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既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也是社会稳定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一直以来,全市粮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有关精神,高度重视粮食工作,始终将保障粮食安全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加大粮食生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粮食储备能力不断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大幅提升,放心粮油进社区和学校、下农村、入部队,全市粮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年来,走在了全区乃至全国的前列。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受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国内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耕地面积减少、仓储物流体系滞后、粮食消费日趋增长、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等诸多因素影响,全市粮食生产形势、供求关系及价格走势长期不容乐观,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市场供给任务更加繁重,我国的粮食安全仍面临严峻的考验,对做好新形势下粮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市气候复杂多变,201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63.04万亩,其中玉米292万亩。粮食总产29.9亿斤,其中玉米26.3亿斤,占粮食总产88%。近年来,我市粮食生产虽连年丰收,但全市小麦、稻谷自给率不到10%,九成以上的面粉、大米靠外调解决,粮食自给能力十分脆弱。在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时,粮食应急加工、供应问题将面临新的挑战。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国情、粮情和市情决定了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节约粮食,即使到了粮食充裕的时候,也没有理由去挥霍浪费。做好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要先抓住粮食浪费比较突出的环节,有重点地开展工作。从粮食流通的过程分析,目前损失浪费较大的主要是三个环节,一是农户储粮,二是物流运输,三是餐饮消费。在农户储粮方面,全市各级粮食部门从2009年开始在全市推行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仅此一项,目前全市每年将减少粮食损失约2550万斤,折合人民币约2千多万元。顺应广大农牧民需要,我市积极争取2015年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再次落户我市。
就粮食物流运输和餐饮消费而言,粮食在生产、储存、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损失浪费现象尤为严重,一些地方口粮消费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造成的浪费令人触目惊心。据专家测算,全国粮食在播种、收购、运输、储存、销售和加工、消费等环节的损失浪费至少在10%以上,损失总量在千亿斤以上。如果人人都能把“我爱一粒米、节约一把米”的良好习惯融入日常生活当中,那么节约的力量将会无比“巨大”。假如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那么全市200万人口,一年可节约大米26280斤(相当于525袋大米);全国13亿人口,一年可节约大米*******斤(相当于341640袋大米)。假如每人每天节约一把米,那么全市200万人口,一年可节约大米*******斤(相当于*******袋大米);全国13亿人口,一年可节约大米*******斤(相当于*******袋大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品质。节约粮食,文明消费,是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在面对日益严峻的粮食安全挑战和供求矛盾的今天,我们要切实增强做好粮食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市委、政府中心工作,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贯彻落实好国家粮食流通政策和中央、自治区“十三五”规划,切实抓好粮食购销,管紧管实管好储备粮,全方位研究城镇化、农村牧区人口转移给粮食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挑战,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粮食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充分挖掘潜力,增强粮食自给能力,完善粮食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粮食安全意识,为确保地方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鄂尔多斯市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xinmin.cn2024AllrightsreservedTech-vm-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