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面皮》里的宝鸡方言

“他大,他大,你赶紧。”“让过,杏儿他大托我给你带句话。”“这是我娘来我屋时候,我婆给我娘的。”“亲爷亲婆也就是这。”……在宝鸡原创话剧《面皮》中,有不少关于称谓的方言,比如在上述台词中:大,指的就是爸爸,在读音上用二声扬调;而婆,则指的是奶奶。

在陕西方言中,关于人物的称谓有不少,大是爸爸,娘(nia)是妈妈,婆是奶奶,妗子是舅妈……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中,也把父亲叫作大。在日常生活中,把父亲称呼为“大”、把母亲称呼为“娘”的大多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前,因此,这样的称呼听起来很有年代感。如今的“80后”“90后”,几乎很少这样称呼自己的父母,但不少年轻人依然习惯将奶奶称呼为婆,将舅妈称呼为妗子。

宝鸡人习惯把奶奶称呼为“婆”,把姥姥称呼为“舅家婆”,把曾祖母叫“爸婆”,把老太太叫“拉婆”……一个“婆”字,就涵盖了几乎所有女性的老年称谓。在宝鸡人的称谓中,既有简洁明了的,也有内敛含蓄的。老一辈人古朴直率,觉得“爱人”“老公”“太太”听起来太别扭,于是,他们称呼别人家媳妇叫“那家媳妇”,自家媳妇叫“娃他娘”“屋里人”,妻子称呼丈夫为“当家的”“掌柜的”,听起来敦厚含蓄又温情有礼的称谓,也给西府人的生活增添了些许趣味。(记者罗琴)

“今晌午天热,吃点凉面还舒坦。”晌午,在宝鸡方言中,通常指的是中午、正午,即一天中阳光最为强烈的时候,也就是大约12点至14点。在《红楼梦》中也有“至晌午,贾母便回来歇息”的描述,指的就是中午。

“夜个我看见谁家的猫可又跑出来了。”夜个,在宝鸡话中,说的可不是晚上,而是指昨天。有的方言词语没有具体的写法,所以“夜个”,也可以写作“夜隔”,意思是与今天隔了一夜的昨天。

我市中学教师郭辉说,其实,“晌午”这个词不是专属于西府地区,很多地方都用晌午来表示中午,因此知晓率更高。但“夜个”这个方言词语,不少外地人却搞不明白,宝鸡话中“夜个”说的是昨天,“后儿”说的是后天,“后晌”说的是下午,“年时”说的是去年。

粮食:苞谷和洋芋

在宝鸡原创话剧《面皮》中,宝鸡方言的巧妙运用,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的世界。其中,苞谷(玉米)和洋芋(土豆)这两个关于食物的词语,在话剧的舞台上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

在话剧的一个场景中,队长说道:“那一年,先是地震,接着连阴雨,哗哗地,天像是漏了一样,眼睁睁看着留种的苞谷发了霉,沟沟坎坎都是泥,鞋粘在地上走不动么,人愁得心里长了毛……”这一句“眼睁睁看着留种的苞谷发了霉”,道出了农民们对粮食的珍视和当时对自然灾害的无奈。这句台词用宝鸡方言娓娓道来,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金黄的玉米间,目睹了辛勤劳动的成果因不可抗力而受损。剧中,即使面临如此灾情,大家依然坚持生产、生活。

我市方言爱好者王峰看过《面皮》后,深有感触。他说,苞谷最早是从云、贵、川等地流传过来的对玉米的方言叫法,现在普遍称为玉米,则是语言发展和标准化的结果,使得这一名称更加通用和易于理解。

而另一句台词,则是队长媳妇和红强的对话中说到的“洋芋蛋蛋”。在西府地区,人们口中的“洋芋”实际上就是现今我们所称的土豆。王峰说,过去叫洋芋,是因为马铃薯最初从国外传入,带有“洋”字表示外来;现在叫土豆,是因为其形状似豆且产于沙土地中,逐渐形成了这一更通俗的称呼。

宝鸡方言在话剧《面皮》中的运用,让观众在品味剧情的同时,感受到了宝鸡文化的独特魅力。(毛丽娜)

生产生活用品:耙耙和匣匣

“姨没看错,你是个匣匣,茄子就是个耙耙——你屋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哩。”这是宝鸡原创话剧《面皮》里,队长媳妇对王红强(小名茄子)媳妇孙海棠说的话,队长媳妇将王红强比喻成耙耙,将孙海棠比喻成匣匣,认准这对夫妻能把日子过红火。

耙耙和匣匣有何寓意?为啥要把丈夫比作耙耙,把妻子比作匣匣?6月19日,我市“60后”方言爱好者陈青峰介绍:“在西府农村流传一首歌谣《匣匣和耙耙》,歌里有一句老话‘男人是个耙耙,女人是个匣匣’,将男人比作耙耙,是说男人要像农具耙耙一样,踏实、勤快、能干,积极创造家庭财富;而女人要像装东西的匣匣一样,懂节俭、善规划、会积累,可以积攒家庭财富。”

记者采访当天,陈青峰正在宝鸡民俗馆参观,他指着一件带齿农具说:“你看,这就是耙耙,咱庄户人家晒麦的时候会用到它,一边带齿可以用来聚拢或散开麦粒,翻过来这边无齿,可以用来推麦粒。耙耙有平齿也有尖齿,有木齿也有铁齿,除过晒麦,还可以用来收集柴草、秸秆等,很实用。匣匣很好理解,就是贮藏东西的器物,有梳头匣匣、票匣匣等。”陈青峰认为,“男人是个耙耙,女人是个匣匣”说的是西府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两种美德——勤和俭,丈夫勤劳能干,妻子勤俭贤惠,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话剧《面皮》里,王红强是个勤快能干的手艺人,擅长制作面皮,孙海棠是个明事理的贤内助。按照两人的人品和言行,队长媳妇夸海棠是个匣匣,红强是个耙耙,并坚信他们家的好日子在后头。诚如队长媳妇所预测的,王红强和孙海棠后来的日子虽坎坷波折,但最终迎来了红火好日子,也印证了“男人是个耙耙,女人是个匣匣”这句话,蕴含着一定的婚姻智慧和生活道理。(记者张琼)

THE END
1.不同时候对农民的称呼!没粮食可吃的时候叫:农民伯伯有粮食很够吃不同时候对农民的称呼! 没粮食可吃的时候叫:农民伯伯 有粮食很够吃的时候叫:农民兄弟 有粮食且很富足的时候叫:农民工 不担心粮食短缺的时候叫:乡下人 农民的称呼反映了我们的生活状态和对他们的态度。其实,无论怎样称呼,他们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尊重的。https://www.toutiao.com/w/1820575766331596/
2.粮油公司最好寓意的名字,好听的粮食公司名称1、农民伯伯,直接以农民伯伯的称呼给公司起名,不仅让人更显得亲切,而且更寓意公司产品都是纯生态,无公害的绿色产品。 2、麦田,名字给人一望无际的农田风景,让人体味地地道道的农田风,更能获得人们的信赖,放心购买。 3、齐鲁,名字直接以地名作为公司名字,齐鲁之地是粮食产地,具有更厚重的信赖感。 http://www.company01.com/html/569.htm
3.对农民称呼的变迁对农民称呼的变迁 对农民的称呼 1、没粮食吃的时候 叫农民为农民爷爷 2、刚有粮食吃的时候 叫农民为农民伯伯 3、粮食够吃的时候 叫农民为农民兄弟 4、粮食有剩余的时候 叫农民为农民工 5、吃撑了 叫农民为乡下人。 天道轮回,大爷永远是你大爷https://www.meipian.cn/4uruxblr
4.中粮集团前身是中国粮食局改制后的称呼,是国家的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中粮集团前身是中国粮食局改制后的称呼,是国家的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酒鬼酒是中粮集团子公司,主打内参酒,应该改名“中国参酒”,中国表示由国务院国家控股的央企,区别于茅台等地方国资,参字给人感觉怕不是人参酿的神酒吧,以为不是粮食酿的全是人参呢,高端大气上档次。建议改名“中国参酒” https://guba.eastmoney.com/news,000799,1035175761.html
5.特朗普要和中国战第二轮,中方取消50万吨粮食订单,对美称呼变了特朗普要和中国战第二轮,中方取消50万吨粮食订单,对美称呼变了 领土野心还是战略防守?气候变暖左右美国战略,北极航道成焦点 特朗普曾就中美关系打电话给前总统卡特,两人说了什么? 大结局要来?特朗普威胁夺岛,不许中企得到稀土矿,丹麦态度变了 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在北京举行 乌军为何在库尔斯克发起新年反攻? 对https://news.ifeng.com/c/8XzeKh4dGfW
6.正月是一月还是二月还是都包含?正月习俗有哪些?5、正月忌扔粮食 看过三国演绎的朋友应该知道,诸葛亮平定南帮时杀了很多人,后来诸葛亮做成了一种祭品馒头来给死难者献祭,从那以后,民间便流行用馒头,或者其他谷物做成面食,献给死者,然而正月阳气上浮,阴气也同样上浮,有时往往活人和死人只隔着一层几寸薄的洋土,如果你不小心把粮食掉在地上,千万不要捡,要赶快https://www.k366.com/rili/52639.html
7.公众版成绩新鲜出炉!来看看你是否脱颖而出第五类为纯能量食物,除能量外,几乎不提供其他营养素,包括精制糖、白酒或含有酒精及蔗糖的饮料以及淀粉、动植物油等,动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这五大类食物都应该适量吃,要以植物食物为主,动物食物为辅,能量来源以粮食为主,不要吃太多的动物性食物和纯能量食物,中小学生还应注意不要喝酒。http://www.mianfeiwucan.org/infor/detail3/post/2593/
8.粮子是什么意思粮子的解释是什么(1)(名)粮食:五谷杂~|干~仓|广积~|~店。 (2)(名)作为税的粮:钱~|公~|完~。 子读音: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90f1b43ac990f1b/
9.全国粮食产量十强省份数据出炉,顺便看看这些省份的GDP是多少吧粮食我们可以理解为,在烹饪食品中各种植物种子一个总体称呼,当然也可以叫谷物类。(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我国是一个产粮大国,2019年全年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播种面积高达116064千公顷,每公顷产量约5720公斤。 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本盘,而粮食,则是基本盘的动力源泉。 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966831584437389166.html
10.刘谦元:潜江方言土语集注第一节 称谓名称 一、人称人体 【称呼】 人名,一般有“学名”(又称“大名”)和“小名”。学名是指发蒙的时候,“取”或“改”的、作为书写和正式场合使用的名字;小名多为出生时随意取的乳名,有的是昵称,或者是讽名(绰号)。人际称呼里所带的“把子”,如“个野家” ①、“板妈养的”、自称的“老子”等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5027934/
11.#粮油形堂#古人怎样称呼各种粮食?来自齐鲁粮油公共品牌#粮油小课堂#【古人怎样称呼各种粮食? 】许多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粮食的名字,在古代还有着另一个称呼。老一辈人经常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来批评晚辈,所谓五谷,指的便是稻、黍、稷、麦、菽。其中稻指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水稻,而黍则是黄米,稷便是小米,麦和菽则分指麦类和豆类。 ?收藏https://weibo.com/6991160867/OoyJch5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