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 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24年“三农”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其中,在粮食安全方面,从稳面积、增单产两方面着手,提出“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等系列举措。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我国着力端牢中国饭碗,有效应对了全球粮食危机、突发自然灾害等重大风险挑战。下一步,要抓住稳面积、增单产两个关键,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聚焦玉米、大豆等重点领域,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

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3年,我国有力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向耕地要粮食,不仅要确保耕地数量,还要提升耕地质量。为此,会议提出,“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投资补助水平。”

“此次会议明确,健全耕地保护制度体系,适当提高投资补助水平。这表明我国耕地保护的理念越来越系统科学,保护的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韩一军说。

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2023年将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2023年1到8月,全国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470万亩。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到2025年我国将建成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对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具有重大意义。”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姜楠说,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关键是强化资金保障,特别是合理保障财政资金投入,强化政府投入引导和撬动作用,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拓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渠道。未来还要加快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体系,强化项目实施管理,加强建后管护和利用。

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

目前,我国粮食面积已处于历史高位,耕地和水资源约束越来越紧,依靠扩大面积增加产量的空间有限,产能提升关键还要提高单产。此次会议强调,“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

今年,我国启动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在100个大豆、200个玉米重点县整建制推进,效果明显。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在局部地区受灾较重的情况下,大面积单产提升有效对冲了灾害影响,实现了以丰补欠、以秋补夏。全年粮食平均亩产389.7公斤、提高2.9公斤,单产提高对增产的贡献达到58.7%。

专家表示,未来我国粮食提升单产仍有较大潜力。姜楠表示,从品种看,水稻、小麦、玉米的大田产量与区试产量还存在较大差距。从技术看,各地创新了玉米浅埋滴灌、大豆大垄密植等一批高产技术模式,示范点平均增产在10%以上,但还没有大面积普及推广。

“提高粮油单产是一项系统工程,产能提升最迫切、单产提升潜力最大的是大豆、玉米两个作物,要率先启动单产提升行动,力争尽快实现突破;之后是产能提升有需求的油菜、水稻、小麦,要结合实际统筹推进实施,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姜楠说。

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保障粮食安全,还要强化政策支持,提升农民种粮和主产区抓粮积极性。2023年,我国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此次会议提出,“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是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粮食安全方面提出的新举措,其核心是根据各省的粮食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差距,建立粮食调入省对粮食调出省进行利益补偿的制度性安排。”农业农村部农研中心研究员张照新说。

张照新表示,与其他果蔬茶等特色作物相比,粮食生产产值低,产后加工业利润率也相对较低,由此带来的不仅是种粮农民的亩均收益低,地方的税收也比较少。近年来,国家在加大对种粮农民支持的同时,也出台了种粮大县奖励政策,但从实际运行效果看,这些政策并未从根本上扭转以上格局。此次会议提出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旨在更好地缓解这种局面。

“以前对于粮食产销区,是中央纵向财政补偿,此次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有利于促进区域平衡。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守住耕地,提高耕地质量。”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记者汪子旭)

THE END
1.全国两会宋亚君委员: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亚洲中心时报讯 (见习记者马小龙)“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住疆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新疆区委会主委宋亚君呼吁,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该机制是指根据各省的粮食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差距,建立粮食调入省对粮食调出省进行利益补偿的制度性安排。旨在平http://www.xjmg.org/index.php?c=article&a=detail&id=6737
2.“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阅读了一些主要文件: 国别宪法苏俄(联)1918年宪法;1936年宪法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宪法法国1946年宪法其它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 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https://www.shuashuati.com/ti/26d995cda099475694529fe168ca0c6fa3.html
3.加快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他山之石今年6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在建立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上迈出实质性步伐,推动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落实好保障粮食安全的共同责任”。 https://www.zgcsswdx.cn/info/5859.html
4.我国将启动实施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安徽省新浪财经当前,安徽、湖南、广西已经启动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整省试点。保持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将激发农民长期保护和投资土地的积极性。此外,会议提出,将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横向,指的是粮食产销区之间,今年对于省际之间补偿机制的探索明显按下了加速键。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bxjj/2024-12-19/doc-inczyxct6816604.shtml
5.四川三农新闻网健全粮食生产者收益保障机制要综合施策 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关键是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优化种粮补贴政策、推动补贴政策法治化,创新主体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加强粮食规模经营主体培育,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探索产销区多渠道利益补偿办法和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http://sc3n.com/index.php/index/news/topics/id/6.html?pag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