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夏日绝句古诗夏日绝句心得体会(汇总12篇)

夏日绝句,字面意思是写在夏季的绝句。夏季,是一个渐渐走向炎热的季节,匆忙的流逝中,唯有诗词可以点缀我们的生命。夏日绝句这种文学形式,常常把握生命中一瞬即逝的瞬间。在我看来,夏日绝句不仅有着绝妙的审美体验,更深入地体现了人生的意义以及人生的不可避免。

其次,夏日绝句也启示了我人生的价值追求。夏日绝句是一首越到后面越短小的诗歌,但就是这几个字,却也是诗人内心一股强大的营养流。绝句的结构独特,让每一个字都能够道出文字之外的更深层的内涵。所以,夏日绝句更像是一个人生的几个重要阶段,越往后越能够只字不落地贯穿人生中的价值意义。所以,夏日绝句也让我更加热爱生命,珍惜人生这场漫长、短暂、美好又残酷的旅途。

第四,夏日绝句也让我更加热爱自然。夏日绝句中常常写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联。自然的鸟语花香、流水声,常常成为夏日绝句中的主题形象,不同的作者通过这些自然界的元素,创造出了各种优美的意境。正如李清照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浸润和人之间的和谐,思考到人类始终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夏日绝句带领我们去探索人和自然之间的秘密,在生活中珍视大自然,真正的去了解自然,去感受自然的美好。

从古到今,中华上下五千年,许多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流传千古。

在这些诗中,我最喜欢的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有《漱玉集》。她擅长书画,精通音侓。虽存诗不多但咏史抒怀,却充满慷慨悲愤之情。

生当做人杰观后感大全,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借古讽今,接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抒写了对人生应有的.态度,显示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光明磊落的情怀。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项羽为列,有力的地讽刺了只顾套命苟且偷生的南宋君臣。这首诗语言质朴,气概豪壮,讽刺尖锐。

活着应该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鬼中英雄!

南宋女诗人李照清博学多才、智慧过人,着作了许多古诗词。《夏日绝句》就是其中一首。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我就感触甚多。

每当读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时,我就会怀念起中国千千万万个人民英雄:黄继光、董存瑞、王进喜、狼牙山五壮士等等。他们有的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有的为了祖国的兴旺而牺牲,但他们都是我们永远忘不掉、永远铭记在心的革命英雄。因为人民英雄的这种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就像诗里说的一样:一个人活着,就应该做一个人中豪杰,就算是死了,也要死得壮烈,有价值,要做一个鬼中英雄。到现在,还敬佩项羽的伟大壮举,宁可要对着乌江自刎,也不肯屈服于敌人,不肯回江东苟且偷生。这是一首颂咏历史时候的诗。诗中怀念、赞美了历史上的英雄项羽,称颂他作为英雄生,也作为英雄死,宁可壮烈牺牲,也不苟且偷生的英雄气概。诗中前两句为佳句,壮志豪情,广为传诵。

这首诗也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讽刺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卖国求荣行为。也表现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我们也要向以前的英雄、诗人们学习,爱国爱人民。

南宋女诗人李清照博学多才、智慧过人,作了许多古诗词。《夏日绝句》就是其中一首。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我就感触甚多。

这是一首颂咏历史的诗。诗中怀念、赞美了历史上的英雄项羽,称颂他作为英雄生,也作为英雄死,宁可壮烈牺牲,也不苟且偷生的英雄气概。诗中前两句为佳句,壮志豪情,广为传诵。就像诗里说的一样:一个人活着,就应该做一个人中豪杰,就算是死了,也要死得壮烈,有价值,要做一个鬼中英雄。到现在,我还敬佩项羽的伟大壮举,宁可对着乌江自刻,也不肯屈服于敌人,不肯回江东苟且偷生。这首诗也赞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卖国求荣行为,表现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每当读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时,我就会怀念起中国千千万万个人民英雄:黄继光、董存瑞、王进喜、狼牙山五壮士等等。他们有的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有的为了祖国的兴旺而牺牲,但他们都是我们永远忘不掉、永远铭记在心的革命英雄,人民英雄的这种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原文: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诗意: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

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这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

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赏析:

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此刻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

学习总结(3):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尽管离现在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仍为我们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是闻名中外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的诗人,像满天星斗一样。这些诗人所作的诗保存在全唐诗中。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俗,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眼睛,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比如锄禾就写了劳动人民的辛苦,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诗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呢!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呢!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发,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典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以后还要漫漫品味这唐诗三百首。

今天上了文学院开设的第一节《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原本认为艰涩的.课程,在吴浩军教授的精心备课和个人实例讲述下被上得妙趣横生,学生心底也激情澎湃,对中国古典文献及其保存、保护有了更为崇高的理解和体会。

课后,为完成考察作业而拜读了葛兆光先生为《古诗文要籍叙录》写的再版序言。还未读过的舍友问起来:“你读完有没有千思万想汹涌出来的感觉?”我的回答是“没有”,因为我的感受就是沉淀后的娓娓道来,而不再那般顶礼膜拜。

第二部分,葛先生开始介绍《古诗文要籍叙录》,其体例有三:一是梳理文献的成书、刊刻和流传;二是考察内容的缺佚和真伪;三是讨论选本和注本的优劣。葛先生在考察古籍成书、对比校勘、注释讨论的过程中,收获颇丰――不可人云亦云,要“在不疑处有疑”。

第三部分,也是要细读的一部分――文献学的意义。葛先生认为,他与导师金开诚先生的这次合作,是他后来做学问的基础,有了这些打底夯实,才有了后来的巨大造诣。目录学让人迅速查找资料,校勘学使人发现新知,“小学”用以判断学术,于是,葛先生重提了古典文献的意义。

读过葛先生的再版序言之后,似乎原本崇高而不可捉摸的文献与文献学,变得亲切了许多。对我们个人来说,背负着巨大的民族责任去学习文献学,虽是动力,却也是束缚。正如葛兆光先生所说的,对这一学问的学习,不像百米赛跑般激动人心,而更像马拉松――后半程见功力,学习文献学时所下的苦功夫、笨功夫,是积累,也将是本钱。

意义,在于个人的追寻,而不在于他人的灌输。用自己最真切的感受来说服自己,“为什么”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我们一定要做下去!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赏析】。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写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南宋女诗人李照清博学多才、智慧过人,著作了许多古诗词。《夏日绝句》就是其中一首。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我就感触甚多。

每当读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东”的诗句时,我就会怀念起*千千万万个*英雄:黄继光、董存瑞、王进喜、狼牙山五壮士等等。他们有的为了*的利益而牺牲,有的为了祖国的'兴旺而牺牲,但他们都是我们永远忘不掉、永远铭记在心的*英雄。因为*英雄的这种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就像诗里说的一样:一个人活着,就应该做一个人中豪杰,就算是死了,也要死得壮烈,有价值,要做一个鬼中英雄。到现在,还敬佩项羽的伟大壮举,宁可要对着乌*自刎,也不肯屈服于敌人,不肯回*东苟且偷生。这是一首颂咏历史时候的诗。诗中怀念、赞美了历史上的英雄项羽,称颂他作为英雄生,也作为英雄死,宁可壮烈牺牲,也不苟且偷生的英雄气概。诗中前两句为佳句,壮志豪情,广为传诵。

这首诗也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讽刺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求荣行为。也表现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我们也要向以前的英雄、诗人们学习,爱国爱*。

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渡江回到江东。

4、江东:长江以南的地区,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元封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亦:也。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项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做一个人上之人,就要做一个杰出之人!即使是已经死了,也要成为魔鬼中的霸者,领导群魔!

我(指李清照)直到今天还在想念当初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因为兵败,无颜面对自己的江东父老,宁肯自刎于乌江!这是何等的气概啊!

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诗中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尤其铿锵有力。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1.同学们,课前我们来聊一聊中国发展的历程吧。我们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以及2002年爆发的非典型肺炎等等,让中国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可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奋起抗争,团结一心。就说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新冠病毒肺炎的爆发吧。今年年初,新冠病毒肺炎正在肆虐全国,而在这个国家危难的关头,全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最美逆行者,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图片,边放图片边解说图片画面。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过渡:是呀,他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可当国家面临危难之际,他们都选择挺身而出,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正是顾炎武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当今,还是古代,都不乏有这样的爱国志士,有的人金戈铁马,征战沙场,有的人却用笔墨来抒发他的爱国情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一起去感受她抒发的情感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古诗,注意断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自由朗读(2)同桌对读(3)个人读(4)师范读(5)齐读。

(三)创设情境,感悟诗情。

1.诗中提到了一个历史人物,他是谁?(引出项羽)。

2.项羽是何许人也?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3.诗中哪句诗提到了项羽?(至今思项羽)。

4.“思”什么意思?(怀念)。

5.对于李清照来说,项羽已成为历史人物,为何此时此刻独独怀念他呢?(同桌两两结对交流)。

7.师补充并作情感铺垫,再放视频感受人物形象。

(秦朝末年,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下埋伏,项羽杀出重围,退败至乌江时,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重振旗鼓,东山再起。可这时项羽自觉羞愧难当,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江,遂拔剑自刎而死。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项羽退败至乌江自刎时的情景吧。

8.同学们,看了视频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项羽?

(生个读,再齐读)。

过渡:这样有气节的人,李清照在诗中怎样形容他的呢?

9.引出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提问:什么是人杰?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豪杰?

(2)什么是鬼雄呢?你认为有哪些历史人物可堪称鬼中英雄?

过渡:这两句诗不仅是歌颂项羽这种宁死不屈的气节,也是她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写照,做一个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的人。(顺时板书:人生态度,人杰,鬼雄)。

过渡:李清照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发出这样的呼声呢?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经历吧。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生活舒适,家庭幸福,所以她诗词的作品的风格大都是活泼清新,细腻委婉的。17岁的她与赵明诚结婚后由于赵明诚在异乡出任官职,两人聚少离多,这时写的诗词大都是表达闺阁相思和离愁别绪之情。然而北宋王朝在经历了繁荣之后国家军事却在金国铁骑面前土崩瓦解,李清照的心境也随之而改变。)。

10.小组交流:通过这个视频,你看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

11.老师结合生所说,串联。

总结。

(当国家面临危难之际时,她看到了南宋统治者和朝廷官员居然贪生怕死,不顾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苟且偷生,甚至连自己丈夫在一次城内叛乱中也临阵脱逃的软弱行径,她又想到了项羽这位英雄人物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这真是鲜明的对比呀,于是她借项羽的这一种英雄气节去讽刺当时统治者以及朝廷官员的这种贪生怕死,苟且偷安的卑鄙作为,并发出了这样的呼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2.此时你能感受到李清照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悲痛,悲愤)现在你能不能把李清照的这一种悲愤、悲痛给读出来呢。

所有的女生站起来,把这种气魄读出来。(女生读)你们的决心老师感受到了。来,男生们,拿出你们的男儿气概。(男生读)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吧!(师生齐读)。

13.同学们,学到这里,你现在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过渡:这首五言绝句,短短20个字,两段历史,其中还包含着典故就把她这种亡国之悲愤,爱国之强烈写得如此悲壮,激昂,淋漓尽致。现在我们伴随着音乐,并带着你的感受再去朗读这首诗吧!

夏日绝句古诗篇十二夏日绝句这首古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怀,写出了英雄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初读,感知诗句;再读,了解诗意;品读,悟情入境;研读,融会贯通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赏析诗歌的方法。课堂上我抓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入手,进行深入赏析,体会项羽的英雄气节,李清照的赞颂、悲愤、担忧等复杂的感情。课堂上给孩子创设情境,出示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从而使孩子们能融情于文本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一次一次的朗读中将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并能结合古诗赏析明白做人的价值取向: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崇拜的英雄,也激励自己努力去做这样的英雄,预设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最后通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感受到中华古诗词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有以下感受:

孩子们二年级了,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生理、心理等因素不爱举手了。根据此现象,本课教学时,我精心把两个问题设计成了“请接题”挑战形式:一次是“人杰”、“鬼雄”的教学;一次是“不肯过江东”的教学。每次挑战,孩子们都表现出昂扬的斗志。这种挑战的方式,直接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为准备充分的同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长课文要短上,短课文要长上。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如何再现项羽的英雄形象和英雄豪情?这就需要“课外资源”的有力补充,需要搜索不少资料。于是我搜集了五处资料进行整理、组合、浓缩、改编,尽量做到了精炼,符合学生口味。具体是课前预热时项羽的简介、表现人杰的成语补充、“不肯过江东”时的历史资料再现、品时代造就英雄时的《题乌江亭》及南宋的历史背景和整体提升时有关英雄气节的名句。我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窦桂梅老师说过:“教古诗不能光看教的数量,要看是否能真正走进学生的质(精神)。”真正的语文课并不仅仅是40分钟,遵循这一特点,我独具匠心设计了这节可的延伸活动:

2、配上旋律把《绝句》编成曲吟唱。

3、出张有关英雄的手抄报。

4、学了“英雄”,你有何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写成文。

从反馈的,可以归结果来看,归纳出几点成功的地方:

1、学生默写并背诵特别认真,因为孩子们还沉浸在诗的意境中。

2、学生自己出手抄报,自己出报刊名,自己搜集资料,排版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到了排版技巧;一些爱画画的学生,还在他的诗集上画上了美丽的插图,会不很好的,他们就采用贴图,也很有创意……学生忙并收获着。

3、关于“英雄”文,学生的语言很有思维含量,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的。

教学中以“英雄”为主题,深入了解历史背景,阅读诗中所含的三个典故故事,以两个故事、两个成语感受项羽这个英雄的英雄气概,以“借古讽今”感受李清照的爱国情怀。学生过去只是背诵古诗,却不知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却有如此气势,他们深深地被项羽的英雄气概和李清照的才气和豪迈折服。

THE END
1.七律绝句古诗励志(通用14篇)在讲解完成后让学生发言, 这首诗主要是让我们学会什么?答:珍惜每一粒粮食, 因为, 其都是来之不易的。 总的来说,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 除了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之外, 更要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如此才能让学生学好语文、喜爱语文。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励志教育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各种深层面的精神与意义, 而且还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4zagk8w.html
2.《夏日绝句》读后感(通用8篇)唐代的古体诗,基本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诗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https://www.jy135.com/duhougan/809316.html
3.漫谈古体诗四字一句组成的诗称作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组成的诗称作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组成的诗称作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用它的人就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然以五言、七言为代表。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七言古诗,不是古体https://www.360doc.cn/article/71135856_894591267.html
4.惜谷原文及翻译安祯的诗词形式:七言绝句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惜谷》由清代诗人安祯所作,通过对比年丰与凶荒的不同情境,表达了对粮食的珍惜和对农民辛劳的尊重。 首句“年丰大有各家欢”,描绘了丰收之年的景象,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喜悦之中。这句诗以欢乐的氛围开篇,营造出一种富足、和谐的社会画面。 https://shici.com.cn/poetry/0x7faca27
5.最经典名言绝句15篇(全文)★ 元旦的古诗10首五言绝句 ★ 五言绝句 ★ 唐诗五言绝句 ★ 关于清明节的五言绝句 ★ 唐诗五言绝句李白 诗词中最经典的十大“七言绝句” 第7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cf4pdns.html
6.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及详细字义词义句子解读!古诗词在学生的学习中是比较重要的,几乎的考试中的语文题目中,都会有的题目去考察,比如诗词填补,又或者是古诗赏析等等,充分验证了古诗词的重要性,同样这部分的题目是比较简单的,所以学生们要抓住这部分的分数,那么小学生都有哪些比较重要的古诗词背诵篇目呢,小编为学生们汇总了小学生收藏古诗词及详细字义、词义、句子https://xj.qinxue100.com/news/xx/201802/57204.html
7.必备清单丨小学古诗背诵篇目汇总300篇(持续更新中……)古诗背诵第5首:绝句【唐】杜甫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古诗背诵第6首: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355871.html
8.小学生必背古诗今韵这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七言绝句古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之美,又有雄壮之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注释 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902/10/7933072_993755096.shtml
9.市井白酒怎么样,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https://www.meijiu.com/cs/1448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