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掌握院感防控应知应会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9.07.07

作为医务人员你需要掌握防控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1.什么是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⑴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⑵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⑶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⑷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⑸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⑹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3.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5.医源性感染、感染链、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感染链: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6.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宜选用何种抗菌药物?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宜选用抗菌药物:万古霉素。

7.哪类抗菌药物一般可以作为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一或二代头孢菌素可以作为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8.多重耐药菌(MDRO)的概念及报告程序

MDRO概念: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三类、不是三种)

9.常见MDRO有哪些?

(1)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即苯唑西林耐药)

(2)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3)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即亚胺培南耐药)

(4)CR-AB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即亚胺培南耐药)

(5)CRPA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

(7)MDR-TB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10.常见MDRO预防与控制措施

⑴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⑵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单间或床边隔离、接触隔离医嘱、蓝色隔离标识):隔离屏障包括:物理屏障和行为屏障

⑶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⑷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⑸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⑹加强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11.VRSA、MRSA、VRE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VRSA(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必须单间隔离,目前我院尚未发现该耐药菌。

MRSA、VRE感染患者

⑴首选单间隔离,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床间距≥1.5米),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

⑵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⑶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

⑷仪器设备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菌

⑸物体表面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⑹标本密闭容器运送

⑺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

⑻床单位消毒

⑼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培养2次以上(每次间隔>24小时)为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12.对MDRO定植或感染患者出院时应做些什么?

⑴做好终末消毒

⑵患者宣教做好手卫生等隔离措施,防止家庭或社区传播

⑶定期门诊随访

13.多重耐药菌管理需要哪些部门协作?

感染管理科牵头,医务科、微生物室、药剂科、护理部、临床科室等多部门共同协作。

14.我院MDRO管理制度和SOP有哪些?

《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制度》、《多重耐药菌多部门协作机制》、《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预案》、《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SOP》。

15.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1)对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2)对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该慎重经验用药;

(3)对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该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4)对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16.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17.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可分为哪三种类型?暴发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源?

三种类型:某一综合症的暴发、某一系统疾病的暴发、某一病原体的暴发。

可能传播途经: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血液体液、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途径不明。

可能感染源:患者、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医院环境、食物、药物、探视者、陪护者、感染源不明。

18.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19.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及报告管理原则

报告范围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暴发报告管理遵循属地管理、分级报告的原则。

20.医院感染暴发向院外报告时限

3例以上暴发或5例以上疑似暴发医院于12h内向市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确认5例以上暴发或发生死亡病例或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的医院于2h内向市卫计委、CDC及省卫计委报告。

21.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第一责任人是谁?

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党委书记、院长为我院第一责任人。

22.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医院该如何处置

(1)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2)医院发生疑似或者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

(3)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23.做为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如何识别、报告、处置医院感染暴发?

一、识别:

1、根据暴发或疑似暴发定义初步界定:

2、从医院感染暴发类型初步界定,归纳三种类型:

(1)某一综合症的暴发。(2)某一系统疾病的暴发。(3)某一病原体的暴发。

三、处置:按照《安庆市立医院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预案》具体实施:

(1)组织体系及职责: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立院内医院感染暴发卫生应急处置专家组;

(2)医院感染暴发的应急响应: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⑶按照《疑似医院暴发及医院感染暴发处理流程》具体实施:

a、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b、隔离病人;c、查找引起感染源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周围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d、制定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进行针对性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灭菌处理,隔离病人,停止接受新病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加强手卫生、规范医疗废物处理、免疫接种或投药等。

⑷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每日评估是否有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根据分析调查资料调整控制方案。病人出院、转科、死亡病室环境需进行终末消毒。

24.何谓手卫生和手卫生设施?

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25.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

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洗手,若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可以手消毒而不必洗手。

26.哪些情况下应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手卫生指征:两前三后—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前;

(5)接触患着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7.哪种情况下应先洗手,然后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28.六步洗手法

⑴湿手;⑵取皂液;⑶六步搓揉(内、外、夹、弓、大、立);⑷冲洗;⑸干手⑹护肤

29.手消毒效果应达到标准

(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30.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个人防护用品

外科口罩: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μm感染因子或近距离(<1m)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包括密合性测试、培训、型号的选择、医学处理和维护。

个人防护用品: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31.何谓隔离?隔离的实施应遵循的原则?

定义: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隔离的实施应遵循的原则:“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疾病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

32.主要传播途径预防的隔离标志有哪些和对应的颜色?

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

33.何谓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措施及其原则?

定义: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原则: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认定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接触这些物质时都需要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34.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1)既要防止血液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液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35.安全注射三要素

(1)对接受注射者无害(2)对实施注射者无害(3)注射产生的废弃物对他人无害。

36.何谓三级防护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⑴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⑵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⑶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⑵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⑶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⑷严格执行手卫生。

⑸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疑似和确诊患者留观室、隔离病区(房)的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患者使用过的物品等的医务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⑴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⑶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

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除二级防护外,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37.何谓职业暴露

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等工作中,意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被用于病人的锐器如针头、刀片及其他利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

38.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哪些

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HIV、HBV、HCV、梅毒等。

39.何谓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分几级?

定义: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分为三级:一级暴露、二级暴露、三级暴露。

40.何谓锐器伤?针刺伤常见暴露原因

定义: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皮肤损伤。

常见暴露原因:注射、抽血、静脉穿刺或拔除、锐器处理、废弃物处理、外科手术缝合等。

41、职业暴露的预防

⑴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⑵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⑶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⑷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伤。

⑸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⑹在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⑺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42.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意外职业接触后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包括哪些?

⑴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

⑵如有伤口,应当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⑶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70%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⑷被接触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⑸发生锐器伤后24小时内报告感染管理科。

43.职业暴露后报告、登记及评估:

⑴报告部门负责人(医生向科主任报告、护士或工勤人员向护士长报告)

⑵登记锐器伤表格,并请部门负责人签字后送交预防保健科

44.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和消毒灭菌原则

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被朊毒体、气性坏疽、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物品遵照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45.消毒、灭菌、床单位消毒、终末消毒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胞子。

床单位消毒:对患者住院期间、出院、转院、死亡后所用的床及床周围物体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

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如传染病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室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

46.灭菌剂、消毒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消毒剂: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中效消毒剂: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低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47.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低度危险性物品

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疮;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48.高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低水平消毒

49.消毒、灭菌基本要求

⑴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灭菌。

⑵被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见62题)。

⑶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⑷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⑸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50、何谓外来医疗器械及其如何处理和植入物

51.何谓医疗废物及其分类?

分类:分五类分别是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病理性废物。

52.产妇分娩后胎盘、引产死胎应如何处理?

产妇分娩后胎盘:归产妇所有,当产妇放弃或捐献胎盘时可以由医疗机构处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胎盘。有传染性的胎盘应告知产妇,并按医疗废物处置。

引产及死胎: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丢弃婴儿遗体事件的通报》(卫办医政发〔2010〕60号)精神,对于胎儿遗体、婴儿遗体纳入遗体管理,依照《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妥善处置。严禁将胎儿遗体、婴儿遗体按医疗废物实施处置。

53.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多少时应进行封口?

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54.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报告时限是多少?

⑴在48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应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损害,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55.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部位?

医院感染重点部门:ICU(含PICU、NICU、CCU等专科ICU)、新生儿病房、产房、母婴同室、手术室、导管(介入)室、内镜中心、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净化中心、输血科、检验科、门急诊、烧伤病房、血液病房等。

常见的医院感染重点环节:各种插管、注射、手术、内镜诊疗操作等。

56.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重点人群?

医院感染的重点人群(高危人群):高龄>75岁、新生儿、昏迷、长期卧床、手术、免疫功能低下、肥胖、糖尿病、透析、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放疗、癌症、血液病、营养不良、抗菌药物大量应用等病人。

57.医院感染管理十七项核心制度

⑴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及其责任制;⑵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制度;⑶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⑷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⑸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和控制制度;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⑺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⑻消毒隔离制度;⑼消毒药械管理制度;⑽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⑾手卫生管理制度;⑿无菌技术操作规范;⒀医疗废物管理制度⒁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⒂生物安全管理制度;⒃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58.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

59.医院感染监测指标

(1)医院感染监控率为100%

(2)医院感染现患率≤10%,实查率≥96%

(3)医院感染漏报率≤10%

(4)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5)无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知晓率100%

(6)Ⅰ类切口抗菌使用率≤30%

(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8)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送检率≥50%

(9)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送检率≥80%

(10)多重耐药菌知晓率与预防控制执行率100%

(11)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晓率100%

(12)洗手正确率≥95%

(13)手卫生依从性≥95%

(14)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15)灭菌合格率100%

(16)消毒灭菌效果按规定进行监测,合格率100%

60、医院感染三级网络?主任委员?

主任委员由分管院长担任。

61.隔离衣与防护服在哪些情况下使用?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3)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1)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2)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62.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

通常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用后,临床无需先消毒再进入清洗流程,仅对其保湿及预处理,然后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处理。

对于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用后需进行先消毒再进行常规清洗程序,具体处理流程:

(1)朊毒体污染的处理流程

①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感染的病人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

②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l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再按照常规器械的清洗、消毒、干燥等程序进行处理,压力蒸汽灭菌应选用134℃~138℃,18min或132℃,30min,或121℃,60min。

③注意事项: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应每次更换;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洗手和手消毒。

(2)气性坏疽污染的处理流程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OOOmg/L~2OOOmg/L浸泡30min~45min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OOOmg/L~10000mg/L浸泡至少60min后,再按照常规器械的清洗、消毒、干燥等程序进行处理。

(3)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当时发布的规定要求。

63.清洁与消毒原则

(一)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二)应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三)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的消毒剂,消毒产品的使用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执行。

(四)无明显污染时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

(六)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应做好手卫生。具体防护要求见表4

(七)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器、无影灯拉杆、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键盘、口腔及检验科工作台等),建议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八)清洁工具应分区分室使用,实行颜色标记。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使用后集中清洗与消毒,干燥保存。

(十)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注:污点清洁与消毒:对被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处理。)

(十一)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

(十二)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64日常清洁与消毒?

1.各部门和临床科室按照风险等级,划分为低度风险区域、中度风险区域、高度风险区域,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

2.应遵守清洁与消毒原则。

3.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环境表面,应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根据污染的病原体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THE END
1.消毒灭菌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级各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操作流程和被朊毒体、气体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dcmi3.html
2.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护理园地三、基本概念 清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 清毒剂:用于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根据物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选择清毒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https://zzzx.tsrmyy.cn/Html/News/Articles/72.html
3.生物安全知识问答25. 消毒和灭菌的基本概念? 消毒: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或化学手段,但不一定杀死其孢子。 灭菌:杀死和/或去除所有微生物及其孢子的过程。 26. 消毒和灭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的物品、实验环境均视为被污染,必须进行及时、彻底、有效的消毒处理; https://nyj.yueyang.gov.cn/7935/content_1369051.html
4.消毒的概念是什么清洁与消毒的原则< 618超级品类>爆款精选超值满减!!! 清洁与消毒的原则< 618超级品类>各种品类,大小品牌,均享满减 折扣全年低价,优惠享不停!<淘宝618>限时钜惠,立即购不停!为您推荐 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 什么是标准预防 手卫生概念是什么 消毒灭菌的原则 手卫生包括哪些内容 隔离的种类和标识 终末消毒https://wenda.so.com/q/1645177414214801
5.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1、灭菌是指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灭菌常用的方法有化学试剂灭菌、射线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和过滤除菌等。2、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3、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994832831927593179.html
6.2018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微生物学3.细菌的人工培养(1)培养基的概念 (2)细菌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3)细菌人工培养在医学中的应用 四、消毒与灭菌1.基本概念消毒、灭菌、无菌、抑菌和防腐的概念 2.物理灭菌法(1)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及其应用 (2)射线灭菌法的原理和应用 3.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和应用 https://ah.huatu.com/2018/0629/1291401.html
7.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27、消毒灭菌的原则是:(D) A : 进入人体组织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B : 进入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 C : 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用品必须消毒。D :以上均是 28、下述不属于灭菌剂的是(D ) A、2%戊二醛 B、过氧乙酸 C、环氧乙烷 D、含氯消毒剂 29、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概念错误的是( D ) A、https://www.wm114.cn/wen/162/322317.html
8.渤海理工职业学院关于举办2024年度护理技能大赛的通知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通过大赛引导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紧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促进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激励同学们https://yyjs.bhlgxy.cn/2024_05/07_10/content-17369.html
9.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10篇(全文)7、院感科在院感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院感病原体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基础上,定期分析监测资料;当发现有院感暴发迹象时,向领导小组报告,组织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研究。 8、院感办根据分析论证结果,向医务科、护理部、疾病控制科、预防保健科、药剂科及行政科通报,以利于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1xr4m0h.html
10.说人话的外科总论第二章无菌术aspects和sterile的区别本文详细介绍了无菌术的基本概念、手术器械和物品的灭菌消毒方法,包括高压蒸气灭菌法、化学气体灭菌法等,并探讨了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强调了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如个人无菌空间、手术器械传递等,旨在确保手术安全,防止感染发生。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https://blog.csdn.net/hsdcc217/article/details/79048653
11.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掌握较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常见病的诊治、预防及常见急症的急救原则。 2.掌握口腔医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口腔常见疾病的诊治原则与预防。 3.理解口腔医学专业的常用药物、材料、器械的性能与使用方法。 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73.htm
12.《护理基础实验》教学大纲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的能力。 2.掌握医院感染、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医院感染的分类、形成原因及条件;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手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及外科手消毒的概念;正确洗手的步骤及方法。 https://hlsy.cqmu.edu.cn/info/1050/1338.htm
13.湖南自考03029药剂学考试大纲识记: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定义与类型;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质量要求 (二)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相关技术和理论(一般) 识记:各种水的来源和质量要求;注射用水的制备技术;热原的概念、性 质与污染途径;热原的去除技术;等渗与等张的概念;渗透压的调 节方法;灭菌、无菌、无菌操作、防腐和消毒的基本概念;灭菌与 无菌https://www.zikaosw.com/jcdg/ksdg/6572.html
14.绩效分配方案15篇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要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增强活力和提高服务水平为导向,以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工资水平合理决定机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为目的,通过绩效考核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分配制度,促进我单位创新发展。 https://mip.wenshubang.com/fangan/2885504.html
15.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方法实验室废弃物处置程序包括收集、暂时贮存、运输、消毒灭菌、排放、监测、安保和管理等过程。 三、遵循原则 在进行任何形式的废弃物处理之前,都必须确保遵循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具体做法如下: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危险废物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根据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及时将经无害化处理后的危险废物交https://www.hopebiol.com/asphtml/refere11804.htm