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题目答案解析,古诗词题目答案解析1

303.李白在诗中描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的是古诗词的手法。

A、比拟

B、夸张

C、借代

D、比喻

类别

默写名句

赏析名句

诗中“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诗句以风声之“盛”衬托了松枝之“劲”,表达了对松柏刚劲品格的赞美之情。

诗中“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_________________

诗中“雪”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句借雪地上只留下马行走的痕迹,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及怅惘之情。

诗中“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_________________

角度

诗句

评析

用典

(1)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写自己孤身归来,友人多已离世的境况,表达物是人非、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虚实结合

(2)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表现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动词

(3)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反映了诗人情感的激荡变化,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白描

(4)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5)渲染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晨景图,营造出__________的氛围。

(6)______

(7)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抒发了英雄的悲慨和对家人、国都的眷恋。

24雨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3惊蛰春雷响,万物长。22春分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2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20谷雨风吹雨洗一城花19立夏天地始交,万物并秀。18小满物至于此,小得盈满。17芒种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16夏至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15小暑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14大暑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13立秋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12处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11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10秋分9寒露8霜降7立冬6小雪5大雪4冬至3小寒2大寒1立春

(1)【任务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2)【任务二】下面成语中加点的字和“春雷响,万物长”的“长”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各骋所长B.长篇累牍C.长辔远御D.教学相长(3)【任务三】根据所学,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①风吹雨洗一城花_________________②天地始交,万物并秀_____________③物至于此,小得盈满_____________(4)【任务四】冬奥会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最后10秒,为了配合倒计时的速度,节目组忍痛去掉了余下的十句古诗词或俗语。以下节气与诗词名句最相配的一项是()A.秋分晴空一鹤排云上B.霜降凌寒独自开C.立春青草池塘处处蛙

24下列古诗词不涉及二十四节气的是:

A.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B.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4关于古诗词的解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描绘的是弹琵琶的场面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佳节”指重阳节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65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9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中的雨”专题研究,并列举了一些诗词。下列诗词中雨的意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阮郎归》)

B.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浪淘沙令》)

学完古诗词后,教师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整理,下列词作全部表达离别情绪的是()。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

B.陶渊明《归园田居》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C.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和李贺《雁门太守行》

D.崔颢《黄鹤楼》和李白《渡荆门送别》

A.①是扇面对,②是流水对

B.②是当句对,③是流水对

C.②是流水对,④是当句对

D.③是扇面对,④是流水对

教学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王湾《次北固山下》

B.曹操《观沧海》

C.龚自珍《已亥杂诗》

D.王维《竹里馆》

14古诗词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下列诗句中,描述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A.才从塞北踏春来,又向江南看杏花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6相信你—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词,请根据语境完成下面填空。(1)王老师已退休五年,还一直做着我们的课外辅导员,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中描写的那样:__________(2)老师和父母常用《石灰吟》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教育我们做事要有原则,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清清白白的人。(2分)(3)漫游祖国各地,面对名山大川,人们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慨;站在黄河边上,我们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站在高山之巅,我们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置身古战场,我们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与古诗同行,我们的旅途不会单调和寂寞。

19下面是位古诗词爱好者……在依次填在横线上,正确的项是()每逢佳节更情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出和谐方大同。香茗品来夸未尽,家山习习又清风。①快意常如秋月满②心多自信得宽广③寒箱难抵春色浓④小宁云笺记岁丰

A.1234

B.2341

C.4132

D.4321

11作品取材于儿童生活,街头景象和古诗词意,风格平淡,意境隽永的中国现代漫画家是()。

A.刘海粟

B.齐白石

C.丰子恺

D.张大千

18下面是一位古诗词爱好者……请依据律诗知识将下列标有序号的诗句依次填在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每佳节更情衷,()。(),()。(),政出和谐方大同。香茗品来夸未尽,家山习习又清风。①快意常如秋月满②心多自信得宽广③寒霜不减一旗红④小字云笺记岁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③②

D.④③②①

22小学生在家长要求下一遍一遍地把自己读不懂的古诗词,并记住了它们。这属于()

A.无意识记

B.意义识记

C.理解识记

D.机械识记

7下列古诗词描述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上的是()。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③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八年级上册教材后设置了“课外古诗词背诵”部分,其中包括《长歌行》《野望》《早寒江上有怀》等共10首诗歌。从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

A.知识系统

B.助读系统

C.范文系统

D.练习系统

阅读综合性学习“古诗词漫步”教学步骤的设计,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分专题收集诗歌,分别搜集以“春”“夏”“秋”“花”“雪”“月”为主题的诗词,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专题.组内每人搜集一首本组所选专题的诗词并做阅读笔记。【B】第一阶段.总结交流。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组内意见,而后完成对本专题诗词的小结以及本次活动的总结.之后在全班组织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诗歌交流专题会。【C】第二阶段,仿写创作。能力中等的同学模仿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诗歌,写一首本专题的小诗;能力较强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感受,结合对生活的观察。创作一首本专题的小诗。组内交流评价推出几首佳作编成班级诗集。【D】学生以朗诵比赛的形式交流展示自己欣赏的作品,也可以朗诵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朗诵他人作品的要求:首先介绍一下这首诗词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创作动机,然后介绍一下这位诗人的风格。朗诵之后再谈谈自己的体会。朗诵自己作品的要求:首先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创作的动机。朗诵后再自评作品的闪光点和不足。听的同学要为勇于展示的同学提出评价意见。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A.教师为学生规定几个主题,然后分组,是结合了诗歌主题丰富的特点,防止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内容太宽泛,杂乱,难以顺利展开

B.教师设计讨论的环节是让学生在扩展诗歌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诗歌内涵的感性认识

C.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有限,加之中国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所以教师在这一阶段,设计让学生创作仿写诗歌是不合理的

D.教师设计朗诵环节,并给出了两套朗诵方案,是从学情出发,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这更能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对学习诗歌的兴趣

8教学古诗词复习课,教师引导学生积累以“竹”为意象的诗词,下列不适合的是()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B.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C.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D.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古诗词专项复习课,学生整理诗词中运用的典故,下列句子运用典故的是()。

A.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B.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C.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D.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

学生对“借代”不熟悉,教师用古诗词例句来讲解。下列例句恰当的是()。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学完《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教师安排学生课下搜集描写荷花的古诗词。下列诗句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城子》)

B.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娇蕊(龚翔麟《菩萨蛮》)

C.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

D.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蔡松年《鹧鸪天》)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A项,出自《江城子江景》,“芙蕖”指荷花。B项,出自《菩萨蛮题画》,“菡萏”指荷花。D项,出自《鹧鸪天赏荷》,“水花”指荷花。A、B、D三项均是描写荷花的诗词。C项,出自《鹧鸪天桂花》,该词句描写的是桂花。

学习古诗词中“月亮”意象,教师请学生举出古人借月亮抒发对亲人思念之情的例子,下列适合的是()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B.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C.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竹”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往往具有高洁、超脱、坚韧的意味。某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含有“竹”意象的诗词,下列不适合的是()。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B.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学完古诗词后,教师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整理,下列词作全部表达离别情绪的是().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

15阅读综合性学习“古诗词漫步”活动方案(节选),按要求答题。活动准备:将全班40人分成4个小组.每组10人,自由组合。活动步骤:第一阶段,各小组从“春”“夏”“秋”“冬”四个主题中选定一个,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诗歌,整理成册;第二阶段,小组汇报,向全班介绍所选主题的诗歌,汇报方式自选。活动评价:首先进行小组内部评价,然后教师根据各小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把评价结果记录到档案之中。对该活动方案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小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B.小组选择主题和汇报形式、体现学习自主性

C.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资料查找和口语表达能力

D.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主要采用定量评价

14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外古诗词《春夜洛城闻笛》时,老师读到“谁家玉笛暗飞声”一句时,有学生提到“暗”字是错误的,笛声哪能是“暗暗”的飞呢,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下列教师的评价中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这一字的一项是()。

A.“暗”是“暗暗”的意思吗下去再好好想想。

B.“暗”是错误的吗那如果是你,你将要改成什么呢

C.“暗”字修饰的是什么呢要先弄清楚了修饰对象,再看看它合适不合适。

D.怎么可能错呢,是不是你理解错了,你再好好看看,先听老师读完好不好。

13完成《峨眉山月歌》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积累有关“惜别”的古诗词名句,下列积累材料不适合的是()。

A.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1对于中国人来说,古诗词已经________地浸润于日常生活之中,很多中国人的居家生活,往往以诗词为心,以对联与书法为用,因此很多中国古诗词语言和意象的美感,中国人可以“秒懂”,外国人却可能会__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循序渐进一头雾水

B.润物无声目瞪口呆

C.自然而然望而生畏

D.潜移默化不明就里

49对于中国人来说,古诗词已经____地浸润于日常生活之中,很多中国人的居家生活,往往以诗词为心,以对联与书法为用,因此很多中国古诗词语言和意象的美感,中国人可以“秒懂”,外国人却可能会____。

34背诵积累优秀的古诗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至关重要,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对于天赋很好、不屑背诵的学生,可以采取激将法,鼓励背诵

B.对于贪玩、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需要在课后多督促提醒

C.对于理解能力较弱、记忆力比较差的学生,可教授背诵的方法

D.对于理解能力较强、记忆力比较差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反复朗读抄写

13下列古诗词中,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是:

A.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B.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C.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8下列古诗词中,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是:

11下列古诗词与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A.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C.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D.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唐玄宗

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2某单位要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邮寄一批学习用品,想在物资上写上一句古诗词,下列诗词最合适的是: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唯有门前镜波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6某单位要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邮寄一批学习用品,想在物资上写上一句古诗词,下列诗词最合适的是:

古诗词歌曲追求的最高境界是

A、旋律美B、情感美C、意境美

曾经才貌双绝、受人追捧的琵琶女年老色衰,见弃舟中让人唏嘘。其实唐诗中还有不少鲜活的女性形象。请阅读下面一首诗,就诗中的女性形象写一篇文学短评。

要求:观点明确,“叙”“议”结合,语言流畅优美,不少于200字。

莲花坞

王维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词走红短视频平台,是因为它短小的形态、丰富的内涵,既回应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又与短视频简短凝练的特点不谋而合。不妨说,①,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两相融,绝句不“绝”,让经典文化走出一条与时俱进的创新之路。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一组整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大意要与原句保持一致。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化用和比喻的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某同学搜集古诗词以勉励自己立“鸿鹄之志”,下列不合适的一项是()

A.津津爽气贯眉目,十五男儿万里身。(宋·陈师道《次韵答学者四首·其一》)

B.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唐·杜秋娘《金缕衣》)

C.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唐·缪氏子《新月》)

D.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宋·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同时应该看到,无论是纸本时代还是"指尖时代",优质的内容供给始终是_______的真理。在以短视频、直播等构筑起的互联网文化生态中,随着类似《唐诗三百首》等传统经典的注入,让互联网内容不是有娱乐气,而是有书卷气,让行业生态内涵更厚、底蕴更足、发展更健康。

时代在发展,但古诗词所蕴含的诗意与文化,仍与我们当下的生活_______,滋养着我们的精神。我们期待,通过互联网这条新兴的"传送带",古典诗词能在新时代的语境中变得曲高和“众”、雅俗共赏,重新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浩如烟海数见不鲜牢不可破休戚与共

C.灿若繁星层出不穷牢不可破休戚与共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类似《唐诗三百首》等传统经典的注入,能让互联网内容不是有书卷气,而是有娱乐气

B.随着类似《唐诗三百首》等传统经典的注入,互联网内容不是有娱乐气,而是有书卷气

C.类似《唐诗三百首》等传统经典的注入,能让互联网内容不仅有娱乐气,而且有书卷气

D.随着类似《唐诗三百首》等传统经典的注入,让互联网内容不仅有书卷气,而且有娱乐气

2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传送带"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等。

C.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的俗语。

D.进行双向选择时,有些学生可能因选不到合适的导师而“流落街头”。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因其啼声悲切,往往用来渲染愁情。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谪居浔阳的痛苦心情;又如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营造了空寂苍凉之境,抒发了蜀道难行的愁绪。

(2)杜甫的登高之作,写景境界阔大,气势雄浑。如《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描写秋景苍茫寥阔;又如《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展现了洞庭湖恢宏气象。

(4)在“青春献礼二十大”活动中,校长引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勉励和警醒青年学子要树立忧患意识,力戒骄奢安逸,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月”在古诗词中是一个重要的意象,请就你所学的苏轼的两篇词中各列举一句:“”和“”。

(2)《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极其恢宏,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诗句是:“,”。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两句,再现了当年刘裕为收复中原、大举北伐的恢弘气势。

(1)古诗词中经常使用倒装的手法为整首诗词增添亮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庄子说宋荣子宠辱皆忘,毁誉由人,这是因为他既能认清自我和外物的区别,也能“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猿猴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是杜甫通过猿声对夔州凄清秋色的描摹:“,”是李白借助黄鹤和猿猴对山势之高、蜀道之难的刻画。

(2)苏轼《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描绘的情形,在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也有类似的表述:“,”。

(3)人民就是江山,守江山就是守住民心。《阿房宫赋》中用“,”对秦王朝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评点

绝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诗句痛斥当时昏庸的朝廷,天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律诗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表达了词人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4)________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_______

诗中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道出了君子对淑女的美好追求,统领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采用融情于景的写法,既写景,也点明时令,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志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写出了诗人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的宽广胸怀,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传统节日是我国古诗词常用题材,下列诗句与传统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②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③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④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a.元宵节b.春节c.端午d.中秋节e.七夕

THE END
1.《书愤》导学案书愤理解性默写及答案.doc【《书愤》导学案】 书愤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一、导入 介绍陆游诗作及特点,结合《钗头凤》、《示儿》等诗。 二、 陆游(放翁):科举除名——绝恋沈园——载浮载沉——临终示儿 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陆游生于1125年,就在他出生的第二年,金兵南侵,他的父亲不得不带https://www.taodocs.com/p-482570027.html
2.贵州省遵义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统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3)题为生活情境结合学科认知情境的默写题,主要的信息是“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提及某一位'倜傥非常之人’的经历”,答案有多个。因“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涉及的是两位人物,不算正确答案。【失分点预判】学生因不会背、会背不会理解、会背不会写等原因丢分。https://www.360doc.cn/article/53651044_1101921384.html
3.《诫子书》中考语文分类题集《诫子书》中考语文分类题集(参考答案) 一、默写 1. (1)静以修身 2.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20. (4)非宁静无以致远 二、理解性默写 1. (7)非宁静无以致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9. 非志无以成学 三、文学文化常识 1. C 四、阅读训练 1. (1)诫:告诫,劝勉 以上为部分内容预览,完整Dohttps://www.thn21.com/teach/61873.html
4.2024湖南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先明确观点“不能”;再直接理解加点词“往往”的意思,“往往”表状态,指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况常发生的情况,然后结合“往往”在句子中所体现的作用﹣﹣说明植物发生与环境变化有关;接着再假设删除“往往”之后的表达效果,对比实际情况,判定删除与事实不符;最后加上一句套话“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这样使答案http://www.chusan.com/zhongkao/86742.html
5.《示儿》教学方案设计(精选6篇)让诗的教学充满诗意,焕发魅力;让课堂语言与思维齐飞,激情与智慧共舞,《示儿》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3.背诵并默写全诗。 重难点: 感悟作者崇高的爱国思想。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0j360ja.html
6.诗词默写填空范文6篇(全文)八年级下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填空 第6篇 ⒈奉献是什么?奉献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的坚贞不渝;奉献是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态度。 ⒉《水调歌头》中苏轼借自然现象比拟人生,表现出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词中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对美好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dijg2a6.html
7.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示儿》。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示儿》。 教学难点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怀。 教学策略: 1、教学时,先简介诗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认识当时的社会环境,为理解诗歌内容及诗https://www.360docs.net/doc/3a64b80b2a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