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教案《悯农》(精选14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20__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背景

在讨论食物的营养时,我们提出了“粮食有营养吗”给幼儿讨论,在讨论中很多幼儿了解了粮食均为谷类,能帮助我们长身体、长力气,是必不可少的食物,逐渐改变了认为粮食仅供吃饱没有什么营养的错误看法。秋季到周边农家乐的劳动,更使幼儿增加了许多直观体验,此时,我们不失时机地将一首古诗《悯农》教给幼儿,古诗寥寥数语的诗句,再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境,深得幼儿喜爱。

但是,要画出农民在烈日下弯腰耕作的形象,对习惯于表现直立造型的幼儿具有很大的挑战。过去,我们采用教师示范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其结果是幼儿只会画出和教师相同的图像。这种重复图像的画法,不但不可能形成幼儿自己的图式,反而会妨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疑问的能力。为此,我们一方面借助幼儿对农民耕作的直观体验和对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又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欣赏材料,给幼儿更多富有美感的直观感受。在讨论中,采取观察不同的人物造型,在分辨谁拾到了稻穗谁没有拾到的基础上纠错的方法,让幼儿用自己的图像进行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并不要求幼儿画得合理,而是鼓励幼儿自主地创造。

目标:

1、大胆表现农民收割的辛劳,表达个人对古诗《悯农》的感受。

2、尝试打破已有直立人物的造型习惯,初步把握低头弯腰的人物动态。

准备:

1、欣赏作品:书法作品、优秀绘画作品。

2、比较辨别人物动态画面数张。

3、印有稻穗的长条纸、打印的古诗《悯农》、勾线笔、白纸。

过程:

一、吟诵古诗,再现经验

1.出示书法作品,吟诵古诗。

2.谈论这首古诗的意思,逐句解释。

3.农民除了种大米还种些什么(教师协助归类——粮食、水果和蔬菜)了解我们经常吃的水果、蔬菜和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二、欣赏艺术作品

1.欣赏画面一(拾穗者):收割的时候,农民怎样在田野的劳动发现农民整天在田地里,低着头弯着腰不停地劳动,不丢弃一颗粮食,多辛苦啊1

2.欣赏画面二(田问儿童):画面上的`小朋友也在田野里,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拾土豆的呢小妹妹在干什么了解小妹妹年纪小,不能干这样累的活,所以哥哥姐姐就让她帮着捧卜豆。

三、比较、判别——从四张相似的动作中判别IE确与错误,说出原因,设法纠正。

1、四个小朋友第一次到农村学做小农民,从动作上分辨谁干得好。

2、对不会干农活的小朋友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进行纠错。

四、操作表现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本画古诗《悯农》的书,了解老师已经把古诗打印在每一页上,由小朋友来画低头弯腰地辛占劳动的农民。

2、四位幼儿为一组,各用勾线笔将农民劳作的情境画在白纸上,并适当涂色。

3、依次粘贴在图画书的内页上。

五、观赏诵读

1、观赏每个小组的图画书,找一找哪几个小组的小朋友最勤劳。

2、用自制的图画书颂读占诗。

延伸:

开展庆丰收的运动游戏,学唱歌《悯农》。

纠错——儿童主动学习的好方法

美术教学活动离不开美术技能的学习,美术教学活动时常会出现教师不教幼儿则学不会画,教师教了幼J乙又学死了的两难境地,如何来解决这一矛盾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我结合美术教学活动为古诗《悯农》画插图,尝试采取“纠错”这一教学方法,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活动准备

活动目标

初步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师角色扮演并提出问题。

提问:你们知道香喷喷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吗?农民伯伯是怎样种地的呢?

2、看图片,理解古诗大意。

(1)师:当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的时候,我扛着锄头去种地。(出示教师角色表演时的种地图片)

你种过地吗?和我一起去怎么样?今天你们可要帮我的忙,把地里的杂草拔光,要仔细地一个挨一个地拔,千万别漏掉哦。(幼儿体验拔草,体会农民锄地的辛苦)

提问:为什么不想拔了?(太累了,太辛苦了)

小结:拔了这么一点就累了,每天我不仅要拔这么多草,而且还要种粮食,你说我累吗?我辛苦吗?

(2)边出示图片,边提问。(出示第二张图片)

太阳照到身上什么感觉?热了会怎么样呢?(流汗)

(出示第三张图片)

小结:我看到粮食变成餐桌上的美食时,就更高兴了。

(出示第四张图片)

提问:可有时候我还是会生气,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出示第五张图片)

提问:为什么我会生气呢?

3、看动画,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古诗。

(1)听古诗,说诗名。

提问:谁听到了古诗的名字,是什么?

(2)看动画,欣赏古诗。

(3)观看动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提问:大米和所有的粮食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吃饭时,应该怎么做呢?

一、教材内容简析:

歌曲《悯农》内容选自同名经典古诗,体现了音乐与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完美结合。歌曲为二拍子,旋律流畅优美,以中速吟唱,情感真挚。歌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艰辛,说明了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应爱惜粮食的道理。

二、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他们与生俱来的爱唱、爱跳的天性能很好地帮助自己将自身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和创造音乐的潜能挖掘出来。尤其是当动静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达成一致的时候,往往能触动起他们极大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吟唱、表演等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有韵律、有情感地吟诵古诗《悯农》,能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悯农》,能进行歌曲《悯农》的动作创编并乐于参与表现;使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爱惜粮食的道理,培养和激发学生用音乐语言传承和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1、能用真挚的情感吟诵古诗《悯农》。

2、能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流畅地吟唱歌曲《悯农》。

五、教学难点:

附点音符和八分音符旋律的正确演唱。

六、教学媒体:

钢琴、教学光盘、音乐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

(一)感受古诗歌曲:《悯农》

播放歌曲《悯农》,教师带领学生自然地摆动身体,初步感受歌曲韵律,以愉快的心情进入音乐课室。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熟悉《悯农》音乐旋律及本课学习内容)

(二)吟诵古诗:《悯农》

2、引导学生模拟古诗人吟诗作对的情形及神态,有节奏地朗诵《悯农》;

3、和学生一起在《悯农》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悯农》,同时对学生渗透热爱祖国经典文化及告诫学生要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吟诵诗歌,充分调动和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吟唱古诗:《悯农》

1、引导学生用跟唱法,学唱歌曲《悯农》

要求:随范唱小声跟唱,找出演唱有困难的小节或乐句。

2、反复听难点乐句的演唱三次,再请学生试唱

3、第二次跟唱歌曲《悯农》,帮助、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

3、“歌曲接龙”的形式,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鼓励学生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学习优势,鼓励学生找出学习难点,为学生铺设自我发现、自主学习、自我成就的舞台,促成互长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本环节应有检验学习成效环节,如,齐唱、小组唱、个体唱等,可渗透在学唱过程。同时为下一环节作铺垫,还应适当加入教师引导的律动)

(四)表现古诗:《悯农》

1、比创意

a、律动创作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边演唱歌曲《悯农》,边为每一句诗歌编配一个能体现诗歌内容及情感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b、唱一唱、比一比、评一评

要求:从各小组歌曲的演唱、动作的创编、合作的成效等方面进行评价。

2、合作学习

要求:随意将学生分为(可让学生自行选择):吟诵、吟唱、表演三个组,鼓励学生对自己参与创作的情况进行自评。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鼓励和帮助学生拓宽学习音乐、创造音乐的思维)

(五)小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尊重家民伯伯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2、学习古诗《悯农》

活动准备:

米饭、馒头、花卷等幼儿常见的食物;农民伯伯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通过出示多种食物的图片引出活动的主题

出示图片后,教师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二、关键步骤

1、教师请幼儿观看农民耕种的FLASH的动漫,告诉幼儿粮食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

2、教师大志地、有韵律地朗诵古诗《悯农》

3、幼儿学习朗诵古诗《悯农》

三、结束活动

师生共同朗诵古诗,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泥塑区

在泥塑区投放采泥,指导幼儿学习团、搓、压、捏的'技能,练习制作好吃的面食

2、其他活动:比比谁最节约粮食

制作一张大表格,写上小朋友的名字,谁吃的最干净就给谁盖上小印章

活动反思:

1、孩子对哪些活动最感兴趣?为什么?

2、你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3、理解“辛苦”一词,并能用语言表达一句话。

挂图四幅、视频朗读古诗、小孩用餐照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复习古诗引出主题。

师:我们已经学过好几首古诗了,小朋友还记得吗?

幼:记得。

师:哪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吧,《春晓》、《咏鹅》、《七步》。

师:小朋友真棒,都已经记得这么多的古诗了,今天啊罗老师还想交小朋友一首古诗你们想不想学啊?

幼:想。

师:好,在我们学古诗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罗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出示挂图)师:小朋友请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

幼:太阳。

〔解题〕

《悯农》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历任县丞、国子博士、常州知州、秘书少监等职。杨万里在南宋诗坛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家”,在文学史上引人注目。杨万里一生写诗逾两万首,现存四千余首。

本诗诗题中的“悯农”,“悯”是可怜的意思,“悯农”即可怜农民。本诗是杨万里写的反映农民生活的诗。诗人描述了农民的不幸遭遇:由于天气不好,农作物没有好收成,只能准备忍饥挨饿过残冬了。全诗渗透出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结构分析〕

全诗共4句,可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1、2句),描述田地里农作物长势不好的情景。农作物长势不好的原因是气候不好,风不调,雨不顺,又过早下了霜。

〔语意理解〕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稻”,稻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狭长,花白色或绿色。子实叫稻谷,碾去壳后叫大米。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不雨”,不下雨,指天旱。无论水稻还是旱稻,雨水不充足是难以生长的。如果夏天时节,雨水不足,稻便难以成熟。“不多黄”,稻穗黄的不多,说明成熟的不多,自然收到的稻谷也不会多。“荞麦”,子实磨成粉供食用。荞麦也是一种农作物。“空花”,不结果实的花。“早着霜”,早早地被秋霜打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老天有云却无雨,田里的稻子黄的很少,丰收希望不大了。而荞麦只是开了不结果实的空花,并且已经早早地被霜打了,收成更是没有什么希望的。这两句诗,勾画出遭灾图景,为后两句表现农民的疾苦与忧愁打下基础。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写作特点〕

1.展现正直诗人的忧民之心。

杨万里是一个刚正廉洁和爱国的儒者。他自诩“谁言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因此,他的诗虽多从自然景物吸收题材,但他也写下不少表现忧国忧民情感的诗,本诗与他的《插秧歌》《竹枝词》等都对农民的痛苦深表同情。本诗先写年成不济,谷物歉收,继而用农民的语言道出歉收之年,只能忍饥挨饿。诗人为强化“悯农”之情,又设定这一年是“闰年”,天数长,因而痛苦更甚。“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字里行间渗透出诗人的忧民之情。

2.于平淡中见新奇。

诗中没有写重大事件,也无慷慨的愤世嫉俗的语句,只写一个极为平凡的农村现象:雨水不调,庄稼歉收,农民生活会更苦。写庄稼歉收,也只貌似平淡地写稻子不黄,荞麦空花。但细一读,就能体会到诗人愁苦的情绪及对统治者不关心农民的愤懑不平,使人仿佛看到诗人正望着歉收的庄稼叹息。

3.活泼自然的语言。

杨万里继承了民歌的`朴实之风,以及白居易、张籍和杜荀鹤等人的语言传统,写诗时力求语言浅近,并大量吸收俚语谣谚入诗。给当时诗坛注入了新鲜的空气。本诗除第3句的“分”,第4句的“堪”稍生涩外,其他都平白如话。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两首古诗,使同学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艰辛,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从而训练同学喜爱人民,敬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2、熟悉本课11个字,一个多音字“没mo”,会正确书写8个字。

3、指导同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背诵诗文,激发同学学习古诗的爱好。

二、教学重点

1、把握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

2、理解古诗内容,会背诵两首诗。

三、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的意境韵律的同时,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

同时,培育同学喜爱古诗、爱学古诗的爱好。

四、教学预备

字词卡片、电脑课件或图片、课前查找有关资料。

五、教学时数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由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吗?

(农夫伯伯辛勤耕种出来的)请大家到田间看看他们是怎么种田的。(课件演示或出示图片)

再认真观看农夫伯伯的动作、表情,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3、有位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里有许多感慨,他就写下了一首诗。你们知不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写的是什么诗?(板书课题)悯:当怜悯讲。悯农是怜悯农夫的意思。

4、同学介绍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了解唐代诗人李绅。

5、这首诗大家并不生疏,会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二)在朗读中理解诗句。

1、对比拼音,自读古诗。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餐can、皆jie。

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3、小组里相互争论,然后全班沟通。

4、再次用课件演示农夫耕作画面。

边读边看图,理解第一句。

(1)结合插图读一读第一句,说一说什么意思。

(2)再看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一位上了岁数的老人头戴草帽,手拿工具,正在田间锄草。中午的太阳挂在空中,天气非常酷热,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里的禾苗上,农夫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5、指导朗读。这句诗应当怎样读?自己练,在班里读。(饱含辛酸的语气。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范读、领读、指名读)

6、学习其次句,领悟其义。

(1)个人读句,小组争论,说说读懂了什么。

(2)理解词语的意思是:“盘”指吃饭的碗,“餐”指饭,“皆”是都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每粒都是农夫用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4)指导朗读,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吟诵全诗,联系实际。

1、大声诵读,练习背诵。(采纳诗句、单人背、互背等方式)

2、学习这首古诗后,你想对农夫伯伯说些什么?你想对铺张粮食的人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长。

【教学设想】

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会背诵课文。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米饭哪里来的?

看课文插图。你们看,我们吃的米饭就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出来的。(出示课题《锄禾》)

2.教学“锄禾”。禾:禾苗,各种作物的幼苗。(插图上画的是玉米苗。)

锄:翘舌音。不要读成“cú”,左中右结构,锄头的锄,课文中指的是动作。

谁能说说“锄禾”的意思?(课文中指农民除草、松土)。

农民为什么要为禾苗除草、松土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观察插图,想想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讲读诗句,学习字词,理解内容。

(1)看图。农民伯伯是在什么时候锄禾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看看图,自由说说,想想“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当头照。农民伯伯却在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

(2)仔细看图,你从哪里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他热的满脸通红,口干舌燥,汗水不断的从脸上一滴一滴的淌下来,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读一读“汗滴禾下土”,讲讲“汗滴禾下土”的意思。(农民伯伯热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断地滴到土里)

(3)农民种粮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读一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有谁知道这碗里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读一读“粒粒皆辛苦”教学“粒”“皆”“辛苦”

谁能说说“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朗读课文。

(5)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巩固、复习字词。

5.用自己的话讲讲整首古诗的意思。

(1)同桌一个读诗,一个释诗。在交换。

(2)指名讲讲整首诗的意思。(说清楚,说通顺。)

6.指导朗读。

7.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农民种粮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8.平时你是怎么爱惜粮食的?(正面教育学生,表扬学生中爱惜粮食的好人好事。)

9.背诵课文。(形式多样)

10.总结谈话。

这首诗讲了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禾、日、午、下、土、中”这6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汗、谁、知、盘、粒、辛、苦”的读音。

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内容。

(二)能力教学点: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生字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看图,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懂得农民劳动的艰辛,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爱惜粮食。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理解古诗内容,学习生字。

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解决办法:教师要通过范读,领读,指导学生读好古诗,结合看图,体会诗意。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学习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学,然后进行猜字、抢读、找朋友的游戏。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借助拼音读熟课文,理解字、词意思,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练习背诵。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分析字形、学习生字,并练习默写古诗。

(二)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全诗共4行,两句,有两幅插图,第一句讲农民头顶烈日,在田间辛勤劳动,第二句讲作者看到农民辛苦劳动后的感想:粮食来之不易,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艰辛劳动之苦。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吗?农民伯伯种地可辛苦了,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下面大家就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种田的。

(板书课题:4悯农)

(二)初读古诗,大致了解图意。

1、出示投影1

图上画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出示投影2

图上画的什么人?在做什么?

3、借助拼音让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把全诗读正确,读熟。

4、使用生字卡,盖上音节,检查学生对字音掌握的情况。

读诗时,下面几个字,指导读准

谁,翘舌音,读shu0

知,读“zh9”,不读“z9”

5、指名读古诗,教师予以指导评价

6、教师范读,指导读

(三)理解古诗内容

1、学习第一句

(1)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农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他怎么样了?

(2)结合句子理解“日当午”“滴”、“禾下土”

(4)通过学习这两句,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农民劳动辛苦的情景。

2、学习第二句

(1)过渡语。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作者想到了什么?

(2)齐读第二句,体会“盘、餐、粒粒、皆”这些词语的意思。

盘——碗里

餐——饭

粒粒——每一粒

皆——都

(3)想象第二句话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苦的汗水换来的)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指导朗读,读准字音和停顿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引申、扩展:学习了这首古诗,你懂得了什么?

6、小结。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粮食。

(四)指导背诵:出示悯农(二)读一读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在现代也赋予了新的意义,一切收获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特别是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社会资源更是每个人的责任。这首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早熟记于心,甚至达到倒背如流。对于这样的古诗又如何进行教学呢?我想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以下就是我的几点创新:

一、独特引入,贯穿线索

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学科。语文教学我认为应从孩子们熟悉的语言故事入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我在教学开篇就引入了孩子们熟悉的动画人物“卖火柴的小女孩”,孩子们眼前一亮,我随即导入了和食物有关的课题《悯农》。然后以这一线索激励学生为小女孩努力挣得食物,完成了“朗读课文”“认读词语”“认识生字”等教学环节,学习效果较好。

二、游戏渗透,兴趣浓厚

在朗读课文环节,我变换多种朗读方式,如“自读”、“同桌两人共用一本书读课文”、“指名读”、“黄金搭档读”等。

在认读词语环节,我加入了“小老师”进行指导,学生积极性很高,小老师也得到了一次提升锻炼的机会。

在认识生字环节,我重点渗透了“游戏识字”,如:“快速反应站立读”“摆长龙”“找朋友、找影子”“碰碰车”“打扑克牌”“收麦子”等,又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了学习效果检测。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新课改下的“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三、运用视频,突破难点

在理解古诗含义时,有一定难度,我给学生播放了“小猪吃米饭”的视频,让后发问“你喜欢小猪吗?”,通过学生的回答,我适时地讲解了古诗的含义,学生理解的很清楚。然后播放了《洪都拉斯饥饿儿童》的视频,学生看后吃惊的表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我及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此时的想法,学生说了很多令我感动的话,也深刻的认识到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深化了本课主题。在评选出“表演小明星”后,我以视频“绚烂烟花”加以表扬,在欢快声中结束了本课教学,学生感觉意犹未尽。

四、看图表演,加深认识

我请学生欣赏图片,并根据图片内容在小组内挑选人员,上讲台进行表演,表演时老师负责摄像,学生积极性很高,都把自己的状态表现出来,都想成为今天的“小明星”。我适时引导“要想成为小明星,平时应该怎么做呢?”学生都能说出“要爱惜粮食”,我以总结的方式再次给孩子们强调“爱惜粮食,杜绝浪费!”。在此环节学生不仅需要自己组织语言,同时还要设计动作,这一过程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到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社会资源更是每个人的责任。

五、不足之处:

2、本节课开始时,我已告诉大家要评选出今天的“小明星”,可是未能进行完整表演,评选环节我只是以口头表达的方式表扬,没有在“绚烂烟花”的音乐声中进行颁奖活动,这又是一处遗憾。

也许,每次上完课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遗憾,没有遗憾就没有下一次的亮点,更不会在反思中一次次成长、进步,期待自己今后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

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赏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了解古代劳动人民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尊敬劳动人民,尊敬劳动成果。

教学重难点

尝试自读,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

1、复习《悯农(一)》

2、板书课题,学习“悯”字。

(设计意图:《悯农》是一首组诗,联系旧知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悯”字的学习意在培养高年级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和习惯。)

二、初读求节奏

1、谁来给大家流利地读读古诗?

2、古诗文是有韵律的,自己试着有节奏地读一读。

3、配乐范读古诗。

(初读环节通过流利读、节奏读、配乐读这三个坡度地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品读悟情感

1、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有哪些学习古诗的好办法。

2、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注释。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试着读懂诗句的意思。

4、交流汇报

(1)交流一、二行诗

①指名读,交流诗句的意思。

②赏析诗句的语言特点,我们还知道哪些含有数字夸张的诗句?

③语言训练:仔细观察图,说说从春种到秋收需要经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④男、女生轮读这两行诗。

(2)交流三、四行诗

①交流诗句的意思

②这两行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我们还知道哪些含有对比的诗句?

③创设情境对话:粮食都到哪儿去?

④观察图,了解时代背景。

⑤语言训练:被活活饿死的农民,临死前会说什么?我们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诗。

(在学生读懂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引入时代背景、链接相同写法的诗句,意在引导学生感悟诗歌语言特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语言训练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情感。)

四、小结

1、师小结

2、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并会口头组词,会写4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

1、学会8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1、“农”、“当”的写法

2、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稻穗图、小黑板、磁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向老师有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

(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向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师给他讲讲道理。(……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师出示“辛苦”,教读。

你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

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二、观察图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听录音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

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

(二)认读生字

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圈出带红色音节的生字。

2.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生字的主要方法:你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

3.小朋友们归纳得真好,那就请你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吧。(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

4.学习完生字以后,请你给同桌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5、抽生教读生字。

6、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出示词语:悯农日当午谁知汗滴粒粒辛苦)

抽生读,齐读。

7、在词语中你认识了生字,那么老师把生字单拿出来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说出来。(当读到“午”时进行扩词,从而理解“日当午”。)

8、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抽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书,认真听,听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哪个跟你不一样,等会儿请你给他指出来。

9、齐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刚才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课文,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抽生答。(……我知道了农民伯伯很辛苦)

3、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读一读。

重点指导: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4、师范读全诗。

5、齐读。

6、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五、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一)捡稻穗游戏,复习生字

1、秋天来了,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庄稼获得了大丰收。你们看: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摆,好象在向人们微笑。收割后,还有一些稻穗遗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们一起去捡稻穗。你可以任选一颗,读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篮里。(师贴稻穗图,画篮子)

2、抽生上台拾稻穗,然后反过面贴于篮子里。

3、你打算把带哪个字的稻穗送给谁?为什么?

(二)指导写字

(出示“农、当、汗、午”)

1、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2、重点指导“当”,认识小字头,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笔顺,然后书空。

指导“农”,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笔?

3.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

4.学生练习写一个字,同桌互评,然后再写一个。

五、总结全文

(板书)

辛苦

教学点评: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两三岁的小孩都会背诵,因此,读背并不难,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教师在设计时可以围绕一个“辛苦”,从帮老师解决难题引出“辛苦”,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句感受“辛苦”,从而把学生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1、开头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乐于去解决。

2、现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生字的学习,诗句的感悟,全是学生自主观察,学习。

3、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

5、朗读的指导还要更细致。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稻穗图、小黑板、磁带

一课时

1、听录音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

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

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圈出带红色音节的生字。

2、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生字的主要方法:你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

3、小朋友们归纳得真好,那就请你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吧。(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

4、学习完生字以后,请你给同桌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3、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

4、学生练习写一个字,同桌互评,然后再写一个。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访问农民或到农田体验劳动生活,或查阅资料,了解大米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教师准备:生字卡、挂图、朗读录音带、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

孩子们,我们今天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悯:哀怜。悯农:同情农民。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1、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学生上台展示)。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4、你用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

(1)注意区别“午—牛”的字形。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光字头)这个偏旁。

(3)鼓励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

5、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们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愿意给它们找几个朋友组成词吗?

生生、师生交流,学会积累词语。

教师总结:平时注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

四、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流利

1、听朗读录音带。

2、读给同伴听。

3、读给老师听(跟录音带)。

五、借助画面了解古诗的意思

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

2、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3、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请听朗朗的妈妈是怎样对朗朗说的(录音):朗朗,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朗朗妈妈的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读诗句,要注意读出感情

朗读停顿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THE END
1.有关珍惜粮食的古诗(精选23首)有关珍惜粮食的古诗 同学们,请珍惜粮食吧!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做一名爱惜粮食的小卫士!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珍惜粮食的古诗(精选23首),欢迎阅读! 1、《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https://www.ruiwen.com/word/youguanzhenxiliangshidegushi.html
2.关于珍惜粮食的古诗100首有哪些名言或诗句高校大全19、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20、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关于珍惜粮食的古诗100首 有哪些名言或诗句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关于珍惜粮食的古诗100首 有哪些名言或诗句》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2881455.html
3.节约粮食的古诗15首节约粮食的古诗15首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节约粮食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新晴野望》 【唐】王维 https://www.qunzou.com/yuedu/shici/1661298.html
4.珍惜粮食的教案(精选6篇)(1)播放古诗《悯农》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 (2)幼儿复习古诗。 (3)幼儿边打快板边朗诵古诗。 (4)提升古诗所蕴含的教育意义。 这首古诗名称是什么?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进餐现象进行调查记录。 珍惜粮食的教案篇2 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48006.html
5.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句有哪些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句素材淘豆网为你提供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句有哪些、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句素材和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句下载的服务,相当于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句大全,这里你可以找到所有关于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句的内容。https://www.taodocs.com/topdoc/117937-0-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