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奸:奸诈;狡:狡猾;诡谲:狡猾。指为人奸诈狡猾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却说城中有一人姓张,名委,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残忍刻薄。”
成语用法:
例子: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一般
1.《劝君无私》的解释,译文【译文】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果真不寒冷吗?”晏子笑了笑。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时候知道有人在辛苦。现在君王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景公说:“说的对!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于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命令凡看见路途时候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个乡,看见在里闾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一家,巡行全国统计发放数字,不必报他们的姓名。已任职的发给两月救济粮,生病的发给两年救济粮。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晏子能够明白自己应做的事,景公能做他所高兴做的事。”
2.文言文(劝)字的意思为⑴成为,变成。
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③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④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⑤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⑦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⑧因而化怒为悲。⑨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⑩宁知此为归骨所耶?⑵做。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⑤李李忠义其城为坎以先登。
⑥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⑦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⑧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⑨故为之说。
⑩然得而腊之以为饵。(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2)为坛而盟。(13)亮躬耕陇亩,好为>?(1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15)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1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7)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18)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19)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20)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2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23)为民诬太守者视此!(24)愿为小相焉。
(2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⑶作为,当作。
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②何以为计?③子墨子解带为城。
④此可以人为援而不可图也。⑤相传以为雁荡。
⑥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⑦霓为衣兮风为马。
⑧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⑨然后以六合为家,函为宫。
⑷是。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
③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
⑤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⑦此为何若人?⑧必为有窃疾矣。⑨项燕为楚将。
⑩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11)在药则未为良时也。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3)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
(14)乃知太白“开风言风语入天镜”之句为妙。⑸以为,认为。
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③窃为大王不取也!⑹被。
例: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④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⑤恐为操所先。⑥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⑦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⑨吾属今为之虏矣。
⑩则为深谷林莽所蔽。(11)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
(12)为仲卿母所遣。(1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4)为国者无使为积之所劫域!(15)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1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17)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8)竟为秦所灭。(19)若是物特为天之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
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②何辞为?③秦则无礼,何施之为?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⑻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⑼有。
例: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敢用是为怨望。
③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④顽童之为是心也。⑽将来,将。
例: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②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11)治理。例:①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③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④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12)装作。
例:为除不洁者,引入。(13)为了。
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②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③慎勿为妇死。④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⑤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4)给,替。例: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④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⑤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⑥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⑦今为君计,菲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⑧为汉家除残去秽。⑨请为筹之。
⑩保为将军破之!(11)我固为子孙创业也。(1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3)君为我呼入。
(14)公为我献之。(15)为君翻作《琵琶行》。
(16)而为之记,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7)阿母为汝求。(18)臣请为王言乐。
(19)即解貂覆生,为掩户。(20)为复守黜藏使者。
(21)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之事,聊资一欢。(15)对,向。
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③为之奈何?④如姬为公子泣,⑤怵然为戒。⑥为长者折技。
(16)因为。例: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②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17)则“于”,在,当。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
「为市」谈交易。例:一人去为市,(为市:这里指人口买卖)「为人」做人处世的态度。
例: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⑵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⑶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为(为)wéiㄨㄟˊ◎做,行,做事:~人。
~时。~难。
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当做,认做:以~。
认~。习以~常。
◎变成:成~。◎是:十两~一斤。
◎治理,处理:~政。◎被:~天下笑。
◎表示强调:大~恼火。◎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姓。
其它字义--------------------------------------------------------------------------------●为(为)wèiㄨㄟˋ。
3.文言文翻译````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曰:
姓卜名商。字子夏。
贤贤易色,
凡人之情。莫不好色。而不好贤。今若有人能改易好色之心以好於贤。则此人便是贤於贤者。故云贤贤易色也。然云贤於贤者。亦是奖劝之辞也。又一通云。上贤字犹尊重也。下贤字谓贤人也。言若欲尊重此贤人。则当改易其平常之色。更起庄敬之容也。
言以至善也。此注如前通也。
事父母能竭其力,
子事父母。左右就养无方。是能竭力也。
事君能致其身;
致极也。士见危致命。是能致极其身也。然事君虽就养有方。亦宜竭力於君亲。若患难。故宜致身。但亲主家门。非患难之所。故云竭力。臣主捍难御侮。故云致身也。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入则事亲。出则事君。而与朋友交接。义主不欺。故云必有信也。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假令不学。而生知如前。则吾亦谓之学也。此劝人学故也。故王雍云。言能行此四者。虽云未学而可谓已学也。生而知者上。学而知者次。若未学而能知。则过於学矣。盖假言之以劝善行也。
4.安慰人的语句用文言文的形式说出来1.我觉君非池中物,咫尺蛟龙云雨。时与命犹须天付。兰佩芳菲无人问,叹灵均欲向重华诉。空壹郁,共谁语?——《贺新郎》宋辛弃疾
译文:徐斯远眉宇间的气度风采超逸轩昂。我想您赴试就应该像王良驾驭马车一样轻车熟路,怎能不一试而中。我认为友人本来就不是池中之物,应该像蛟龙得云雨一样能够大展宏图。但是时机和命运的好坏还需要看天意如何。想那屈原的才华与人品就如同兰芷一样,却同样感慨时运不济,何况是我们这样的人呢。
2.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唐柳宗元
译文:一般人都说:"圆满和缺陷互为因果。"得和失不会一尘不变,也许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就开始受到种种妨碍,种种惊吓,因此有水或火的灾害,有小人们的怨恨,心身受尽磨炼,不断发生变故,然后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二首》唐高适
译文: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4.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喜迁莺·花不尽》宋晏殊
译文:自今以后少知音,瑶琴朱弦不再吟。天若与我同悲凄,苍天也会霜染鬓。劝君此去多保重,名利场上风浪急,宦海茫茫沉与浮,古今看来梦一回。
5.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霜天晓角·重来对酒》清纳兰性德
译文:还是不要提那些空虚如幻的陈情旧事了,趁着良辰未尽,再多饮一杯消愁的美酒,自古英雄多壮志难酬,是非成败上天早已为我们安排妥当了。
6.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送董元达》宋代谢逸
译文:日后我们在大梁城中定能再见,那时你必然还是牢守节操,家中只有破屋数间。
7.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唐代王勃
译文: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
8.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题乌江亭》唐代杜牧
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
译文: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译文: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