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5.12吉林
今天是日更的第257/1000天
《资治通鉴》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初,秦之亡也,豪桀争取金玉,宣曲任氏独窖仓粟。及楚、汉相距荥阳,民不得耕种,而豪桀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者数世。”
意思是:
当初,秦朝灭亡时,豪强都争抢金银珠宝,唯有宣曲(今陕西西安西南)任氏挖地窖囤积粮食。待到楚汉在荥阳相持,民众无法耕种时,豪强的金银珠宝就全都归了任氏。任氏从此起家,数代富有。
古语云:“盛世黄金乱世粮。”
本质上是抓住硬通货,才是真道理。
什么是硬通货?
这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本意是指有较强购买力并且比较稳定的货币。
而在生活中,“硬通货”则被赋予了另外的含义,它用来类比德行稳定,做事靠谱,恒定创造价值的人。
网上流行着这样几个故事,清楚地阐释了“硬通货”意味着什么。
故事一:河南某地,娶老婆聘礼是三十万人民币,加一套房子。以前缺粮的年代,聘礼曾经是几十斤大米;
故事二:建国初,华罗庚和苏步青抢夺数学所所长职位,苏步青主动放弃了,因为数学所所长的工资是一个月600斤小米,苏步青一家十来口,这工资太低,没法养家糊口;
故事三:1950年,国旗设计者曾联松拿到国旗设计的巨额稿费五百万「相当于后来的五百元」,赶紧买了几百斤粮食藏在阁楼。
这是“硬通货”的基本含义。
老人常说:“艺不压身。”
在电影《活着》中,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富贵,把家底儿全输光了,老爹也气死了,怀孕的妻子家珍带着女儿凤霞离家出走,一年之后又带着新生的儿子有庆回来。
福贵从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戏的营生,回到了原点。
如果向上追寻,富贵家的发家史也清晰明了:
“从前,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剃头的、磨刀的、唱大鼓书的……
一个16岁的小伙,早早地就辍学跟着堂哥修电动车,卖电动车,干了一年,堂嫂不给一分工钱。
然而小伙子依旧跟着堂哥干,一干就是三年。
后来这个小伙自己开了维修店,起早贪黑,待人热情周到,吸引来不少老顾客,生意越来越好,每年仅维修挣三十多万。
无论是动乱还是和平的年代,一项过硬技能都是“硬通货”。
电影《1942》中,财主范殿元在家破人亡时,对着自家长工说:
“等我到了陕西,立住了脚,那就好办了。我知道怎么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不出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
为什么财主范殿元有这样的底气敢说自己立住脚后,不出十年还是老东家?
因为在他的脑子里装的是“经营”。
他有从贫到富的经验,有混进富人圈的手段,懂得如何管人如何经营,有搞到启动资金的本事,更看透了穷人和富人身上的本性。
所以他相信,只要活着,哪怕身无分文一无所有,他也会有自己的手段重新置办一份家业,重新成为“东家”。
这也是一种“硬通货”。
所以,我们深信:
最最值钱的硬通货,是你的知识和技能,是你对规律的认知。
何者必有,何者可无?何者为轻,何者为重?何者可多,何者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