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大,他大,你赶紧。”“让过,杏儿他大托我给你带句话。”“这是我娘来我屋时候,我婆给我娘的。”“亲爷亲婆也就是这。”……在宝鸡原创话剧《面皮》中,有不少关于称谓的方言,比如在上述台词中:大,指的就是爸爸,在读音上用二声扬调;而婆,则指的是奶奶。
在陕西方言中,关于人物的称谓有不少,大是爸爸,娘(nia)是妈妈,婆是奶奶,妗子是舅妈……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中,也把父亲叫作大。在日常生活中,把父亲称呼为“大”、把母亲称呼为“娘”的大多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前,因此,这样的称呼听起来很有年代感。如今的“80后”“90后”,几乎很少这样称呼自己的父母,但不少年轻人依然习惯将奶奶称呼为婆,将舅妈称呼为妗子。
宝鸡人习惯把奶奶称呼为“婆”,把姥姥称呼为“舅家婆”,把曾祖母叫“爸婆”,把老太太叫“拉婆”……一个“婆”字,就涵盖了几乎所有女性的老年称谓。在宝鸡人的称谓中,既有简洁明了的,也有内敛含蓄的。老一辈人古朴直率,觉得“爱人”“老公”“太太”听起来太别扭,于是,他们称呼别人家媳妇叫“那家媳妇”,自家媳妇叫“娃他娘”“屋里人”,妻子称呼丈夫为“当家的”“掌柜的”,听起来敦厚含蓄又温情有礼的称谓,也给西府人的生活增添了些许趣味。(记者罗琴)
“今晌午天热,吃点凉面还舒坦。”晌午,在宝鸡方言中,通常指的是中午、正午,即一天中阳光最为强烈的时候,也就是大约12点至14点。在《红楼梦》中也有“至晌午,贾母便回来歇息”的描述,指的就是中午。
“夜个我看见谁家的猫可又跑出来了。”夜个,在宝鸡话中,说的可不是晚上,而是指昨天。有的方言词语没有具体的写法,所以“夜个”,也可以写作“夜隔”,意思是与今天隔了一夜的昨天。
我市中学教师郭辉说,其实,“晌午”这个词不是专属于西府地区,很多地方都用晌午来表示中午,因此知晓率更高。但“夜个”这个方言词语,不少外地人却搞不明白,宝鸡话中“夜个”说的是昨天,“后儿”说的是后天,“后晌”说的是下午,“年时”说的是去年。
粮食:苞谷和洋芋
在宝鸡原创话剧《面皮》中,宝鸡方言的巧妙运用,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的世界。其中,苞谷(玉米)和洋芋(土豆)这两个关于食物的词语,在话剧的舞台上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
在话剧的一个场景中,队长说道:“那一年,先是地震,接着连阴雨,哗哗地,天像是漏了一样,眼睁睁看着留种的苞谷发了霉,沟沟坎坎都是泥,鞋粘在地上走不动么,人愁得心里长了毛……”这一句“眼睁睁看着留种的苞谷发了霉”,道出了农民们对粮食的珍视和当时对自然灾害的无奈。这句台词用宝鸡方言娓娓道来,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金黄的玉米间,目睹了辛勤劳动的成果因不可抗力而受损。剧中,即使面临如此灾情,大家依然坚持生产、生活。
我市方言爱好者王峰看过《面皮》后,深有感触。他说,苞谷最早是从云、贵、川等地流传过来的对玉米的方言叫法,现在普遍称为玉米,则是语言发展和标准化的结果,使得这一名称更加通用和易于理解。
而另一句台词,则是队长媳妇和红强的对话中说到的“洋芋蛋蛋”。在西府地区,人们口中的“洋芋”实际上就是现今我们所称的土豆。王峰说,过去叫洋芋,是因为马铃薯最初从国外传入,带有“洋”字表示外来;现在叫土豆,是因为其形状似豆且产于沙土地中,逐渐形成了这一更通俗的称呼。
宝鸡方言在话剧《面皮》中的运用,让观众在品味剧情的同时,感受到了宝鸡文化的独特魅力。(毛丽娜)
生产生活用品:耙耙和匣匣
“姨没看错,你是个匣匣,茄子就是个耙耙——你屋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哩。”这是宝鸡原创话剧《面皮》里,队长媳妇对王红强(小名茄子)媳妇孙海棠说的话,队长媳妇将王红强比喻成耙耙,将孙海棠比喻成匣匣,认准这对夫妻能把日子过红火。
耙耙和匣匣有何寓意?为啥要把丈夫比作耙耙,把妻子比作匣匣?6月19日,我市“60后”方言爱好者陈青峰介绍:“在西府农村流传一首歌谣《匣匣和耙耙》,歌里有一句老话‘男人是个耙耙,女人是个匣匣’,将男人比作耙耙,是说男人要像农具耙耙一样,踏实、勤快、能干,积极创造家庭财富;而女人要像装东西的匣匣一样,懂节俭、善规划、会积累,可以积攒家庭财富。”
记者采访当天,陈青峰正在宝鸡民俗馆参观,他指着一件带齿农具说:“你看,这就是耙耙,咱庄户人家晒麦的时候会用到它,一边带齿可以用来聚拢或散开麦粒,翻过来这边无齿,可以用来推麦粒。耙耙有平齿也有尖齿,有木齿也有铁齿,除过晒麦,还可以用来收集柴草、秸秆等,很实用。匣匣很好理解,就是贮藏东西的器物,有梳头匣匣、票匣匣等。”陈青峰认为,“男人是个耙耙,女人是个匣匣”说的是西府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两种美德——勤和俭,丈夫勤劳能干,妻子勤俭贤惠,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话剧《面皮》里,王红强是个勤快能干的手艺人,擅长制作面皮,孙海棠是个明事理的贤内助。按照两人的人品和言行,队长媳妇夸海棠是个匣匣,红强是个耙耙,并坚信他们家的好日子在后头。诚如队长媳妇所预测的,王红强和孙海棠后来的日子虽坎坷波折,但最终迎来了红火好日子,也印证了“男人是个耙耙,女人是个匣匣”这句话,蕴含着一定的婚姻智慧和生活道理。(记者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