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俗称谷子,去壳称小米,曾是五谷之首,古人食用花样繁多方法各异

粟,作为世界上古老的作物之一,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中国,粟的栽培历史,已有七八千年,是由狗尾草人工驯化而来的。

我们常说: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爱吃大米,但你有没有想过,粟,也曾经作为“五谷”之首,并成为当时人们的主食?

那么,古代人究竟是怎样吃粟呢?用什么方法烹饪、食物又有哪些花样呢?

上图:东汉的谷物(公元25-220年),在成都凤凰山汉墓出土,至今已有近2000年

但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前,黍,才是当时古人主要的粮食作物。

上两图:黍,也称“黍子”、“稷”、“糜(méi)子”

黍亦称“稷”、“糜(méi)子”,是中国最早用于耕作的植物之一,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粟作物发展达到兴盛,相应也就成为了“五谷”之首。

所谓“五谷”,在中国北方,是指稷(小米)、黍(黄米)、麦(小麦)、菽(大豆)、麻(俗称麻子)五种(而在南方,有“稻”无“麻”)。五谷中的大哥,即“五谷之首”,则是稷(即粟,小米)。古代民以食为天,专门造了个词叫“江山社稷”,就是把小米上升到了国家高度,以突显小米的重要。

在中国北方,粟俗称“谷子”,脱壳加工后则称之为“小米”,而在中国南方,粟则统称为“小米”。

脱壳后的粟----小米

小米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对于古人来说,他们食用粟米的主要方法除了直接焖饭、煮粥食用之外,还会加工成各种干粮食用,同时,小米也是当时酿酒作醋的重要原料。

上图:秦汉时期烤炙食物的石画像

《札记·礼运》中曾经写道:

而《淮南子·修务训》中,也有“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之肉”的记载。这些都表明,古人在未曾学会人工取火以前,他们主要通过狩猎和采集食物以求生存。

进入农耕时代以后,人类才开始正式步入熟食阶段。不过,在熟食阶段初期,人类只会简单地用火烧烤熟食。后来,为了使蔬菜、谷物等不方便直接用火烤炙的食物受热均匀,人类又发明出了“石炙法”。

所谓“石炙法”,其实就是指人类把谷物等磨碎之后,放在石板上面再用火烤熟的方法,石板作为良好的中介物,可以更好地使食物受热均匀。

上图:古人在厨房工作(煮食)的壁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陶器、铜器、铁器等不同种类的炊具,也慢慢被发明、应用,比如鬲、甑等。

人们把粟米放入炊具之中,便可以通过煮的方式,来把粟米变成熟食。

《说文·部》中写道:

粟米在百姓间最常见的食用方法,就是煮粥:先将粟米淘洗干净,然后放入炊具中,最后加入一些清水,用大火或小火煮熟即可。

在古代,被称作“粥”的食物,基本相当于现代的稀粥,若是煮的较为浓稠的粥则被称之为糜。《尔雅·释言》中曾解释道:

上图:洛阳唐宫中路东汉墓壁画《夫妇宴饮图》局部

不过古人可不会单单只食用简单的粟米粥,民间常见的做法是另在粟米粥的烹饪过程中,加入蔬菜和肉类一起食用,既提高了粟米粥的营养价值,味道也变得更加鲜美。加入菜、肉一起烹饪而成的粟米粥其实此时并不称之为“粥”了,而是被赋予了如“糂、”等名称。在《墨子·非儒下》中曾经提到过:“孔某穷于蔡、陈之间,藜羹不糂。”意思就是说,孔子在蔡、陈的时候粮食断绝了,因为没有米做粥饭食用,所以只能吃菜羹来果腹。《说文·米部》中也提到了“糂”——“糂,以米和羹也。”

羹,在古代是指用肉或者菜调和五味之后制作出来的汁汤,而糂,指的则是把蔬菜和肉类混合制作出来的粥。

上图:商代妇好三联甗(一种蒸锅)

焖饭,也是古人发明出来食用粟米的办法之一,也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蒸饭。“蒸”,则是比之前的“煮”,更加先进的一种烹饪方式。

古人焖饭的方式是,先把粟米淘洗干净后放入炊具中,然后再加入适量清水,然后开始焖饭。如果焖多了饭,古人就会把剩饭保留下来,留待第二顿继续焖热而食,这种方法在当时称作“馏”。在《说文·食部》中曾曰:“馏,饭气蒸也。”《诗经·大雅·生民》中则写道:“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这里指的就是通过热蒸汽来加热烹饪食物的方法。

上图:都灶上的大蒸笼,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出土画像石

在没有微波炉或者烤箱来加热食物的古代,古人要想把冷却的熟食重新加热,他们就会采取“馏”这种办法。现在家中也常用此法来馏馒头、热米饭。

粟米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几种食用方法之外,古人还会将粟米制作成干粮食用。制作过程是:先把粟米做成熟饭,然后将粟米干饭暴干;还有一种做法是,直接将粟米炒熟后再制作成干粮,这种干粮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捣碎成粉食用,方便快捷,犹如现在的炒面(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军指战员常食用)。

上图:古代将食物捣碎的舂臼(图源明代《天工开物》)

在古代,用粟米或者用稻米、麦制作而成的干粮,有着特别的称呼,即糗、糒、餱等。明代陈嘉谟所著的《本草蒙荃·粟米》中曾经提到:“小米……舂成粉……蒸作糗。”《释名·释饮食》中有“干饭,饭而暴干之也。”

粟米所作的干粮,由于其方便携带且可以直接食用,所以古人也常将其作为出行或者行军时的口粮。《汉书·匈奴传下》中就曾经记载道:

“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风,多赍鬴鍑,重不可胜,食糒饮水,以历四时,师有疾疫之忧。”

而在《左传·文公十二年》中则记载道:

上面引文中所提到的“糒”、“裹粮”,其实指的就是糗这种干粮。

明清时期北方地区常见的食物窝头,一般就是由粟米制作而成的。而汉代出现的食物黄粢食的原料也是粟米。同时,古人还会将粟米碾碎成粉后再与其他种类的面粉混合,制作成如窝头或饼之类的吃食。

上图:古代敦煌制作食品壁画

虽然用粟米做出来的普通食物口感一般,但是如果在粟米中添加糯米粉,再加入如莲子、百合等物,制作出来的丝糕,则成为了口感较佳的美味。

粟米除了能够做成干饭或者小吃食用,还可以做成一种名叫“寒食浆”的饮品。

寒食浆,一般在夏季饮用,可以起到解暑的功效,味道可口。在《齐民要术》中曾经介绍过制作寒食浆的做法,最后的成品其实是一种可供饮用的带有酸味的饮品。

当然,粟米除了可以制作成各种食物之外,也是古人酿酒和作醋的重要原料。

所以,粟米是我国古代的重要食粮,在我国的饮食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THE END
1.古代吃饭的雅称!古代吃饭的雅称!老六师傅 广东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一颗熟透的释迦果,没想到内部竟是这样,网友:看着就甜! 帕克爱搞笑 145跟贴 打开APP 中印俄马铃薯产量对比:印度5000万吨,俄2100万吨,中国多少? 科普足迹 5跟贴 打开APP 轻轻一捏就分泌出许多乳白色的液体,这肉还能吃吗? 志远说电影 打开APP 蛋清https://m.163.com/v/video/VNL1M660B.html
2.增值税免税优惠总结(2022年6月1日更新)会计审计第一门户1.粮食 包括:小麦,稻谷,玉米,玉米胚芽,高粱,谷子和其他杂粮(如:大麦,燕麦等),以及经碾磨、脱壳等工艺加工后的粮食(如:面粉、米、玉米面、渣等);挂面、切面、饺子皮、馄饨皮、面皮、米粉等粮食复制品。 备注:以粮食为原料加工的速冻食品、方便面、副食品和各种熟食品,玉米浆、玉米皮、玉米纤维(又称喷浆玉米皮https://shuo.news.esnai.com/article/202206/229870.shtml
3.增值税免税优惠梳理(2020年5月版)1.粮食 包括:小麦、稻谷、玉米、高粱、谷子、大麦、燕麦、面粉、米、玉米面、渣、切面、饺子皮、馄饨皮、面皮、米粉、挂面、干姜、姜黄、玉米胚芽等。 备注:以粮食为原料加工的速冻食品、方便面、副食品和各种熟食品,不属于本货物的范围。 2.蔬菜 包括:蔬菜、菌类植物、少数可作副食的木本植物,经晾晒、冷藏、冷冻https://vip.kingdee.com/article/51034328708265985
4.古代汉语常用字(5)小白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功者难成而易~。”引申为〔食物〕腐败或味道变坏。论语乡党:“鱼馁而肉~,不食。”(馁něi:1.饥饿。2.古称鱼腐烂为馁。)仲长统昌言理乱:“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而不可饮。”(酎zhòu:醇酒。)现代有双音词“~坏”,“腐~”。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d016dc60100oul0.html
5.试论史前考古与古环境研究的关系粮食增长的途径之一就是依靠不断地改进农作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中国近2000年的传统农业生产中农业技术不断改进完善,但最大的进展还是宋代以后在北方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基础上确立的江南稻作农业技术体系。这是中国农业史上一个重大转折,不但农作物产量得到大大提高,而且还进一步影响到中国传统社会的转型和变革,因此被称为宋http://iqh.ruc.edu.cn/zgzhslt/ztyj_zh/zl/5df3d9ce9b53462d8b05b51763ad2f7c.htm
6.古代中国人的主要粮食品种及主食的情况此时已有大量的文字、史书记载,这个时期中国人的主要粮食品种,主要是本土的小米、大豆,以及外来引入的小麦、高粱(引进较晚)。有专家按照古代文字记载出现的频次估计,宋代之前,中国人的主食比重依次是:小米、小麦、大豆、大米;宋代以后,随着优质水稻品种自海外引入,大米产量在南方地区显著增加,并随着南方人口的大量提升,https://zhms8.com/21372.html
7.蚂蚁庄园的今天正确答题蚂蚁庄园答案合集20256.19: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是哪个城市的古称? 答案:湖南常德 6.18:你知道吗?传统乐器“琵琶”中的“琵”和“琶”最初指的是? 答案:两种弹奏手法 6.18:人们常用“一生一世”来形容时间长,猜猜“一世”在古代是多少年? 答案:三十年 6.17:猜一猜:在空间站中点燃蜡烛,火焰更接近哪种形状? 答案:https://www.duotegame.com/mgl/44691.html
8.古代经济专题史话16、,大豆在粮食上俺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后世。跋大麻子在古代是矮供食用的,所以昂当时的人们才把疤它作为五谷之一癌,到南八北朝时代还有吃碍麻粥的。但是麻碍在谷类中最不重把要,重要的是它把的纤维。古跋代以丝麻或桑麻艾并称,那时中原半没有棉花,苎麻耙的生产只限于南氨方,北方的柏布几乎全是用大吧麻织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7067093.html
9.文化常识(通用)文化常识年龄大古都是哪四座城市以及古称。 1.西安:古称有长安、镐京、大兴、西京。西安入选了世界四大古都,世界四大古都有西安、开罗、雅典和罗马。 2.洛阳:古称有洛易、神都(武则天时期的洛阳)。 3.南京:古称有金陵、建康、建业。 4.北京:古称有北平(民国时期)、大都(元朝)、燕京、蓟城。 https://blog.csdn.net/qq_44774198/article/details/126695238
10.朱绍侯中国古代史5版考点.docx主要粮食作物的种类和分布①稷又称粟或禾,耐干寒,加工后就是小米,主要产在华北大平原和黄土高原,是北方人民的主要粮食。②黍黍子,去皮后叫黄米,当时在北方是仅次于稷的主要粮食。③麦有大麦、小麦之分,小麦又有春小麦和冬小麦之分,性耐干寒,分布很广,这时冬小麦已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普遍种植。④菽即豆,大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321/5220321312004202.shtm
11.中国古代以土神和谷神的合称“社稷”来指代国家,足见土地和粮食对中国古代以土神和谷神的合称“社稷”来指代国家,足见土地和粮食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下列粮食作物与其古称对应错误的是:A.玉米——粟B.小米——稷C.黄米——黍D.大豆——菽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https://www.shuashuati.com/ti/a3b7caabd6a540be84d5ccdc38a1a650.html
12.从古至今,从小到大,揭秘小麦的“全球之旅”从古至今,从小到大,揭秘小麦的“全球之旅” -小麦籽粒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质元素,易加工、耐储运,不仅是世界多数国家各种主食和副食的加工原料,还是各国的主要储备粮食及世界粮食贸易的主要粮食品种。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231119/15284fc3a5fd4755b03fcae2df3cd7c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