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粮油公司用稻壳冒充托市小麦骗国家购粮款

原本是国家托市粮的委托“保管员”,利益诱惑之下竟然成了监守自盗的“硕鼠”——记者日前在河南光山县调研采访获悉,当地一家粮油公司在收购、储存国家托市粮期间,用稻壳冒充小麦,以此“乾坤挪移”手法盗卖库存粮食。调查人员顺藤摸瓜发现,此前该公司已用伪造票据多次骗取国家购粮款和仓储保管费,涉案金额超千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触目惊心的国粮“硕鼠”案件,是部门监管流于形式、漏洞百出的结果,同时也折射出国家托市粮库存高企,政策收购、仓储监管陷入“小马拉大车”困局。

稻壳“换”小麦

“移花接木”盗取托市粮

本应“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的国家托市粮竟然变成了一堆稻壳。不法分子在被盗卖一空的仓库里堆满稻壳,覆盖一层塑料布后,最上面再平铺1米多厚的小麦,还在填充稻壳时在不同方位特意留了3个坑洞,里面从上至下灌满小麦。

寨河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寨河公司)是光山县一家普通粮食贸易企业,由粮食局下属粮所改制而成。根据与中储粮潢川直属库的合同约定,该公司多年来一直是当地执行国家托市粮(即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储存的库点之一。2014年8月之后,因为卷入一起盗卖国家托市粮案件,这家毫不起眼的公司进入公众视野。

潢川直属库副主任颜岳云介绍,寨河公司东窗事发,源于一次普通粮食交易。“当时正赶上国家对一批库存托市粮进行拍卖,有加工企业通过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拍得了寨河公司保管的部分小麦。然而购粮方前往现场调粮时,公司却以仓房正在熏蒸、杀虫为名,拒绝开仓放粮。几次三番,大家就起了疑心。”

在直属库监管人员的要求下,仓门最终被强行打开。此时展现在眼前的一幕让人们深感震惊:原本应该“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的国家托市粮,竟然变成了一堆稻壳。监管人员随即对该公司所有委托存粮展开排查,共计发现3座问题仓库,其中2座用稻壳造假,1座空空如也……

作为目击者之一,寨河公司保洁员老张(化名)的回忆提供了更多细节。据他介绍,所谓稻壳造假,就是在被盗卖一空的仓库里堆满稻壳,覆盖一层塑料布后,最上面再平铺1米多厚的小麦。为了应付可能的抽检,不法分子在填充稻壳时还在不同方位特意留了3个坑洞,里面从上至下灌满小麦。

“经过这样的精心伪装,日常检查很难发现猫腻。即使出事后,我用铁锹打上面挖了好大一会才见到下面的稻壳。”老张说,“另外一个空仓可能是没来得及造假,门洞附近还有盗卖时洒下的麦粒。”

“拔出萝卜带出泥。”紧接着展开的经侦调查显示,上述失窃案件仅是寨河公司针对托市粮收储非法活动的冰山一角。早在几年前,该公司就通过伪造票据等手段,多次骗取国家购粮款及仓储保管费。手法之粗劣与大胆,令人咋舌。

库点“滚雪球”

“硕鼠”违法犯案花样多

委托库点要在托市粮上动手脚,比较常见的有伪造票据、以陈充新、粮食盗卖等多种手法。犯案如此明目张胆,与委托库点日益增多导致监管难度加大,以及库存粮食搁置太久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有很大关系。

警方最终查明,寨河公司2008年、2009年、2010年、2012年、2013年间,在受中储粮潢川直属库委托开展小麦、稻谷托市收储过程中,经时任经理魏国安排,多人参与伪造虚假的粮食收购单、入库结算单,乃至售粮农民个人信息等,以此骗取购粮款和仓储保管费共计574万余元,扣除案发前已经归还的,仍有400余万元款项不知所踪。如果算上盗卖的粮食,总计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元。调查还发现了魏国挪用单位公款等其他违法行为。

2015年7月底,光山县法院做出刑事判决,魏国犯合同诈骗罪、挪用公款罪。鉴于其在案发后主动还款,同时检举他人犯罪构成立功,最终数罪并罚从轻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5万元。公司副经理夏治国、统计员王秀玲、会计陈艳,也以合同诈骗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3年,但三位因是从犯,均缓期执行。另据了解,有关人员涉嫌渎职的情况尚在调查中。

针对上述案件,一位曾参与过托市粮代储的民企老板透露,根据观察,委托库点要在托市粮上动手脚,比较常见的有三种手法:一是伪造票据套取购粮款和保管费;二是低价收购陈化粮冒充新粮赚取差价;三是粮食存入库点后进行盗卖。

“从目前的情况看,三种手法寨河公司至少用了两种。之所以这么明目张胆,一方面委托库点‘滚雪球’般越来越多,中储粮公司难以实现有效监管;另一方面受价格制约,库存粮食难以顺价销售,搁置太久也容易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潢川直属库副主任张明承认,该库所辖范围包括潢川、光山等5个县,因为自有库点基本满仓,多数依靠社会库点执行托市粮收购、储存。“5个县共分布139个委托库点,直属库90多名职工,每个库点平均安排一位驻库员都不够,监管压力可想而知。”

据了解,寨河公司国粮失窃案之后,潢川直属库所在的信阳市随即出台文件,以中储粮、粮食局、农发行、检察院为主,尝试构建“国家政策性粮油管理四方联席会议制度”。

张明表示,该制度的最大亮点是引入了地方检察院,由此对不法分子形成威慑。未来还将逐步实现所有委托库点安装可视化系统,最终达到行政、技术、法律手段的全方位监管。

“小马拉大车”

仓储监管困局待破解

类似潢川直属库在托市粮监管上“小马拉大车”的局面,并非简单个案。记者进一步的采访调研发现,在河南、湖北、黑龙江、吉林等粮食主产区,也都面临政策性粮食库存规模大、库点多、监管难的压力。要破解这一难题,不仅需要加强监管,还应调整收储制度以削减库存。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有关数据显示,目前该公司管理中央事权粮油2996万吨,储粮规模约占中储粮系统的9%,其中75%以上的托市粮存放在1000多个委托库点。

中储粮荆州直属库监管科长陈平告诉记者,今年托市小麦收购过程中,全市委托库点达到65个。为了保证安全,收购期间实行巡查制,辖区每个县分配一至两名监管员。“即使安全入库,由于加工业不景气,企业会不会在经营不善的时候擅自倒卖或者违规抵押,也很难说。为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大家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吉林榆树是全国产粮第一大县。中储粮榆树直属库主任高雪峰坦承,现在最突出的矛盾就是监管,几乎很难打赢这场战斗。“因为人手不够,迫不得已从去年起实行了联保制,由每位在编职工介绍一位家属,作为收粮时的工作人员,出了问题就找在编人员。”

在产粮大省黑龙江,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当地民营企业的委托收储库点达到651个,储存托市粮2995万吨,占整个政策性粮食库存的35%。

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总经理鲁晓东介绍,今年以来,全省在托市粮收储方面已发现9起风险案件,有的是利用欺诈手段通过政策性粮食收购套取资金,还有的把入库粮食进行违规抵押从而骗取银行贷款,涉案金额总计1.4亿元。

“虽然已经报案,但一些损失恐怕难以弥补,潜在的可能还更多。”鲁晓东说,“眼下秋粮开始集中上市,又将迎来新一轮政策性收购。因为仓容缺口较大,明知委托库点风险高,难监管,还得找他们代储,否则又会产生农民卖粮难的问题。这是非常矛盾的地方。”

有关专家指出,在托市价格持续提高、政策性收储日渐增多的背景下,作为政策执行主体的中储粮公司早已陷入“小马拉大车”困局,难以对收储政策执行和粮食库存进行有效监管。类似难题的破解,短期需要弥补漏洞和短板,进一步加强监管,长远看还是要调整政策性收储制度,从而达到削减库存、改变政府收购库存越积越多的局面。

THE END
1.中储粮:推进新季稻谷最低收购价收购工作1月11日,从2025年中储粮工作会议获悉,针对粮食丰收、价格面临下行压力等复杂形势,中储粮将积极发挥粮食收购稳市作用,有效维护种粮农民利益,有力有序推进新季稻谷最低收购价收购工作,截至目前已向社会公布最低收购价收储库点245个,助力兜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同时,全系统调配人员参与跨省支援收购工作,强化“一卡https://m.bjgrainmarket.com/lyxx-hy/df90ec00-d18f-11ef-842c-57bb0f7210ef.html
2.托市收购价每斤提高一分钱这对四川粮食生产意味着什么?不过,即便是“仓中有粮”,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还是提醒:按照中央和省级法律法规,政策性储粮不得改变随意改变用途。因此,承担政策性收储的企业主体,应强化相关用途管制。 原标题:托市收购价每斤提高一分钱 这对四川粮食生产意味着什么?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3729&newsId=4115347
3.夏粮丰收新粮往哪里放成难题收储瓶颈怎么破?——中国青年网多名业内人士指出,去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启动后,部分企业和粮农对小麦和水稻的托市收购政策是否会调整持观望态度。由于政策粮有国家补贴,盈利稳定,一些收购企业和代储企业怀着搭“末班车”的心理,存在不顾高仓满储实际的投机心理,在多收多储多得的利益驱动下,今年可能会有“抬级抬价”收购的冲动,进一步加大仓储压力。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jsxw/201706/t20170611_10038141.htm
4.河南省:让托市收购政策真正惠及种粮农民融媒热头条新闻河南省:让托市收购政策真正惠及种粮农民 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根据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印发的《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在河南省政府统一领导下,该省发展改革委、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农发行河南省分行、中储粮河南分公司6个单位,共同制定了《河南省2020年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工作方案http://hm.hnr.cn/news/202006/09/123912.html
5.为了确保稻谷托市收购政策执行到位徐州这么干!自11月14日市粮食局、中储粮徐州直属库、徐州市农发行共同启动今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以来,全市各委托收储库点开展了托市收购工作。近日,市粮食局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执行收购政策、大力提升服务水平,并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全面做好市场监管工作。 https://www.ourjiangsu.com/wap/a/20171120/1511146103379.shtml
6.触目惊心!“托市粮”竟变“转圈粮”这些大宗商品领域腐败细节曝光专题片称,涉粮腐败问题,一方面直接侵害农民利益,另一方面变相套取国家资金,“转圈粮”就是又一种典型手段。我国粮食收购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导、政策性收购为补充,遇上粮食供大于求的年份时,市场粮价如果低于一定价格,国家就会启动政策性临时收储,俗称“托市粮”,就是用国家保护价收购农民的粮食,目的是防止谷贱伤农,保https://wap.eastmoney.com/a/202201202254183120.html
7.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夏粮收购各项准备基本就绪夏粮已就位 托市收购大范围启动的可能性不大 今年的夏粮价格如何?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表示:“预计夏粮旺季收购量达7000万吨左右,较上年略有增加,其中小麦将达到6300万吨左右。预计小麦开秤价格约在1.25元/斤至1.35元/斤,早籼稻在1.3元/斤至1.35元/斤,高于小麦1.18元/斤、早籼稻1.27元/斤的https://www.zgswcn.com/news.html?aid=186202
8.进一步改革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即“当粮食供求发生重大变化时,为保证市场供应、保护农民利益,必要时可由国务院决定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但实事上,从2004年以来,最低收购价政策年年启动,“配角”已成为“主角”,最低收购价成为粮食市场的风向标,无论是种植者,加工商还是贸易商,都把托市价https://cdo.develpress.com/?p=6738
9.粮食收购工作方案(精选11篇)如我市的政和、松溪两县粮食购销企业为减少企业财务费用,对除地方储备粮、代储粮及订单粮以外的粮食收购主要采取职工集资和向财政借款等办法来解决粮食收购资金,采取边收边销的滚动收购资金的办法来化解粮食收购资金的难题。因而粮食购销企业未能充分利用农业发展银行粮食收购贷款优惠利率政策的好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2aqhyr5.html
10.中国法院网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基本农田面积,用好各项扶持政策,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地方粮食储备制度,从实际出发,建立市级大豆储备计划2万吨,豆油储备计划3000吨,2004年新粮上市组织收购,进行实储,以适应调控市场的需要。建立粮食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制订市和区、县(市)两级粮食应急保障预案https://www.chinacourt.org/law/detail/2004/08/id/1441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