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配套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总结回顾,导入新课(指向目标3)1.学生回顾前面所学,听老师介绍。

1.全班齐读课题《朱德的扁担》3.学生举手,提出质疑4.学生利用形声字记忆法,识字生字“泼”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毛泽东、朱德这样的伟人,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近伟人——周总理,学习新的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2.泼水节,究竟是怎样的节日呢?请大家看看下面的介绍。

(PPT出示泼水节的介绍)3.今天我们学习与泼水节有关的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识记生字“泼”。

5.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惑?6.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对泼水节有大致的了解根据题目,了解课文基本信息利用所学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学生能抓住题目中关键词“难忘”学习和理解课文。

为后面学习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做好铺垫。

巩固生字识记方法,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环节二:识字学词,整体感知(指向目标1、3)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记号,标自然段序号。

一.自读课文。

提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圈出课文中的生字重点拼读;难读的句学生能正确标出自2.(1)学生自己拼读生字,口头组词。

(2)学生开火车读、在小老师带领下读词。

(3)学生学习生字借助图片认识实物,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②③④⑤学生运用多种狮子方法识记生字。

子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标上自然段序号。

2.同桌合作读认字条(读认字条的时候看看你能得几颗星:一颗星-按顺序拼读;两颗星-遮住拼音按顺序读;三颗星-遮住拼音打乱顺序读)3.检查自学情况。

(1)各自练读词语,读好翘舌音“盛、祝、驶、寿”,后鼻音“龙、容、康”。

(2)小老师教读,相机正音,去掉拼音再次认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指向目标2)1.学生看图文,听老师介绍。

2.全班齐读课题《朱德的扁担》3.学生举手,提出质疑1.今天我们来认识了一位老一辈革命领导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十大元帅之一,国家副主席朱德爷爷。

(PPT出示朱德的介绍)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

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唯一同时指挥过国、共军队的军事统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朱德爷爷的故事。

(板书《朱德的扁担》)3.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惑?对朱德有大致的了解根据题目,了解课文基本信息学生能借助题目中的人物、事物名称提出质疑,帮助了解两者关系活动意图说明:出示朱德的资料和图片,让大家先认识这位革命领袖的生平事迹。

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对题目提出的质疑,结合课文能更清晰的了解人物与扁担之间的关系。

环节二:识字解词,整体感知(指向目标1、3)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记号,标自然段序号。

2.(1)学生自己拼读生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

在生字下面做“△”记号。

生字重点拼读。

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线。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学生能正确标出自然段,读准字、句子、读通课文。

学生读准字音、注意翘舌音和字,口头组词。

(3)学生学习生字①借助图片认识实物,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①各自拼读,读好翘舌音“志、站、师、士”,前鼻音“扁、担、军”,整体认读音节“志、伍、士、师”。

文中“扁担”的“担”是轻声。

2.他看见了蚜虫,心里怎么想的?又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勾出他想的句子,用波浪线勾出他说的句子。

谁来告诉我他想的句子:(课件出示18)“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通过这一句,你觉得那个人看着这几只虫子的态度是什么。

(不怕)(不在乎)那你再来读读,把他的不怕读出来。

孩子们,看这个标点符号是什么(感叹号)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一句读好呢既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又要把他的不怕读出来,请自己练习练习。

(生汇报)孩子们真会读书,老师听出来了,那个人根本不怕这几只蚜虫.小朋友们,你们怕不怕这些蚜虫?(怕)老师也很怕,因为蚜虫可厉害了,这种害虫专门吃叶子,而且它们会慢慢地把叶子吃光的.3.蚜虫这么厉害,可那个种葫芦的人根本没把蚜虫放在心上。

看见叶子上的一些蚜虫,“那个人”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课件出示19)①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盯:一动不动地看,说明那个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芦。

(指导写)②他盯着小葫芦说了什么?(请一个孩子起来读)孩子们,这句话是对谁说的?对自己说的。

(自言自语)“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自己对自己说话。

【设计意图:读出感叹句的语气,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咱们平时大都“自言自语”过,同学们把“那个人”说的话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说一说怎样读才算是“自言自语”。

(学生练读,师巡视指导)①声音不能高。

②速度要慢一些。

“自言自语”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当然声音要低一些,速度要慢一些。

另外,读时还要注意“那个人”说话时是一种什么心情。

大家练一练,看谁既能读出“那个人”自言自语的语气,还能读出他的心情。

(学生练读后汇报)③不简单!你能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中的感情,让我们为他鼓掌(师生鼓掌)。

不过,老师想补充一点,“那个人”说的话,其中有两个感叹号,表示他心里特别(高兴)(着急)④哪些小朋友能演出来?拿上小葫芦,没有的可以用双手。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5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洪灾、无家可归”等,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组词语洪(洪灾)(洪水)毒(有毒)(毒蛇)蛇(毒蛇)(蛇尾)兽(野兽)(禽兽)伤(受伤)(伤害)灾(灾难)(灾害)难(灾难)(苦难)继(继续)(后继有人)续(后续)(继续)退(后退)(退步)被(被动)(被子)耕(耕田)(耕地)恢(恢复)(天网恢恢)3、你能用洪水淹没毒蛇猛兽恢复安居乐业上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生一个什么故事吗?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样的洪水呢?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学习第一自然段1.读完了吗?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把它们圈出来。

2.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1)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泛滥淹没冲毁)(2)抓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3)淹没了田地,人们将——冲毁了房屋,人们将——谁再来读读?3.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过渡:这一切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所以——三、品读文字,精读感悟学习第二自然段板块一体会“治水”决心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读。

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板书:治好它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

人教版学校二班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化地探究。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沟通。

一起看看人教版学校二班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欢送查阅!人教版学校二班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化地探究。

★学问与技能: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纸的生产过程,意识到要节省用纸。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纸的一些性质和特点★难点:用形象化的方法沟通争辩纸的结果一、激趣导入1、老师呈现纸制品:一观察同学们老师就特殊宠爱你们,想送给你们两份小礼物,看看它们是什么(手工做的纸花和纸螃蟹)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做的2、在我们生活的四周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纸3、老师也带了两样纸制品,看一看(纸杯和纸袋)它们是同一纸做的吗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纸来做它们这就和纸的性质有关了,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争辩纸的性质。

(板书用毛笔在宣纸上写:纸)【爱好是同学的老师,只有同学对问题有了争辩的爱好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

引导同学回忆生活的周轩都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纸,使同学在相互沟通中多生疏一些纸,了解一些纸的用途,出示纸杯和纸袋让同学初步感知不同的纸可以做不同的物品】二、探究新知争辩纸的特性A、(1)争辩同一张纸的牢固程度你们宠爱玩玩耍吗我们就来玩一个比拟纸的牢固程度的玩耍老师给同学们预备了6条长宽一样的纸条,3条横向的、3条纵向的,横向、纵向在纸上已经标明白,两个同学在做时用一条横向、一条纵向相互勾住来拉一拉,用力的大小尽量要保持全都,然后再渐渐加力,直到有一张纸条断开为止,纸条没有被拉断的同学你将是成功者,听明白老师的要求了吗纸条没有被拉断的同学来说一说,你的纸条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什么叫横向、什么叫纵向当有文字时我们按文字排列的挨次左右称为横向,上下称为纵向,没有文字时,我们撕开来看一看,撕开后边缘看上去很直像一条直线一样就是纵向,边缘参差不齐就是横向。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表达出___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然意志顽强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洪水的凶猛,了解___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二、然段。

教学难点:通过___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___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一、导入揭题,复词语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大禹治水》,请一起读题目。

2.组词语:洪(洪灾、洪水)、毒(有毒、毒蛇)、蛇(毒蛇、蛇尾)、兽(野兽、禽兽)、伤(受伤、伤害)、灾(灾难、灾害)、难(灾难、苦难)、继(继续、后继有人)、续(后续、继续)、退(后退、退步)、被(被动、被子)、耕(耕田、耕地)、恢(恢复、天网恢恢)。

3.请用洪水淹没毒蛇猛兽、恢复安居乐业等词语来概括本课的故事情节。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研究第一自然段1.请读完第一自然段,圈出表达洪水凶猛的词语。

2.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1)请指出表达洪水凶猛的词语。

(泛滥、淹没、冲毁)2)读出洪水凶猛的语气。

(读出“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3)请有同学来读一下。

3.请有同学来读一下。

过渡:___看到了这一切,感到了心痛,于是——三、品读文字,精读感悟研究第二自然段板块一:体现治水决心出示:“___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请大家读一遍,表达出治水的决心。

(板书“治好它”)2.请有同学表达一下自己的决心。

(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3.请大家一起读出“下决心”。

过渡:___下了决心,接下来他做了哪些事情呢?请大家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___做了哪些事情。

板块二:感受___的无私___到处奔波,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但他认为治水更重要,从未走进家门。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部编版)第六单元(课文)15.大禹治水教材分析本课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在洪水泛滥成灾,百姓无家可归时,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挖开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的描写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

大禹治水的故事距离学生很是遥远,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大x疆,对于洪水没有直观的认识,再加上年纪尚幼,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

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但这也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操熏陶的良机,这些在蜜糖中长大的孩子普遍比较自私,不太会主动关心周围的人和事,通过教学本课,可以与现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相联系,培养学生悲天悯人的大爱之情。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6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一一、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四、教学准备:ppt词卡头饰五、教学课时:第二课时六、课堂实录(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请小朋友大声把课题齐读一次。

生:17,小蝌蚪找妈妈师:读的真好,那小朋友还记得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生:(齐)青蛙(师贴青蛙图)师:你们觉得它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跟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瞧,我们的小蝌蚪太调皮了,把我们的生字宝宝都藏在荷叶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生:(跃跃欲试)行!(师操作,生根据出现的生字读词语)(学生活动:1、抽查2、齐读)【评析:用挂图展示蝌蚪与青蛙的不同,更够更好的激发学生一探究竟,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二)、视频展示,形象感知师:读的真好,那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见了谁?生:想!(一探究竟的愿望再一次并激起)生: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则视频!边欣赏边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遇见了谁?(评析:通过看视频,学生不仅形象的感知了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也直观的了解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了《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3篇人物故事。

故事语言简洁,内容紧凑,分别讲述了大禹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朱德身先士卒和战士们一起挑粮、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

教学中,既要引领学生感受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也要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讲述故事。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在前面的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围绕这个训练点,教科书中已经有所铺垫。

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线,通过“初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细读,借助关键词句,了解故事内容——讲述,借助关键词句,练习表达”的教学板块来学习伟人故事。

在学生多次感受形声字形旁表义特点的基础上,本单元通过语文园地“我的发现”着重揭示了形声字的另一个特点“声旁表音”,并在语文园地八利用形声字的这一构字规律,引导学生猜读汉字;在《大禹治水》课后习题中,安排了根据生字构字特点及语境先猜猜带点字的意思,再查字典验证的练习;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中通过泡泡的形式,提示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断多音字的读音。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去识字,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另外,要充分用好课文插图,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的能力。

课时安排:课文内容课时15、大禹治水3课时16、朱德的扁担3课时17、我要的是葫芦3课时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3课时语文园地五4课时15《大禹治水》第87~90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的性格特征。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交流、讨论,培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3、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学习,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决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交流、讨论,培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2.认真听,知道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根据故事情节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教学重点会根据图意讲故事,认真听别人讲故事。

教学难点按照图的顺序讲故事,并会续编故事。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谈话激趣,明确要求。

1.我听说我们二年级一班的孩子们个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能写善画,很会看图讲故事、编故事。

2.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起来看图讲故事、编故事。

有没有信心?再大声一点!3.请你们把书打开,这节课我们要看图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听老师读图下的两段话,看看有什么要求?(1)按顺序讲清楚图意,能想象故事的结尾。

(2)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板书:按照顺序认真听)【设计意图:以谈话入手,提到学生喜欢的讲故事、听故事,明确交际要求。

】新课教学()分钟二、观察图意,指导方法。

(1)出示第一幅图。

板书:(儿子哪儿去了)(2)出示第二幅图(课件出示5:第二幅图)①大家看看第二幅图,儿子正在干什么?(板书:儿子趴在地上看书)②爸爸会说些什么?(3)出示第三幅图(课件出示6:第三幅图)①儿子听了爸爸的话,干什么去了?②爸爸呢?他想干什么?(爸爸想看看书)过渡: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那第四幅图谁来说说呢?(4)出示第四幅图(课件出示7:第四幅图)①现在,是什么情况?餐桌旁还缺少谁?②爸爸哪儿去了?(5)出示第五幅图(课件出示8:第五幅图)【设计意图:课件出示一幅幅图片,引导学生讲图片内容就非常直观。

】①妈妈给儿子说了些什么?让儿子去干什么?②儿子是怎么说,怎么做的?3.完整叙事,交流评价。

(1)那你们能把五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请看要求,(出示)齐读,按要求试着跟你的同桌说说。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我的发现》教学设计教材内容本部分包含发现识字规律和多音字用法两项内容。

教材分析“我会认”中的六个生字暗示了一种识字方法,即使用“数字相加”的方法记生字。

音现象。

教学目标1、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熟记“历、贡、肯”等六个生字。

2、通过练习,发现多音字的使用方法。

3、在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重难点1、学生发现识字规律和多音字的用法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学法指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识字的规律,并做到记住生字,学会扩展。

学情分析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识字的方法,通过泡泡中的话,学生能够发现生字的规律。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纸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识字的不同方法,你们来回忆一下我们都用那些识字方法来记住生字呢?”生:“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师:“是的。

这么多的识字方法是我们理解了很多不同的生字,使很多生字变成了我们的朋友。

今天,跟着老师,我们一起再来认一认课文中的生字,看一看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再来仔细观察一下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样的识字方法”2、实行引导,激发兴趣师:“自己先来读一读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泡泡中小女孩说的话,说一说你发现了哪种识字方法。

”生:“加一加”师:“什么加什么呢?”生:“生字加生字”师:“你们真棒,发现了识记生字的方法,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文中的生字用识记方法怎么来记住呢?”师:“那个同学来说一说第一个生字的读音,以及你是怎么记住生字的?”生1:“厂+力=历”师:“真棒,这种识字方法我们能够称之为什么?”生:“熟字加熟字”师:“对的,看来你们都发现了这种识字方法,同桌合作,一起来将剩下的生字用我们今天学习的识字方法来实行记忆”3、再读理解、记忆读一读生字,并组词造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安排的是看图讲故事,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作品《父与子》中的一则。

故事讲的是妈妈让爸爸叫书迷儿子吃饭,儿子到了餐桌旁,爸爸却没有回来,妈妈只得让儿子再去叫爸爸。

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漫画图。

漫画总共有6幅,最后一幅留空。

前五幅的内容依次为:①要开饭了,却不见儿子,妈妈让爸爸去叫儿子;②爸爸来到儿子房间,见儿子正在读书,于是叫儿子去吃饭;③儿子离开房间,爸爸被书吸引;④儿子和妈妈准备开饭,却不见爸爸回来;⑤妈妈又让儿子去请爸爸来吃饭。

最后一幅留白,图意不言而喻——爸爸也被书的内容迷住。

这六幅画幽默生动地体现了“书比美味的饭菜更加诱人”的主题。

第二部分是交际要求。

教材呈现了两个大的要求:一要看懂图意,要求先了解每幅图的内容,再把这些图画的内容连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二要想一想这个故事接下来会怎么样,进行故事续编。

第三部分是交际提示。

教材的便签上呈现了两个交际提示:一是“按照顺序讲清楚图意”;二是“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画的内容”。

部编口语交际一直以“听”“说”能力的发展为纽带,构建了螺旋上升的口语交际体系,指出了本次口语交际“听”“说”的具体要求——“听”要认真听,别人讲故事时,要先辨别他讲的是哪幅图,要求听众把注意力集中到相应的图片上,提高听的质量。

另外,也要注重“听”的礼仪,即要尊重讲话者,不能私下讲话,不做其他动作。

“说”则要按照顺序,讲清楚图的内容。

另外,也要注意口语表达的一般要求,即语句连贯、声音响亮。

1.通过小组合作,看懂图意,了解每幅画的内容,续编故事的结尾,能够按照顺序讲清楚图意。

2.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声音响亮、大胆自信、积极地参与讲述,并能将故事讲生动,讲精彩。

3.通过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教学重点1.按照顺序讲清楚图意。

2.学会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声音响亮、大胆自信、积极地参与讲述,并能将故事讲生动,讲精彩。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练习。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经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现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可能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

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

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平生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

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

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突然间长大了。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的“有些人”指的是谁(2)女老师是怎样教课的为什么女老师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恍惚:谦逊:吝惜:。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作业设计】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轿车...货.船摩托车.....救.护车渔.船消防车二、看图选一选。

①摩托车②救护车③游轮④消防车⑥轿车()()()()()三、下图中的情况各需要哪种交通工具?选一选(填序号)A.消防车B.摩托车C.救护车D.渔E.货船F.轿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课时主题《语文园地六》第二课时(共3课时)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学习目标】1.能借助据义定音的方法,辨准10个多音字。

2.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一特点猜读生字,提高识字能力。

【评价任务】1.正确认读本语文园地“盛、铺、种、好”等10个多音字。

(目标1)2.通过观察,能够发现每朵花中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成为新的字,每组字的读音相近,但意义有所不同。

(目标2)3.通过观察总结,能说出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地特点,并运用这一特点猜读生字(目标2)【学习内容】“字词句运用”第一题引导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读准多音字;。

“我的发现”呈现了五组形生字,在一年级对汉字的偏旁、结构、汉字的构字原理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二年级合体字增多的情况,教科书进一步强化了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规律,充分利用这些规律,引导学生大胆地猜读生字,自主学习课文的囊里还不够,引导学生通过形声字构字特点---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认识新字。

【学情分析】《语文园地六》学生对多音字,形声字等,已经有了一些接触,但自学的能力还非常不够。

教学时,发挥学生主动,积极投入观察发现的活动中非常重要。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游戏激趣,引入学习(指向目标1)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回答3.学生认真听教师总结1.学生自由朗读师:请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词语宝宝,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你都发现了?2.教师抽生回答3.教师总结(根据这些词语的意思猜出她们的读音)4.请学生根据方法实践读词语注意力集中,积极动脑,游戏中反应灵敏学生在专注倾听4.辨析词语读词语5.跟老师读词语6.辨析句意读词语5.跟老师一起实践读词语。

语文园地六-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如音、韵、形等。

2.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3.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技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字形和读音的学习2.《阿黄出生的故事》的阅读和理解3.快乐学写字三、教学方法本单元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教师讲解和分析学习内容2.以阅读为主的教学方式3.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4.以游戏为辅助的教学方式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教师介绍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第二步:学习字形和读音1.教师向学生介绍字形和读音的基本知识,如什么是韵母、声母等。

2.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字形的图形结构和韵母声母的读音。

3.教师反复练习字形和读音的配合,以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2.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故事,让学生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对故事中出现的语言知识及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总结。

第四步:快乐学写字1.教师带领学生使用课本中提供的字帖进行书写练习。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字形和笔画的正确使用方法。

3.教师鼓励学生在书写中发掘语言之美,提高写字的兴趣和技能。

第五步:总结归纳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让学生根据问题答题,检验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3.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改进和完善建议。

五、教学心得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表达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阅读、问题等等,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同时,我也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交流和互动机会,以保证他们在学习东西的同时,也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伟人”为主题,所有内容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本单元要求会认55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

会写24个生字、会写4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借助词句,能讲述课文内容。

3、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和励志名句,学习动词和名词的搭配。

4、能看图讲故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注重朗读训练。

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通过组词、朗读课文等形式巩固要认的字要写的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产生敬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2、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借助词句,能讲述课文内容。

2、能看图按顺序讲清楚图意。

四、教材分析:第六单元围绕“伟人”这个主题,《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朱德的扁担》讲述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赞扬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天喜地过泼水节的故事,表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体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五、课时安排:《大禹治水》3课时《朱德的扁担》3课时《难忘的泼水节》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语文园地六3课时15、大禹治水〔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生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3、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教法】引导,感悟。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1、同学们,你们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2、今天,老师大家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设计意图〕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一)、自主读文,自主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二)、检查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

2、指名读。

3、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生可同桌互相讨论)[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加深对字的记忆。

]4、老师范写生字。

5、学生在书上描红。

(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

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了大禹为什么要之水?那些地方写了大禹怎样治水的?那些地方又写了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解决问题。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认读生字。

2、读记课后习题三的词语和词语表上的词语。

3、抄写字词。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2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品味语言创设条件。

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5)、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设计意图〕给学生时空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出示抢答题,既检测学生自渎情况,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走进文字,自主学习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大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学会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发端,引导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3、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第3课时(完成课堂作业)板书设计:洪水肆虐大禹治水{治水过程智慧超群无私奉献洪水退却教学反思:16、朱德的扁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扁、担”等8个生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2个词语。

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意革命领导人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1、小朋友们,你都认识哪些革命伟人呀?2、你认识他吗?读“朱德”,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师补充朱德生平: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在长期的军事生涯特别是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

可以说,他是一位很会打仗的大将军。

但是,今天,等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感受到朱德的另一面。

3、指读课题。

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质疑课题。

简单介绍扁担:扁担,有用木制的,也有用竹做的。

无论采自深山老林的杂木,还是取之峡谷山涧的毛竹,其外形都是共同的,那就是简朴自然:直挺挺的,不枝不蔓,酷似一个简简单单的“一”字。

我认为扁担具有杠杆作用,不仅为我们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省力。

4、就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

1.自读课文三遍,并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1)指读第一段,正音。

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什么?(2)指读第二段,正音。

这段讲了什么?(3)指读第三段,正音。

看看一共有几句话。

齐读第三自然段。

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疑问了吗?回答刚才的问题。

4.齐读课文。

学习生字1.观察每个字,说说它是什么结构。

3.师在黑板上范写,生在书上或本上写。

4.说一说什么字怎样写。

扩词。

5.生描红、临写。

第2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复习词语。

2.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什么?3.大家看,朱德同志正挑着扁担向我们走来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齐读课题。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请小朋友们自己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看看,朱德同志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挑扁担呢。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1)“会师”是什么意思?当时朱德同志带领着革命起义队伍,而毛泽东带领了八路军,他们的目的地都是井冈山。

这叫…会师。

(2)井冈山上就是朱德的队伍了。

山下是日本鬼子。

你能说出,红军是哪部分队伍吗?(山上的队伍)(3)那正是咱们的队伍。

虽然占据了山上这个有利位置,但是,山下就是……生:敌人。

你感觉红军所在的地方怎么样?(危险)3.请你读出危险的感觉。

指读第一自然段。

4.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井冈山不仅是个危险的地方,它让红军们面临了另一个困难。

THE END
1.扁担造句好工具造句栏目为您提供2025年的扁担的造句相关内容,本栏目原创编辑和精选收集了61条扁担的造句一二年级例句供您参考,同时也为您推荐了扁担的解释(永远地;无例外地)、近反义词和组词。 1、余才十四乃童生,扁担箢箕且随行。 2、扁担一颤,他便急匆匆向前奔去。 https://m.hao86.com/zaoju_view_9b13ce43ac9b13ce/
2.部编版二年级词语搭配范文6篇(全文)十五、1.理不辩不明?有理走遍天下?万古胜负在于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道理。 2.?(1)二?(2)三?(3)一?三一三人心齐,泰山移 词语归类训练(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zǎo chenhttps://www.99xueshu.com/a/W7luay1i346d.html
3.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16词语卡片;朱德和红军战士们共同挑粮的图片;歌谣投影二年级语文上8朱德的扁担教案设计二年级语文上8朱德的扁担教案设计。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词语。 2.课文第1、2自然段讲了什么? 3.填空练习,训练学生有顺序地表达。 (1)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 (2)虽然山路又远又险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u7g9x.html
4.2020年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测试试卷及答案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1选择合适的动词填空,(5分)爬 挑 穿 戴2.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用的那根扁担藏起来?(3分)___3.你觉得朱德是个怎样的人?(2分)___https://www.ruyile.com/shijuan/sj46832/
5.免费2017年秋期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免费2017年秋期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设计教材分析学案详细信息 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免费2017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设计教材分析学案2017年秋期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迎上去追http://www.ychedu.com/ywcs/YWJA/SEJA/578837.html
6.上学期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汇总(上册)二、理解填空。 1、第四组课文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 2、《钓鱼的启示》给“我”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中“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是:得意——(急切https://www.liuxue86.com/a/4373207.html
7.小学语文小学语文_16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16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朱德的扁担》一文,出自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了3篇人物故事。《朱德的扁担》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117/7154123111006006.shtm
8.2023湛江市霞山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卷二年级语文1. 看拼音,写词语。 【答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解答此题时,要认真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是否有误,书写时要注意笔画与笔顺,同时注意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写在中间,四周留白。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http://zy.21cnjy.com/19260673
9.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朱德的扁担》部编版《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借助图片、形声字特点认识“担、仗”等生字;联系旧知、据义定音的方法学习多音字“难”;借助小口诀规范书写“扁”;利用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会师、斗笠、山高路陡”等词语。(重点) 2.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借助关键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https://m.zxxk.com/soft/24029162.html
10.二年级语文人教( ) ( )二年级上(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是边文, 请据需要手工删加)第一单元 课文第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教材是围绕“自然科学”这一主题进行编排的,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有趣。《小蝌蚪找妈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312/14/84209879_11169349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