一天,尽量拖延着不走。

公元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并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

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

绍兴四年,作《金石录后序》。绍兴中,以《金石录》表上于朝。卒年约七十馀。善属文,于诗尤工。《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传。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创“易安体”,为宋词大家。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所辑。

李清照·情感历程

流离生活

公元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并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也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她在当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

婚变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

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李清照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李清照·艺术风格

白描手法

国画李清照词不以辞采取胜,而是“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意。”通俗中见典雅,具有自然淡雅的艺术风格,达到朴素之美的境界。例如《声声慢》开头连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具有独创性,做到了自然朴素,不见凿痕。尤其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心理刻画,全用白描手法,正是李清照词语的生命力之所在,是李清照词被后人吟咏不哀的主要原因。

诗词手段

和谐的音调

李清照的词十分注重音律声调的和谐美。她的词给人一种旋律优美,富于感情变化和韵味浓厚的美感。李清照很重视音律声字,强调“协律”,但在创作中又不受束缚。节奏是构成诗歌音乐和谐美的一个重要因素,李清照善于运用错综变化的声调韵律的不同节奏,来表达起伏变化的思想感情。如《声声慢》这首词在声调艺术上的大胆创新,是宋词中绝无仅有的。不仅在单调上表现出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节奏感,同时,在感情上也层层深入,把人物感情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李清照词不仅在叠字运用方面具有美感,而且在叠句和偶句运用上也具有美感。

李清照·主要作品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比喻巧妙,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李清照·艺术成就

李清照·写作方式

善于移情于物

她更多地采用比拟的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明志,用心灵的眼睛观察生活,所描述的情景无不惨透自己的心情,使主客观得到高度的统一,感情深挚,诗味隽永。

李清照善于熔铸典故和前人诗词。李清照现存诗词中,用典及点化前人诗句者近半。

其显著特点:

一是多用人们熟悉常通之典,为避生僻晦涩;

二是由作者意旨流摄,创意新颖,拓深了词作内涵;

三是把典故用通俗口语表现,明白晓畅,灵动自然。

如“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雁过也,正伤心,即是旧相识”(《声声慢》)。这既用典,又以触景生情,生动地反映出作者彼时彼地的复杂内心世界,率真自然,明白易晓,典故与词境水乳交融,达到了“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以故为新的境地,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其重大贡献,对宋词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影响。

词构思精巧

善于造境,实可谓篇篇佳构。有的前乘后继,一泻千里;有的层层设疑,由果追因,储蓄委婉;有的上情下景,或情景交融。每一首词者可看出其高超的艺术功底。

语言独具风格

清新自然而又富有音乐美。她的语言明白家常,能“以寻常话度入音律”,化欲为雅。李清照独能用浅欲之语,发清新之思。如“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全是口语,似信手拈来,全无雕饰凿痕迹。但细细品来,却又词蕴深意,言外有情。

李清照对语言的煅炼正在于发掘生活中富有读音的情感后,又能从口语中挑选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以能够在平易中显现功力,浅近中显现精美。李清照的语言还富有音乐美。她本人对音律的造谐很高,懂得利用语言本身的自然音响和节奏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增强了作品表达情感的效果。《声声慢》开拍连用十四个叠字,这十四个叠字,取得了出人所思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达到了“复而不厌,迹而不乱”的艺术境地。

《词论》

李清照除了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外,另外在中国的词史上,她还是最早提出和触及词学理论的作家,这些理论都集中的体现在了她所写的《词论》中。李清照在文中叙述了词的源流演变,总结以前各家创作上的优缺点,并指出了词体的特点及创作的标准。

《词论》中有三个要点,即词的雅俗问题、词的音律问题、词“别是一家”的解说。“词别是一家”是其最核心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历代词评家褒贬不一。李清照指出,词是“歌词”,必须有别于诗;词在协音律、以及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应保持自己的特色。

她就词所区别于诗的种种特点,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高雅——不满柳永“辞语尘下”;

二、典重——不满贺铸的“少典重”;

三、浑成——不满张先、宋祁等人“有妙语而破碎”;

四、协乐——要分别五音六律及清浊轻重,不满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句读不葺(qi去声)之诗”;

五、故实——不满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六、铺叙——不满晏几道的“无铺叙”。

各种文体的艺术特征,都应该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所以李清照的词论有相当大的合理性。李清照的理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明清时期李渔等人论词有“上不似诗,下不似曲”的要求,就是沿循此说而来的。《词论》不但是宋代词坛上的第一篇词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女性所写的文学批评专文。

李清照·贡献

史学修改

史学保存

李清照·影响

宋代诗词分流、诗庄词媚、诗豪词婉一时形成一种创作潮流。李清照诗词与时代轨迹也有相契合之处。如果说其词为婉约之宗但不乏刚气,那么她的诗,则充盈着阳刚之气、骏健之风。与词主要表现自我不同,其诗多取材于现实或史事,锋芒针对国势与政局;与词尚白描不同,其诗多掌故联翩,用事博洽,讲究典重;与词之清雅婉曲细密要吵不同,其诗多气象恢宏、笔势矫健,体现出作者超人的识力和气度。比如《乌江》绝句之锐气凌厉,《题八咏楼》之气象宏敞,《钓台》之思致超拔,《和张文潜》之奇气横溢,可以说具有更多的“丈夫气”,所以朱熹叹曰:“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朱子语类》)。王的《碧鸡漫志》说她“自少便有诗名”。李清照的诗虽存留不多,但却有相当成就,也形成与其词风貌不同的独立诗格。

李清照·纪念堂

正厅

右边展室陈列

纪念堂西院

其他纪念地

山东章丘明水镇清照园:百脉泉公园内,百脉泉边,建于1997年。

山东青州李清照纪念馆:范公亭公园内,洋溪湖畔,为宅居原址,建于1993年。

浙江金华李清照纪念堂:八咏楼内,绍兴四年(1134)李清照曾避居金华,登楼作《题八咏楼》诗,1994年将正厅改为李清照纪念堂。

浙江杭州清照亭:西湖环湖南线景区柳浪闻莺公园内,因李清照曾在清波门一带居住过,故“清照亭”择地于清波门水杉林的小溪边,2002年开放。

山东济南清照亭:历城区蟠龙山森林公园内,2004年开放。

李清照曾被尊为藕花神,供奉于济南大明湖畔的藕神祠。

在山东济南泉城广场、河南开封滨河路、北京中华世纪坛三层环廊()有她的全身雕塑。

在山东章丘明水镇有清照路,路上有两座“李清照故里”的石牌坊,当地有多家以“易安”、“清照”命名的旅馆、饭店、门市等等。当地酒厂还生产以“清照”命名的系列白酒。

李清照·评价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

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

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名人评价

1.明时杨慎《词品》:“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于秦七、黄九争,不独争雄于闺阁也。”

2.“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3.阮阅《诗话总龟》后集《丽人门》云:“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言甚新。”

4.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5.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

7.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白雨斋词话》)

9.清人陈景云在谈到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时说:“其文淋漓曲折,笔墨不减乃翁。‘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耶。”

李清照·李清照年谱

一岁(公元1084年宋种宁元丰七年)

六岁(1089年宋哲宗元祐四年)

格非官太学正,赁屋于汴京经衢之西,名其堂曰“有竹”。清照与其毋仍留原籍。

十五岁(1098年元符元年)

清照仍在湖山佳胜的明水原籍,是年春、秋两季有溪亭之游。

十六岁(1099年元符二年)

十七岁(1100年元符三年)

十九岁(1102年崇宁元年)

二十岁(1103年崇宁二年)

四月,挺之除中书侍郎;明诚亦于是年“出仕宦”。九月庚寅诏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王午诏:“宗室下得与元祐奸党子孙及有服亲为婚姻,内已定未过礼者并改正。”据此,清照被遣离京,只得投奔上年回原籍的父母。

二十一岁(1104年崇宁三年)

六月,合定元祐、元符党人名单,共309人,格非名仍在余官第26人。

二十二岁(1105年崇宁四年)

二十三岁(1106年崇宁五年)

二十四岁(1107年大观元年)

二十五岁(1108年大观二年)

二十八岁(1111年政和元年)

五月,郭氏奏清除挺之指挥。明诚亲至泰山,得二碑。

二十九岁(1112车政和二年)

明诚夫妇仍屏居青州。存诚于是年以秘书少监言事,思诚亦起复。

三十一岁(1114年政和四年)

三十二岁(1115年政和五年)

明诚、清照夫妇仍屏居青州,并于花前月下,相从赋赏花诗。

三十四岁(1117年政和七年)

三十五岁至三十七岁(1118至1120年重和元年至宣和二年)

这期间,明诚亦当起复。在其单独离开青州居官过程中,或有“天台之遇”,或独携其妾前往。是时,清照独居青州之“秦楼”。为明诚送行时作《凤凰台上忆吹萧》,又相继作了《念奴娇》、《点绛唇》(寂寞)和《声声慢》等词表达其被疏、无嗣之苦。

三十八岁(1121年宣和三年)

明诚守茅不久,八月初,清照赴莱州途中,晚止昌乐驿馆,赋《蝶恋花》(泪湿)。八月十日,清照在莱州“独坐”一破败清冷之室,因作《感怀》诗并序,道其所遇之“可怜”,实讽明诚对其之冷落。

四十来岁(1123年前后宣和五年前后)

四十三岁(1126年钦宗靖康元年)

四十四岁(1127车靖康二年一月至四月,高宗建炎元年五月至十二月)

三月,明诚独自往金陵奔母丧。四月,北宋亡。五月,高宗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之正厅,改元建炎,史称南宋。四、五月间,清照由淄州返青州,整理金石文物准备南运。七月,明诚起复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八月至任。十二月,明诚家存书册什物十余屋,焚于青州兵变,清照赴金陵。

四十五岁(1128年建炎二年)

春,清照携《赵氏神妙帖》等文物赴江宁,途经镇江遇盗掠勿失,为明诚和岳珂所称道。是年有“作诗以低士大夫”事,所作诗为“南渡衣冠少王导”、“南来尚怯吴江冷”等,以及《分得知字》、《乌江》等诗,又作《临江仙》(庭院),以讽明诚“章台”之游,是年春、冬及翌年春,清照有雪天顶笠披蓑,循城远览君诗之事。

四十六岁(1129年建炎三年)

四十七岁(1130年建炎四年)

是年闻“玉壶颁金”之传言,清照惶恐,便携所有古铜器赴越州、台州等地追赶高宗投进,未遂。又踵高宗移晔所在而奔走于明州、温州。之温后,或有经三山(福州)往泉州之想,故作《渔家傲》(天接)。刘豫受金册为“齐帝”,赋《咏史》诗讽之。《诉衷情》、《好事近》等词亦或作于此时。

四十八岁(1131年绍兴元年)

四十九岁(1132年绍兴二年)

五十岁(1133年绍兴三年)

五十一岁(1134年绍兴四年)

八月,清照在杭州作《金石录)后序》。九月,金、齐合兵分道犯杭州等地。十月,清照逃往金华避难,择居陈氏宅。是时思诚知台州。十一月,作《打马赋》、《打马图经》并序等。《钓台》诗当系是年或下年经桐庐江往返于杭州、金华时,亲睹汉严子陵垂钓处所作。

五十二岁(1135年绍兴五年)

五十三岁至五干九岁(1136至1142车绍兴六年至十二年)

清照于上年由金华返临安,作《清平乐》(年年)、《摊破浣溪沙》(揉破)、《孤雁儿》等词。

六十岁(1143年绍兴十三年)

《金石录》于是年前后表进于朝。

六十四岁(1147车绍兴十七年)

六十五岁(1148年绍兴十八年)

六十六岁(1149年绍兴十九年)

六十七岁(1150年绍兴二十年)

六十八岁(1151年绍兴二十一年)

六十八岁至七十三岁(公元1151至1155年绍兴二十一至二十五年)

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云易安晚年欲以其学传孙氏,孙氏云“才藻非女子事也。”清照当卒于此时。

李清照·史学贡献

李清照·史学保存

李清照·藏书名家

18岁与赵明诚结婚,夫妇二人酷爱金石、字画、书藉,节衣缩食,极力搜讨。每获一书,即共同校勘、整理。于藏书楼“归来堂”中起书库大橱,置书册,分门别类,各有秩序。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夫妇节衣缩食,极力搜讨,每获一书,即共同校勘。建藏书楼有“归来堂”,登记编目。按类罗列图书。金兵南侵,携家避难,图书、金石不能尽载,全家携带书、画、古器之精华,将大印本、无款识、普通版本凡屡次减去,仍载书有15车至东海。青州尚有书册10余间,靖康二年(1127)金兵南侵,明诚借赴江宁(南京)奔丧之机,携走文物15车,其余皆为金兵攻陷青州时所焚。藏书化为灰烬。赵明诚去世后,她奔波于台、越、杭间,家藏古文物,十之去八,仍然有书2万余卷、金石刻2000卷。金兵犯青州(今江苏连云港一带),所藏书皆化为灰烬。绍兴二年(1132)在杭州作《金石录后序》,叙述夫妇收藏古藉、器物聚散甚详,文笔凄婉,为人称道。

李清照纪念堂与易安旧居坐落于济南市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畔,始建于1959年,1999年进行较大规模扩修建,现今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典型的仿宋代建筑。歇山飞檐绮丽多姿,悬山抱厦丰富多变,曲廊凹凸有致,院落花木扶疏,飞亭叠瀑,展室内涵风格各异,从图、文、像、书、画等不同层面展示了一代词人的伟大成就与丰富的一生。

连续剧

黄梅戏电视连续剧《李清照》

评说

康震评说《李清照》

作为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李清照是古代文学群山中一座秀美的山峰,在男性占据主宰地位的文学时代,李清照似乎是一个精彩的意外。现在,就让我们透过她精美绝伦的诗词作品,透过散落在历史书页里的斑斑点点,走进一代婉约词宗的内心世界,走进这千年词史中的精彩意外,去领略其中那意外的精彩。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在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讲解《李清照》。2005年至今,康震教授在中央电视台CCTV-10《百家讲坛》主讲《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苏轼》、《李清照》等专题讲座,获得观众的广泛好评。

THE END
1.古人关于部分自然现象的雅称1/ 9古人关于部分自然现象的雅称 ? 2/ 9古人关于部分自然现象的雅称 ? 3/ 9古人关于部分自然现象的雅称 ? 4/ 9古人关于部分自然现象的雅称 ? 5/ 9古人关于部分自然现象的雅称 ? 6/ 9古人关于部分自然现象的雅称 ? https://k.sina.cn/article_2710739767_pa1929b37027016muo.html
2.蚂蚁庄园的今天正确答题蚂蚁庄园答案合集2025百花盛开的时节自然也少不了关于花的节日。萧放介绍说,春分前后有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叫做花朝节,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 3.20:猜一猜以下哪种物品是古人上班的门禁? 答案: 腰牌 解析:清朝叫做腰牌,就是一种方形的小木牌,上面写着腰牌,两个烫金大字,背面写上官员的基本信息。 3.20:生活小贴士什么https://www.duotegame.com/mgl/44691.html
3.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中国茶道参考资料D、“敬”对自然、生命心怀恭敬,才能不虚度年华,珍惜分秒 参考资料【 】 22、【多选题】中日茶道差异的主要原因 A、两者的传承方式不同 B、两者的操作方式不同 C、两者的思想体系不同 D、两者的表达形式不同 参考资料【 】 23、【多选题】以下关于《茶经》内容的阐述,哪些是正确的 https://blog.csdn.net/m0_53223332/article/details/123684352
4.山的不同叫法地势地形山脚丘陵原始森林陉(xíng)?:山脉中断的地带。 ?巍(wēi)?:体型异常高大的山脉。 岫(xiù)?:山体内部。 这些叫法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山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每一种称呼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你还知道山的哪些叫法? 评论区见。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P79NOF05569F0Q.html
5.古人对自然的雅称,你知道几个?古人对自然的雅称,你知道有多美吗?山叫翠微,海叫沧渊,云叫纤凝,雨叫灵泽,风叫扶摇。沧渊映翠微,纤凝伴灵泽,爱意扶摇起,风吹九万里。 在千变万化的气象里,藏着属于生活真正的节奏与韵律。 昨日下班路上,无意抬头一瞧,大朵的云悬在天空上,白的厚重,暗处带了些灰,平平的底上凸起蓬松的一团,有点像被人https://www.jianshu.com/p/d94c76e8edae
6.形容山水的雅称,古代对自然风景的雅称,山水的别称形容山水的雅称,而自古就有http://www.wenmiyuan.com/postimg_22009532.html
7.布谷鸟配音破解版布谷鸟配音与爱配音哪个好用?布谷鸟配音靠谱,布谷鸟配音是一款AI智能拟人的配音app,产品采用AI技术,可设置多音字、间隔、音效等参数,高度拟人化。支持多人配音,自然流畅,自动化合成,适用多种适用场景。同时支持模拟真人对话场景,自由设置发音人,一键生成,高效便捷。 四、布谷鸟名字的来源是什么? https://tool.a5.cn/article/show/74648.html
8.古人对自然风光的雅称,每一个都好美。你还知道哪些呢?#传统文化古人对自然风光的雅称,每一个都好美。 你还知道哪些呢?#传统文化 (即墨融媒出品) 古人对自然风光的雅称,每一个都好美。 你还知道哪些呢?#传统文化 (即墨融媒出品)http://www.jimorongmei.com/51567/2024/02/31605351.html
9.共享自然春天的雅称叫艳阳踏青,环保的别名叫信步闲庭此外,还有“阳节”、“昭节”、“韵节”、“淑节”、“仑灵”等二十多种雅称。周末都是出外踏青郊游的好时光,有徒步出行的,有踩单车出行,有驾摩出行,有公车出行的,有自驾出行,如果论环保举措从我做起的话,我情愿选择前三者。其实,支持环保很简单,周边都是 【共享自然】在小区附近踏青-楼墙花巷 郊区成了人们https://club.m.autohome.com.cn/bbs/threadowner/99121810999df54e/79861653-1.html
10.[大美中国]岳父雅称“泰山”的由来02:28 [大美中国]泰山是如何形成的? 00:48 [大美中国]泰山雄奇的地貌特征 01:34 [大美中国]泰山奇石——拱北石 00:53 [大美中国]泰山奇石——阜虎石 00:51 [大美中国]泰山最经典的登山线路 01:15 [大美中国]泰山彩石溪 03:02 [大美中国]泰山十八盘 00:44 [大美中国]岳父雅称“泰山”的由来 02https://tv.cctv.com/v/v1/VIDEgu2tfi8xHPRBnvwQmgSU190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