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粮食收购逐步由政策性收储为主向市场化收购为主导转变。粮食市场化收购由企业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而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受历史和政策因素影响,普遍历史包袱重、资产实力弱、自身积累少,难以提供有效的贷款担保措施,粮食企业“融资难”、银行“贷款难”问题较为突出。针对上述情况,农发行江苏省分行积极适应粮食市场化改革形势,早在2010年起就联合江苏省粮食主管部门在全国率先以县(市、区)为单位推广建立粮食共同担保基金制度,由地方财政、粮食主管部门、粮食购销企业等多方筹集资金成立粮食共同担保基金,农发行按照粮食共同担保基金放大10倍向企业发放粮食收购贷款,保障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粮食收购资金需求,形成了粮食市场化收购贷款风险由基金、企业、银行共担,政府、银行、企业齐抓共管格局,有力解决了粮食市场化收购企业“融资难”和银行“风控难”问题。
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江苏省分行认真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问题检视中,针对信贷支持粮食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广度不够等问题,江苏省分行专门成立课题组开展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粮食产业链供应链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支持有效路径和业务创新模式。在调研了解江苏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态势和产业链供应链场景基础上,探索创新“共同担保基金+供应链金融”粮食市场化业务模式,进一步发挥粮食共同担保基金功能,大力推广运用粮食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通过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提高基金财政出资比例,完善基金运作管理,加大粮食全产业链支持力度,持续擦亮“粮食银行”金字招牌。
一、主要做法
(一)优化共同担保基金运作管理。积极推动将粮食共同担保基金纳入地方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地方财政出资责任,强化企业经营监管,发挥政府在粮食购销领域主导作用。协调推动与省财政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印发《关于优化粮食共同担保基金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落实基金管理责任主体,引导地方财政增加出资份额。农发行江苏省分行根据基金财政出资份额等情况,差异化将基金贷款放大倍数提升,并对粮食共同担保基金项下粮食收购贷款利率定价给予差异化优惠政策,进一步发挥粮食共同担保基金功能,加大对地方国有粮食市场化业务信贷支持力度。
二、主要经验
(二)依托粮食共同担保基金,大力推广粮食供应链金融。积极拓展粮食共同担保基金功能,围绕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通过产销对接、工贸协作、核心企业上下游发展粮食供应链金融,延伸了粮食信贷业务支持领域,扩大了粮食市场化业务客户群,探索了市场化条件下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路径,有力地支持了江苏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成效
农发行江苏省分行与省粮食主管部门在全国首创粮食共同担保基金制度得到农发行总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高度重视和认可,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形成信用保证基金收购贷款模式在全国推广。截至2023年10月末,江苏全省有53个县(区)建立了粮食共同担保基金,全省基金规模达12亿元,其中财政性资金7.2亿元,占比达60%,江苏省基金规模占全国粮食信用保证基金20%。每年通过粮食共同担保基金方式发放市场化贷款超100亿元,占全年市场化贷款投放量60%。通过“共同担保基金+产销对接”模式每年夏秋两季收购支持企业落实购销合同近100亿斤,占市场化粮食收购量的90%;通过“共同担保基金+工贸协作”模式每年发放市场化贷款20多亿元,支持收储加工联合体企业收购粮食近20亿斤;通过“共同担保基金+核心企业”模式支持华穗集团等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每年发放贷款近30亿元,延伸支持核心企业上下游。
在江苏粮食产量排名全国第8位条件下,江苏分行夏粮收购贷款投放量已连续6年位居全国系统第一,秋粮收购贷款投放量已连续4年位居全国系统第二,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被总行评为粮棉油条线唯一的省级分行绩效考评重要贡献奖,有力地支持了江苏粮食储备体制机制改革和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做大做强,为江苏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贡献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力量。
二、几点启示
(一)始终把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发行的重要政治责任。农发行因粮而生、伴粮成长、随粮而兴,任何时候都要胸怀“国之大者”、扛稳“责之重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厚植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始终把粮食信贷业务作为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擦亮“粮食银行”品牌,打造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国之重器”。
(二)把握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大势和粮食全产业链发展的行业态势,在保障政策性粮食收储资金供应的同时,坚持市场化方向不动摇,立足服务粮食全产业链发展,不断提升市场化条件下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履职能力。要加大粮食产业和行业研究,紧跟国家政策和市场脉搏,持续完善粮食信贷政策和产品矩阵,优化粮食业务客户布局,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政策性金融供给。
(三)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紧紧围绕地方政府粮食安全工作部署和粮食产业发展规划推进粮食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加强与地方政府、粮食主管部门等沟通合作,积极参与地方粮食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制定,为地方政府提供融资融智支持,积极贡献农发行智慧,提升政银企合作能级,凝聚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合力。
(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开展客户和市场调研,优化完善粮食信贷业务市场定位和客户战略,积极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融入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和企业经营模式提供金融服务。要围绕服务粮食全产业链,积极研究适应企业需求和业务场景的供应链金融,创新业务模式、信贷产品和风控机制,主动提升粮食信贷业务数字化水平,大力探索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责任编辑:潘思琪;栏目负责人:刘一林)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