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马简介什么是木牛流马→MAIGOO百科

【名称】木牛流马【拼音】mùniúliúmǎ

【出处】1、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2、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解释】木制的带有货箱的人力步行或者轮行或者步行轮行结合式运输器具。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运输工具。

【示例】诸葛亮制木牛流马只不过是运运粮草,你如今造冰轮是攻打桐柏城。

1、运输工具:畜力车、人力车、旱船、滑索、桥子、背架等。

2、道路状况:出蜀多山地,艰险难行,常规车马运输不便。

3、战争状态:前线大军消耗极大,粮草多赖汉中供给。

2010年四川木牛流马:9月7日,四川广元木匠何多现展示花了5个多月造出的“木牛流马”。何多现2010年3月开始制作,8月初完成。“木牛流马”长2.08米,高1.4米,自重230斤,腹中可载420-450斤大米,后肢可以前后屈膝,以手推或牵为动力,可以行走在乡间小路,还可爬坡上行。

2011年12月4日,湖南省益阳市南县职业中专学校语文老师黄佑军展示了他的“木牛流马”,他认为:木牛流马是一种“撑杆驱动的轮式车”,即在轮式车的双辕上装上长短撑杆。

黄佑军说,流马:双轮车的车厢上装上马头,双辕装上前、后撑杆轴,长短撑杆铰接在撑杆轴上,双辕再固接在车体上,摇动双辕撑杆撑地而促使车轮转动。这个“流马”是完全按照《造流马之法》的文献记载的尺寸作的。车轮位于前、后脚之间。“靬”是牛皮做的圆套子,套在双辕上与牛鞅绳相连,提起撑杆。三角杠是车厢后的横杠(杠孔是三角形),拦住板方囊不退出来。

黄佑军说,这种“木牛流马”特别适合在山地行走,在坡地行走时,能随意停在坡地上而不向下滑行。装满货物的木牛、流马上坡时只需一人就能驾驭,即使是上30度坡地也不需别人帮忙照样能上坡。当你摇动双辕时,撑杆给你强大的推力帮你把车推上山坡,当你停下不摇动双辕时,车会向坡下滑行,不过这时你也不用担心,撑杆能及时撑地自动刹车、阻止车继续下滑!与普通人力车比,它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下山坡地的行走,它具有人力车的同样的优点。平路的行走,它具有人力车所有的优点,它也有比人力车优越的地方,载货时,人力车起动时是十分费力的,而木牛流马可以借助摇动双辕增加撑杆的推力起动车辆。即使遇到十级左右的石梯坡地,摇动双辕,像爬楼房的楼梯一样,也能一个人拖上去而不需要别人帮忙,这是一般人力车所不能想像的。从而节省人力。

复原诸葛亮木牛流马的关键是复原作法竹简: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出师北伐,为了克服运输军粮的困难创制了木牛流马,制法记于竹简并有附图。其法载于史书《诸葛亮集》。若干年后,原始竹简老化,附图丧失、字迹模糊、一些竹简错位脱漏;又几经传抄,原文更是残缺多误,加之文中杂有方言,更让后人难以理解。特别是小说《三国演义》对木牛流马加以文学渲染、使其神秘化,进一步使制作方法扑朔迷离,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成为复原操作的严重障碍。古今不乏木牛流马爱好者,复原样品不下十种。但这些样品的形制尺寸与原始制法相去甚远,所以只可算是个人作品,并非诸葛亮的木牛流马。

一、附图、3号简、31号简丢失;二、5号简错位到3号三、4号简错位到14、15号简之间四、18号简错位至28、29号简之间五、30号简错位至25、26号简之间六、32号简错位至26号简之前现存资料与原文对照:

1700多年前,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可是,木牛流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运输工具呢?

给《三国志》作注的南北朝时期的裴松之,在注中引用了现已经失传的《诸葛亮集》中有关木牛流马的一段记载,对木牛的形象作了描绘,对流马的部分尺寸作了记载,但是因为没有任何实物与图形存留后世,使得后人对木牛流马的认识始终是凤毛麟角、云山雾罩。在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的黄沙镇,史料记载这里是诸葛亮当年造木牛流马的地方。据考证,诸葛亮当年在8年北伐中,木牛流马总共用过3次,木牛流马就是从这里出发,走过250公里的栈道,到达前线祁山五丈原。有个当地的老人曾经描绘了传说中的木牛流马:“木头做的马头,再有其他零星的小块组成马身子,再组上马腿,肚子中间安上齿轮,木马后边有一个扳手,操作时一压走一步,再一压走一步。”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木牛流马是有齿轮的,而且似乎也运用了杠杆原理。

为了弄清三国时期栈道的情况,我们来到了褒河谷口,这里是褒斜栈道的起点,位于汉中市北20公里,1700多年前,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就是从这里起程把粮草运往前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古代的栈道非常平缓,并不陡峻。原来古代人开通褒斜栈道是非常聪明的,他们选择了在秦岭山中最缓的一条道路,不知不觉就上了山,然后不费劲就下去了。在这样的道路上四条腿的机械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轮子的效率高,所以当时的木牛流马不太可能是四条腿的行走机械,而四轮车的可能性更小,因为四轮车作为转向控制是更难的,就是在平地上,四轮车的转弯都不是很灵便的,所以放到那个特殊的条件下可能性更小。从栈道情况分析,似乎只有独轮车才最有可能是历史上的木牛流马。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木牛流马是独轮车的话,记载中,木牛是一脚四足,这个四足在独轮车里面怎么体现呢?还有就是一些部件的名称包括暗藏的机关如何解释呢?旅澳学者康弘对木牛流马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认为:木牛流马是齿轮组传动的绞盘索道系统。在云贵川的深山里,同类系统还被使用着。

古籍中记载:“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根究这种描写,传统观点认为:木牛流马应为一种木制牛马状运输工具。一天可以走二十里,由于两千年前的科技水平不可能制造出这种水平的运输工具,所以人们普遍认为这只是一种传说。之所以出现这种误判,是因为对日行二十里的主体是人还是木牛的误解。将:“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连贯起来理解就可以清楚“日行二十里”的是人---推绞盘的人,木牛根本没有走。

新的研究首先提出质疑:木牛流马如此好用,它们就应该被大力推广并流传。但木牛流马不仅没有被大众普及,就连诸葛亮当时也并不经常的在所有的地方都使用木牛流马。这说明木牛流马的使用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分析诸葛亮使用木牛流马的情况,可以初步断定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地域环境上。蜀汉位于今四川,道路崎岖,多为盘山道,在直线距离并不远的山与山之间走盘山道即远且难,而架设绞盘和索道无疑是一种快捷便利的好办法。现四川,云南的山区索道还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山民出山,赶集还要靠它。在其它地区绞盘索道不能广泛使用,因此木牛流马没有得到普及。诸葛亮在出祁山之前,曾南征孟获,对于广泛应用于云贵高原的索道应有所闻。

谜团:《三国演义》上的木牛流马一直是一个迷,也让无数人为之痴迷。当时的生产条件简单,远不及现代,但是“木牛流马”的构造看起来简单易行,也符合当时的情况。如果当时把“木牛流马”写的神乎其神,也许我们很早就会把它当成神话的东西而弃之不顾了,但是就因为书上写的符合当时的情况,所以我们就不能不怀疑当时可能真的有木牛流马的问世。可是时代的久远和小说的戏剧性让我们又有些一筹莫展。“木牛流马”如果真的象书中所描述那样可以不吃不喝还能走,这显然是不符合现科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的。因为如果“木牛流马”要行走,必定会消耗能量,当时肯定没什么石油、天然气之类的能源物质,它又不吃不喝,它从那里得到能量?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如果要造出象小说里描述的那种木牛流马来,就必须抛弃“能量守恒”定律。同样,要造出“木牛流马”也必定会打破影响我们数代的“能量守恒”定律,必定是一个令世界瞩目的事迹。历史上有无数个迷团需要我们去解决,这可能只是一个虚构的物品,但是在迷团未揭开之前,谁也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制造者:《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二回中,有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的描述:忽一日,长史杨仪入告曰:“即今粮米皆在剑阁,人夫牛马,搬运不便,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已运谋多时也。前者所积木料,并西川收买下的大木,教人制造木牛流马,搬运粮米,甚是便利。牛马皆不水食,可以昼夜转运不绝也。”众皆惊曰:“自古及今,未闻有木牛流马之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孔明曰:“吾已令人依法制造,尚未完备。吾今先将造木牛流马之法,尺寸方圆,长短阔狭,开写明白,汝等视之。”众大喜。紧接着介绍了制造木牛之法: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大劳,牛不饮食。造流马之法: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众将看了一遍,皆拜伏曰:“丞相真神人也!”司马懿听说后,派人去抢了数匹木牛、流马,并将这些木制的牛马拆卸开来,描图画形加以仿造,不到半月,竟也造出了千余匹,一经使用,也与蜀军所造效果一样,奔走进退如活的一般。于是,魏军也用它们去陕西搬运粮草,自以为得计,“往来不绝”。岂不知,这恰恰中了诸葛亮之计。

鲁国:木牛流马最远可追溯到春秋末期。据王充在《论衡》中记载:鲁国木匠名师鲁班就为其老母巧工制作过一台木车马,且“机关具备,一驱不还。”

南北朝:又过了200多年,南北朝时的科技天才祖冲之据说又再造了木牛流马。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同样也未留下只字片图的资料。书上的木牛流马的介绍是: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流马:肋长三尺五寸,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前脚孔去前轴孔四寸五分,板方囊两枚。

THE END
1.快要消失的7大农作物,曾家家种植如今却非常少见,有认识的吗?高粱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历程中,许多农作物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们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从曾经的主要粮食作物到如今的小众选择,这些农作物的故事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转变。 荞麦,起源于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因其极强的耐寒耐旱特性及较短的生长周期,曾在困难时期成为北方农民的“救命粮”。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O62H1F05566RSQ.html
2.小米粟米禾稷米"稷"开始时指的是每种粮食的最优品质 古代皇家在祭祀时 会令掌管祭祀的官员准备稷米 此时的稷米指的就是最优品质的五种粮食 但是不过多久意思就很快转变了 由于稷米的叫法始于皇家 大臣及百姓根本不知道何为稷米 只知道是最好的粮食 那么在人们心中最好的粮食就是小米 https://www.meipian.cn/p9m0hqz
3.我从事粮食部门防化员18年(有毒有害工种)是否是特殊工种并明确特殊工种的范围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或劳动部门确定。特殊工种不是一个正式的概念,只是约定俗成的叫法https://www.lawtime.cn/wenda/q_24957137.html
4.杜绝粮食【知识帖!#一组图了解五谷的前世今生#】#文化中国行探寻古今五谷# 国家统计局消息,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人们常用“五谷”来指称粮食,你知道“五谷”都有哪些吗?从古至今,“五谷”的叫法经历了怎样的变迁?稻、黍、稷、麦、菽,你都认识吗?戳图,一起了解↓↓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全文 1973 https://m.weibo.cn/search?containerid=100103type%3D1%26q%3D%E6%9D%9C%E7%BB%9D%E7%B2%AE%E9%A3%9F
5.粮食科普常识.doc粮食在营养方面最大作用是为人体提供热能,每50g干粮可供热能达720kJ,如每天吃500g米饭或馒头,就可获得约7200kJ的热能。谷粒的谷膜、谷体、谷胚等不同的部分的营养分布不一致,谷胚是发芽的地方,其营养最丰富,含丰富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E,而且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矿物质等;谷体主要成分是淀粉以及少量蛋白https://www.taodocs.com/p-512983822.html
6.关心粮食和蔬菜言归正传,此文的目的就为了记录这次活动中,我给版纳勐醒中学初中学生的一个讲座---《关心粮食和蔬菜》。 粮食和蔬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不用多讲,现在却不得不讲。自然界首先为我们提供了食物,让人类摆脱了饥饿。在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中,历朝历代都将粮食生产作为王朝稳固,人民安居乐业的立国之本。江山社稷https://www.douban.com/note/218078394/
7.农田里最常见的粮食作物有哪些?该注意什么?其次,水稻也是常见的农作物,它播种面积占了全国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4。水稻是人们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可以用来榨油、酿酒、制醋,制淀粉和提取糠醛。最后,马铃薯在农田里也比较常见,它与稻谷,小麦和玉米并列为全球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现在人们称它为土豆的叫法比较常见,它是人们熟知的粮食和蔬菜,可以制作出许多http://m.ye-su.cn/yy/vssev9a99eyydsvy2e.html
8.粮谷类,粮谷类食物的应用与区别不过是老百姓的一种通俗叫法,并无严格规定。泛指各种谷物。也就是粮食作物。如稻,麦,豆,薯等。 食用的农做物啊 大米、玉米、花生、豆 粟、豆 、麻、麦、稻 4,五谷杂粮都有什么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而在《孟子腾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http://www.e683.com/yh/cxzs/115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