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这两周来,这边早晚已然能感到秋意渐来,老人不习惯突然降温已经穿上外套,而我在酷热两月后却很享受最近这不冷不热的天,爽。
本篇是关于汉字“聶”的知识学习笔记,由三个耳字构成,我也是第一次见,一起来学习下这个字吧。
聶字的拼音是【niè】,《说文解字注》中对聶字的释义为:聶,駙耳私小語也。口部咠下曰。聶語也。按二篆皆會意。以口就耳則爲咠。咠者己二耳在旁、彼一耳居閒則爲聶。史記魏其武安傳曰。乃效女兒呫聶耳語。韋曰。呫聶、附耳小語聲。从三耳。尼輒切。八部。如下图书影:
这段拗口上头的注释,来看看它说了个啥:“聶”字的意思是贴近耳朵小声说话。它是由三个“耳”字组成的会意字。在口部的“咠”字下面,说的是“聶”字也是小声说话的意思。根据两种古代篆书的形式,可以看出“聶”字的构造。一个“口”字靠近一个“耳”字,就表示“咠”字。而“咠”字是自己两只耳朵在旁边,别人一只耳朵在中间,就表示“聶”字。《史记·魏其武安侯传》里说:“他就模仿女儿低声细语。”韦昭注释说:“低声细语,就是贴近耳朵小声说话的声音。”“聶”字是由三个“耳”字组成的。用拼音来反切,就是尼輒切。它属于八部之一的耳部。
聶字还与古代的刺客有关,因为刺客常常要密谋暗杀,所以要低声交流,故一些刺客会在自己的名字里加上聶字。《史记·刺客传》中有两个以“聶”字为姓或名的刺客,分别是聶政和蓋聶。聶政是楚国人,曾经刺杀韩国的相国韩傀,但失败了。蓋聶是魏国人,曾经和荆轲一起商议刺杀秦始皇,但没有成功,这也让“聶”字成为了刺客的代名词,后来逐步演化为了姓氏用字。
故在现代字书当中,聶字有两层含义,如下:
①附耳小语,也就是依附在耳边悄悄说话;
②姓氏。
《说文解字·耳部》中写到:聂,驸耳私小语也。段玉裁对其的注释,已经在上文做了明确说明。
《庄子·大宗师》中写到:瞻明闻之聂许。这是《庄子·大宗师》一章中的一句话,出现在南伯子葵向庄子询问真人的特征时,庄子回答说他是从一系列的传人中听说的。这句话列举了传人的姓名,从瞻明到聂许,再到需役、于讴、玄冥、参寥、疑始。这些人的姓名都有特殊的含义,与道的本质有关。瞻明,意思是注视光明。光明代表了道的显现,也是万物的根源。聂许,意思是光明之间道出玄机。这个东西可能是指道的奥秘,也可能是指万物的变化。需役,意思是这个东西会动。动是道的特征之一,也是生命的标志。于讴,意思是用歌声来表达。歌声是一种自然而和谐的语言,能够传达道的意境。玄冥,意思是黑暗而深邃。黑暗是道的隐匿,也是万物的归宿。参寥,意思是参透虚空。虚空是道的无形,也是万物的容器。疑始,意思是怀疑万物的起源。怀疑是一种探索道理的方法,也是一种超越常识的境界。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庄子听说了一些关于道的奥妙,是从一些懂得观察光明、探索变化、感受生命、表达和谐、认识黑暗、参透虚空、怀疑起源的人那里传来的,这些人都是真人的化身,他们用自己的姓名来暗示道的本质。
道的本质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哲学问题,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在老子的道家思想中,道是宇宙最原始最基础的存在,是事物变化最根本的动力,是万物的最终归宿,是最简明又最深邃的事物规律。道是超越形象和名字的,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也是自然而然的,所以老子说“道法自然”。道还是一种精神境界,所以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